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西安在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中一直“温而不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水资源的缺乏,是的,现代的西安很缺水,唐代的“八水绕长安”,到了现代后一个水都没有了。如果没有黑河引水工程,西安市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大唐如果想永远屹立于世界之巅,长安城如果还想继续繁荣、“膨胀”下去,那植树造防护林工程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展开!
韩天虎的信件,让李泽轩心中生出了要在大唐推行植树节的念头!
如果造势造的好的话,或许还真的可以!主要就是该好好想想怎么说服李二了!
。。。。。。。。。。。。。。。。。。。
搜狗阅读网址:
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论种树的重要性!(上)()
植树节~?呵~!观音婢你说这小子是不是成天闲的没事干了?竟然想要去种树?”
两日后的傍晚,甘露殿内,李二批阅奏章的时候,见到一封堪称奇葩的奏折后,忍不住对一旁陪伴他批阅奏章的长孙皇后笑道。
这时李泽轩花了一一整天的时间,整理出了一份建议李二推行植树节、倡议黄河流域各州县的百姓广造防护林的奏折,期间他还去炎黄书院的图书馆里查阅了不少古籍。
哦,值得一提的是,炎黄书院的图书馆,自建成之日起,李纲就一直致力于往里面扩充书籍,很多王公贵族都搞不来的孤本,老先生都能搞来,交由工坊印刷部那边拓印以后,再送到书院红楼扩充书库!如今炎黄书院的图书馆,也算得上是长安城附近藏书量第二大的地方了!
至于第一,肯定是皇家了!不过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炎黄书院图书馆的藏书量超过皇家,那也是早晚的事情!
但纵然李泽轩为了这一片奏章花费了不少心力,但李二看到这奏折的第一反应仍然是嗤笑,这也怪不得老李,而是历朝历代,帝王向来只关心民生、只关心自己的江山,谁会闲的没事关心环保、关心种树的问题呢?
整个中国古代,都没人会有这份概念!
“种树~?陛下,这是谁的奏折?莫不是永安侯呈上来的吧~?”
长孙皇后闻言,眉目含笑地问道。
蕙质兰心的她,几乎不用李二提醒,便能猜测出这封奇葩奏折的主人是谁?目前朝廷内思维如此跳脱的大臣,除了李泽轩,恐怕不会有别人了!
“嗯!观音婢果然聪慧,却是是李泽轩写的!咦~?这小子,写的好像有点意思啊!”
李二边看边笑,忽然他却笑不出来了,面露惊异之色。
长孙皇后心中惊奇,她不动声色地侧过身子,将目光投向了李二跟前的奏折,渐渐地,殿内再也没有了不屑的嗤笑声,反而一股凝重的气氛逐渐大殿内弥漫起来,半刻钟后,李二站起身,负手走了两步,然后对殿内的赵松吩咐道:
“明日早朝后,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萧瑀、阎立德留下议事,另诏李泽轩明日入宫候驾~!”
赵松眉毛一抖,连忙上前肃然拱手道:“老奴遵旨~!”
……………………………
“相公,您说陛下能听得进你说的那些话吗~?”
云山别院,吃过晚饭后,韩雨惜端着一杯热水,来到书房,见李泽轩正在看书,她忍不住出声问道。
显然,那封折子的内容她也看过!
李泽轩抬起头,笑着感慨道:“呵呵!娘子!有句话叫做尽人事、知天命!这封折子已经是你相公我能发挥出的最好水准了,而且还请了李纲、马周两位先生帮忙把关。圣上若是能把这些话听进去,那自然是造福子孙后代,若是听不下去,你相公我也会想办法尽自己的一份心力,毕竟我可不想我们以后的儿孙连一口干净的水都没得喝~!”
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照着大唐目前的发展态势,不出二十年就会迈入全面的盛世,到时候长安一带的人口势必会继续暴增,这将给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黄河的河水也会变得更加地浑浊,八水绕长安,但真到那时候,现在的八条水脉真能供养得起那时候的超级长安城吗?
其实黄河在古代最开始并不叫“黄”河,而是叫“河”,“河”被称为“黄河”,就是由于河水的颜色变了,所以黄河就姓了“黄”。
“黄河”的名称始于东汉,但是早在春秋时期,已有文字记说河水不清了。不过,汉代时河水的黄色变得更引人注目了,以致人们用“黄河”来称呼它。
汉朝中期大司马史张戎(字仲功)说过:“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这是在汉早期还没有人说过的现象。
在西汉中期,以浊流闻名的是泾水。在汉武帝时,“泾水一石,其泥数斗”,在那时引泾水来灌溉农田,还有改良土壤的作用。泾水和渭水流域,是黄土高原农业开发最早的地区,而随着这种开发,原始植被受到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致使黄河河水愈来愈浑浊,大概发展到东汉时期变得显眼了,从而有了“黄河”之名。
随着大唐进入全面鼎盛的状态,这片黄土高原就要养活更多的人,到时候势必会开采大量的农田,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也会更加严重,李泽轩说的若干年后他的儿孙喝不到干净的水源,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儿孙。。。”
韩雨惜的面色忽然变得有些复杂,她低声喃喃道:“相公,我们何时才能有自己的。。。孩子?妾身今年都虚岁十六了!”
说罢,她的面色一阵羞红。
李泽轩差点吐血,这。。。他说的这句话,侧重点根本不是在这边好吧?
“呀~!相公你要做什么?快把妾身放下!”
“嘿嘿!娘子你不是想要孩子吗?咱们造孩子去喽!”
。。。。。。。。。。。。。
***喜自是不必再提,第二日一早,小两口正在别院内吃早饭,赵松便过来传旨,让李泽轩入宫候驾。
李泽轩面上虽然不动声色,但心里面还是忍不住一喜,终究他不是正统的文官,写起折子来不像魏征、房玄龄那样经验老道,虽说这封奏折的起草过程受到了李纲、马周等人的帮助,但他心里还是没底,如今李二既然愿意宣他入宫议事,那事情基本上就成了一小半了!
几人骑着快马,一路赶到了皇城,将大白交给庞非基看管,李泽轩跟着赵松入了宫门,一路直朝太极宫而去。
太极殿内,李二和百官正在上早朝,李泽轩这会儿自然不可能进去横插一脚,这玩意儿又不跟上课迟到补个“报告”就行一样,早朝可是非常正式的。
再说,老李的圣旨是让李泽轩在甘露殿候着,可没有让他去参加早朝。
。。。。。。。。。。。。。。
居阅读网址:
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论种树的重要性!(下)()
甘露殿内。
就在李泽轩等得百无聊奈、正想找个地方坐下歇息一会儿的时候,大殿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李泽轩脸色一肃,连忙正襟危“站”地站在大殿内。
“呵呵!你小子肯定等得不耐烦了吧?”
果然,来人是李二,老李龙行虎步地走进了大殿,走到李泽轩身旁时,似笑非笑地说道。
李泽轩心里虽然也有这想法,但他可不会蠢到说出来,闻言他连忙拱手道:“陛下传召臣入宫,定是有要事相告,臣这回儿正精神抖擞,准备着聆听圣训,怎么会不耐烦~?”
“呵呵!你小子!”
李二用手指着李泽轩,没好气地笑了笑,然后抬脚走向了上首的坐榻。
这时,一内侍来报:“陛下,赵国公、房相、杜相、萧尚书、阎尚书在殿外候见!”
“宣!”
李二坐在了榻上,沉声道。
没过一会儿,几位帝国重臣都走了进来,对于李泽轩也在殿内,长孙无忌等人都是有些惊异。
接着君臣一番见礼后,李二冲赵松点头致意,后者拿出了五本小册子,给五位大臣分别发了一份,李二这时说道:
“诸位爱卿,这是李泽轩昨日呈上来的折子,朕让人抄写了伍分,诸位先看看,看完之后,朕再问话!”
“诺~!”
五位重臣纷纷应诺,然后他们都微不可察地看了李泽轩一眼,估计心中都在暗道:果然有李泽轩的地方,就有是非啊!
待众人低头看到李泽轩奏折的前几句话时,他们的心中不约而同地生起了一种荒诞感觉,若不是场合不对,估计他们一个个儿地也会跟李二昨晚最开始的时候一样笑出声,但很快,他们的脸色纷纷都变得严肃起来了。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大殿内鸦雀无声,李泽轩抱着双手,默默地站在堂下,心中暗自猜测着这些老臣一会儿会问他一些什么刁难问题。
“嗯?都看完了?诸位爱卿对于永安侯在折子上所奏之事可有异议?”
大约一刻钟后,大殿内响起了李二的声音。
五位大臣先是面面相觑,接着房玄龄上前一步,道:“陛下,老臣有几个问题想要问问永安侯,不知可否?”
李二摆手道:“诸位不必拘束,有问题想要问永安侯的尽管问,永安侯你若是能答的上来尽管答!”
“臣等遵旨!”
堂下所有大臣纷纷拱手道。
房玄龄这时看向李泽轩,问道:“敢问永安侯,你说黄河在秦汉之前,水质较为清澈,可有凭据~?”
李泽轩上前答道:“当然有凭据!这几日晚辈与书院的诸位先生翻阅了之前历朝历代的经史,发现之前关于“河清”的记载,肇始于东汉晚期,说明在东汉以前,相对来说,河清现象可能比较习见,并非异事,故而不见有人记载!自东汉以来,黄河含沙量增加,浑浊更甚,故“河清”便成为国家的祥瑞,笔之于史!”
房玄龄凝目沉思片刻,微微点头道:“永安侯在奏章上说,若是放任黄河泥沙渐多而不顾,不出二十年,长安八水也将会变得浑浊?”
李泽轩道:“关于这一点,相信晚辈不说,房相想必应该比我更清楚吧?前朝之时,长安城周边的水质是什么样?现在又是什么样?诸位心中应当自有计较!”
他才穿越过来一年,自然不知道前隋情况,但是李纲知道啊!据李纲所说,长安城周边的水质的确比不上前朝了!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面面相觑,最终都是叹了一口气,显然是默认了这个事实。
李泽轩又道:“水质的好坏,关乎着长安城内外数百万百姓的生命,去年长安城内爆发霍乱,虽然与河水中有无黄沙没有关系,但亦是因为水质受到了污染才导致的霍乱!我们现在所处的这片土地,土质松软,一遇大风势必黄沙弥漫,一遇大雨,黄土便会汇入河流,长此以往,黄河中的泥沙含量势必越来越高,所造成的后果水也承担不起!”
众人面色一变,毕竟去年的长安城霍乱,他们都还历历在目呢!
房玄龄顿了顿,半晌后又问道:“永安侯你说黄河河水中泥沙含量增多,容易导致下游河床被太高,一缝大雨,便会导致黄河决堤,可有此事~?”
李泽轩微微笑道:“这个是自然!阎尚书精于工程制造,这个他想必比我更加清楚!房相若是不信晚辈的话,可以问问阎尚书!”
不待房玄龄发问,阎立德就点头道:“不错!若是放任黄河泥沙积聚,这些泥沙便会在下游水流较浅处沉积,河床绝对会被太高,长年累月之下,河床被抬高一丈都不成问题!若是遇到连续暴雨,黄河下游肯定会决堤!到时候将会有成千上万的百姓遭难!”
其实阎立德的这个预测还是乐观的,在现代,黄河地水面高度比开封市的海拔高出了七十多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
萧瑀沉声问道:“永安侯,你的意思是,若是朝廷不采用你的种树举措,将来黄河下游的水患将会越来越严重~?”
李泽轩点头道:
“这几日,我与李纲先生翻阅了之前历朝历代黄河下游各州县的地方县志,有据可查的是,从东周,到东汉末年的八百多年间,黄河下游一共只发生了二十次决堤洪灾,平均每四十一年发生一次洪灾;
而自三国,到前隋的四百多年里,黄河下游却发生了二十三次决堤洪灾,平均每十七年就发生一次!若是我们现在不采取办法,未来黄河决堤将会越来越频繁,甚至频繁到每三年一决堤!那时朝廷花在治理洪灾、救助百姓上的银钱,将会远远超过现在种树耗费的银钱!”
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这是李泽轩这个工科达人最擅长、也是最喜欢做的事情,此番话说罢,大殿内诸人的脸色全都严肃了起来。
而李泽轩接下来的一句话,更是石破天惊,“我师父临终前,不仅预言了今年的蝗灾,还预言了九年后,黄河将会再次决堤,彼时洛阳城将会全部被淹,生灵涂炭!!”
。。。。。。。。。。。。。。。。。
搜狗阅读网址: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我的盛唐,不留遗憾!()
现代有一首歌叫做龙的传人,这首歌里面有句歌词是这样写的:“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条汹涌澎湃的母亲河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但她却从来都不是“良母”,历史上的不断改道和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无数次毁灭性的灾难。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黄河上仍旧有大量浮尸存在!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斗争历史,有和谐共处,也有剑拔弩张。随着华夏文明在黄河流域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和不断膨胀的人口遇到洪水时,无意外的会发展为洪灾。
从中国历史的朝代更迭来看,黄河流域一直处在衰落…战乱…重建…繁荣…衰落的循环中,每一轮新的繁荣对大自然而言都是新一轮的灾难。在汉文化的农耕文明越来越向南转移的时候,积攒了几百年的泥沙也终逐渐迎来了新一轮的爆发。
到了明清时期,黄河更加频繁地发生决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