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这么强大的阵容,赵煦渴望获胜的心思就瞒不住众人了。
别看他的“口宣”里有什么“弓矢延宾,亦将观德”之类的字眼,但那些都是官方文字,官方文章罢了,相当于客气一番。实际上,宋朝的皇帝对比试的胜败还是看得很重,因为这种比射活动有关国家与民族的荣誉。宋人好脸面,自然是要全力以赴的。
什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扯吧,看有没有人相信?
“善!”
赵煦虽然对此次比射有信心,可大宋的胜率真不咋滴。要是对上辽使,那还好一点,平常都是六四开。也就是说,宋朝能有六成的赢面。为什么呢?因为辽国没有派出真正的高手,是为了给宋朝一点面子,好得到更多皇帝赏赐罢了。
://。。//59/59389/492553893
第八百九十六章:区别待遇()
要知道,从宴射制度开始之后,宋辽和各国之间比射一事,已经进行了几百次之多。而宋朝能获胜的次数,在正史上能找到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罢了。当然了,也可能是因为那些伴射的人,大多都是籍籍无名的士卒校尉之类的小卒小官,所以并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
但不论怎么看,情况都不容乐观——因为这一次,辽国是有备而来的,西夏也是有备而来的!
“要不让彭元量去射好了?”
别人不知道,赵煦却是知道的,彭元量的射技跟何灌也差不了多少!
最关键的是,彭元量能开三石弓,何灌都做不到这样的事。
只不过赵煦转念一想,还是不用了。虽然历代宋朝皇帝对宴射都很看重,但输赢其实也没那么重要,最多损损脸面罢了。可万一彭元量的底细被别人知道了,那要对付赵煦就容易多了。赵煦不是傻子,这种亏本的买卖他不干。
就在赵煦胡思乱想的时候,他瞥见了藏在人堆里的张正书。
“去,把那姓张的小子给朕拿过来!”
赵煦气不打一处来,他还以为张正书在忙活着军事演习一事呢,不曾想这孙子居然在悠哉游哉地和一个武臣聊天,看模样还是手舞足蹈的。赵煦哪里忍受得了,这可是关乎大宋脸面的事啊!射箭,赵煦不认为宋人能比得过靠弓箭讨食吃的契丹人、党项人。所以,赵煦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早就做好了比射落败的心理准备。
但是,赵煦不能忍的是,军事演习可是关乎大宋挽回脸面的所在啊!要是不能先声夺人,赵煦还有脸在这南御苑待下去?
不多时,彭元量真的把张正书提溜过来了。
没办法,在这变态死太监的手中,张正书弱得像一只鸡。好在彭元量的身法厉害,很多人只以为他们是好朋友。殊不知,彭元量是一手扯住张正书的腰带的。来到赵煦面前,彭元量才放开张正书的腰带。
张正书嘴里咒骂一声,不得不拿手提着裤子,避免掉了下去——没办法,给死太监拉松了。
“臣参见陛下,恭请圣安。”
张正书随随便便地说了一句例行公事的话,然后抬头看着赵煦,并没有发现赵煦有什么暴毙的迹象。不过这也能理解的,就好像前一世张正书猝死一样,谁会想得到一个看起来健健康康的小伙子,居然会说没就没了?
“废话少说,朕问你,交代你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赵煦恶狠狠地盯着张正书,仿佛要吃人一样。
张正书却风轻云淡,平平常常地回了一句:“官家,我都办妥了,随时可以开始。”
半信半疑的赵煦皱眉问道:“为何你在这,还有心思闲聊?!”
“带队的又不是我,而检阅部队的是你,最多我跟在你后面而已。如此,我不在这,我能去哪?”张正书反问道。
赵煦一愣,先没有追究张正书语言上的顶撞,而是有点不敢相信:“朕……去检阅?”
“难道官家要放弃这个大出风头的机会吗?”张正书嘿嘿笑道,“这可是大大露脸的事哦!也是时间太紧了些,不然的话,那些军官回到原本的岗位,又能训练出一模一样的士卒来。到时候,随时能拉起一支五千人的受检部队,保管让那些……额,你懂的,让那些人跌碎一地眼珠子!”
赵煦沉默了,然后才开口说道:“你且在朕下首坐着,甚么时候检阅部队,你和朕一同去!”
“对了,把你的辇车带上。”张正书小声地说道,“你站在辇车上,我站在你后面。对了,加上一个章相公……”
“为何?”赵煦皱眉问道。
张正书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连忙说道:“不加章相公,加一个枢密使也行的……”
“你先退下去吧。”赵煦打断了张正书的话,他大概明白张正书的意思了。这是张正书怕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所以才要拉上一个人垫背的。张正书这种小伎俩,赵煦一眼就能猜透了。
张正书不敢多说,只能退后就坐。
不得不说,这宴射虽然重头戏在比射上面,可这饭菜也太……寒碜了吧?当然了,因为没有上主食的缘故,桌子上都是摆着糕点茶水的。可这茶水,张正书喝不惯,因为是点茶法泡的茶。糕点呢,也不咋样,而且张正书发现,这糕点和赵煦面前的糕点,完全是两码事!
为啥呢?搞特殊化吗?还是区别待遇?
张正书略微一想,也就明白了。因为大宋的御厨,分好多种。“堂厨”是给王公大臣做饭的厨房;“翰林司”是给翰林学士做饭的厨房;“内厨”是给妃嫔做饭的厨房;而“御厨”才是给皇帝做饭的地方。没错,宋朝的御厨就是这样简单,不是什么“御膳房”,也不是什么“御厨房”,就是“御厨”二字。张正书也见过挂着“御厨”匾额的御厨,因为他要经过掖庭。
单看外观,御厨绝对不是皇宫里最大的厨房,但它一定是工作人员最多的厨房,因为光厨师就有两百个,此外还有三十个择菜、配菜、挑水和打扫卫生的杂役,三十个往皇帝餐桌上端茶送饭的服务员,以及四个专门给皇帝搭配食谱的营养师,加起来总共是二百六十四位。这两百多位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侍候好皇帝的饮食,连皇后都没有资格让他们侍候,除非奉有特旨。所以,搞差别待遇才是正确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皇帝。
其实,御厨专门给皇帝做饭,那是大臣的福气。
如果皇帝下旨,想和大臣一起吃吃皇帝的工作餐,那恐怕大臣们就要饿肚子了。
为啥?
还不是因为御厨看人下菜碟?给皇帝烧菜时,御厨很精心,给大臣们烧菜就免不了要偷工减料了。要是一场宴会给御厨鼓弄,怕是要搞砸。那些御厨不是择菜择不净,就是每份菜肴的分量太少,本来按照采购数量,与宴大臣吃几顿都吃不完,可是饭菜一上桌,几筷子就没了。宴席结束后,大臣们的肚子还是瘪的。
:。:
wxi7
第八百九十七章:宴后()
这一次的宴席,其实也是差不多的。
因为是款待各国使臣,所以规格是最高的,也就是说所有的东西都是按照国宴最高级别来布置。皇帝赵煦的座位,在正中间,座前为“御茶床”也就是餐桌,桌上陈设着珠宝做的人工花枝、若干盘珍鲜水果,还有仅供观赏的果盘,盘中是蜜饯水果、雕花瓜果叠成的宝塔。至于臣子的,就没有这么好的装饰了。
大臣和各国使臣的桌子,在皇帝宝座的对面,配上高座凳,铺锦垫,每座前各列一张矮桌,陈设雕花或蜜饯瓜果堆垒的果盘。这样的高坐凳只有第一行有,其后的三行则改为矮坐凳,三人坐一张桌子。没错,张正书的位置就在这里。至于其余大臣以及各国低等随员的座位设在大殿之外、两旁偏殿的廊檐之下,一样是三人一桌,桌上摆设环饼、油饼、枣塔垒成的“看盘”,纯为装饰,不许真吃。此外尚有更为低阶的军官,如陪射禁军,则是在“山楼”之后排设席面。真是天子请客,倾朝赴席,人数众多,场面格外的浩大。
整场宴会的持续时间相当之长,以致必须分成上下场,称为“前筵”与“后筵”。上半场一共为饮五盏酒的环节,下半场则为四盏酒。这是宋朝国宴的标准,从第三盏酒起,才开始上主食。
也就是说,喝一盏酒才开始上一道菜。每一盏提供的吃食从三种到五种不等,大都包括一种烤肉或烤串,汤羹或水饭、带汤米线一道,以及类似包子、烧卖的带馅点心,烧饼或肉饼,甚至会包括什锦咸菜。这些简单的菜式,主要考虑上菜便捷,摆设整洁美观,与宴人吃起来也利索乾净,避免吃相不雅。但要说多好吃嘛,却不一定了。
也是从第三盏酒起,会有一场花样纷呈的短暂表演,依次为杂技、类似群口相声的“杂剧”片段、男子蹴鞠、女童群舞等等。
这种安排不仅为了场面漂亮,也是留给大家吃饭的时间。但是表演结束后,群臣还是起身谢恩的。所以整个宴会都在不断起身、行礼、归坐当中重复,谁也不可能吃个踏实。要说这参加宋朝国宴,规矩是最多的,也是吃不饱的。再加上持续时间太长,一顿饭能吃一个时辰,吃完又开始饿了。
说来也奇怪,张正书觉得这样的国宴,居然有点像后世的法式西餐而不是中餐,为啥?众所周知,法式西餐每桌都有服务员和服务助手提供服务,而宋朝国宴喝酒则有宫女在一旁提供服务;法式西餐每上一道菜都得撤掉前面的菜,宋朝国宴喝酒则是每上两道菜就撤掉前面的菜;法式西餐最讲究菜品和酒品相搭配,宋朝国宴喝一杯换俩菜,酒品和菜品一样很搭配。你看看,这宋朝国宴吃饭像不像在吃西餐?
而且,分量也不够,如果是一个文官,怕是吃不下那么多。可如果是一个武臣,特别是很能吃的武臣,保管回去还得加餐才行。
不过嘛,宋朝国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打包带走回家吃。按照习惯,没吃完的食品事后可以由大臣们带回家,再分赠给亲友知交,以示皇恩雨露均沾。
一个时辰过后,宴射就开始了。
幸好只是九杯酒而已,再加上宋朝的酒度数不高,与会伴射的武臣都没有喝醉。
当然了,也没有人敢喝醉,万一误了大事,不得晋陞官职那是小事。万一被皇帝怪罪下来,罚俸流放,那才是真的冤。
这时候,张正书分明看到赵煦给他使了个眼色。
张正书心领神会地明白了赵煦的意图,缓缓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席位。
来到殿外,张正书找到了早已经吃饱喝足的董成虎:“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董成虎大声说道。
“好,军事演习随时开始,你们立即整队!”
张正书安排好了之后回到席位,对赵煦使了一个眼色,赵煦也心领神会了。
“陛下有旨,今日各国使臣来朝,我大宋特办宴射,请诸位移步校场!”这句话是彭元量代替赵煦说的,最先移步的,自然是赵煦了。
只见赵煦招了招手,把张正书、章惇带在了身边,一同登上了辇车。
在场的文武百官一看,无不是羡慕嫉妒恨:“那小子何德何能,竟能与官家同乘辇车!”
“章相公也就罢了,难不成这等谄媚小人,也能成大气候?”
“唉,我大宋确实不如以往了……”
……
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大多数都是“差评”。没办法,不管是张正书还是章惇,官声都不太好。现在伴着赵煦身旁,同乘辇车,即便是短短的一段距离,也足够让人眼红了。人一旦眼红,就会丧失理智,无法思考再深一层了。而少数保持理智的文官,却直觉地认为此事并不简单。
“难道……官家此举,大有用意?”
就在这时候,突然传来一阵地震山摇的动静。
“这是甚么?难不成是大象发狂了?”
文官们都开始惊慌失措起来,要不是顾及这是君前,他们都要失仪了。没办法,贪生怕死就是这些文官们的最好写照。别人不清楚,这些文官是知道的,玉津园其实是大宋的动物园,里面还养着不少大象,最多时曾经有四十六头之多。这些大象,都是从岭南进贡而来的。当然了,还有吴越、广南、交州,甚至交趾、占城等国都曾经把大象送到玉津园中。
别看大象这么大,其实它们最胆小了,一点点动静都足够让它们惊慌失措。
一旦奔跑起来的大象,那就是肉体坦克,几乎无可阻挡。也难怪这些文官自乱阵脚了,没办法,他们是时常来玉津园看动物的,自然明白髮狂大象的恐怖。
但很可惜,他们猜错了。只见声响由远到近,出现在眼帘的是一支甲胄精良,武装到牙齿的精兵。
不消说,这正是董成虎一行禁军校尉了。
只听他们高声喊着“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等等口号,步伐居然出奇的一致。扑鼻而来的那种压迫感,各国使臣、文武百官无不动容。
wxi7
第八百九十八章:演习开始()
“这……是如何做到的?”
文武百官还好,毕竟他们见过了一次,可各国使臣就懵圈了,这都是啥阵势啊?怎么可能这么整齐呢?不管从哪里看,都能看到这一个方阵排成了一条直线。哪怕是明晃晃的枪头,也神奇地保持在了一条直线上。单单是这种压迫感,都能让人喘不过气来。
张正书也有点惊讶,想不到平时训练都拿不出来的精气神,反而在这样的一次军事演习上,居然超水平发挥了,这真的是一个意外之喜!
“官家,准备开始阅兵了。”
张正书小声地提醒着赵煦,赵煦点了点头,说道:“接下来要怎么做?”
“简单,官家你乘着辇车过去,来到阵前说一句‘将士们辛苦了’就行。”
张正书的话,让赵煦有了底气。
不多时,赵煦的龙辇开始缓缓动了起来,慢慢地追赶了上去。这时候,来到校场正中的禁军校尉们已经在董成虎的口令下停止了前进,齐齐转过身来,面对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