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飞收留史德威,主要是想借助他扬州抗清的号召力,加上又是史可法的义子,以后在征兵方面,会有很大的优势。
苏州境内,三万多兵源,已经趋于饱和,再继续征召,就会严重影响农业与手工业的生产力了,而李鸿飞在苏州的所作所为,对外界来说,并不得人心,招兵方面,还是需要民族英雄来拉拢人气。
“末将愿效死力!”史德威大声说道。
至此,史德威正式成为李鸿飞手下一员大将。。。。。。。。。。。。
镇江的李鸿飞,正在紧急集合队伍,准备开赴南京,而随着扬州屠城事件持续发酵,南方各地百姓,也渐渐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大屠杀“凡七日乃止”,但扬州的屠戮,却足足持续了十日之久,可见前所未有。
南方的文人士子,听闻这一消息,纷纷出言谴责起清军的暴行。
民间抗清热潮,再次空前高涨,不少有志之士,自发组织民团,奔赴南京,以求抵御鞑子的再次入侵。
他们不愿意投军当地官府,因为南方有不少文人士子传言:扬州城破之际,各镇总兵因为内斗无一救援,甚至还逼反了武昌总兵左良玉。
就连苏州的李梦回,想要领新军救援,却也因为上游截江,导致没有足够船只渡江,只能望江兴叹。
当然,这一切都是锦衣卫与东厂,散播出去的舆论,目的就是为了表明,圣上有心抗清,奈何奸臣当道。
舆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如此一来,但凡想要抗清的义士,定然不会投军当地官府,甚至随着舆论的传播,留守各镇的总兵们,也必须面临站队的选择了。
你说你坚决抗清,那么你就派兵增援金陵城啊!连圣上都立誓与金陵共存亡,你们躲在后面算哪门子抗清?
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属福建郑芝龙了。
民间甚至喊出了国贼的口号,毕竟郑芝龙的水师若是不撤,扬州绝对不会轻易告破。。。。。。。。。。。。
“他奶奶的,朱由检这皇帝老儿倒是厉害,这是硬逼着我们表态啊!”郑之虎直接暴粗口。
听着老百姓一个个大骂国贼,即便是准备反叛的郑家军,此时众人心里也不好受。
毕竟郑芝龙降清之后,还打算继续经营福建等地,如今这大屠杀一搞,老百姓谁还支持你降清?
“依我看,不如直接反了,这南明眼看气数已尽,若我水师精锐齐出,配合大清铁骑,不出半年,整个南明都没了,到时候谁还敢说三道四?”郑之豹最为干脆。
清军屠戮扬州,已经令各地百姓人心惶惶,这时候若是投降,倒也能已保护一方安宁为借口,别看现在大家闹得这么凶,那是因为大家都怕死,地主老财们,也担心自身财产被侵占,所以才会上下一心。
只要清军能保证,主动投降不仅免死,还能保留部分财产,这些老百姓定然不会再这么闹腾了。
第八十五章密谋()
总兵府议事大厅内热闹非凡,众将士各抒己见,唯独郑芝龙没有发言,而是在聚精会神地观看一份密报。
良久,他放下密报,这才开口道:“在座各位,都是久经沙场的大将军,有谁能告诉我,若是凭借五百神机营士兵,以及三百支火龙出水,对付五万清军,可有胜算?或者说,大概能坚持多久?”
郑芝龙忽然说了一个,与刚刚讨论的内容,毫不相干的话题。
“大哥莫不是在开玩笑?五百对五万,怕是坚持不到一刻钟,就全军覆没了。”郑之虎不假思索道。
还有一句话他没说,五万人一人一泡尿,估计都能淹死这五百人了,哪有丝毫胜算可言?
“我没开玩笑,这是探子最新传来的密报,那苏州的李梦回,仅用五百新军,便在一个时辰内,击溃了满清五万大军,掩护史可法的残部顺利从扬州突围。而他们决胜的武器,就是火龙出水!”郑芝龙认真地说道。
“不可能吧!火龙出水固然厉害,但它顶多用来对付战船这种死物有奇效,清军是人,自然懂得闪避,三百支火龙出水,即使全部命中,杀伤力不会超过四千,不到一成的战损,剩余的四万五千清军,足以将那五百士兵撕碎。”郑之豹理性地分析道。
郑家军以水师起家,“火龙出水”这种利器自然也有,只不过这玩意儿虽然好用,但造价昂贵,且费时费力,郑家军积攒到如今,也仅有五百多支,而且一直都被当做宝贝藏着,哪会像李鸿飞那样败家,一次性打出三百多枚。
“原本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便是清军骑兵颇多,剧烈的爆炸声,惊扰了战马,上万匹战马炸群,都不需要李梦回的军队出手,清军便自乱阵脚,而突围的史可法残部,则因此得以逃出生天。”郑芝龙解释道。
郑芝龙的探子,实际上也是道听途说,所以送来的情报,有些夸大的成分,而李鸿飞为了隐藏武器的秘密,也是将所有功劳都归功于“火龙出水”。
实际上当时张超与郭胜,面对的清军仅有三万人,而且博洛为了防止郭胜与张超汇合,在两军中间三里处,布置了大量军队,军队的密度越高,遭受覆盖式火力打击后,损失自然也越严重。
而清军因为吃了大亏,同样也不会对这场小规模接触战,进行过多的评价,所以该怎么传,都由李鸿飞跟史可法说了算。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火龙出水”这种武器,将在随后一段时间内,成为明军各大将领,对付清军骑兵的秘密武器。
“大哥,您今日说这个,究竟是什么意思?”郑之虎听到现在,还是没明白这与他们降清,有什么关系。
“我是想说,这李梦回不简单,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他却偏偏做到了,苏州的改革是如此,扬州的突围战也是如此。别看他现在调集主力去了南京,可苏州还有两千多新军(李鸿飞留守后方的新兵教导队),我们此时若是降清,福建的基业怕是难以保全。”郑芝龙直言不讳道。
郑芝龙是个喜欢精打细算的商人,若是放在后世,那便是典型的数据控,一切都只相信数据分析。
他的水师确实强悍,可以说天下无敌,但陆军并不怎么样,整个福建也仅有五万陆军镇守,按照数据对比,他的五万陆军,估计连两万清军都对付不了,更别说能“以一当百”的两千苏州新军了。。。。。。。。。。。。
何况如今整个南明抗清热情高涨,而郑芝龙这些年经营福建,也赚的盆满钵满,此时他若敢公开投降,附近省份,眼馋他家业的总兵,定然倾力围攻,这些人不敢去南京,面对清军的锋芒,可对付郑芝龙,还是有胆子的。
“那我们该如何做?”郑之虎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派五百艘战船,去崇明岛,交由福松(郑成功)指挥,以表我福建抗清之决心。另外,三弟再辛苦一趟,去联系汉岱,让清军无论如何,都得想办法干掉李梦回,否则我决计不会降清。”郑芝龙说道。
郑芝龙曾经在海上漂流了几十年,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福建这大片基业,不可能就此轻易舍弃。
在他看来,只要李鸿飞一死,苏州新军便群龙无首,以朱由检的性格,定然不会让其他人染指这支新军。
届时只需稍加运作,说朱由检枉杀忠良,他郑芝龙曾经也因为功高盖主,而险遭迫害。
如此一来,郑芝龙便可站在道义的至高点上,即使降清,也不会有人多加阻挠。
连李鸿飞也没想到,他只是派人,在扬州南门打了一场阻击战,结果便被郑芝龙这位水师大佬给记恨了。。。。。。。。。。。。。。。
而此刻的李鸿飞,连续三日紧急行军,总算是在阿济格之前,赶到了金陵城。
“郭将军已经率领之前入城的苏州新军,先行一步,在玄武湖一带布防,陛下派我前来,迎接大人,还望大人安置好军队后,速速入宫面圣。”王国兴亲自率领一队锦衣卫,出城迎接李鸿飞。
玄武湖位于南京正北方向,紧邻长江,郭胜将军队布置在那里,正是为了防止清军强渡长江。
“张超,史德威,你二人率领第二师,第三师,驻防雨花台,以团为单位,层层布防。”李鸿飞叫来两个师的主官,开始吩咐道。
雨花台位于南京中华门西南方向,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3个山岗组成。
这里地势相对险峻,而且有足够战略纵深,加上顶部的平台,非常适合架设重炮,居高临下阻击清军部队,故而成为了李鸿飞驻军的首选之地。
苏州新军的优势在于野战,李鸿飞才不会傻到据城死守,他必须要在城外,给予清军迎头痛击,以此一扫扬州战败的阴霾。
第八十六章城防堪忧()
来到大明一年之久,李鸿飞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小小的业务员了,军事指挥能力不说有多高,但基本的常识,配合后世的阅历,怎么也不会比屡战屡败的明朝将领差多少。
长江水道,如今被李鸿飞从镇江方向切断,清军在扬州没有几艘战船,下游水师上不来的情况下,几十万清军,是不可能从南京以东登陆的。
故而清军如今能南下的路径只有两条,第一便是乘坐降将左梦庚提供的船队,直逼南京,从玄武湖以北强行登陆。
这是速度最快的办法,所以郭胜入南京后,第一时间便驻兵玄武湖,为的就是防备清军突袭,并给各路援军争取时间。
第二个进攻方案,清军若是不愿强渡,定会从一个相对折中的地方悄悄渡江,最大的可能,便是从太平府,当涂县(今马鞍山地区)附近登陆,攻雨花台,直取金陵城。
当涂县附近适合登陆不假,但上游还有不少地区也同样适合登陆,李鸿飞兵力有限,又没有水师助阵,不可能防住整个长江水道,更不会去赌这个“有可能”,所以他只能派兵守住雨花台这个必经之地。
李鸿飞猜测的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第一种的好处便是突然性很强,一旦清军在玄武湖站稳了脚跟,那便是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坏处自然是战船数量问题,以如今战船的数量,清军一次性能登陆的,不会超过六万士兵,而且还都是轻装步兵,步军没有火炮支援,骑兵没有战马驰骋,以己之短,攻敌之长,一旦打成添油战术,清军也就彻底废了。
而使用第二种方法,则可以避免这种尴尬局面,甚至沿江行军之时,还能随时获得江上船队的各种物质补充,等于是以全盛状态,迎击南明军队。
不过此方案虽然不用抢滩登陆,却也耗费时间,毕竟攻城并不是轻装行军,需要用到大量火炮,而且清军一旦这样做,等于是夹在了南京,与黄德功马士英等援军中间,一旦短时间内没法拿下南京,那么就得面临前后夹击的危险。
李鸿飞敢断言,清军在遭受崇明岛登陆战的挫折之后,很有可能施行第二套作战方案,加上清军作战,素来以凶悍著称,有三十五万大军在手,又岂会惧怕两面夹击?
所以雨花台,或者玄武湖,将会成为此次南京保卫战的主要战场。
很快,张超史德威领命下去布置军队,王国兴又带着李鸿飞,来到了武英殿大学士徐石麟的府邸。
徐石麟跟随福王降清,以至于全家受牵连,不仅宅院财产被充公,直系亲属更是统统被押赴天牢,等候处斩,那些分支旁系同样受到了牵连,男的充军,做起了马夫或者搬运工,女的直接送去教坊司(官方妓院)。
朱由检仅仅从三位内阁大臣,加上一名福王的府邸,便搜出白银四百多万两,若这些银子全部用作军费,拉起二十万大军绰绰有余。
就算是李鸿飞的全火器新军,也能组建五万左右,可见这些官员的贪婪,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徐石麟的府邸因为被充公,加上距离雨花台仅五里路,非常适合作为李鸿飞的临时指挥部,于是在王国兴的安排下,徐府很快更换了牌匾,变成了镇南侯府。
李鸿飞将打理新家的事宜,交由陈圆圆负责,自己则随同王国兴一道,前往南京皇宫。
南京明皇宫,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地址在元集庆城外东北郊,初称“吴王新宫”,后又称“皇城”。
由于当时朱元璋尚未称帝,故新宫建筑规模有限,只有中路的外朝和内廷建筑,东西两侧空地均未兴建宫室。
后来朱元璋即位称帝,以应天府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并于次年在凤阳兴建中都城。
由于人力物力,全被集中于中都城池和宫殿的兴建,因此南京宫殿的扩建工作再度终止,此后数年间只对已有宫殿进行了必要的维修。
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放弃营建中都的计划,集中力量修建南京,但由于选址有限,虽然经过几次修建,却也并未增设多少殿宇。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京师,建文帝出逃,马皇后在宫中自焚而亡。
朱棣即位后仍居于南京皇宫中,但同时下令以北平为行营,准备迁都。
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建成,次年朱棣迁都北京,此后南京宫殿不再使用,但仍作为留都宫殿,委派皇族和内臣管理。
崇祯十七年(1644年),朱由检在南京重掌政权,此时的明皇宫内,大多殿宇已经坍毁无存,南京太庙也早已被焚毁。
朱由检又是个生性节俭之人,仅仅对皇宫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修复工作,便在此住下,可谓是寒酸之极。
然而这样的“豆腐渣”皇宫,距离外城又太近,如何抵御清廷的火炮?
李鸿飞一路行来,看得直摇头,朱由检这家伙,简直抠门到家了,城防这么重要的地方,甚至都能将就。
幸亏李鸿飞没有学习史可法据城而守。。。。。。。。。。
“对了,王将军,您可是护国大将军,总理南京防务,对这次南京保卫战,可有什么高见?”一路走来颇为无聊,李鸿飞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