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高得利问钟浩道:“师傅,你这次在青州待多久啊?”
钟浩听了高得利的话,不由的叹气道:“唉,怕是待不了多久啊,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啊。师傅身上还有官家安排的差事儿,再过个几天,我就要去登州了!”
高得利一听钟浩的话,不由得有些失望。本来他还想求自己师傅指点一下小虎子的学问呢!这大宋的进士可不多啊,能得到一个进士指点学问的机会可不多。
大宋这个年代,普通寒门子弟出身读书人,可是鲜有能得到进士出身的师长指点的机会的。若是能得到一个进士指点一些诀窍,那对这些读书人来说,当真是受益很大的。
在大宋一般的塾师,大都就是些读过几年书,但却在科考上没什么进展,连取解试都考不过的读书人。
一般那些能考过取解试的读书人,都很少有做塾师的!毕竟对他们来说,既然能考过一次取解试,他们就大都有信心再次考过解试。他们得心思都在备战科考上,不到万不得已实在过不下去了,很少又去开私塾去教授学生的。
在他们看来,哪怕是开馆教徒能让生活稍微好点,但是浪费这么多读书的时间,也是不合算。他们大都是觉得,那怕是现在苦点,但是一朝他们鲤鱼跃过龙门,能够金榜题名,到时就什么都有了,功名利禄都不缺了。
还有一点,哪怕是这些读书人在科考上很难越过龙门,没什么进展,但是安心读书备考也是有回报的。因为自从真宗皇帝时为了鼓励百姓读书,所以有个规定,这应试举子若是考过五次解试,但省试还不能考中的,那么朝廷就会赐予同进士出身。所以在这些觉得自己能考过解试的读书人看来,自然要努力读书,争取多考几次。只要能考过解试,哪怕省试一直考不过,但只要考过了五次解试,这照样能捞一个同进士出身。
而且,大宋虽然没有童生、秀才的功名这一说法,而且举人也是一次性的,但是对于考过取解试这些举子,朝廷依旧是有一些优待的,这些考过解试的举子,按月还是从州学或是县学领取一些钱粮的,以便让这些举子能够维持生活,从而安心读书备考。
是以,对这些自觉能考过解试的读书人,对这读书科考的事情也算是动力满满的。也正因为此,大多数能考过解试读书人都觉得苦点也合算,所以很少有去开馆收徒的。
这连能考过解试读书人都不愿意开馆教徒,这能靠中进士的自然更是很有会开馆收徒。能考中进士自然是要在宦海浮沉,只有那些官场失意的或是赋闲在家的,偶尔会去教授一下学生的学业。
为什么诗书传家的进士之家那么容易出进士呢?这其中这进士之家代代相传的的读书心得、应试技巧,那是非常关键的。
要知道这年头可没有后世那么发达的信息资讯,也没有那么多的考试心得、读书笔记可以从网上下载。
普通人家能凑齐四书五经的都没几个,更别提什么读书心得、应试技巧了。如果只是埋头苦读,不通科考应试的诀窍,比起那些世家子弟,在参加科考时自是事倍功半。
因此,普通的寒门子弟的读书人,若是能得到一个进士指点一下学问或是科考的窍门,当真会是大受裨益的。
正是因为这得到进士指点的机会太难得,高得利听到钟浩只是在青州待很短的一段时间,但思索片刻后,依旧开口恳求道:“徒弟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师傅见谅。师傅你这些时日若是得闲了,能否帮忙指点一下你这徒孙虎子的学问?”
钟浩听了高得利的话,沉吟片刻,道:“我在青州这些时日,有空是指点一下虎子科考的诀窍倒是没有问题,但是这些诀窍等虎子参加科考之时再传授于他是最好,现在实在是太早了。至于这学问之事儿,三五日的指点却似乎没什么用处啊。我还不如让虎子早日入松林书院学习吧!”
高得利苦着脸道:“怕是虎子这个年纪、现在的学问水平,考松林书院很有难度啊!”
钟浩听了,不禁也有些稍微为难。这事儿确实有些麻烦,徐山长虽然对自己还算颇为看重,但是他是出了名的不徇私情,钟浩若是去找他说情的话,怕是他能立马翻脸。
钟浩觉得只能觉得帮小虎子走走徐峰的门路,到是个办法。钟浩的意思倒不是说让徐峰去帮忙求情,而是让徐峰培训一下小虎子。如今不是松林书院招生的时候,若是想要考松林书院,怕是要徐山长亲自考校。钟浩觉得虽然求徐山长让小虎子直接入松林书院不好办,但让徐山长同意考校一下小虎子应该还是可以办到的。
所以钟浩才想要徐峰指点培训一下小虎子。徐峰毕竟对自己的父亲徐山长无比了解,而且学问不低,让他想一下徐山长可能会考什么,喜欢什么类型的学生,然后让他指点一下小虎子,让小虎子到时在接受徐山长的考试时,能够投其所好,争取考入松林书院。
钟浩想及此处,当下对高得利说道:“小虎子入松林书院的事情,我尽量给想一下办法吧!”
高得利大喜,忙道:“那谢过师傅啦!”说着又对小虎子道:“虎子,还不赶紧谢过师公!”
虎子听了高得利的话,忙道:“虎子谢过师公!”
钟浩笑着摆摆手道:“都是自己人,不用客气!”
……………………………………
说完虎子的事情,高得利、高得富不禁又和钟浩互叙起别后之情来。
这三年来,钟浩一直不在青州,是以关于这“天然居”的生意好坏、分成多少,也从未过问过。至于那些分红,都是高得利看着给,而且那钱也都是给冯氏。
当然,高得利对钟浩这个在外为官的师傅,自然是要是诚心以待,这账册做得明明白白,从未少过自己师傅那三成的分红。每次给冯氏去送分红的时候,都会让冯氏翻阅账簿。
在高得利看来,这没有自己师傅,就没有“天然居”的今天,他心中感恩,自然少不了师傅的分红。再说,自己这位师傅可是有官人,这努力结交、多送些分红还来不及了,高得利自然不会傻到克扣那些分红,以致这位有官人师傅生怨。
今日趁着这个机会,高得利向钟浩认真汇报了一下这几年‘天然居’的生意发展和收入。
“天然居”这几年的生意还是很不错的,到如今已经又开了三家分店了。这三家分店生意也是经营炒菜为主,生意也着实不错。至于烧酒作坊,为了酿造工艺的保密,依旧是由高得利亲自管理,也只有在这“天然居”总店有作坊。至于分店的酒水,都是有总店统一配给的。
高得利跟钟浩说完这“天然居”这几年的情况,又喊过小栓子来,让他去把这几年的账簿拿来,让钟浩查看。
钟浩抬手制止了小栓子去拿这账簿,笑着道他相信高得利,不用看什么账簿。
这三年的账簿怕是有相当厚的一摞,怕是仔细看的话,一两天也看不完!这酒席上一时半会儿,肯定也不能看出什么门道来,何必枉自让自己徒弟觉得自己不信任他们呢。
高得利说完了这“天然居”的生意,又给钟浩讲述了青州在这几年的一些重要事情和趣闻。
钟浩比较感兴趣的是高得利所说的关于范公在青州主政时的事情。
高得利说道:因为黄河大改道时涌入青州的很多灾民,虽然在自己岳父富弼主持青州时有一部分回返家乡,但是还有很多滞留在青州的。因为百姓人数激增,致使青州当地的粮价飞涨,“岁饥物贵”。按规定,青州的老百姓交赋税,是要往州衙交粮食的,然后州衙将粮食京东转运使所在的博州去。范公了解到博州地区的粮价比青州低很多,他体恤民情,让青州的百姓以款代粮,再派人去博州就地收购粮食上缴转运使司。这既免除了百姓劳顿之苦,又平抑了粮价,还把多余的购粮款退还百姓,百姓感激不尽。
还有一件时,范公主政青州时有一种“红眼病”在青州流行蔓延的厉害,而且难以治愈,百姓痛苦不堪。范公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到民间到处搜集偏方,把那些有名的大夫请到州衙共同研讨治疗“红眼病”的配方。后来终于利用南阳河的醴泉水调制成能治疗这红眼病的“青州白丸”,范公让州衙出资制作后,免费发放给百姓,终于把“红眼病”治了下去。青州百姓感念范公,就在“醴泉”之上盖上凉亭,在亭中以石碑纪刻范公的事迹。
在青州这醴泉之上的亭子称作“范公亭”,如今成为人们凭吊范公的去处。钟浩觉得这几天,也一定要去看看这“范公亭”,凭吊一下范公。
高得利和高得富讲述了一些这几年青州发生的事情后,不禁又问起钟浩这几年的经历来。
钟浩自然少不了讲述一番自己在西北的窟野河畔主持的静羌寨的一些事情和随西军大军南下平叛的一些经历。
虎子听到钟浩又讲述这些事情,不禁侧耳倾听,他觉得听自己师公讲述这些亲身经历的战争事情,比听那些说书先生的讲述过瘾多了。
第三四〇 去拜访崔烨()
青州阳溪湖畔,风景秀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时皆有迷人的景色。
湖面碧波荡漾,岸上垂柳依依,湖畔又有阳溪亭、吟荷亭等景观点缀其间,是青州一处景色绝佳的地方,是文人士子、大家贵女们最喜欢去游玩的一处景点之一,也是青州豪绅世家们都喜欢买地安宅的一处绝佳好地方。
青州城内的很多豪门大户人家都选择在这风景如画的阳溪湖畔安宅,而阳溪湖畔的无数豪门宅邸中,无疑以名门望族崔家的那座庞大的七进院落最为显赫。
今日钟浩一早约上徐峰,一起来崔府,拜访一下好几年崔烨。当然,除了和徐峰一起来见见崔烨,钟浩还打算拜见一下崔老这个棋友。
钟浩给崔老带了带了一副和前几日送给徐山长一样的“坐隐斋”的围棋做礼物!除了这副“坐隐斋”的围棋,还有潘旭送给他的八张武夷小龙团茶茶饼,钟浩也拎来,打算送给崔老。
据潘旭说,这八张武夷小龙团茶茶饼,是官家在今年过年时他老爹潘怀亮进宫给官家拜年,官家赏赐给他潘家的,这八张茶饼正好是一斤。
潘家是将门世家,这一家的人自然大都是武人,对这茶叶倒是没什么讲究,也喝不出好坏。对这茶叶也没什么特殊的要求,是以潘旭为了和钟浩搞好关系,又转手把这武夷小龙团茶饼当做稀罕物送给了钟浩。好歹也是贡茶,等闲人还真是不容易喝得到。
这团茶适合煮茶或是点茶用,因为这茶叶都不是整叶,在制作团茶茶饼时,都是打碎压制而成的。而钟浩喜欢喝冲茶,这小龙图茶自己留着喝,也不是太顺口,是以打算送给崔老,赚个人情!
龙凤团茶的制造工艺,据《北苑别录》记述,有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茶芽采回后,先浸泡水中,挑选匀整芽叶进行蒸青,蒸后冷水清洗,然后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去汁后置瓦盆内兑水研细,再入龙凤模压饼、烘干。
龙凤团茶的工序中,冷水快冲可保持绿色,提高了茶叶质量,而水浸和榨汁的做法,由于夺走真味,使茶香极大损失,且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这些均促使了蒸青散茶的出现。
这龙凤团茶在水浸和榨汁的制作过程出,已经有些夺走茶叶真味,使茶香极大损失。而且这种小龙团茶中都是加入很多香料的,更是使得茶叶失去了一些本来的味道,煮茶或是点茶用,倒是觉不出什么,但是若是冲泡着喝,并不是太适合。
钟浩不喜欢喝这种煮茶或是点茶,所以说喝这武夷小龙团茶饼也算是暴殄天物了。
呃……当然,这所谓的“天物”指得在别人眼中,毕竟这贡茶可是等闲喝不到的。哪怕如崔家这样的豪门世家,因为远离京城,想要喝道贡茶也是不容易。不过,这小龙团茶在钟浩眼中,自然算不得什么“天物”,这种添加了太多额外东西的团茶,他觉得反而失了茶叶的本味。
不过钟浩觉得把这八张小龙团茶茶饼送给崔老,倒是得其所用。崔家以前可是传承几百年的门阀士族豪门,虽然在大宋已经没有门阀这一说了。但是像崔家这样的世家自有自己的传承和坚持,很多事情上比之大宋普通百姓更加好古,呃,或者说是坚持传统,比如衣冠、礼仪等。
徐峰这样的人觉得冲泡的茶水味道不错,便很容易的接受了这冲茶之法,但是崔烨怕是就很难接受了。毕竟从小接受的熏陶和环境的影响而养成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如果说崔烨是难以改变的话,那这崔老肯定是直接不可能改变习惯了。比如这煮茶,喝了一辈子了,早就习惯无比了,临老你再让他改变习惯,自然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这崔老喜欢和煮茶,这送他这八张武夷小龙团茶饼,也算是物尽其用,投其所好了。而且钟浩觉得能送他贡茶,也是蛮有面子的事情,毕竟这贡茶可不是那么好淘换的。
…………………………
钟浩和徐峰来到崔府的门前,递上两人的名刺,跟崔府的门子说是来要拜访崔烨的。
大宋文人雅士们之间的交往,少不了要用名刺的。哪怕关系很是亲近,你来拜访不投名刺,也是对人的不尊敬。以前钟浩只是一普通百姓,对这些事情也不是太在意。但是如今大家也都算是有身份的人了,自然要重视这些礼节。
钟浩和徐峰如今也是进士了,是可以用红色拜帖名刺的。在大宋士林阶层,这用得名刺都是有讲究的。这红色名刺只有进士及第的人,才有资格用,并不是什么人都能随意能用的。若是一个普通人随意用红色名刺,会被士林阶层嘲笑和声讨的。
钟浩和徐峰都是进士,这用红名刺作拜帖、名刺上的名字写大字自然都是没有问题的。钟浩如今其实如今很是喜欢用这种红色名刺的感觉,这都是跟徐峰学得。徐峰自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