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宰执大宋-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仗,不仅要赢,而且要赢得彻底,赢得漂亮!一定要打出我大宋的赫赫威名来,让那些蠢蠢欲动的野心家们彻底断了念想!”赵祯微微激动道:

    “末将遵旨!”

    “来,朕敬你一杯,为你壮行。”

    “末将不敢……”

    筵席终了,赵祯又赐狄青锦袍金甲一套,并亲自授予他天子剑。

    官家赵祯满是殷殷期望道:“待到三军凯旋日,朕一定亲自为爱卿接风!”

    “官家……”狄青深深一拜,沉声道:“末将定不让官家失望!”(未完待续。)

第二〇二章 先锋杨文广() 
官家让狄青点兵,狄青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西军。

    狄青虽然起于西军,但是京营禁军也是待过的。他曾侍卫步兵殿前都虞候做起,升到了步军副都指挥使、马军都指挥使。

    京营禁军步兵和骑兵,狄青都是了解的,早就已经不堪为用。

    笼统分来,大宋的军队分禁军、厢军和乡兵。

    不错厢军和乡兵的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记,而作为军中主力的禁军,同样分为三部分——河北军、西军以及京营。

    至于其他大宋各路,所有的禁军加在一起,其数量也不及这三部分中的任何一部。

    大宋开国之初,在这三部禁军人马中,其实是以西军为最弱的。

    但澶渊之盟后,大宋与契丹保持相对的和平,近一个甲子再未有大的战事,使得和契丹对峙的河北军已经腐化,如今早已难堪大用。

    至于京营的禁军,则是早早就沦为中看不中用花架子,如今大概只能做仪仗兵和在演武时用了。

    大宋如今只有西军,不论是四路正规军,还是其他蕃兵、强壮、弓箭社,在与西夏、青唐诸羌的鏖战中,还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

    在大宋,西军已经成了大宋唯一的可战之军了。

    大宋西军是一支能苦战、敢牺牲,深入瀚海戈壁千余里做野战、为大宋开疆拓土的军队,因此狄青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用西军南下平叛!

    狄青从西军中挑选了三万精兵,并挑选了十几员将领,限期月底到京兆府集结。

    京兆府就是长安,作为陕西路安抚使的驻地,也作为对夏作战的前敌指挥部,整个长安城就是一个巨大物资基地。南下西军的粮草、辎重、甲胄兵器等,都将在这里领取和补充。

    狄青会在月底之前,跟集结的西军在京兆府汇合,启程南下平叛。

    ………………

    狄青所点的十几员西军大将中,第一个便是杨文广。

    杨文广将作为此次平叛大军的先锋。

    大军的先锋,也就是先头部队,要担负整个部队的探路任务,先期侦察敌情,查看地理;侦查、试探性进攻、打乱敌人的部署。这是一个责任很重也颇能里立功的军中职位。

    杨文广得到任命时,对狄帅很是感激。他知道这是狄帅对自己的信任和看重,也是给他一次重振杨家声威的机会。

    杨畋的失败,虽然很大原因是在于他手下的兵太熊,但依旧损害了杨家将的声威。杨文广安定下决心,这次一定要重新打出杨家将的声威,让大宋重新对杨家将刮目相看。

    杨文广这次作为先锋,手下全部选得是骑兵,都是从镇西军和保静军中挑选的精锐具甲骑兵。

    杨文广听说自己被狄帅点为南下平叛的先锋,更多的是感激,而杨怀玉却更多是惊讶。

    因为钟浩早在自己堂兄杨畋败了之后,便曾经说过这次官家必定会让狄青为帅,领兵南下。而这先锋怕是就要落在自己父亲身上了。

    当时杨怀玉还不不以为意,没想到如今竟然都应验了,杨怀玉不禁啧啧称奇。

    那卦神邵雍不是说自己大哥压根不懂易卜之术嘛,那这些事情怕是都是自己这大哥分析出来的了。自己这大哥实在是太牛×了吧,根据一点蛛丝马迹,便能每每分析的如此之准,这简直不是人啊!

    这简直就是半仙啊!

    “仲容啊,你能不这么看我吗?就算崇拜大哥我,也不能老是这个眼神看我啊,看着怪说模 敝雍瓶醋拍坎蛔Φ亩⒆抛约嚎吹难罨秤瘢芯跤行┬睦锓⒚

    “呃……大哥你实在是神了!”

    “大哥的本事深如大海,以后你会见到更多!那个,平西军中营随着世叔南下的事情,你帮忙说定了没有啊?”

    杨怀玉傲然道:“那当然,小弟我在父亲那里这点面子还是有的,自然跟父亲说定了!”

    “哈哈,那日后等咱们平西军挣到出身,一定要要让全军将士一起拜谢一下仲容你!”

    杨怀玉摆摆手道:“这中营也是我一手训练出来的,用不着客气!”

    杨怀玉虽然说是自己的面字,但其实杨文广之所以同意带平西军南下,一是因为他曾答应过钟浩,有机会要带平西军上战场;二是平西军中营经过这一年多的高强度训练,确实已经具备了很强的战力,跟杨怀玉的面子还真微乎其微的事情!

    杨文广对这次南下选兵,是非常慎重的。杨家将已经败了一次了,这次不能出任何纰漏。

    虽然杨文广从心里对那些南蛮很是看不起,但是这次所选的骑兵,都是镇西军和保静军精锐。他之所以同意平西军一起南下,主要是觉得平西军中营的战力能达到要求,他也另有安排能用到平西军。

    杨文广这次从镇西军和保静军抽选了三营的骑兵,都是百经沙场的老兵。而且都是具甲骑兵,可是作为冲锋陷阵的重骑兵来用的。日后若是有机会能和侬智高军决战,杨文广打算让他们披挂起来,带着他们冲锋陷阵的。

    至于平西军,杨文广打算让他们主要承担哨探和掠阵的任务。平西军中营如今经过一年多的高强度训练,足以承担这些任务了。

    平西军中营这一年来,对骑射作战的训练是高强度的。基本每日都要操练,而且每天都要求最少有四个时辰在马上骑乘训练冲杀和骑射。中营的这一年多操练强度,怕是足以抵上普通西军三年的训练强度了,如今中营战士的骑术早已突飞猛进。

    大宋军队平日的操练和平西军中营的操练强度是没法比的。哪怕是精锐的西军,三天一操练,一次操练个一两个时辰,已是很高的强度。

    但平西军中营的操练基本都是每天都要进行,而且每日操练的时间很长。所以说他们这种强度的操练,一年顶三年,一点都不为过。

    当然,如此高的强度,对战士的身体消耗和战马的消耗程度也是很高的。

    好在静羌寨有不少赚钱的买卖,中营三百人的伙食供应还是能很充足的。平西军中营的战士每日牛羊肉和鸡蛋牛奶都是足量供给,这些东西能够最大限度的补充战士们的消耗。

    至于战马,静羌寨如今有杨家商队每月从银星和市上带回来的战马补充,还是很充裕的,顶得住中营高强度的操练的消耗的。

    当然,中营之所以能如此操练,主要是人数少,静羌寨能负担的起。

    西军其他部队并非全都不想加大操练强度,主要是操练过后需要大量补充能量啊。操练一场,起码得给战士们开开荤吧!他们没有静羌寨的这些物质保证啊,所以三天一操练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大宋西军虽然最能打,也为大宋出力最多,但是在装备和待遇上,和京营的禁军,那真是没法比啊。这事儿对西军来说,唉……不能说……说多了都是泪啊!(未完待续。)

第二〇三章 科考() 
钟浩这次也要随平西军中营南下的。

    平西军如今没有正副都指挥使,连都虞候如今都调去平戎军了,帅司行文让钟浩暂代平西军都指挥使一职。

    虽然文官很少有任一军将主的,但钟浩如今有银城县男的爵位,权领平西军都指挥使一职倒也算合理。

    富弼对钟浩随狄青平叛大军南下也是赞成的。大宋的武人虽然没地位,但是文官若是通军事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在大宋,若是文官通军事,仕途会比不通军事的文官升迁顺利得多。

    远了不说,就如刚刚去世的夏竦和范仲淹,之所有如此威望,就跟他们颇通军事,长期主持对夏作战有关。而如今的宰相庞籍、枢密使韩绮,也都是在西北领过兵的。在大宋,文官想要做到相公级别的高位,不懂些军事,还真不好办!

    所以富弼对钟浩随军南下,还是很是赞成的。不管怎样,钟浩去了最少还能镀镀金,得一个颇通军事的名号。再说在富弼看来,此次狄青带西军南下平叛,对付的是在大宋眼中不怎么能成事的南蛮猴子,应该还是能手到擒来的。富弼也经略过西北,如今又在河东,对西军的战斗力还是颇为了解的。

    但是富弼嘱咐钟浩一定不要误了明年开春举行的“锁厅试”。在富弼这样的文官心中,科考才是这才是大事。他觉得以钟浩的文采,考个“锁厅试”还是手到擒来的。

    是以富弼嘱咐钟浩明年一定要及时回京,赶上明年的“锁厅试”。富弼觉得狄青带西军去对付侬智高,应该是能脆胜的,费不了多长时间。但万一西军和侬智高打成持久战,钟浩到时也要想办法离去去京城参加科考。反正钟浩随军南下,怕是也起不了太大作用,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明年大宋的省试科考会在二月份举行,而如今八月正是各州举行解试取解的时候。当然,钟浩如今有官身,自然是参加“锁厅试”的,不用再去参加解试。

    大宋的科举和后世明清的科举有很大的不同。

    明清时期的科考,过了县试、府试就能考取童生的功名,便算是有终身的功名了,步入有身份的读书人行列了。

    若是再过了院试考取秀才功名,这辈子已经算是迈入特权阶级的门槛了。

    若是再考中举人便已经绝对算是进入特权阶级了,就算一辈子考不上进士,这辈子也基本不用为吃喝等俗事发愁了。明清的举人不但有权利可以为官,而且还有许多免税赋和徭役的特权,到时只是吃来投献和卖身为奴的人的田租等,就已经足够日常的生活用度了。

    但在大宋这取中了解试的举人,若是考不中进士,依旧只是个穷措大。大宋的举人头衔,只是个一次性的消费品,只是当科有效,过期则就作废。

    这点对大宋的读书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谓的“穷文富武”在大宋很难成立,若是没有一定的家底做物质保证,很难培养一个读书人,支撑到这个读书人考中进士。

    在大宋,就是一个小康之家,若是这个读书人迟迟考不中进士,估计用不了多少年就能变成赤贫户。读书科考日常所费的开销,可是着实不小的。书籍、笔墨和纸张等,在如今这个年代可是很贵的。

    若是像后世明清那样的科考方式,便可以吸纳更多的人走读书科考的路子。毕竟一个寒门子弟只要考中秀才,便可以有一些免税赋和徭役的特权,若是成绩好点,成了府县学宫里的廪生,每月还有一些钱粮发放,基本可以保证日常生活了,可以让学子们安心去读书了。

    大宋的科考比起后世明清来,对应试的学子们来说有很多缺点,但是也是有一些优点的。

    比如大宋的科考中考中后,觉得名次不满意,可以放弃这次名次和进士头衔,几年后再来考。毕竟一甲、二甲和三甲的排名,对以后的仕途来说,区别还是很大的。当然,这样的人都是对自己的水平有绝对的自信的。能舍得放弃好不容易考到手的进士身份的人并不多,但在大宋绝非没有。

    像王安石变法时作为主将之一的章惇便曾经干过。

    嘉佑二年,章惇入京参加科举考试,连过省试和殿试,最终高中二甲第十八名。按说这个名次绝对不低了。要知道嘉佑二年的龙虎榜,可是号称千年科考史上最闪耀的一榜。这一榜可是有无数大家的,苏轼、苏辙、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王韶等一个个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大宋史册上都留下自己浓重的印迹。光是后来名列唐宋八大家的,就有苏轼、苏辙、曾巩三人。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家,就有三个是出自嘉佑二年的龙虎榜,占了半数。

    无疑,嘉佑二年的这次科考含金量是相当高的。章惇能在这历史上最牛的一科中高中二甲第十八名,这个名次已经着实不算低了。但是在发榜之际,章惇看见侄子章衡名在自己的前面,而且还是高中状元。心高气傲的章惇耻于在其下,所以拒绝接受二甲进士的身份,丢下到手的二甲进士身份,飘然回家准备读书再战一次去了。等到嘉祐四年,章惇才再一次参加考试,这次名列第五名。

    当然,像章惇这样敢于放弃到手的进士身份,回去重考的并不多。但大宋科举在这方面,总归还是比明清那种“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好一些,给那些确实有实力却因为一次发挥不好的学子们更多的机会。

    而且大宋的科举和明清的科举不同之处便是,即使有品级的官员对目前的处境不满意,可以参加“锁厅试”,以期考取进士身份,毕竟科班正途出身的官员和非科班正途出身的官员,在仕途上还是有很大不同。

    而明清时的科举,这种情况也是不允许的。在明清,只要你得授入了品流的官职,便再没有机会参加科考了。当然,若是典史、驿丞等还不入品流的官员或是各种经制吏,还是有机会参加科考的。

    所谓锁厅试,是宋代科举中专门针对有官人的特殊考试。

    参加锁厅试的有官人,大都是靠父辈恩荫、以军功、荐举或者通过非进士科考试取得官职的,总之一句话,就是那些没考中进士,就当上官的。当然,除了有官职的,有爵位的也可以参加锁厅试。

    按说,考进士也是为了当官,当了官何必再考进士?然而在宋代官场,进士才是正途,提升快、面子大、名声好,朝廷地方的高官,全都要进士出身才能担任。而这些参加锁厅试的有官人则大都是杂途出身,多半被闲散置之,或者困顿于底层不得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