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实际上,因为从汉洲大路带回金银而一夜暴富的人,就算也增加粮食消耗量,但更会做的事情是奢靡消费,大肆挥霍,手工业制品的新增需求量会超过粮食的新增需求量,使得手工业制品的价格涨幅超过粮食的涨幅,商人与手工业者的财富增加会超过地主。
地主当然会对此不满。正常情况下,他们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是也投资工商业,第二是增加地租。可现在大明人少地多,增加地租是行不通的,他们要么眼看着自己藏在地底下的钱越来越不值钱,要么将钱也投入工商业。
那些顽固拒绝将钱投入工商业的人的财富很快就会变得微不足道,工商业会得到极大发展,这样,整个国家的经济就能得到发展,甚至发展出资本主义。
当然,以上过程是比较理想化的,尤其是在中国这种中央集权的国家,工商业大规模发展会影响国家的稳定,以勋贵为主的地主阶级也不会愿意看着自己手里的钱贬值,肯定会尽力推动对工商业的限制。不过现在是允熥当皇帝,而且他的权力还比较大,年纪也轻,他相信自己能够为脆弱的工商业,脆弱的资产阶级遮风挡雨,直到他们能够独立对付风雨。
=========
感谢书友一剑68的打赏。
话说这一段的整个逻辑不太好写,查了一些资料,但可能还有错误,敬请书友谅解。
请记住本书:。更新最快网址:m
第1199章 为什么一盘散沙()
允熥在脑海中将自己的思路整理了一遍,开始向朱有炖解释。幸亏之前几年允熥就通过编写财政学这样仅限皇族内部交流的书籍传播过自己一小部分思想,朱有炖也读过那些书,不然现在他可能连很多基础概念都听不懂。饶是如此,允熥也将自己的思路进行了删减,只剩下了朱有炖能听懂的那部分。
“也就是说,随着这些金银流入大明,工商业会得到极大发展,老百姓能够享用的各色货物会更多。商人也会更加有钱。”
“但是这对朝廷有何好处?”朱有炖问道。
朱有炖虽然支持适当发展工商业,但仍然坚持以农为本,认为发展工商业的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让朝廷不必过分剥削农民就能有足够的税收,而不是发展出一个强大的工商阶层。他对于商人的看法与将近两千年以前,韩非子在五蠹中所写的观点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有炖,韩非子在五蠹中可是将儒学之人与商人并列为五蠹之一。”允熥呵呵笑道。
“皇兄!”朱有炖又控制不住自己的声音,大声说道。好在此时台上正在唱很热闹的戏,听到这两个字的人不多。
“有炖,韩非子将儒者与商人并列为五蠹,儒者现下已是朝廷支柱,你如何还认为韩非子对商人的看法是对的?”允熥正色说道。
看着朱有炖陷入思考,允熥又道:“而且兄长并非不重视农业,对于农业,兄长也十分重视,你是否还记得之前在开封时我与你说的那事?”
“兄长也谨记以农为本这句话。”
“皇兄,弟弟还是认为,此事应当慎重。毕竟中华历朝历代已经依照这一套规矩延续这么多年,贸然变动未必一定会变好。”过了一会儿,朱有炖说道。
“兄长知晓了。”允熥点点头说道:“兄长一定会十分慎重,不会轻举妄动。若是你觉得兄长的所作所为有所不妥,可以随时向兄长劝谏。”
朱有炖听到这话,不再出言,而是与他谈论了几句编写那出汉洲大陆有金山银海的戏曲的细节。之后允熥起身离开他身旁,向别处走去。可在走向别处的路上,他仍在思考。
刚才他实际上将朱有炖的问题滑过去了,没有正面回答。对允熥来说,朱有炖没有继续追问当然是很好的,因为他虽然能够提供为何鼓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商人阶层发展的理由,但这个理由却无法向朱有炖说明。
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一个以工商业为主的国家,能够拧成一股绳,成为一个整体;而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尤其是中国这种小农经济、自己自足的国家,只能是一盘散沙。
无论是手工厂主还是倒买倒卖的商人,他们手中所持有的东西都是商品,需要将商品卖出去。但是任何地方的人都愿意本地商品卖出去,不愿意外地的商品卖进来,会设立各种障碍来阻挡外地的商品进来。所以商人和手工业主,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商人和手工业主,当他们自己不能消灭障碍的时候,就需要一个更加强大的组织来消灭障碍。而这,就是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任务之一,消除国内国外的贸易壁垒。当然,在某一项国际贸易对本国不利的时候,他们也要维护贸易壁垒。
既然如此,商人或手工业主就与国家有了联系,并且在拆除壁垒的时候他们能清晰认识到国家的作用。即使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也就必须要维护国家,让自己的国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生意做得越大的与国家的联系越紧密。虽然他们同样不喜欢交税,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当国家陷入危机的时候支持国家。
可地主阶级是不同的。地主阶级的财富来自土地,只要土地不被毁掉,他们就能维持自己的收益。因此,他们也就不需要国家的支持,国家即使灭亡,换了另外一个政权,他们仍然能趴在土地上吸血。所以当国家陷入危机的时候地主阶级不会支持国家,更不会主动交税。这样,没有一种需求让地主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就使得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必然是一盘散沙。
其实甲午战争之所以战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满清当时的工业实力与军事实力远超日本,但这些力量就是不能聚集到一处为国家出力,反而互相拆台,因为大家都不认为,除了与日本人打仗的北洋一系以外的其它人在战争失败后会遭受什么损失。
当然,后来当时隔岸观火的那些人中的多数都损失惨重。因为这一次日本人并不是来收租的,而是来掠夺的,通过直接赔款和商业渗透两种方式掠夺。也正是因为甲午战败,让许多人认识到国家弱小也会影响老百姓,从而走上改良或者造反的道路。
但这一切即使允熥向朱有炖讲述,朱有炖也弄不懂。这个太超纲了,即使是允熥普及过一点基本知识朱有炖也听不懂。
不过,‘等宴饮结束后,我还是将刚才在脑海中想的那些事情都写下来,以后或许会用到。’允熥在心里想着。
刚才那些叙述打出来有很多字,但在允熥脑海中只不过是一瞬,允熥刚刚走到下一处地方就已经思考完毕。他抬起头看了一眼,随即坐在一把椅子上。
“官家。”他左右两边的人赶忙说道。
“二哥,六叔,你们不必如此。”允熥笑道:“今日乃是家宴,你们不必这样多礼。”
允炆答应一声,与允熥寒暄几句,就要转过头去继续看‘春晚’。楚王朱桢虽然一直撇着前面的戏台,但也不时用眼睛的余光看向侧面。
他见允炆寒暄几句后就要转过头去看‘春晚’,正要侧过头来与允熥说话,却不想允熥忽然又同允炆说起话来。朱桢正要转过头去继续看节目,可却听允熥说道:“二哥,你可还记得,当年上学学史记之时,殷周之交的东夷诸侯攸侯喜?”
请记住本书:。。更新最快网址:
第1200章 殷商后裔?()
朱桢正要转过头去继续看节目,可却听允熥说道:“二哥,你可还记得,当年上学学《史记》之时,殷周之交的东夷诸侯攸侯喜?”
“这,”允炆想了想,才说道:“官家,我记得攸侯喜乃是殷商末年东夷之中淮夷一部诸侯,忠于商纣王。周武王元年商纣王派出攸侯喜带兵攻打其它东夷部族,周武王趁机伐纣,于牧野击败商纣王,商纣王撤到鹿台,随即自焚而死。周武王遂得天下。”
“攸侯喜得知周武王东征之事后意图勤王,但未及返回即传来商纣王自焚而死之事。攸侯喜停止勤王,其后不知所踪。”
“你不觉得此事很是奇怪么?”允熥笑着说道:“攸侯喜当时拥兵数万,可其后却不知所踪。”
“确实有些奇怪。”允炆听到允熥的话,也思索起来:“官家,当时中原人少,拥兵数万已是强大的诸侯,不论是之后不听从周武王之号令反叛,还是接受周武王的册封为诸侯,都应该在《史记》中有所记载才是。”
“大约是当时的史料流传下来的甚少,并无有关攸侯喜的记载。太史公也不知晓,所以未敢在《史记》中乱写。”允炆猜测道。
允炆的猜测很有道理,商周之交的时候连羊皮纸和丝绢都没有,文字都是刻在鼎上,很多事情都没能记载下来流传后世。
但允熥和他说这么半天话可不是要得到这么一个结论的。他听完允炆的猜测后,笑道:“你的猜测也有道理,但最近传来的消息,或许攸侯喜另有其他去处。”
允炆正要询问,忽然听到从允熥的右侧传来声音:“官家,莫非当年攸侯喜带领部众去了汉洲大陆不成?”
“六叔,你这忽然插话,吓了侄儿一跳,不过你的猜测不错,我确实认为,攸侯喜当年可能带领部众去了汉洲大陆。”允熥说道。
允炆马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这实在是太难以置信了。攸侯喜当年竟然带领部众去了刚刚发现的汉洲大陆?不仅是他,即使是听出允熥的意思提出猜测的朱桢也很惊讶。
“怎会如此?”朱桢说道:“他怎么可能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去了汉洲大陆?”
他完全难以相信。经过允熥的提醒,皇族中很多人都仔细研究了大明之前历朝历代,尤其是三代之时所使用的武器、农具或其他用具,知晓当时的船只很落后,航海技术更是接近于零,从山东出海前往汉洲大陆的可能太小了。
“不瞒六叔说,侄儿也觉得这十分不可思议,难以想象。可我召见方鸣谦的时候,他却给了我这样一件东西。”一边说着,允熥一边拿出一件东西。允炆与朱桢定睛看去,见到在允熥手中的,是一件玉器。
“一件玉器?这又如何?”朱桢不解。
“六叔,侄儿这几年分封藩王、南征西讨,在击败撒马尔罕国后又有极西之国的使者拜见侄儿,所有拥有文明的国家的几乎都有所了解。可这其中,除了大明,还有哪国之人喜欢玉器?”
“确实只有大明和附近被大明影响的番国之人喜欢玉器,可汉洲大陆的人是新发现的人,其它国家不像大明这般喜好玉器,汉洲大陆的土人未必就不能喜欢玉器。”朱桢说道。
“六叔说的也有道理,可这块玉,”允熥举起手里的玉:“它的雕刻十分类似于从三代之时的殷商流传下来的玉器的雕刻手艺。”
“什么?”听到这话,朱桢顿时激动起来。在遥远的地方也有文明喜欢玉器并且不是受到汉人的影响,这虽然奇怪,但未必不可能;可若是连雕刻工艺都与殷商的玉器一样,这就十分不同寻常了。这代表着这个文明肯定与中华文明有所联系。
“这是真的?官家?”朱桢问道。他并不知道殷商的玉器样式如何,只能出言询问。
在这个年代如此询问皇帝颇为无礼,不过允熥却并不生气,而是笑着说道:“我在宫中藏有两块殷商时期的玉器,六叔若不信,可以取来与这块玉对比。”
“官家岂会看错?对比就不必了。适才我只是太过惊讶,才问出了这句话。”朱桢反应过来自己刚才的话不太合适,忙说了几句,随后又转回有关汉洲土人的话题:“这样说来,汉洲的土人果真是殷商后裔。”
“未必全是殷商后裔,但必定与殷商有关。”允熥又道:“你们或许还不知晓,在十二叔所占之地的南边,大约纬度20度的地方,有一国,建造了巨大的高台,即使大明也没有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建筑。”
“侄儿当时听方鸣谦说了之后却马上想到了商纣王所建之摘星楼,因木楼年深日久已经毁坏,只剩下摘星台。方鸣谦所说的高台,或许就是仿照当年商纣王建造的摘星楼所建。同样因为年深日久木楼毁坏。”
“在汉洲大陆还有拥有文明的人?为何我去拜访方鸣谦的时候他并未告诉我?”朱桢惊讶的问道。
“汉洲大陆确实有还有文明之人,只是侄儿为稳妥起见,让方鸣谦暂时不要对其它人说。所以他并未告诉六叔你,六叔你可千万不要责怪他。”
“这个文明到底如何还不知晓,因当时方鸣谦所带领的人太少,即使整个向东探索的将士都算上也没有多少人,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并未与当地人见面就撤走了。”
“这样也好。即使他们是殷商后裔,也未必会认两千多年后从故土前来的之人。可这样一来,广大的汉洲大陆留给大明的领土并不多,有十二弟一人在汉洲已经足够,不需另外分封藩王了。”朱桢略有些可惜的说道。他是很想去开拓新大陆的,但好像不需要他去开拓了。
“侄儿倒是觉得,需要有人去教化他们。”允熥说道:“殷商虽然也为我中华文明之祖,但时至今日经过周武王设立周礼、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汉代尊儒等之后,今日之中华文明已经与殷商时大为不同,应当有人去教化这些人,让他们学习时至今日的中华文明。”
“而且此时这些殷商后裔未必有多强。”允熥说道:“之前在西域,击败撒马尔罕国后,我曾短暂俘虏帖木儿。他与我说,文明的的发展与交流关系很大,多与外藩交流的国家文明更先进。”
“侄儿想了想,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若真是如此,两千多年没有与外界交流的人文明不会有多大发展。文明既然少有发展,则所用的武器、器物等也未必有所变化,即使能够如同殷商之时建起高大的摘星台,说不定使用的仍然是殷商的青铜打造的武器,坐车打仗,未必能够打败大明派去的卫所将士。”
“若汉洲大陆的人仍然如同殷商时期一样坐车打仗,使用青铜打造的武器,那大明现在的卫所将士足以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