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就是斥候跟刺客嘛。。。。。。。。”薛震大失所望。
“如果我跟你说,当初郭胜将军,就是依靠五十名特战队员,带领两千扬州城溃军,从南门一路杀到江边,冲破了五万多清军的封锁线,最后顺利突围出去,你还觉得特战队就是斥候或者刺客吗?”李鸿飞反问道。
为了证明特战队的价值,李鸿飞拿出了杀手锏。
就算真的只是斥候或刺客,那也是最顶级的斥候,最强大的刺客。
“真有这么神勇?不是说,那是张超将军率领的五百苏州新军吗?”杨秀问道。
扬州一战,整个南明无人不知,而张超之名,也是在那一战响彻整个华夏。
“那五百新军,应该只是负责接应史督师一众突围的,想必史督师的军队,当时就是由特战队掩护,才得以从城中冲出来吧。”姚启圣分析道。
仅从一部分传言,加上李鸿飞解释的只言片语下,就能分析出当日一战的大致真相,不愧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
“这么厉害!我冯老三一定要加入特战队!”冯三友听得热血沸腾。
五十人冲击五万人的大军,这可比五百人抵挡五万人更为刺激,虽然其中有各种因素巧合在里面,但并不妨碍冯三友,对这支特战队的崇拜之情。
李鸿飞这边安置完警卫排牺牲,以及受伤的战士,并给杨秀等救援人员许下承诺没多久,郭胜便带着一个连,从城外匆匆赶来。
总督大人遇袭这么大的事,城内守城的军队,当然要第一时间通知苏州新军了。
好在李鸿飞除了脑袋磕了一个大包,马车翻倒时扭伤了脚外,并没有什么大碍,最终在郭胜带兵护送下,顺利抵达雨花台前线。
而杨秀等人,因为要加入特战队,于是也跟着一起前往雨花台。
至于姚启圣,李鸿飞决定先让对方跟着自己,当个办公文书,这样一来算是混了资历,今后上任上海县,也算是名正言顺。
。。。。。。。。。。。。。。。
“鞑子实在可恶,竟然派出了刺客行刺大人,这手段端得卑鄙无耻。”张超在营地里大骂满清无耻。
他们当兵的,都喜欢战场上厮杀,根本不屑于搞这些小动作。
“还记得我说过吗?不管什么手段,只要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战争的胜利,那就是有效的手段。鞑子这招虽然无耻,但确实很有效,要不是将士用命,我这次真就悬了。”李鸿飞心有余悸道。
他如今是南京城防总督,一旦出事,南京必定军心不稳,后世的斩首战术,可不是随便吹嘘的,有时候一场战争的胜负,领军主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尤其是在古代,许多军人的信仰,并不是国与君,仅仅是因为领军将领的人格魅力而已。
“大人以后出行还是得注意,以大人如今之身份,带一个连随行护卫都不为过。”史德威建议道。
他以为李鸿飞只带一个排出行,是担心“拥兵自重”的问题,毕竟明朝的将领等级,与随行亲兵,可是有严格规定的,少了没关系,一旦超出规定,铁定会被文官谏言。
“我只是不想那么麻烦,不过以后会注意的。如今事情已经过去,咱们还是谈谈眼前的战事吧。”李鸿飞接受了史德威的好意,并将话题转入到现在的局势上来。
“既然清兵能想到刺杀大人,那我们为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今英亲王阿济格,就在前方敌阵之中,我今夜便可安排特战队员,潜入敌营,刺杀阿济格。”郭胜提议道。
没想到郭胜,也打算实施“斩首战术”了。
现代战争中的“斩首”概念是由英国的军事理论家富勒提出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他提出攻击敌方指挥系统为首要目标的“瘫痪攻击”,亦称“斩首攻击”。
而华夏早在很久以前,便将此战术,作用于战争之中,比如: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深入虎穴等等。。。。。。。。。
刺客,杀手之流,便是实施“斩首战术”的专用兵种,不过刺客,杀手这类,随着之后的衍变,逐渐脱离了初衷,再加上古代文人,对这种暗杀之事,甚为不耻,给其扣上了“卑鄙”的称号。
甚至连大多数武将也觉得,凭真本事杀敌,不搞“阴谋诡计”,才是一个将军该有的风格。
这也是为何,张超会痛斥清军的主要原因。
倒是郭胜,跟随李鸿飞时间最久,从李鸿飞那里,学到了不少“阴谋诡计”,当得知清军派人行刺李鸿飞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用这一招对付清军将领。
“想法是不错,可阿济格身边有二十万大军护卫,光是突破这些守军的防线,以特战队目前的能力来说,基本做不到,更别说我们之中,没人认识阿济格本人了。”李鸿飞否定道。
如今可是在明朝,没有所谓的远程大炮,进行火力覆盖,所以清军宿营并不需要将大军分散开来。
如此铁桶般的护卫,并不是郭胜手下,那些半吊子特战队员能轻易突破的。
而且古代军队将领的服饰,并不像后世那般轻易就能辨认,在不认识阿济格本人的情况下,就算潜入敌营,也很难真正刺杀到对方。
明显赔本的买卖,李鸿飞才不会干。
“不过你这样一说,倒是提醒我了,这阿济格的中军防守严密,但清军的火炮,或者粮草想必没那么难以接近。”李鸿飞忽然说道。
“大人的意思是。。。。。。。。。。烧粮草!”郭胜很快明白过来。
“烧粮草不是最主要的,毕竟阿济格也不傻,就算不严防死守,也会将其分批放置,而且如今是在我大明境内,清军没了粮草,苦的还是我大明百姓,难以对他们造成多少威胁。不过要是炸毁了清军的炮队,在这雨花台附近,清军将会寸步难行!”李鸿飞说道。
清军攻入中原,最大的两件利器,便是骑兵与炮兵。
骑兵在北方大地上驰骋,来去如风,明军根本追不上对方,很容易便在运动中,被清军慢慢消磨干净。
而火炮,则是清军攻城的重器,无论是李自成据守的潼关,还是史可法死守的扬州,无一例外,都是被大量火炮攻下来的。
如今雨花台附近的山脉,已经限制了清军骑兵的战斗力,若是再灭掉对方的火炮,那么清军二十万大军,在李鸿飞看来,也算不得什么。
而且火器威力极大,属于危险物品,清军自然不可能放在中军营地,选择几处分散开来,放在后队的可能性最大。
甚至以古人对火器的惧怕程度,周围的守军估计也不会太多,这就给郭胜手下那些,半吊子特战队员,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大人英明,俺这就派人前去,炸了清军的炮队。”
郭胜说完,便打算起身离开。
“等等,如今都什么时辰了,等你带入潜入敌营,摸清火炮位置,估计天都亮了,届时就算炸了清军火炮,那些士兵还有命回来吗?”李鸿飞叫住了郭胜。
李鸿飞需要的是特战队员,不是送死队员。
要想炸毁清军火炮,只有一次机会,一旦暴露,清军定然会严加防范。
何况经过早先一番折腾,如今已到子夜时分,等特战队员潜入敌营,估计天都已经亮了,大白天炸火炮,简直是在开玩笑。
“那该如何是好,清军主力已经进入雨花台附近,并休整了一天,明日一早,定然会大举进攻的。”郭胜也急了。
凤台山一战,神机营也是全军出击彻夜未眠,所以今天白天,没能派兵骚扰清军,加上李鸿飞之前又让张超后撤,令清军行进速度飞快,以于日落之前,便占领了整个凤台山。
如今李鸿飞要集结全军与清军正面对战,神机营自然也被召回,没有受到袭扰的清军,明天一早,定要大举进攻雨花台了。
“你放心,以我们现在的兵力,顶住阿济格一天的进攻,没什么问题。届时你可让特战队潜伏在暗处,观察清军火炮位置,等天黑后,再一举端掉所有火炮。”李鸿飞说道。
七万多明军,依山而守,李鸿飞还是有信心阻挡二十万大军几天时间的。
而清军明天进攻,必然会用到火炮,甚至为了方便,极有可能集中放置,只要找准火炮的位置,摧毁起来,也就是几个炸药包的事情。
第一零三章雨花台会战()
凤台山一役,张超一部抓住机会,主动出击,吃掉了清军的前锋部队,令清军意识到了分兵的危险,之后阿济格迅速调整战略,不再分兵,而是抱团前进,稳扎稳打,不给明军丝毫钻空子的机会。
故而之前设定的层层阻击计划,被迫搁浅,无奈之下,李鸿飞只好集结部队,与清军正面对战。。。。。。。。。。
崇祯十八年六月初一,英亲王阿济格,率领二十万大军猛攻南京雨花台,南京军民在城防总督李鸿飞的率领下,于安德门外,正式打响了雨花台会战。
安德门是明代南京十八座外城城门之一,因为南京三面环山,外城城墙的修建相对复杂一些,为了进出方便,开出的城门也足足多达十八座。
不过李鸿飞如今据守的这座安德门,与其说是城门,倒不如说是个遗址,由于年久失修,加上明太祖朱元璋,早前也没打算,将国都建立在南京(原本是定都凤阳),所以当初很大部分资源,都用在了凤阳郡。
后来朱棣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南方从此无战事”,南京的城防建设,更是不了了之,不少外城的城墙,甚至因为经费的原因,最终变成了烂尾工程。
依托这样的城墙守卫南京,无异于自寻死路,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出城作战。
李鸿飞之所以陈兵七万于安德门前,主要是因为,这里属于西面进入南京的必经之地,而且左右环山,中间虽属平原,场地却并不算宽广,至少对于几十万大军来说,还是比较拥挤的,这样的地势,恰巧能有效限制大规模骑兵的冲锋。
左右两边山峰并不一般高,左边山峰略险,最高处达到两百多米,且山势陡峭,骑兵难以逾越,李鸿飞将有所损耗的张超一部,调往守卫,防止清军步兵袭扰侧翼。
而右边说是山峰,不过是相对高一点的土丘罢了,最高处不到一百米,山势舒缓绵延,甚至因为两头皆为斜坡,一旦清军骑兵冲上了坡顶,则很有可能顺势而下,直击李鸿飞的中军。
为此,李鸿飞不仅将郭胜的一师调往驻守,更调拨了一万步军,协助御敌。
当然,从左右突进,只是清军的备用选择,中间可是平原,若能直接从中间突破,谁会去攻打那些地势险要的区域?
阿济格要做的,就是集中力量,从一个点突破,凿穿明军阵型,然后全军掩杀扩大战果。
李鸿飞率领苏州新军第三师,以及剩余联军,总共五万多人,布置在这六里多宽的平原地区。
看着前后左右黑压压的大军,李鸿飞一时间豪情万丈,这才是军队,这才是气势!
以前从电视上看到的那些,简直弱爆了。。。。。。。。。。。。。。
尽管李鸿飞坐在特制的,两层楼高的指挥战车上,可是举目望去,甚至一眼望不到头。
“难怪古人打仗,只能依靠战鼓,或者旗语进行指挥了,这样大的区域,依靠传令兵,等到命令下达,战斗估计都结束了。”李鸿飞忍不住感慨道。
五万多人的军队,就已经有如此气场,待阿济格的大军进场,其震撼力更是难以言表。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这或许就是此时李鸿飞内心的真实写照。
清军打头的正是骑兵部队,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黑色战马,犹如一股黑云迎面压来。
阿济格又是正白旗旗主,他手下的满人将士,皆身着银白铠甲,迎着东升的太阳,颇有金鳞初开之气势。
或许是之前的接连失败,让阿济格认真起来,汉八旗的战斗力,已令阿济格失望透顶。
又或许是由于场地狭小,阿济格二十万大军很难摆开,总之这次主攻的部队,竟然全是满人正白旗将士。
待前锋三万骑兵散开护卫两翼,中军六万正白旗步兵,掩护炮队缓缓向李鸿飞的大军开进。
在算上一些辅助兵种,仅前线的部队,阿济格就投入了十万大军,这还是场地限制的原因,否则鬼知道他会不会全军压上来。
没多久,清军炮队就位,两军前线相隔仅有一里地,双方的步兵,都以进入火炮射程范围内,有眼力好的士兵,甚至都能看清对方的脸了。
“对面明军布置的什么阵型?是陷马坑吗?可为何他们自己人却跳到那些坑里?”阿济格通过千里眼(单孔望远镜)观察着明军的阵地。
“这阵法闻所未闻,人在陷马坑内,如何战斗?”孔有德也不清楚。
小小的陷马坑,宽度不到两米,冲起来的骑兵,轻易就能越过去,人站在里面,如何能施展得开?
其实他们都不知道,李鸿飞是将战壕,运用到了这次战场上。
战壕的宽度确实只有两米左右,但它的长度是难以计算的,再加上交通壕等等,容纳一万人在里面都是绰绰有余。
“管他什么阵法,我大清兵多将广,一切阴谋诡计,都阻挡不了我大清的铁蹄!”有满人将领说道。
是啊。。。。。。。清军兵多将广的优势就在这里,不管李鸿飞使用什么阴谋诡计,清军只要冲着既定的目标,一路碾压过去就行。
如果有得选择,李鸿飞绝对不会死守南京,而是率领部下,在整个南方,与清军进行运动战,一点点磨掉这几十万清军。
然而南京是国都,是南明最后一丝尊严,也是清军的根本目标,李鸿飞不得不硬着头皮,与其正面对抗。。。。。。。。。。。。
古代两军对垒,照例是派遣先锋大将,于阵前掠阵喊话,一来是为了鼓舞士气,二来是在告诉对方:劳资马上要打你了,你准备好。
清军派出的,正是那位说大清兵多将广的满人将领,此人骑着一匹棕褐色战马,手持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