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644》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崛起1644-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律法连皇族旁支都无法管束,更何况当朝天子了。

    君权神授这个观念,在华夏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之久,并非一朝一夕能轻易改变的。

    李鸿飞想要束缚住皇权,无异于痴心妄想。

    “单凭我自己,确实没这个能力,倘若圣上愿为朱家皇室永盛不衰而博一把,微臣倒也愿意拼尽全力,与这老天斗一斗!”李鸿飞不卑不亢道。

    君权当真是神受?

    在李鸿飞看来,不过是愚民政策罢了,连李自成都敢与朱家王朝,敢与老天爷叫板,他又为何不敢?

    施行君主立宪制确实难度不小,但只要朱由检这个最大的阻拦能够妥协,那么一切都不算什么难事了。

    “李梦回,朕承认你军事才能不错,嗯。。。。。。。。。对于经济建设也很有一套,不过这为官之道,你还稍显稚嫩,你以为就算朕同意这种制度,朝中大臣会同意?以法治国太难了。。。。。。。。”朱由检感叹道。

    确实,朱由检在最初南下施行改革的时候,也曾试图走君主立宪制,然而不管是随之而来的阻力,还是后来逐渐萌发地,对权力的渴望,使得这种制度根本难以施行下去。

    一帮老顽固,动不动就拿祖宗规矩说事,即便是朱由检,对此也无可奈何。

    “毒瘤,该清除的时候,就不应该怕痛,否则毒素蔓延,谁也救不了!”李鸿飞淡淡的说道。

    老一辈的顽固思想,就是大明中兴的毒瘤,自古改革,都必然存在牺牲,革新派与守旧派天生便是宿敌,必须要有一方势力彻底退出政治舞台,才算终结。

    妥协,只会产生出畸形产物,最终结果谁也无法预料。

    “说得再多也没用,想让朕答应,那你就先在朝堂之中站稳脚跟,若是连东林党人都收拾不了,那么你这些东西,也只能算是夸夸其谈罢了。”朱由检开出了条件。

    其实这也不算什么条件,对改革阻力最大的,事实上就是那帮儒臣,李鸿飞如果真的连东林党人都收拾不了,君主立宪制则根本不可能实现。

    “不行,我现在还不能入阁。”李鸿飞忽然说道。

    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拒绝入阁,如今哪怕是得到了朱由检的“支持”,这内阁还是不能入。

    “怎么?还没开始就怕了?方才不还是豪情万丈地,想要清除“毒瘤”吗?如今朕给你机会,你却要退缩?”朱由检讥讽道。

    “并非我惧怕东林党,而是因为北伐,这场国运之战,容不得任何闪失!”李鸿飞说道。

    朱由检眼神忽然变得犀利起来,看了李鸿飞良久,最后才冷冷地说道:“你担心东林党人会因为你的入阁,而对北伐使绊子?”

    “圣上与东林党人打了这么多年交道,他们的行事作风,想必您比我更清楚。”李鸿飞没有过多解释。

    “哼!谁敢坏朕的复国大业。。。。。。。。死!”

    朱由检眼神中的杀意越来越浓,似乎凝成了实质。

    李鸿飞被朱由检这股气势震慑,心脏不自觉地开始加速跳动,甚至有股窒息的感觉。

    这是他第一次从一个人身上,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杀气”。

    冷汗悄然流出,打湿了李鸿飞的背脊,一股尿意涌上心来,若非这几年经历过好几次千军万马的大阵仗,李鸿飞真有可能当场吓尿。。。。。。。。。。

    直到这一刻,李鸿飞才真正了解朱由检这个人。

    以往朱由检做什么,似乎都没有表露出太多的情绪,就算有情绪,也不过是逢场作戏一般,让人丝毫感觉不出异样。

    李鸿飞自然也没有发现对方的不同之处,所以李鸿飞在内心深处,并不是怎么瞧得起朱由检。

    现在看来,不仅是李鸿飞,所有人都被朱由检的外表迷惑了,当初在权力完全被架空的情况下,还能扳倒魏忠贤的人物,又岂是平庸之辈。

    “看来,要重新对朱由检进行评估了。”这是李鸿飞心里的想法。

    最终,李鸿飞带着一脸凝重离开皇宫,他看不透如今的朱由检,不清楚对方是否会答应君主立宪制,但至少他这个“建极殿大学士”暂时不用走马上任了。

    朱由检当场拟旨,命李鸿飞为钦差大臣,“代天巡狩”,检验江南各地这几年的改革成果,等到李鸿飞将这些省份,一一走下来,北伐之战也差不多该结束了,之后就算入阁与东林党人正式开战,也不会影响北方局势了。

    等李鸿飞离开,朱由检叫来了王承恩,并主动聊起了他与李鸿飞之前的对话。

    “承恩啊!你说朕这次的决定,究竟是对是错?”朱由检竟然咨询起了王承恩。

    这也难怪,朱由检生性多疑,整个皇宫之中,也就王承恩能与他交心了,自古皇帝信任贴身太监,不是没有道理的。

    “其实陛下心中早已有了决断。”王承恩回答道。

    “其实当初心里确实对李梦回产生了一丝动摇,不过还好,他经受住了考验。”朱由检若有所指道。

    然而只有他自己清楚,这个考验不仅考验了李鸿飞,还考验了他自己。

    “驸马爷并非常人。”王承恩附和道。

    “世人都以为朕贪恋权柄,实际上相比于朱家王朝的延续,这短短几十年的辉煌荣耀,又算得了什么?”朱由检感叹道。

    “陛下乃千古明君!”王承恩道。

    “行了,少拍马屁,让东厂盯紧点,此番北伐事关重大,万不可出纰漏,如有任何人从中作梗,杀无赦!”朱由检淡淡的说道。

    朱由检这番话,只有王承恩能懂,可以说若是当初李鸿飞,想要趁着北伐搞什么小动作,如今怕是早已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东厂的力量,绝非表面上见到的那般。。。。。。。。。。。。

第162章战徐州() 
李鸿飞的最新任命,并未引起朝中官员非议,对于朱由检这种朝令夕改的习惯,一众大臣早已见怪不怪。

    只要能将李鸿飞踢出军事学院,就算是达到了预期目的,更何况高宏图等人,并不希望李鸿飞入阁,放对方出去“祸害”地方省份,倒也省了不少麻烦。

    高宏图等人正好能借着这段时间调整状态,彻底巩固朝中地位。

    于是,在李鸿飞入宫跟朱由检摊牌后,南京的政局,总算逐渐平稳下来。

    此时大家的目光都汇聚在了北方,就连郑成功收复台湾这种大事,也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

    如今的北伐之战,局势逐渐明朗,双方的阵势已经摆开,黄河以南,除了淮北地区的宿州,徐州、亳州一线,有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共计十五万清军外,多尔衮已经将剩余的三十万大军,集中在了沧州、保定、大同一线。

    再配合五万蒙古八旗,刚好对天津、顺天府(北京)张家口等重镇形成保护,似乎想要在此与明军决一死战。

    不过据东厂探寻的情报显示,多尔衮在调兵遣将的同时,也在疯狂往关外的盛京(沈阳),转移财物跟人口,看来连多尔衮都对此次决战没有多少信心。。。。。。。。。

    “戚帅,国防部又派人催促,希望我们能尽早解决黄河以南的清军。”东路联军指挥部内,张超向戚红英汇报道。

    虽然军制进行了改革,却并未使用后世军衔制度,所以对集团军总司令以上官职的称呼,往往都是沿用以往的统帅称呼。

    戚红英虽是联军副统帅,但自古官场都有一个风俗:“叫大不叫小”“叫高不叫低”“叫正不叫副”。

    所以张超在称呼戚红英之时,习惯性地隐去了“副”字,直接称呼对方“戚帅”。

    “催得倒是挺勤,想必多尔衮的动作,刺激了不少人,以为多尔衮这是要逃跑呢!就算对方要逃,挡在我们前面的,还有近五十万大军,李定国不来,我们东路军短时间内根本吃不下。回信告诉他们,别催我,要催就催李定国。”戚红英没好气道。

    前段时间“围点打援”,确实收获不小,但耿精忠尚可喜等人也不是傻子,吃了一次亏后,无论如何引诱,对方就是死守城墙不出。

    如今的明军,打防守战,甚至是野战,都不惧清军,唯独这攻城战还不太适应,前几天戚志丰指挥第五军三个满编师,朝耿精忠镇守的徐州,发动了几次试探性进攻,结果都被打了回来。

    最后一次甚至出动了,第二集团军的独立旅(全员装备“大明一式”后膛枪的部队),最终也只占据了部分城墙,并在清军随后的疯狂反扑下,灰溜溜地退了回来。

    几次进攻下来,戚志丰的第五军,损失了三千多士兵,比之前的“围点打援”,消耗大得多,看来这徐州城。。。。。。。。并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

    “可是不管如何,徐州、宿州、亳州这三个点,我军必须拿下,按照作战计划,我军与西路军的汇合地点在洛阳,李定国不可能那么好心,转过头来帮我们收拾残局。而且,我第一集团军,还从来没有完不成的任务!”郭胜说道。

    军队之间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竞争,作为第一集团军这样的老牌部队,看着别人攻城略地,高歌猛进,大家伙心里都憋了一肚子火,尤其是郭胜这样好战的将领。

    “这三个点呈三角阵型,相隔都不过两百里,互为犄角,就怕一旦投入大量兵力进攻一处,其它两处率军增援,到时候我们会很被动。”史德威提醒道。

    前几天的战斗大家都明白,这徐州的清军不是那么好啃的,如果要破城,就必须投入十万以上的兵力,而且还要做到速战速决,一旦拖下去,将对明军很不利。

    “我倒希望他们能增援,可惜前段时间被我们打怕了。”戚红英撇撇嘴道。

    清军吃过围点打援的亏,就算明军这次来真的,尚可喜跟孔有德,也不敢派兵进行救援。

    “其实现在打宿州,远比打徐州要简单得多,我们可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史德威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宿州那边一直是他的第三军盯着,通过各种情报侦查,发现尚可喜手上仅有四万人(原本是六万,被第一集团军半路伏击,灭掉了一万七千多骑兵),收拾起来比对付徐州简单多了。

    史德威的第三军主力,如今就驻扎在距离宿州不远处,一旦开打,他们便是主力部队,而且朝廷催得比较紧,打宿州却能快速看到成绩,也算是给上面一个交代。

    “戚帅,我觉得还是应该先打徐州,这徐州我军已经连续进攻了好几日,对方已是强弩之末,现在撤走,卑职担心影响士气,只要戚帅再给我三天时间,保证一举将其拿下!”戚志丰坚持进攻徐州。

    打了这么多天,连一面城墙都没拿下,戚志丰面子上挂不住,加上军人特有的执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时候真要让第五军撤下来,对戚志丰的打击绝对不小。

    “你有多大把握?”戚红英问道。

    “七成。”戚志丰不敢把话说死。

    “第二集团军全部交由你指挥,我要你有十足的把握,三天之内,拿下徐州!”戚红英最终决定道。

    “戚帅放心,三日内破不了徐州,卑职提头来见!”戚志丰立下军令状。

    十万人攻打徐州,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这三日之期。

    戚志丰领命离开,去往前线布置,戚红英则对剩余在场的将军说道:“你们想什么我心里清楚,戚志丰是我堂哥不错,但我绝对不是在偏袒他,如果他真的没能完成任务,照样军法处置!”

    或许是担心一众将领不清楚自己的意图,戚红英只能再次解释道:“之所以一定要打徐州,那是因为徐州无论从防御力,还是兵力来看,都是这三处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若是我们能以雷霆之势将其拿下,剩余两地说不定都不需要我们动手,他们就乖乖投降了。”

    没错,戚红英打仗,打的就是一鼓作气,她手下的戚家军,最喜欢的就是硬碰硬,这一点就连从她手上调走的郭胜,也隐约带有一股戚家军的风气。

    只要能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拿下徐州,那么宿州跟亳州,很有可能望风而降。

    “当然,戚志丰率军进攻期间,你们也不可掉以轻心,仅凭第一集团军的兵力,打埋伏不现实,但打阻击绝对是没问题的,所以这外围的防御就交给你们了。”戚红英对史德威说道。

    “末将领命!”史德威也不在多说什么。

    第二集团军是戚红英的老部队,人家将好事安排给昔日的手下,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当初西征时,史德威不也是将那些硬仗,交给了第一集团军来打嘛。

    明初徐州,曾属凤阳府,直隶京师,后属南直隶,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北倚微山湖,西连萧县,东临连云港,南接宿迁,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华东地区的重要门户。

    只有占领了徐州,才能真正算得上是进入中原大地,只要拿下徐州,黄河以南都将被明军掌控。

    多尔衮曾经的理想决战地就是徐州,可惜接二连三地大败,浇灭了他心中的一腔热血。

    如今不少满人看来,这中原太过辽阔,远非他们这些偏远部落能轻易占领的。

    当初清兵入关,那是感觉明朝气数已尽,而李自成的农民军,在华北地区又不得人心,抱着“捞好处”的心态,能拿多少地盘算多少地盘。

    反正自己还有后路,大不了学以往那般,大肆劫掠一番,然后退居关外。

    然而之后的事情,却大大出乎多尔衮等人的预料。。。。。。。。。。。。李自成败得太快了!

    加上南明主动示弱,退守长江以南,这让满清看到了一统中原的“希望”。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若非朱由检没死,而且在李鸿飞的帮助下,快速稳定了南明政权,使得大部分明军将领有了选择的余地,满清此时早已统一了华夏(原历史上,大部分明将,为了给崇祯“报仇”,纷纷听从了吴三桂的蛊惑,加入满清阵营,对李自成的大顺军展开围剿)。

    清军入关前,全国兵力不到四十万,入关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