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好官人- 第3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嵘韵缘寐恍<幢闶浅浅兀膊还侨迥甑氖隆

    张正书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其实心中想的是:“赵煦要确切知道这时间干嘛,你都指不定看不到那日呢!”他记着这茬呢。

    能不记得吗?

    赵煦一死,赵佶很可能就登基做皇帝了。

    赵佶登基做皇帝,张正书还有好日子过吗?不跑路,都算是烧高香了。

    “三五年?”

    彭元量不知道张正书心中的嘀咕,他倒是盘算起来了。

    说实在的,这年头要建造一座城池,确实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更重要的是时间。要是一座小城,那可能一两年就完事了。这城池也不高大,怎么说也就后世四五米这么高。要是敌人攻打的话,拿着云梯“蹭蹭蹭”就上去了。

    要是一座大城,可能修个十年都是常事。

    好比当年汉朝的长安城,在汉高祖刘邦的主持下,修了七年未央宫,后来汉惠帝修了五年城墙,前前后后修了十几年,到了汉武帝时期还修修补补,增增添添的,过了一百多年,才总算完事。而隋炀帝修长安城,就是动用了数十万徭役来修,才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住进了大兴,也就是后来的唐长安城。汉朝的长安城,和隋唐时期的长安城不是同一个地方,因为地方小了,隋炀帝才迁都的。

    所以,三五年修一座大城池,还是攻不破的坚城,这已经算是夸下海口了。

    “你可敢立下军令状?!”

    彭元量的目光,好像一头饿狼,紧紧地盯着张正书。

    张正书心中一凛,他完全没想到,这座还在图纸上的城池,居然会让赵煦重视如此。“难道,这就是赵煦那小子的报复?!”不由得张正书不这么想啊,赵家人的记仇性子实在没谁了。

    “嗯?”

    彭元量上前了一步,压迫性的气势已经逼近了张正书身前,就连曾瑾菡都花容失色,退了几步,差点撞到门上。

    张正书想了想,说道:“五年,五年内,我一定把这座城池移交给朝廷。但是,与之交换的是,朝廷不得插手我的建设。还有,如果我被人告状了,官家得帮我拦下来。”

    “如果五年后,你交不出来呢?”彭元量淡淡地说道。

第808章 自污() 
张正书笑了,怎么可能交不出来?

    说实话,建造这么一座城池,城墙什么的根本不是问题,拿砖头、钢筋、水泥砌上去就行了,对于已经成长到一定程度的施工队来说,那是一点难度都没有的。就算是把城池建在山包之上,也是没啥难度的。就是盘山水泥路比较难,毕竟这是施工队第一次修这种路。还有像后世火车防止山体滑坡的护坡斜面,这个有点困难,需要用到一些大块石料。

    “肯定能建成的!”张正书很有信心,因为他知道最难的地方,在于护城河体系,以及防御武器的打造。换句话说,城池的建造其实是次要的。

    一座坚城,肯定是有防御体系的。

    张正书打算结合中外坚城的防御优点,在半山腰上修筑永久堡垒,里面的射击孔,甚至可以放置进大炮。

    有这样连成一片的堡垒群,就算射击角度很窄,也能通过射击孔,形成交叉火力。只要箭矢备得足,这就是一道收割生命的沟壑,多少人命过来都填不满。

    在护城河那边,也要设置暗堡,专门半渡而击。在半山腰上,还要密集配备配重投石机。因为不用移动,这种投石机能造得很大,居高临下射程比寻常投石机远多了。就算敌方有攻城器械,也得先运过河再说。投石车什么都不用做,就盯着护城河的桥墩开火,也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种火力配备,张正书早就画给赵煦看了。

    没错,张正书画的是火力示意图,甚至还有堡垒里的士卒射击弩箭的特写。也许是赵煦受到了刺激,才要不顾一切弄这样的坚城。要是昏君,肯定是只顾着玩乐了,哪里肯花几百万贯修建这么一个城池?别的不说,都足够给赵佶弄起一个“艮岳”了。

    但是赵煦不是啊,他早就知道了汴梁城北面无险可守,一旦敌人铁骑南下,那就万事皆休了。看看汴梁城周围的禁军,多是多了,有半点战斗力吗?没有的,所以敌人可以直捣黄龙啊!

    再加上现在黄河北流复流,要知道黄河在这年头,到了冬季可是会冻结的,走人走马都不成问题。

    赵煦虽然不知道正史上金兵就是这么南下的,但是作为一个有野心的帝王,怎么可能看不到北面的威胁?

    之前宋朝没有动作,不过是因为没辙罢了。

    人力有时穷,再加上文武互相倾轧,朝廷中内斗不休,根本提不出一个章程来怎么办。从这一次的处理结果就看得出来了,不过是当初立主东流的文官党争失败被贬而已。至于补救动作?呵呵,也就是调任禁军到黄河北流防守罢了。但是谁都知道,以那些老爷兵的实力,别说防守了,能不被吃掉都好了。

    彭元量虽然不懂军事,但他带来了赵煦的意志,淡淡地说道:“官家的意思是,一旦你立下军令状不能按时达成,那官家要杀你,你也是无话可说了?”

    “额……这事能打商量?”

    张正书有点无奈,这就是强权啊!

    “不得商量,五年,你要在五年内建好这座坚城,与你图纸上画得一模一样!”彭元量强硬地说道。

    张正书也咬了咬牙,他知道有这么一座城,北宋怕是亡不了的。

    “行,五年就五年。”

    彭元量得了张正书的准话,满意地点了点头:“那些钱银,待会就有皇城司的人存入银行之中。就这么些钱银,你可别用超了。用超了,你自个补上。这是官家的原话,你自己斟酌罢!”

    “呵,还真是大方……”

    张正书忍不住嘀咕了一句,偏生彭元量耳尖,都要转身离去了,却停住了脚步。“张小员外,咱家需要你明白,官家从未对一人如此上心过。你深得圣眷,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谢谢您咧,还深得圣眷,呵呵……”张正书在心中吐槽道,不过他也知道,能做皇帝的,大多是心性薄凉之人,向来是冷血的。赵煦对张正书做到这个份上,也确实是了不得了。赵煦和赵佶,基本是两个性格,赵佶对自己人极好,从北宋六贼加上高俅就知道了,可以说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

    但是赵煦就不一样了,虽然赵煦也爱恨分明,但赵煦更加理智,不会因为你帮过他,他就记在心中一辈子。有用的时候,赵煦用你;一旦觉得你对大宋,对他有害了,赵煦能一脚将你提走。前御史中丞邢恕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赵煦很喜欢他,因为邢恕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但是,赵煦却知道,邢恕在朝堂上只会惹得文官斗争更狠,所以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他,任由章惇一脚踢到了汝州做知府,不久又迁徙到应天府,后来又迁为南安军知事。

    虽然心中吐槽,但是张正书脸上却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见状,彭元量只能冷哼一声,拂袖而走。

    张正书等他走远了,不屑地说道:“呸,算个什么东西!”

    “郎君,你连彭内官都得罪,那官家岂不是……”曾瑾菡拉住了张正书的衣袖,担忧地说道。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就是不和才好,要是和他有什么瓜葛,我立马有性命之忧。自古君王多猜忌,若是我连官家身旁的人都处得好了,你让官家怎么想?得罪了彭内官,一点事都没。只要我还有用,赵煦就不会对我太过苛刻……”“这就是授人以柄?”

    曾瑾菡似乎有点明悟了。

    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昔日汉高祖得天下,张良归隐,萧何自污,石家聚财,那都是保命之道。我胸中所学,几可颠覆天下,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可能将我等闲视之。所以,我要自污,甘于处身商贾之中,官家才会对我如此和颜悦色。”

    曾瑾菡苦笑道:“郎君苦了你了……”

    “这不算啥,只要能让我的计划得以实施,这些都不算事。”张正书嘿嘿地说道,“要是等我的计划成形了之后,官家想动我,也要掂量掂量了。”

第809章 意想不到() 
“啊?”

    曾瑾菡瞪大了眼眸,低声说道:“郎君,你想造反?!”

    张正书满头黑线,没好气地说道:“造什么反啊,我是闲着没事干还是怎么地?”

    “那你为何……”曾瑾菡也糊涂了。

    张正书敲了敲她的小脑袋,说道:“这么聪明的姝儿,居然想不通这个?有道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我坐拥这么多财富,哪一个皇帝放心得下?但迫于形势,他才不会动我罢了。但是,皇帝是能掀桌子重开棋局的人,我也要做好退路才行。至于造反?造反是不可能的了,一辈子都造反不了的,要是我的计划实现了,大宋还是民心所向,甚至几百年都是民心所向——除非朝廷自己作死。”

    曾瑾菡倒是很看得开,依偎在张正书的肩膀上,柔声地说道:“郎君,不管你怎样,我都陪着你……”

    握住了曾瑾菡的柔荑,张正书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嗯!”

    ……

    春明坊前,突然聚集了众多马车,一辆辆的,好似一支大军,把汴梁城给贯穿了。

    这些马车,好像载着极重的物品一样,老式的载货马车“吱吱呀呀”的响着。最关键的是,用的居然还是禁军押运。

    “咦,这是甚么?”

    一些百姓开始围起来看热闹了,要知道禁军巡逻也只是晚上的时候“例行公事”罢了,白天的时候真的挺少能看到大队禁军在城中这么走动的。

    “难道,这是赃物不成?”

    “最近有人造反么?”

    “没有罢?”

    “难道是朝廷打下了夏国?”

    “嗐,要是这样,朝廷早就传捷报了,哪里会藏着掖着?”

    “说得也是……”

    ……

    百姓们都纷纷猜测,这些东西是什么,好事者甚至一路尾随着。这也是宋朝的特色了,要是换个朝代,街上走着兵丁,百姓早就跑光了。为啥?因为兵匪兵匪,历朝历代的士卒,说得好听点是兵,说得难听点就是匪。特别是军纪废弛后的士卒,那更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军过境,和蝗虫过境没差什么的,都是赤地千里。

    但是宋朝不会,因为宋朝是募兵制,士卒都是有军饷的。甚至在这会,宋朝的士卒军饷多高?都能穿得起丝绸了,你说呢?好吧,丝绸在宋朝已经成了平民的衣料,这也促使了宋朝的丝织业继续壮大。有宋一朝,丝织业的发展是飞速的,不管是效率还是样式上,都远超前朝。这就是市场的力量,宋朝市场不知道比历朝历代大了多少,要是效率、样式没有创新的话,怕是都生存不下去了。

    市场是残酷的,优胜劣汰。

    但市场也是公平的,你不努力,不创新,不拼效率,凭什么继续生存下去?

    很多人都说资本家吸血,良心坏透了。但张正书却不这么认为,做生意的始终是要以盈利为目标的。因为,不盈利的话,拿什么养活手底下的那一帮人?看似资本家在吸血,可没有了资本家之后呢?你被吸血的机会都没有了。甚至,因为就业失衡问题,引起一个国家的大动荡。

    就好像宋朝这种,明显就是就业失衡了,需要国家帮补才能继续存在下去。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冗兵问题,一有灾情,禁军就大肆招募兵丁,解决社会动荡问题。结果呢,不过是把矛盾暂时掩埋起来罢了。据张正书所知,宋朝禁军最多的时候,竟然超过了百万人。百万人啊,还是募兵制,宋朝都没被拖垮,实在是经济实力强大。明朝因为兵将没有粮饷,亡国了。可想而知,宋朝的经济实力有多厉害了。

    宋朝的百姓,也不怕这些禁军。

    这些禁军,因为武力孱弱,一般情况下都不敢太过欺压百姓,两者相安无事。

    所以,这些百姓才敢这么看热闹。

    这不,一路跟着禁军来到了银行前面。

    只见为首的,是一个皇城司亲从官的模样,摊开一张圣旨道:“诏曰:朕存五百万贯于银行,着令妥善用于修筑新城。望尔等克懋清规,风声益昭于闾巷。宜膺霈泽,用保百姓……”

    一连串的文言文,普通百姓不明觉厉,都呆在了原地,张目茫然。

    好在,周边有读书人,帮忙解释道:“这道圣旨是说,官家要给五百万贯给银行,用作建造新城池。”

    “咦,不是说要加税么?”

    “这谣言不攻自破了啊!”

    “但这钱是哪来的?”

    “怕是官家的内帑中出钱罢?”

    “俺听闻,是从那些贪官手里夺下来的。前些时日,不时有钱银送入汴京,新闻省探都传开消息了!”

    “还真的有这么回事啊?”

    “大快人心啊!”

    ……

    消息传开之后,怕是只有那些贪官心中在滴血:“那钱原先是我的……”

    而张正书也目瞪口呆,赵煦居然会用舆论来为自己造势了吗?这……实在是太令人吃惊了啊!实在意想不到啊!

    不过,张正书从来没有小看任何一个古人的智慧,更别说对方是皇帝了。要知道,这些“古人”比起张正书这个穿越者,不过是少了后世的见识罢了。但是要说到聪明,张正书未必就比他们聪明。毕竟张正书只是中人之姿,要不是有卓越的见识,开挂的系统,他还真的没信心在宋朝这个危机四伏的环境生存下去。

    “郎君,官家这么做,岂不是逼着你快些动作?”

    曾瑾菡有点偷笑的意味,要知道这很可能就是赵煦的报复了。

    张正书苦笑道:“没想到啊,没想到啊,赵煦的动作居然会这么快……”

    要知道,彭元量前脚刚走,那伙人就同时到银行宣旨了。甚至,还转了一圈,来到了“京华报社”,把圣旨交到张正书手上。更为难得的是,赵煦有了“名正言顺”地用兵名头,让一支禁军妥善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