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谋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庶子谋国-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这话一出,陆康脸上的不满,立刻消失了。

    沉默良久之后,卫程某轻声问了句:“如此说来,这是太子殿下的意思?”

    萧璟听了,却不答他这话。

    他重新坐回原位后,方才缓缓开口道:“中书令裴骏年事已高,陛下已允其告老还乡,如此一来,中书令一职便出缺。殿下这是为大事谋,才让我助崔晓林的。况且这是他调的是军粮,依的是军令,我是不得不从阿。”

    “既是如此,此事就这样吧。”说完,陆康皱眉思索着。

    片刻后,他皱着眉头又说道,“只是如此一来,苏州便无粮可济了。几日前,城内的灾民就已闹出了事来。如今太湖军又北调,若是此时再生出祸事,那后果怕是不堪设想阿。”

    他话音落,萧璟正色道:“那就绝不能再生祸事。”

    “这是应该。”陆康答应了一句,可他的眉头依然紧皱着,“只是手中无粮,我等该如何是好呢?”

    “无他,筹粮而已。”萧璟淡淡的说道。

    “筹粮自然是该筹粮的,可这粮食筹来了又该如何?”陆康说着,看向了萧璟,“若是再把粮食送到江北,我恐江北未乱,我苏州就先乱了。”

    他话音落,一旁的卫成谋也附和道:“陆兄,所言极是。如今,我苏州是万万乱不得的。”

    “这我自然知道。”萧璟轻声说道,“苏州之粮自然是保苏州的太平。”

    “有子玉这话,我便放心了。”说着,陆康站起身,对着萧璟又道,“既然子玉兄已有定议,我等全力配合便是。卫兄,以为如何?”说完,他转头看向了卫成谋。

    卫成谋闻言,也起了身:“此为苏州百姓计,卫某自然责无旁贷,一切全凭子玉安排。”

    见两人表态支持,萧璟舒了口气。

    如此情形,事情便尚有可为,他心里的大石也就落了落。

第二十一章 粮仓谋事() 
姑苏往北八里有一粮仓,乃是苏州的官家粮仓。

    因江北灾民南渡,加上前几日的事情,粮仓外便布满了从苏州各级衙门调来的衙兵。

    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将这粮仓护的严严实实。

    如今,粮食已成为左右时局的关键。

    萧璟、杜康与卫成谋三人,不得不小心谨慎。

    他们不仅核查了账册上的数字,最后还是亲自来了一趟。

    这粮仓归苏州仓曹参军负责,此人名唤杜泽。

    此时,这人正捧着一本卷册,说道:“萧刺史、陆长史、卫司马,我苏州上年有余粮一万两千石。至六月,共收夏粮七万余石,合计八万两千石。其中四万石已运往江宁府,由江宁府统一押运京都,又有一万石是运往苏州各级衙门以供开销,五千石运往太湖军作为军资。今年三月,扬州都督府调走五千石军粮;五月,为平粮价,刺史府调走八千石。三日前,太湖军开拔,调走军粮一万石。其余损耗无算,如今苏州官仓存粮不足四千石。”

    说完,杜泽将卷册合上,便闭口不言。

    他说的都是实情,条理十分清楚,萧璟三人听得明明白白。

    待他说完,萧璟便言道:“好了,我们都知道了,你下去吧。”

    听了他的吩咐,杜泽随即退了出来,这官仓里便只有他三人。

    他们三人所处之地,乃是官仓的前头。

    两边的高架上的堆满了鼓鼓的粮包,若非刚才杜泽的一番交代,这内里的实情旁人一时是看不出来的。可这终究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四千石粮食实在是杯水车薪。

    看着那木架上的麻包,萧璟叹了口气。

    民困如此,江东已是这样,那江北的局势便可想而知了。

    卫成谋看着这徒有其表的粮仓,感慨道:“世人都道江东富足,可江东就算是有一座粮山,如今也已给吃光了。”

    “抱怨话,还是留着对上面说吧。”陆康说完,看向了萧璟,“依目前的情况看,缺口当在一万六千石,这个口可不好堵阿。”

    “这还算少了。”在陆康说完,卫成谋言道,“如今江北的灾情才刚刚开始,日后定有更多的灾民涌入苏州。若不能妥善安置这些人,哄抢粮铺的事情定会再次发生。灾民一乱成了乱民,那苏州就乱了,局势就不堪设想了。”

    卫成谋的话,让气氛变得更加的沉重。

    他的这番话非是危言耸听,其他二人也看到了这样的可能。

    安静了许久,萧璟开了口:“既是如此,那就定要安置好这些灾民,绝不能让局势恶化。你们估计安置灾民,需要多少粮食?”

    “这不好说。”杜康盘算了一下,说道,“若是以眼下的情况计,若有两万石的话,应能熬到冬十一月。到了那时,秋粮就该收上来,情况就会好一些。可若是灾民数目增多,或者说明年还是如此的情况,那事情就难说了。”

    此话一出,萧璟便说道:“往后的事情就别想,过了眼下这关,才是最紧要的。”

    “子玉说的是。”卫成谋点了点头,“那咱们就按照三万六千石来吧。”

    “三万六千石?”陆康重复了一句,看向身边二人,“如此数目,那些大户愿意出吗?”

    他这话是明知故问,粮食如今如此金贵,任何人都不会愿意拿出来的。

    “想要让苏州大户一次拿出这么多粮食,恐怕很困难。”接着,卫成谋说了一个办法,“或许咱们可以提前收税、或者将明年的税也一并收了。”他说的很轻,很无奈。

    “此事不可。”萧璟听了,摇了摇头,“虽然朝廷已着地方自行赈灾,可百姓必不答应。如此行事,极易引起民变,若是那样,事情就更加糟糕了。”

    见萧璟断然拒绝了,卫成谋便未再多言。

    这个时候,陆康突然开了口:“既然民已无力,或可从商。”

    他低沉的声音里,透着些杀气。

    萧璟听罢,便言道:“季宁兄若有想法,不如说出来,大家一起参详、参详。”

    “如今姑苏的粮价日以增高,这背后必有人操控。是何人,二位自然也都清楚。”陆康说着,冷笑了一下,“既然咱们缺粮,他们有粮,不如就找他们想想办法吧。”

    商人趋利,每逢突变,必有人囤积居奇。

    如今,姑苏城里,便有一群这样的人。

    这些人便着想着在这灾荒之年,用手中的粮食换取那些灾民的田地。

    千年田八百主,没有不变的田地,也没有不变的主人。

    而这天下的田价自古是有定论的,丰年五十石一亩,平常年间三、四十石一亩。可到了如今这大荒之年,这田价就只有十石一亩,更有甚者,连十石都没有。

    有地的灾民卖了地或可求一生,无地的只能卖了儿女或是自己,从此沦为大户的佃户。

    天下世家不事生产,却坐享尊荣,便是因他们拥有许多这样的佃户为其生产财富。

    萧璟三人都出身世家,他们对这些事情,自然是清楚的。

    如今的大周天下就好比一个池塘,萧、陆这样的世家就是这池水中的大鱼,而那些登不上台面的家族便是那些稚嫩的小鱼,其余的平民百姓就是池底的泥土。

    水面上虽然是一副平静的景象,可水下却是吃人的世界。

    而陆康的意思,就是将矛头对准那些囤积居奇的粮商,这些人便是这池中的小鱼。

    萧璟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他想了一会,说道:“商贾之事,本就是追逐高利,若仅是如此,恐怕不足以论罪。”

    萧璟的脾性如此,有些事情,他是做不出来的。

    “想要证据还不容易。”陆康笑道,“去他们的邸店里查一查账册,证据不就来了。”

    他说的简单,可却是事实。

    只是如此行事太过粗暴,萧璟虽然有心做事,可也不想把事情坐到如此地步。

    “还是先通通气才好。”萧璟言罢,想了下接着道,“几日后便是中秋,由我来出面宴请姑苏的世家商贾。届时,咱们视情况,再定吧。”

    “如此安排也好。”陆康点点头,可接着他话锋一转,“不过,咱们还是得做些准备,这些人可都是狡猾万分的。”

    听了他的话,萧璟点点头。

    事情便就此说定了,三人随即就离开了这粮仓,城里还有许多事情在等着他们。

第二十二章 新衣() 
时光轮转,夏去秋来,神州大地慢慢的退去了夏之绿衣,换上了秋的悲黄。

    这本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可这一年的秋天,一切都显得十分萧索。

    院子里,那颗老树的叶子已经发黄了,片片枯叶随风而落,散在院中,倒是添了些色彩。

    绿竹坐在门廊下,正用棉绳串着柿子。

    这些柿子肉质坚韧,已经事先去了皮,绿竹用绳子拴在柿子的把子上,将它们串在了起来,她这是在做柿饼。

    这时候,从那拱门处,进来了一个婢女。

    绿竹抬眼望去,发现正是自己的好友——珍珠。

    见此情形,她便迎了过去:“珍珠,你怎么来了?”

    两个小姐妹难得聚在一起,她如今自然是无限的欢喜。

    “这不是换季了嘛,我是来给三郎送新衣的。”珍珠解释了一番,又笑着道,“本来应是其他姐妹来送的,可我想着许久未见你了,就特意要了这差使。”

    “原来是这样。”绿竹说着,皱眉想着什么。

    珍珠见她不说话,便问道:“想什么呢?”

    绿竹摇了摇头,答道:“没什么。”

    “那快带我们去见三郎吧,跑到你这,可累着我了。”与自家姐妹说话,珍珠就没了那么多顾忌。

    卫玠这院子偏院,她来此可费了不少脚程,她喊累,那是真的累着了,非是虚言。

    绿竹闻言,便带着她就去找卫玠。

    卫玠其实就在院中,此时他正踩在一木梯上,挂着串好的柿子。

    珍珠早已看见了,可她还是要绿竹带她过来。

    “三郎,珍珠给你送衣裳来了。”

    绿竹的声音,让卫玠转过了头。

    他看了看跟前的两人,又看了看珍珠捧着的衣服,就应道:“你们先去屋里,挂好这串,我就过去。”

    闻得此话,绿竹便招呼着珍珠进了房中。

    今天,杨五叔给卫玠放了假,故而他在这个时候还在院子里。

    下了木梯,卫玠先去洗刷了一下,才去见了珍珠。

    珍珠送来的是一件青色直袖圆领闭骻袍,上面没有花纹,十分素净。这衣裳用料乃是湖州丝,做工十分考究,摸起来柔滑似水。如此的衣裳自然价值昂贵,非高门显贵,穿戴不起。

    此外,她还送来了配套的幞头、革带与长靴,一应黑色,且都是用上好的棉布所制。

    如此讲究的服饰,绿竹只在卫成谋与卫熙身上见过。如今,见府里也给卫玠送来了这么一套,她感同身受,欢喜异常,觉着卫玠似乎要熬出了头,可卫玠却非她那般乐观。

    这屋子里的陈设十分简陋,平日里,卫玠都是盘坐在地上,如今亦是如此,而珍珠也就客随主便,跪坐在地上。

    “三郎,这衣裳是娘子特意安排做的,我给你送来了。”

    听着珍珠的解释,卫玠看着那盘中的衣物,轻声问道:“珍珠,母亲可还有其他话交代?”

    “娘子说,这衣裳是新近赶制的,让三郎你试一试,若是有不妥,可以拿去再改。”珍珠一边说,一边想着,“还有,娘子说,过几日便是中秋,让三郎你好生准备着,不要误了大事。”

    大事?

    卫玠听罢,心中起疑。

    他思虑片刻,便问道:“母亲可说过,是何大事?”

    “没有。”珍珠摇了摇头,“那是娘子的原话,其他的我也不敢问。”

    “哦。”

    卫玠答应了一声,想着,那应是崔氏顺嘴说的。

    可这顺嘴说的话,最是真切。

    他记得,自己的父亲卫成谋提过,要在中秋之日,带他去拜见苏州刺史。那一夜自然是一个大场面,而他原来的衣物上不得台面,想来这一套衣裳便是为那一夜准备的。

    可究竟是何大事,卫玠并未猜出,只知这事情定与自己有关。

    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自己既不知道,也无法做主!

    卫玠如此想,心中甚是觉着悲哀。

    在这个时候,一旁的绿竹听了珍珠的话后,言道:“三郎,既然娘子让你试试衣裳,不如你现在就试试吧。”

    她的提议,卫玠不忍拒绝,便答应了。

    他身上的衣物本就不多,在绿竹的帮助下,很快就将这身新衣换上了。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卫玠本就样貌出众,如今配上这华服,更是显得玉树临风。绿竹本是他身边人,如今见他这幅模样也看呆了,更何况那珍珠,早已定住了。

    见她二人一直看着自己,卫玠以为有何不妥,便问道:“有什么不对吗?”

    他这话,让绿竹醒转过来,她忙言道:“没什么不对的,三郎,自己觉得如何?”

    说话时,她脸上起了羞红,这真是少女怀春羞意浓。

    “旁的倒没有。”卫玠说着,双手摸了摸腰部,“只是这衣裳似乎大了些。”

    “是吗?”绿竹说着,走了过来。

    卫玠见了,便站定了让她看,果然这衣服确实是大了一号。

    做这衣服时,本就未量过卫玠的尺码,那缝纫匠人也是照着旁人猜想做的,大小有差在所难免。不过,这是个小问题,绿竹想了下,就说道:“确实大了些,三郎,你换下来,我帮你改了便是。”

    这院中全靠绿竹操持着,久而久之,这小娘对家事便样样皆通。

    卫玠听罢,点点头,因这样的小问题劳烦外人,实在太过费事了。

    让绿竹帮自己改下,那是最好的,毕竟她不是外人。

    “珍珠,这衣裳我收下了。”卫玠重新坐下,对着珍珠道,“你回去,帮我谢过母亲,说我很喜欢这衣服。”长辈赠物,晚辈本应当面称谢。可卫玠想到崔氏对自己的态度,觉着见面只会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