《大国崛起1644》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崛起1644-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噗。。。。。。。。。”

    李鸿飞一口茶还没咽下去,又喷了出来,赶紧放下茶杯,整理了一番衣物后,这才说道:“洋芋种子才多少钱?而且是官府弄来的种子,支援一下江北,也是应该的。可十万人的武器,要花费多少钱,你比我更清楚,苏州重工说是官办企业,事实上官府入股仅仅两成,就算有心支援,怕也没有那个能力,毕竟周福仁办重工业,是为了赚钱,你这没有现款的买卖,他可贴不起。”

    为了装备自己的军队,李鸿飞早就找周福仁赊走了大量武器,要不是郑成功与黄德功等人的武器定金,以及吴浩用去年苏州重工的税务抵账,周福仁的工厂,怕是连基本的运转都难以维持了,这时候还怎么可能继续赊账。

    当初李鸿飞之所以仅仅让官府入股两成,为的就是让其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免得被官府当成自己的企业,从中指手画脚不说,还会以朝廷的名义,大肆赊借,导致工厂无法正常运转。

    “夫君,你就想办法帮帮红英妹妹吧。”陈圆圆在一旁帮忙吹枕边风。

    她本不想参与这些国家大事,可戚红英一直拽着不放,既然戚红英都要求陈圆圆旁听,想来也不算什么机密。

    而且听到现在,陈圆圆也算是明白过来,戚红英负责的区域,如今十分缺粮,缺钱,这次是来找李鸿飞帮忙来了,所以到了这关键的时候,陈圆圆觉得有必要帮忙说点什么。

    “办法不是没有,不过需要当地官府同意,你有把握说服他们吗?”李鸿飞对戚红英说道。

    既然陈圆圆都开口了,李鸿飞也不好再继续拿捏,赊武器肯定不行,但帮助江北快速振兴经济,倒不是什么难事。

    “这你就放心吧,扬州等地官员,担心满清再次南下,对于强军一事,都是积极配合,只要办法可行,他们定然不会反对。”戚红英打包票道。

    扬州等地,如今可是最前线,在这里任职的官员,一个个都以戚家军马首是瞻,毕竟戚家军越强大,他们的脑袋才越发安全。

    这也是戚红英亲自过问江北经济的原因,地方官员一个个没有主见,她不操心谁操心?

    “你先前不是说,江北青壮流失严重,大量土地无人耕种吗?让各地官府重新统计耕地,没有地契的,一律收归朝廷,无论这些人南逃还是北上,连家业都不要了,那就别怪当地官府了,等这些土地收回后。。。。。。。。。。”

    李鸿飞开始给戚红英出谋划策,大致说了三点。

    第一:将那些无主的耕地收归朝廷,并转卖出去,收获现银应对眼前经济危机。

    江北本地人,多为难民与老弱妇孺,可能没多少能力购置土地,但别忘了,江南各地,尤其是最先改革的苏州地区,可是拥有大量富农的。

    土地对华人而言,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先前苏州的改革,让不少富农看到了机遇,只是苏州的土地大多都有主,唯一的几块,也是供不应求。

    只要江北能大规模抛售土地,外省不少家有积蓄的百姓,定然不会错过这次机会。

    至于满清的威胁,在普通老百姓看来,有戚家军镇守,根本不用担心。

    第一条是售卖田地,第二条则是售卖矿产。

    田地因为每户不得超过百亩的原因,严重限制了大地主的购买需求,即使全部售出,能来到江北的,也不过是些富农而已,官府的经济可能会因此暴涨一小段时间,但要不了多久,又会打回原形。

    但是售卖矿产不一样,开矿赚钱,这是所有富商都明白的道理,矿产可不是一次性买卖,商人们花费大价钱买下一座矿山,自然得进行采矿。

    如此一来,就必须雇佣大量矿工,甚至为了将矿石运出去卖钱,还得在周边兴修道路,只要运作得当,一座矿产的开发,最后甚至能在周边带动起一座城市。

    而且有能力开矿的,无不是商界巨贾,他们的到来,将对振兴江北的经济,起到决定性作用。

    前两条都是出售江北本地的不可再生资源,短时间内换取大量资金,有点杀鸡取卵的意思,毕竟将来的农业税收十分有限,而矿业税收,在前期一两年内,也得不到多少利润。

    于是李鸿飞又提出了第三条:招商引资,让苏州的暴利企业,去江北开设分厂。

    由于现如今交通工具缺乏的原因,就拿曹宏的火柴厂来说,苏州一盒火柴,在本地不过五文钱(一两银子大约值一千文),然而运抵外省后,最低也要十文,在满清统治的地区,最高甚至炒到了五十文的天价。

    建造火柴厂,最重要的是技术问题,只要有这种火药配方,厂房随便在哪里都能建立起来,所以就近建厂的好处,便体现出来了。

    而且苏州本地不仅是火柴厂,连食品厂,香烟厂都用于出口海外,根本供不应求,李鸿飞也早有在外地开办分厂的打算了。

    让这些暴利企业,去扬州地区开办分厂,不说一盒火柴卖到十文那么离谱,就算只卖七八文,也比在苏州的利润更高。

    减少了运输成本,既实惠了百姓,也让前去投资的商人赚到了更多钱财,这种双赢的好事,李鸿飞当然要大力推广。

    卖田,卖矿,招商引资,三大政策下来,既保证了江北地区短时间内的经济焕发,又做到了持续发展,只要有了余钱,戚红英的第二集团军,也能很快进行换装了。

    PS:4000字,二合一今天只有这一章。

第一二二章洋人() 
戚红英得到了想要的,也不在缠着李鸿飞,而是匆匆乘船去往江北,让江北等地的父母官,亲自前来与吴浩讨论这些计划。

    “看来今后宝山也不安静了,我还是去别的地方躲清静吧。”戚红英走后,李鸿飞自言自语道。

    他拍板了在江北开设分工厂的计划,这要是被其他省份的大佬知道,还不一个个都找过来?

    如今是产能严重不足,在扬州等地开设分工厂,刚好能解决这一尴尬境地,同时利用扬州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将苏州的商品销往各地,这是双赢的好事。

    可若是在各地同时开设分厂,李鸿飞还没这样的觉悟。

    俗话说:奇货可居。

    什么东西数量多了,也就不值钱了。

    “对不起,是妾身让夫君为难了。”陈圆圆小声说道。

    在她看来,李鸿飞是碍于她在旁边,所以不好拒绝戚红英。

    “没你的事,戚红英以前帮过我大忙,就算你不说,我也肯定会帮她的,我这次除了躲清静之外,还有其它重要的事情要解决。”李鸿飞不想陈圆圆有太多心里负担。

    “你去哪,我就去哪。”陈圆圆说道。

    她害怕李鸿飞又丢下她。。。。。。。。。。。。

    第二日,李鸿飞携陈圆圆,以及十多名随从,轻装简从,秘密乘船沿江而下,仅一日光景,便来到了上海县城。

    “长官,需要通知姚县令吗?”随行的领队,小声询问道。

    “不用,先去蕃坊看看。”李鸿飞说道。

    “蕃坊”乃是华夏古代供外国人居住的地方,明朝中后期,在北京、南京、以及沿海港口城市,都设立有蕃坊,用于接纳那些海外朝贡的使臣。

    自从苏州实行改革以来,上海的蕃坊格外热闹,不少海外小国的商人,为了能第一时间拿到苏州地区的货物,甚至派遣专人,常驻在港口附近。

    “这些人样子好奇怪,眼睛竟然是蓝色的!”陈圆圆透过马车,看着往来的行人,忍不住惊讶道。

    蕃坊除了南洋各地的亚洲人,也有从西洋过来的欧洲人,其中主要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人居多。

    这些人身着古怪的服饰,白皙的皮肤,棕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看起来就像是书中描写的鬼怪,别说陈圆圆了,就连身旁训练有素的士兵,也对这些西洋人十分好奇。

    如今的大明虽然没落,但在这些欧洲人的眼中,却是货真价实的“天朝上国”,一众洋人在这里做生意,都十分规矩,甚至遭遇地痞流氓的欺压,也是唯唯诺诺,不敢多说什么。

    洋人在蕃坊的地位,可不像后世租借那般牛逼,洋人在这里,几乎没有人权可言,每天死几个洋人,那是常有的事,当地官府根本懒得追查这些案件。

    可要是有大明的百姓,死在蕃坊中,那这里的洋人就要倒霉了,即使不是这些洋人干的,那也得拿出大量钱财,摆平这件事。

    与其说是官府为大明百姓讨公道,倒不如说是借机找洋人讹银子。

    但无论怎么说,至少当地老百姓的地位,要比洋人高上不少。

    如此苛刻的条件,为何还有那么多的洋人在此生活,原因无他,实在是明朝太过富有了。

    一船,只需要运送一船货物回欧洲,那这个人包括他的家族,几代的生活都不用再发愁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现在这个时代,能跨越半个地球,来到这里的欧洲人,大多都是富有冒险精神的人,更直白一点来说就是海盗。

    海盗要做的就是劫掠,可几次被大明水师打服后,总算是老实起来,乖乖跟汉人做起了生意,哪怕是利用大明鞭长莫及的空档,占领了澳门跟台湾的欧洲人,除了打击其余国家的海上势力之外,并不敢对当地汉人太过分,这也是李鸿飞掌握了水师之后,没有第一时间收复澳门跟台湾的主要原因。

    赶走了这些外国人,施行闭关锁国政策,根本不利于南明的经济发展,只要这些欧洲人,不搞领土分裂这一套,暂时就由着他们,等到解决了满清这个对手,再腾出手来,好好教训这群西洋人。

    这一点上面,葡萄牙人就做得很好,虽然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但却一直表示只是租借,并且每年都交付给大明海量租金。

    历史上直到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与清朝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这才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并将此辟为殖民地。

    李鸿飞手下的侍卫,对这些西洋人好奇,而这些西洋人,面对众人好奇的眼神,似乎见惯不怪,只是见到汉人后,赶紧低头,分站两边,给李鸿飞的车队让路。

    “要是几百年后,这些欧洲人的后代,也能如此毕恭毕敬,那该多好。”李鸿飞忍不住小声叹气道。

    历史上,大约两百年后,眼前的一切,将会施行大反转,汉人成为奴才,欧洲人成为最尊贵的存在,就连小小的倭国,也踩在华夏的头上拉屎撒尿。

    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满清惹出来的祸端。

    李鸿飞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了。

    “夫君你在说什么?”陈圆圆没听清楚。

    “没什么,前面有家饭馆,眼看就要到饭点,想必你也饿了,要不我们去尝尝藩国的食物?”李鸿飞转移话题道。

    事实上,陈圆圆对食物这方面,没太多诉求,她既有大家闺秀的涵养与气质,又保留着平常人家的节俭品德,无论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对她来说,只是填饱肚子的食物而已。

    倒是李鸿飞不一样,他原本就是个吃货,每到一个地方,总会想着当地的美食,如今来到蕃坊,自然得跟陈圆圆一起享受一番,浪漫西餐的感觉了。

    很快,李鸿飞一行便来到了这座名为“米罗阳光”的西餐厅。

    “名字听起来很不错。”李鸿飞自言自语道。

    虽然他一点也搞不懂其中的寓意。

    “鸡歪客观您面请(几位客观里边请)”

    餐厅门口,一名操着一口蹩脚汉语的老外,学着店小二的模样,招呼李鸿飞一行进店。

    老外学店小二也就罢了,这西餐厅的内部,居然也跟一般的酒楼相差不多,七八张四方桌,分布在周围,唯一的区别在于,桌上没有筷子。

    这特么也太随便了吧,说好的浪漫西餐呢?

    待众人坐定,西洋店小二再次询问道:“请问,吃什么?”

    或许是字数比较少,而且没那么绕口,西洋店小二总算是将这句话说清楚了。

    “将你们这里最贵,最好吃的端上来。”李鸿飞大气地说道。

    没办法,他也很少吃西餐,尤其是在这么“奇怪”的西餐厅,只能让厨师来安排了。

    不一会儿,西洋店小二开始上菜了。。。。。。。。。

    “特么的!你在逗我玩吗?沙县拌面、葱油饼这也算是西餐?好吧,就算这是西餐,那泡面又是几个意思?”李鸿飞被逗乐了。

    沙县拌面跟葱油饼,李鸿飞看过之后,想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意大利面跟披萨。

    甚至后世有传说,这意大利面,与意大利披萨,都是当年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时,学会并传入西方的。

    就西餐的起源而言,能够称的上西餐之母的,要算传承自罗马文化的意大利菜,若说欧洲每一国家的烹饪术,都是起源于意大利也不为过。

    所以没吃过意大利菜的,还真不算是吃过西餐的人。

    如今硬要说西洋店小二端上来的是西餐,也可以这么认为,但是。。。。。。。。这泡面又是几个意思?

    通过西洋店小二磕磕巴巴的解释,李鸿飞一行总算明白过来。

    西餐如今在大明,根本没多少市场,加上大明禁止宰牛,西餐中最有名,最尊贵的牛排,也在大明被列为禁餐,至于猪排羊排,原材料贵不说,大明百姓宁愿去中餐厅吃东坡肉跟烤全羊,也不愿来这个西餐厅,吃所谓的猪排跟羊排。

    所以当李鸿飞提出要吃最贵,最好吃的东西时,这名西洋店小二,只能拿出他们店里,目前最畅销的意大利面、意大利披萨、以及泡面了。

    看来西洋人在大明,混的确实不怎么样,连他们自己,都舍弃了西餐,转而追捧起苏州食品厂生产的方便面来。

    李鸿飞还想继续说什么,结果随行的一众侍卫,却纷纷端起泡面吃上了,李鸿飞不喜欢泡面,不代表其他人不喜欢这种油炸食品。

    好好的一顿西餐,变成了泡面、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