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出身的女子常三叔让你纳入府里?”徐景昌好奇。不论是他爹还是大伯,都绝对不会允许他纳青楼出身的女子入府的。
“怎么会?要让他们知道了还不把我暴打一顿!”常继姚笑道:“是以良家女子的身份纳进来的。我找上元县的人将她的户籍改在了城外一家农户,然后纳进来的。正好这些日子二伯和我爹都没心思注意府内的事情,就进来了。”
“不说这个了,”这时他们已经经过了检查,走进皇城中,常继姚看了看左右无人,长辈都走在前面正说着什么,低声对徐景昌说道:“你可知道,上元节灯会的头一天十三那天,皇上带着惠妃娘娘微服出宫,说是看灯展,也确实在灯市上逛了许久,但与李大哥见了一面,还谈了一会儿?”
京城姓李的人很多,但能被常继姚叫做‘李大哥’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李景隆。所以徐景昌再次惊讶起来:“有这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前日晚上我去找我大哥说话,刚走到屋门前就听大嫂和大哥说道:‘前日皇上在灯会上见了我大哥’我正要继续听下人就高声通传,大嫂就不与大哥说话了,所以没听到后面的。但皇上见了李大哥确凿无疑。”常继姚说。
“这,皇上过年前见了常二叔、常三叔,初九那天借着接我四姑回宫和我大伯说话,后来又召见了我大伯一次;初十接惠妃娘娘回宫又与薛指挥使说了好一会儿话;十二宣景川侯与长兴侯入宫,,十三又见了李大哥,短短这几天将老将们都见了一遍。”
徐景昌道:“皇上这在武官之制上要有大动作啊!过年前不是刚刚设立的文职武官么?怎么又要改动?只可惜我大伯和我爹什么都不告诉我。”
“我爹和二伯也什么都没告诉我。”常继姚有些不满的说道:“我大哥都知道一些事情,他们都告诉我大哥,可什么都不告诉我,我什么都不知道,。”
徐景昌本来也对徐晖祖和徐增寿什么都不告诉他有些不满,可听到常继姚的话心情莫名舒畅了许多:徐钦知道的还没他多呢!但嘴上安慰道:“这也没什么,今日估计陛下就会宣旨了,马上就能知晓了。”
“虽然大约马上就能知晓了,但还是好奇啊。”常继姚说道:“你说会怎么改革?”
“这我可说不好,”徐景昌马上说道:“当今陛下做事一向出人预料,谁也猜不到。”
“别的也就罢了,我就是担心,万一彻底实行以文御武之制怎么办?”常继姚说道。他虽然没什么本事也不打算上战场,可毕竟身为武将世家的人,对此很忧虑。
“不会的,皇上不会如此的。”徐景昌嘴上虽然这样说着,可心里也没底。同帖木儿的战争结束后看起来大明不会再有大战了,皇上会怎么做谁也猜不准。
无独有偶,此时常升也有些焦虑的同徐晖祖说道:“允恭,你说皇上新设立的这些衙门的权力到底如何,会不会以文御武?”
“陛下岂会做这样的事情?”徐晖祖笑道:“你放下心来,绝不会如此。”
“但愿如此。”常升怀疑徐晖祖在安慰他,实际上自己也不知道到底会如何改革,所以只是如此说道。
“你放心,”大约是看透了常升的想法,徐晖祖又说道:“当今陛下对于宋代的教训可记得清清楚楚,不会犯那样的错误的。”
“快,将两份圣旨都盖印!”此时在乾清宫里,允熥打着哈欠,眼圈微微泛红的对王喜吩咐道。
“是,陛下。”王喜也红着眼圈,答应一声上前来拿起大印在两份圣旨上盖章。
“总算弄完了。”允熥叹了一声。这几份圣旨他反复修改了许多次,一直到昨晚上还在修改,夜晚睡了两个多时辰就又睡不着了,起来琢磨是否还需再改改。一直到现在终于完全确定。
“官家,”王喜见状忍不住说道:“官家您不必这样着急的,也不必非要年后头一日上朝就宣布如何改革,拖几日也没什么。”
“你说的有道理,可这个改革不实行,朕心里就放不下,总想着它,所以还不如早早的宣布了,朕也就能省心了。”
“而且朕还要通过过年后上朝头一日就宣读这几道圣旨,对武官之制进行改革,告诉所有的官员,过去几年惬意的日子没有了,从今年起,大家就只能忙碌起来。”
‘过去几年文武百官也不清闲。’一旁侍立的小宦官卢义在心中吐槽道。过去几年允熥加封了许多藩王,又先后打了两次大战,许多小战,不仅武将忙碌,文官也忙得很。不过他其实明白允熥的意思:过去几年虽然忙碌,但做的事情都是循规蹈矩的事情,依照从前的例子来做就好;今年,他们会陷入应接不暇的情形,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要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王喜盖完了印,允熥又从他手里接过来再检查一遍。这几份圣旨都是他亲自拟写的,没有借任何人之手。他已经有几年没亲自写过圣旨了,要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看看是否有错别字或写的不好看的,虽然他在让王喜盖印之前已经检查过许多遍了。
这时从殿阁门口探进来一个脑袋,这双眼睛见允熥没有写东西,走进来说道:“官家,现在已经是辰时初刻了,再有三刻的时候官家就该上朝了,可官家还未用膳,奴才请官家用膳。膳食都已经预备好了。”
“适才皇后娘娘还派人过来,询问官家是否已经用膳了。”
“已经这个时候了?”允熥抬起头看了看外面,天已经由黑转明了,笑道:“确实应该用膳了。”他随即站起来,对王喜吩咐道:“你也认得几个字,替朕检查一番是否有错别字。”
“是,官家。”王喜答应一声,又拿起圣旨检查。允熥去膳堂用膳。
不多时他用完膳食,又让人将圣旨拿来看了一遍,将圣旨递给卢义,吩咐道:“你随朕上朝,将圣旨交给读旨之人。王喜,你也随朕忙了这些天,去补个觉,不必上朝了。”
王喜答应一声谢恩。他已经跟随允熥多年,知道允熥不是假客气,也就没必要再推辞。
允熥又嘱咐他几句,起身离开乾清宫,去往奉天殿。
记住网址:
第1218章 军事改革——开始 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1219章 军事改革——五合一()
“臣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奉天殿内,响起震天动地的呼喊声,一千多名大臣同时跪下,面朝正北方的御座跪下说道。
“众位爱卿平身。”允熥笑着说道。大汉将军们随即大声呼喊起来,将这句话传到殿内的每一处角落。
“谢陛下。”在场的所有大臣又都谢恩,之后站起来。
“今年朕想着,虽然正月十五是上元节的正日子,可上元节的灯会是从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七,连续五日。朕知道,一年到头只有上元节这几日是最热闹的,也知道不论是你们还是百姓都愿意上元节灯会的时候出来逛逛,是以决定今年开衙之日从从正月十八起,不知诸位爱卿觉得如何,十六、十七这两日可去了灯市看灯会,买了几盏灯笼回来,与家人一起猜谜?”允熥笑着说道。
“陛下体恤臣等,臣铭感五内。”兵部尚书梅殷说道:“臣前日十六日与家人一起逛了灯会,买了几个灯笼回家与公主殿下猜谜。”
众人对于梅殷出头答话有些诧异。按照惯例,皇上这样随口询问的话应当是礼部尚书回答才是。可听到后面就明白了。梅殷是驸马,皇帝的姑父,刚才那番话确实更像是家人之间互相说话,他来回答也正常。
不过,‘为何之前并未听梅殷这样回答过?’有人想到。
“宁国公主昨日入宫的时候说起这事了,”允熥笑道:“梅尚书,你猜灯谜都没有几个猜中的。朕记得你文采甚好,往日先帝在时召你入宫,也就只有蜀王能够与你一怔长短,昨日如何表现的那样差?”
“启禀陛下,因当时过两日就要上朝,臣心中琢磨兵部的差事,是以当时有些心不在焉,所以没有猜中多少。”
“哎,既然是过节,何必再琢磨差事。好好过节即可,等开衙之后再琢磨差事也不迟。”
“陛下,这差事臣也不是忽然想起来的,而是从年前陛下回京前就注意到了些事情,陛下回京后又与魏国公等人说起去年西征西域与撒马尔罕国交战之事,就思量起来。因着今日就要上朝,所以前两日思量的多了些。”
“到底是何事梅尚书如此思量?”
“陛下,臣有本奏。”梅殷从怀中掏出一本奏折,递给侍者,同时说道:“臣这几年执掌兵部,发觉现下的五军都督府之制已经略微有些不适宜了。”
他继续说道:“自从洪武末年以来,卫所将士使用火器日多,而火器与其它诸般兵器均有所不同,每次使用都需要装填弹药,用量极大,还难以取之敌军。而且火器所用火药之保存也需倍加小心,稍有不注意爆炸的话就会造成巨大损失,影响之后的征战。”
“而且现下的后勤运送也有颇多漏洞。一般的小仗罢了,如同前年征伐安南、去年征伐西域这样出兵数十万的大战使用民伕运送粮草都有种种问题,魏国公曾经与臣说,如此安排粮草的运送,若不是伊吾城内与陕西行都司各城都有许多存粮,凭借民伕运送万不能供应得了八十万大军的粮草所用。”
“另还有一些小问题。所以臣以为现下的制度略有些瑕疵,提出了臣之见解请陛下过目。”
听到最后这句话,适才疑惑为何梅殷往日不出头答话今日却出头答话的人都心下雪亮:这必定是皇上安排的!
‘必定是皇上要对现在的武官之制继续进行改革,但忽然提出改革有些突兀,就安排梅殷在这里唱双簧,提出现在武官之制与征战之制的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身为兵部尚书,提出见解是应有之意,谁也说不上什么。之后皇上再说几句话,就抛出圣旨进行改革。’
‘前几日听闻陛下允许宸妃娘娘回魏国公府省亲,之后又亲自去魏国公府接人。现在看来,这分明是陛下寻找与魏国公不引人注目说话之机。’礼部侍郎董伦在心中暗想。
他又侧头看了看两旁的官员。徐晖祖与常升等人都十分平静的站在原地,一点儿惊讶的神色都没有;暴昭等文官也一样,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
‘只是不知陛下会如何改革了。陛下多半是担忧武将势大难治,所以对五军都督府进行改革,多半是用文职武官压制武将了。’
之后的过程果然如同董伦所猜想的这般。他猜的完全正确,梅殷就是他安排用来引出话题的人。允熥虽然上朝时直接甩出圣旨也成,但总觉得这样太生硬,觉得还是有些转圜为好,所以提前与梅殷商量好了,安排他来当托。
只听允熥说道:“梅驸马与朕想到一起去了。朕这次跟随大军去西域之地,虽然并未过多干涉魏国公等人指挥将士征战,可也发觉了一些问题,回京后又与几位爱卿谈论此事,他们也都认为应当进行变革。”
“朕又与几位将领议论过后,拟了如下旨意,对大明的武官之制进行改革。”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撤五军都督府,重设大都督府,以大都督府节制天下兵马。加长兴侯耿炳文左柱国勋,授特进荣禄大夫散阶;加魏国公徐晖祖柱国勋,授荣禄大夫散阶。以长兴侯耿炳文、魏国公徐晖祖为大都督府左右都督同知。钦此。”
这道圣旨还未读完,大殿内就响起了‘嗡嗡嗡’的议论声。适才允熥与站在最前面的大臣说话,大多数官员都是听不到的,也看不到,完全不知道适才他们都说了什么;可宣读圣旨是对所有官员宣读的,所以大多数官员根本不知道之前发生了什么,听到如此大的变动顿时议论纷纷。
可徐晖祖等人听完了圣旨后马上跪下说道:“臣遵旨。”原本不知所措的中低级武将见到大将们都跪下接旨了,也不再想这个变动对武将是有害还是有利,都跪下说道:“臣遵旨。”
请记住本书:。。更新最快网址:
第1220章 军事改革——四总部()
可徐晖祖等人听完了圣旨后马上跪下说道:“臣遵旨。”原本不知所措的中低级武将见到大将们都跪下接旨了,也不再想这个变动对武将是有害还是有利,都跪下说道:“臣遵旨。”
见今日上朝的武将纷纷跪下,文官们也慢慢停下了议论。裁撤五军都督府重设大都督府,完全就是武官制度的变动与文官没有关系,既然在场的武将都接受了,他们再议论也无用。至于以后的影响,等所有的圣旨全部宣读完毕后再议论不迟。反正在场的文官没有人相信,今日有关于武官之制变革的圣旨只有这一道。站在大殿中间的四五品文官纷纷悄悄抬头,看向高坐在龙椅上的允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更改大都督府内官司之制。除左右都督同知外,设立四都督佥事,正二品;设立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装备部、总后勤部、度支部、水师部诸衙门。总参谋部掌管全国卫所之舆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等诸事;总装备部,掌管新式武器研究,制造、保管武器,保管符勘、尺籍等诸事;总后勤部,掌管全军所需粮草,及车驾,掌卤簿、仪仗、禁卫、驿传、厩牧之事;度支部,掌管全军钱财支出;水师部,掌管水师诸事。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装备部、总后勤部、度支部等五部,掌印官名为尚书,正二品,佐贰官名为侍郎,正三品;水师部掌印官名为都指挥使,正二品,佐贰官名为都指挥同知,正三品。其中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度支部等三部为文职武官。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更改兵部之职司。裁撤兵部武库司、职方司、车驾司,设立军医司、政治司,原左军都督府文宣司改隶属兵部管辖。以兵部尚书兼任总政治部尚书,以兵部左右侍郎兼任总政治部左右侍郎。钦此。”
“奉天承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