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好官人- 第3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铭有点意外,他不是不知道海贸巨利,可周铭也知道海贸风险巨大。“能不去吗?小官人,我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几个妻妾要养活……”

    “狗屁,你哪里来老?”

    张正书被气乐了,周铭到张家之后就一孤儿,哪里来的老?

    “小官人,你这么说就不对了,我那老泰山、老泰水不是老啊?”周铭兀自强辩道。

    张正书满脸黑线,这丫的咋这么欠揍呢?

    “叫你去管理海贸,不是要你出海,而是看看有谁敢从中贪污。一旦发现,不管职位大小一并开除。”张正书淡淡地说道,“黑客成立的初衷,就是监察内部的。情报一事,在杭州那边反而不算紧要了。对了,你还有一项使命,要找到一条通往东瀛、通往大食国的航线。”

    周铭松了口气,说道:“小官人你早说嘛,吓得我都魂不附体了。”

    “……”

    张正书可不会相信周铭的说辞,要知道周铭走私这么久以来,险境都遇到好几次了,这点事就能吓到他,他该是有多胆小?

    “小官人,那我离开汴京之后,谁来接替我?”周铭生怕自己的地位被抢了,才忙不迭问出这句话来。

    张正书想了想,说道:“那个宋兴和不错,暂时接替你吧。其实,我是感觉你已经暴露了,去杭州避一避风头也是好的。”

    周铭默然了,他也知道做情报工作的最怕就是身份暴露。张正书此举,是在保他。“宋兴和此人才能是不错,可惜他的格局不够大。”这是周铭对宋兴和的评价,“能做副手,却不能统领全局。”

    张正书也点了点头:“只是替代一段时间罢了。”

    “小官人,我觉得……李家村那边,可以培养一下新人……”

    周铭吞吞吐吐的,生怕惹了张正书的不快。

    “此事急不来的。”

    张正书在李家村、杭州、明州等地都收养了不少孤儿,只不过时日尚短,效果还出不来。洗脑是洗脑了,但这些孤儿年岁尚小,暂时派不上用场。再加上情报工作的独特性,还是要慎重点好。

    周铭没有再多说,告退而去了。

    书房内,此刻就剩下张正书一个人,看着烛光摇曳,不由地一阵出神。“错综复杂啊,宋夏辽未来的命运都无法预估。倒是那些通古斯人,崛起得太快了……”张正书也有点苦恼,因为张家和女真人搭上了线,海贸的物品有十分一强都是运到女真那边的,这等于助力女真快速强大。给大宋培养了一个未来的对手,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从短期内看来,绝对是好事,因为女真强了,才能牵制住辽国,才能让大宋腾出手来收拾西夏。但是,女真强大得太快,怕是最后吃亏的是大宋!

    “要控制一个度才行……”

    张正书知道,资助丝绸,资助茶叶都行,但是资助粮食,资助铁器是绝对不可以的。女真人本就是丛林中极好的猎人,要是给了他们上好的兵刃,这该是多么可怖的一件事。在冷兵器时期,士卒的单兵素质足以扭转战场乾坤了。

    “是时候挑拨高丽了,让高丽去遏制住女真的崛起……”

    因为张正书的这么一个念头,高丽和女真就开始倒大霉了。

    “黑客”的出击,神不知鬼不觉地在一月内,就伪装潜入高丽,到处散布谣言。

    女真原本出自高丽,可从来都是死对头。撩拨两者之间的关系,那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且,张正书还憋着坏,加大收购高丽参和高丽玉石,让女真误认为高丽也是富庶之国,肯定会加大力度去掠夺高丽的人口、资源的。

    “好像大理最近也太平静了,占城和交趾也友好得有点过分啊!”

    张正书嘿嘿一笑,眼光落在了地球仪上的交趾。“可不能让你过得太轻松了……”

    :。:

    wxi7

第九百零一章:大战再起() 
毫无预兆的,宋夏大战再次开启。

    这一次主要是围绕粮道,泾原路经略使章楶于粮道伏击,击溃来犯之敌数千,缴获数百匹骏马,还俘虏了不少党项人和契丹人。由此,宋夏朝堂都大惊。也许是和回鹘商议好了,西夏急急忙忙从西边撤回精兵,准备全力对抗宋朝。毕竟在泾原路经略使章楶于胡芦河川三战三捷,大破其军,奇袭天都山,擒获西夏统军嵬名阿埋后,西夏已经开始衰落到一定地步了。

    再加上宋军已经在天都山站稳脚跟,且对周围百姓秋毫无犯。

    天都山是西夏膏腴之地,人口众多,且产良马。有了天都山,宋军的战马得到了极大的补充。于是,章楶以泾原进据天都,熙河进据会州,秦州遂为腹里,幅员殆千余里,首尾相连,共进筑城寨五十余所,无不如意。河东、鄜延、环庆边面亦各相通,尽有横山之地。

    再加上西夏多次遭到宋军冲杀,部族离散,投降宋朝的人越来越多,比如子都罗漫丁等等,已经刺痛了西夏的神经。

    这不,西夏已经再次点齐兵马,到没烟峡口准备大战一场了。

    根据黑客的情报,西夏尽起国中三十万兵马,势要于大宋西军决一死战。

    此刻消息尚未传到汴梁城,张正书也是惊讶不已。要知道,距离正史上赵煦驾崩仅仅剩一个月,此时大战,于大宋不利啊!

    “也只能祈祷章楶能顶得住了……”

    张正书也是佩服章楶的,他以文官出身,在泾原四年期间,占据了一州之地、城砦九座,荐拔偏裨。章楶和其他将领不一样的是,他并没有把西夏的百姓当成奴隶来杂役,以至于西夏降将折可适、李忠杰、朱智用等等,全都受章楶驾驭。看看章楶在西夏立了多少战功吧:自平夏城战役后,章楶以两千精骑奇袭天都山,擒获西夏大将,俘敌三千余人,牛羊十余万,全歼仁多保忠的军队,仁多保忠仅以身免。攻击了西夏神堆驻营军,斩俘四千余,西夏大将结讹遇大败而还。还与西夏令王皆保交战,将其击败并擒获……

    可以说,宋朝一百余年与西夏交战的成绩,都没有章楶一个人的战绩辉煌。

    但章楶毕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再能打,又能撑多少年呢?

    难道让一介文官马革裹尸,为大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吗?

    “也不知道赵煦要怎么办……”

    正如张正书所料,赵煦此刻也是傻眼了。

    “不是说夏国已经不会再兴刀兵了么,这是怎么回事?”

    赵煦真的怒了,一个月以来,党项人和契丹人袭击了四次粮道,要不是大宋西军有所防备,说不定真的被摧毁粮道了。

    当然了,章楶也不是没有上奏朝廷,恳请“许其并边之羌,纳疑归命,锡以爵赏金帛,给予服章银器,各许其耕垦故土,自为篱落,归顺者必众。”也就是说,就地屯军产粮是上策。但赵煦的态度模棱两可,他还是想速战速决的。只不过现在一来,赵煦总算是明白了,灭一国实在太难,还是徐徐图之比较好。

    “陛下请息怒,此战已胜……”

    彭元量很显然没有明白赵煦的意思,只听赵煦冷冷地说道:“夏国摆明了要和我大宋决战,居然屯兵三十万于没烟峡一带,你没看出来吗?”“陛下,恕小的愚钝,看不出来……”

    赵煦叹了口气,说道:“这不能怪你,你没有领兵打过仗。去吧,把朝中常参官都叫来,朕想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彭元量领命而去,很快就把常参官都请到了垂拱殿之中。

    但和赵煦预料中的一样,大体上分为了两派。一派是力主决战的,一派是力主和谈的。这两派吵得不可开交,让赵煦一个头两个大。“够了,当这里是甚么地方?一个个说,章卿,泾原路经略使章楶是你的堂兄,你且说说看?”赵煦的目光炯炯,看着章惇,想看看他是什么反应。朝中很多人都说,如果章楶不是和章惇同宗,怕是无法上位的。要知道,章惇独相已经够引人侧目了,再加上一个泾原路经略使章楶,这简直是掌控了政军两道,为朝中所忌讳也是理所当然的。哪怕是赵煦相信章惇、相信章楶,心中也不免有些膈应。

    只见章惇端着朝笏,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回禀陛下,此乃隆冬时节,尚有两三月才能解冻。如此恶劣天气,西北更是不如。道路结冰不说,且夫山地路滑,贸然出城决战,恐怕要中了夏国圈套。”

    赵煦眉头一挑:“那章卿的意思是,要和党项人言和了?”

    “决不能言和!”

    章惇振振有词地说道,“天都山、横山,那是我大宋西军以命换来的,如此膏腴土地,岂能轻易拱手让人?且夫这两地乃夏国精华所在,只要占据两地,哪怕是夏国年年派兵袭扰,也只会越来越壮大我大宋声势。而夏国,则愈发衰弱。此消彼长之下,我大宋再图谋夏国,则易如反掌矣!”

    不得不说,章惇虽然做事不择手段,可他的战略眼光是一流的。在这种国家大事上,章惇甚少看走眼。

    此刻局势已经明朗了,西夏拼命想夺回天都山、横山,是因为他们粮草不济了。既然大宋打中了西夏的七寸,凭什么退让?

    “章卿所言,甚合朕意……”

    赵煦发话了,你们那些言和的,决战的,统统给朕闭嘴,朕就要那么干!

    枢密使曾布不服地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妥!”

    赵煦微微皱眉,说道:“曾卿有何见解,不妨直说?”

    “陛下,臣得到安抚司密报,言辽国军队有所异动。自大同、雁门关、析津府一带,出动兵马约二十余万人。我大宋北线危矣!单凭火山军、保德军、安肃军、保定军等,恐怕不足以抵挡辽国兵锋!一旦我大宋两头开战,如何能保得住国土不失?臣以为,言和乃是上上之策……”

    :。:

    wxi7

第九百零二章:微服来访() 
曾布的话音刚落,枢密院的另外一个枢密使安焘说话了:“若非要害之地,便是还给他也没甚么。可党项人贪得无厌,应当让他们知道我国是宽恕夏国而息兵,不应当让他们产生我们不想用兵的感觉。可自灵武以东,都是中国自古就有的土地。先帝建立的武功,如今无故放弃,岂不是让外夷小瞧了大宋?”

    这就是模棱两可了,既不赞成决战,又不赞成言和。看来,枢密院之中是通过声气的了,对外发声基本一致。

    这不,两派又吵起来了,都力争自己是正确的。

    宋朝的大臣就是这么犀利,为了他们心中的道义,他们能和皇帝对着干!

    吵了许久,赵煦都不耐烦了:“好了,今日议题就到这。朕乏了,你们退下罢!”

    待得群臣离去,赵煦还在那里呆坐着。

    “怕是夏国……是铁了心要拿回天都山、横山的。哼,哪有这般简单?”

    赵煦念及此处,突然想起张正书来:“要不要听听那小子的建议?”

    但是赵煦想到,他好像才放了张正书几天假,就把人又叫过来,似乎有点不地道。

    “罢了罢了,朕就走一趟……”

    张正书怎么都不会想到,赵煦静极思动,居然又心血来潮的玩一出微服出巡。当张正书愕然地在书房邂逅赵煦时,赵煦也愣住了:“张卿,你为何这般神色?最近身体不舒服吗?”

    张正书当然不是身体不舒服了,只不过因为苏熙苏子明把车床弄出来了,张正书太过兴奋所以失眠罢了。正打算着回一趟李家村,去看看苏子明的作品,没想到临行前赵煦突然到来,打乱了一切计划。

    “只是昨晚失眠罢了。”张正书把车床的事说了一下,这种涉及到高精度加工的工具,原本张正书以为会引起赵煦注意的,可惜赵煦只是口头鼓励了一番,然后就把话头转移到西北战事上去了。

    “夏国已经陈兵三十万,驻扎在没烟峡一带,时不时出兵袭扰我大宋粮道,朕想问问你,该不该主动出击?”赵煦把情况说了一遍,张正书对比起自己的情报来看,也差不了多少。

    “官家,我要是说实话,你会不会恼?”

    张正书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也知道赵煦其实也是有了计较,只不过他们之间的意见,差得挺远的。按照赵煦的想法,自然是痛击来犯之敌,甚至把灵武城给拿下来,灭亡西夏。但是,在张正书看来,这一切哪里有这么简单。

    “你直说无妨!”

    赵煦做好了心理准备,似乎想看看张正书的高见。

    “官家,你看到这个地球仪了吗?其实,这上面就是一副地图。至于为什么脚下的大地是圆的,我不想过多解释,你瞧瞧天上的月亮太阳就知道了,它们都是圆的,为什么我们脚下的大地不是圆的?这个就暂且不论,看看地球仪上的地图。嗯,这里是夏国,也是我大宋西军所在。这里是平夏城,这里是天都山,这里是横山。

    从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西北这里地势太高,也就是说属于山区,但地方却是比较平坦的。这样的地区,我称之为‘高原’,和平原相对来说它的地势是高。在高原作战,体力是一大考验,非本地士卒不能快速适应。

    再看看我大宋西军已经从平夏城平推到了天都山、横山一带,甚至在这两山之间筑起了几十座堡寨。那我大宋西军,到底该不该主动出击呢?我认为是该的,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但是,从实际来看,我不赞成立即出兵。”

    “因为天气?”

    赵煦到底不是一个军盲,自然明白西北塞外天气苦寒,如今是一月份,哪怕只是农历的一月份,也是冷得要命。在这种天气下作战,非战斗减员太厉害了。

    “不错,这是其中一个原因,更大的原因是,并没有必胜的把握。”张正书叹了口气,“夏国为何还能聚起三十万兵马,这一层官家想过么?”

    “夏国撤回了攻击回鹘的兵马,自然是有这么些家底的。”赵煦不以为然地说道。

    张正书苦笑道:“问题就出在这了,先前夏国是两头作战,所以才顾此失彼。如今小梁太后放权,又专心一致,若贸然出击,必定会遭痛击。再加上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