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好官人- 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总管刘昌祚一路五万人马为主力,直捣西平府灵武城。先锋将郭成于磨脐隘首败夏军,率先攻至灵武城下,并阵斩敌挑战将领,立了首功。后谓州主帅章楶询问属下部将谁能任平夏城守将,郭成众望所归。郭成用兵,极擅堂堂正正之势,且武艺高强,颇能服众……”周铭好像天生就是一个密探,把目标人物的生平记得清清楚楚,就好像念出来一样。

    “原来如此……”

    好吧,张正书承认,他确实不知道郭成是谁。“如今西北战事已然过去了十余日,战果如何?”这才是张正书最想知道的,虽然知道占据了天时地利的宋军没理由输掉这一仗,可禁军的尿性,哪怕是十拿九稳的仗都能打输的。须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再好,人不行,这仗也是打不赢的。好在是西北禁军,张正书才略微有点放心。

    “据密探回报,夏军自没烟峡连营百里,飞石激火,昼夜不息。夏军集中全力攻打平夏城,但郭成用兵极稳,用各种战法坚守城池,夏兵无法越雷池一步,纷纷无功而回。”周铭小心翼翼地说道。

    “还没分出胜负?”

    张正书有点皱眉了,这也是交通不便的弊端了,连带着信息都无法及时传达。

    如果按照历史记载,此时已经快要分出胜负了。因为在党项人攻打平夏城的第十天起,已经下起了雪。雪势虽然不算大,但对于进攻方来说,绝对是一件坏透的事。不过,按照周铭的分析,守将郭成用兵很稳当,那么他是不会出城反击的。也就是说,唯有等到第十三天,雪势变大之后,郭成才会趁着雪势掩杀,大败夏军。

    “回小官人,党项人用兵狡诈,且极擅忍耐。其六路统军嵬名阿埋、西寿军监军妹勒都逋等主将,皆是凶残狡诈之人,郭成不敢轻易出城。加之没烟峡外之旷野有多条小径,党项骑兵常沿此进行突袭,战事艰辛,郭成守城压力极大。幸得城中粮草水源充足,久困亦不怕……”

    周铭的侃侃而谈,已经把平夏城外的形式说得清清楚楚了。

    “六路统军嵬名阿埋攻城,西寿监军司妹勒都逋则率领拦截大宋援军?”张正书好像一名主帅一样,在书房里踱着步子,好像在想着对策。

    在张正书脑中,铺天盖地的党项人同时包围了六座新近建成的宋军堡寨,日以继夜围攻平夏城。挖地道、冲绷、楼车、云梯……各种攻城战术层出不穷。

    但平夏城守军极为韧性,任凭党项人如潮水般猛攻,还是屹立不倒。

    “小官人,这平夏城之战极为艰难,我怕郭成会顶不住啊……”

    虽然周铭不曾上到战场亲眼所见,可党项人的悍勇举世皆知。再加上兵力悬殊,宋军在平夏城至多才两万多人马,其余人马还在机动备战。可党项人起码有四十多万,郭成还能守得住,确实是一代名将。

    “赵煦已经下令,在党项人败退后,竭尽全力扩大战果。那么……”

    这个情报是勾当皇城司公事王庆提供的,而张正书根据这个情报,突然想到一个阴狠的主意,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周铭,你说我们去拦截辽国使臣怎么样?”

    听了张正书这话,周铭吓了一跳:“拦截辽国使臣?!”

    “不错,随着天气逐渐变得恶劣,党项人是必然败退的。主帅章楶得到官家密旨,肯定会趁势攻打夏国都城。若能破城,则夏国必灭。若事不可为,则掠走大量人口,使得夏国境内千里荒芜,再无人烟。自此夏国元气大伤,即便不灭国,也无法再威胁我大宋了。唯一的担忧,就是辽国出面调停。那时候,我大宋将错失良机。今起,我将制造一个秘密武器,用来暗杀辽国使臣。你现在就选派人手,准备带着秘密武器进入辽国,于辽国使臣必经之地埋伏……”

    张正书信心十足地说道,因为他知道这一仗会给西夏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且不说四十多万青壮只回来了几万人,就连百姓、牛羊马匹也冻死无数。在这个情况下还不落井下石,真的对不起世仇这个称呼。

    唯一的阻碍,就是辽国了。

    这也是辽国的目的之一,让大宋和西夏打生打死,他出来调停。从道义上看,这就好比大宋宗主国一样。实际上,大宋和辽国只是平等建交罢了。大宋还不得不吃这一套,因为北方禁军太过孱弱,一旦辽国入寇,后果不堪设想。

    但如果辽国使臣突然挂了呢?

    或者被阻拦了一个月不能到大宋,那又会怎么样?

    大宋岂不是有更多的时间,从容地灭掉西夏?

    一旦西夏被灭掉,大宋占据了养马地,还有众多牧民,最后一块短板补上,那就不怕辽国了。到时候积极备战,夺回幽云十六州,似乎只在反手之间。幽云十六州再厉害,也只是一座城池而已。想必现在赵煦已经知道了配重投石机的威力了,张正书还真的不认为有什么坚城可以挡得住配重投石机的轰炸。唯一的忧患就是,一旦启动战端,宋辽蜜月期就过去了,那时候全民皆兵的辽国,大宋到底能不能挡得住?

第461章 情报网() 
“小官人的意思是……刺杀辽国使臣?!”

    周铭被张正书的主意吓到了,满脸铁青地问道,声音中还夹带着一丝丝颤抖的意味。没办法,周铭还只是一个小商贾啊,最多算是张家的代理人。突然要变成一个杀手,换做是谁不怕?

    张正书却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说道:“我成立‘黑客’的目的,就是要为大宋挣一个光明的未来。用间是绝对需要的,不仅仅是用间,还包括刺杀、潜伏破坏,收买敌国高官进谗言,削其羽翼,构陷敌国忠臣良将,渗透进敌国各行各业,煽动敌国百姓造反,离间敌国君臣……如今,只算是潜伏破坏罢了。至于杀不杀死辽国使臣一点关系都没,关键是要拖延时间……”

    周铭沉默了,他不知道怎么评价张正书好。

    良久,周铭才说道:“小官人,这般做,值得么?”

    “没什么值不值得的,大宋好了,我等才能好。”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如果夏国不灭,则大宋处于辽国、夏国、交趾的包围之中,时日久了,大宋必败!灭国就在不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你我如何能冷眼待之?”

    周铭点了点头,他这些年来参与了走私,自然明白三国之间早已形同水火。看似达成了微妙的平衡,其实这种平衡很脆弱,稍微一件小事,就足够引起纷争。“我懂了,小官人,我这就去安排……”

    “且慢,你可知道那辽国使臣何时出发,要走哪一条路吗?”张正书有点无语,怎么周铭办事也不怎么靠谱啊?火急火燎的,好像愣头青一样。其实,张正书自己也差不多,都是一拍脑袋就一个主意,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两人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小官人,这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钱银给得足,还怕不能得到消息么?”

    周铭这句话,把张正书雷得够呛。不愧是走私了三年的家伙,已经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八面玲珑,懂得利用各种势力的家伙。其实也不能怪周铭,走私这东西,不是有钱就行的了,还要上下打点才好赚钱。不跟官府、绿林、马匪等势力打好交道,别说赚钱了,分分钟能亏得破产。

    在这种锻炼人的环境下,周铭还不成长,那就奇了。

    这也是“黑客”和皇城司的区别,“黑客”能肆无忌惮地渗透入西夏、辽国,毕竟在这两国里,汉人也不少。除了宋朝立国之前遗留的历史问题以外,这些汉人都是被契丹人、党项人掳去的。这年头,女人和青壮都是财富,再加上边境人命如草芥,能活着都不错了。

    看惯了人间悲剧,周铭的心再炽热也冷却了下来。好在他本性不算坏,倒也没泯灭良知。只是杀人,他还是有道槛在那跨不过去的。

    “你熟悉辽国那边的情况,我就不插手了。不过,你找来的人,一定要可靠,必须是自己人。还记得我教你的东西吗,任务可以失败,但人必须安全撤退。哪怕没必要,也要准备几条退路!”

    张正书知道这“黑客”初创,人数实在太少,损失一个都要心疼半天。而且,张正书做不到对人命熟视无睹,那可是一条人命啊!虽然,“黑客”是单人单线纵向管理,横向之间全无联系,哪怕两个人同属一个上级,但哪怕是面对面也不认识。就好像一张蜘蛛网,每一个密探都是一根蛛丝,每一根蛛丝都很重要,因为都能传来情报。但每一根蛛丝断了,也绝不会影响坐镇中间的张正书。而且,也不会影响情报的传递,因为还有其他蛛丝在。而管理这张情报网的人,在蛛丝断了之后,也能迅速补上。补好的情报网,一样是看似稀疏,其实一点情报都漏不掉。

    是不是很眼熟?

    没错,就是后世在多年战争期间,中国乃至世界谍战人才发明的联络制度。哪怕张正书用得很粗糙,但是在宋朝也足够用了。再者,宋人的智慧,一点都不会输给后人。就拿周铭来说,张正书知道的,不知道的,周铭已经把这个制度补全得几乎天衣无缝了。至此,张正书可以高枕无忧,周铭也能快速处理情报,筛选情报。

    有时候张正书都在怀疑,这个周铭是不是也和他一样,是个穿越者?不过,试了几次之后,周铭都是一头雾水,张正书也就死心了。

    不得不承认,尘世间就是有这么一些人才,他们做哪一行就精通哪一行,才能高得让人都得仰望。周铭除了没读过多少书以外,其余的方面堪称完美。对了,还有一点缺陷,就是周铭喜欢美色,喜欢金钱。好在他也不隐瞒,大大方方告诉了张正书。张正书也乐意拿捏他这个缺陷。不怕你有缺点,就怕你一点缺点都没。太过完美的人,张正书用起来绝对是提心吊胆的。

    周铭领命而去之后,张正书才算是放下了一半的心。这是张正书能为大宋做得最多的事了,给大宋拖延时间,尽量消耗掉西夏的战争潜力。最不济,也要把西夏弄得千里无鸡鸣,牧场抛荒,想找个人都难的境地。如果错失这个良机,那大宋就再也别想灭掉西夏了。

    “我算不算是改变了历史进程呢?”

    张正书突然矛盾了起来,但一想到靖康耻,以及被金人、蒙古人肆虐的中原大地,千年文明付之一炬,张正书就痛心疾首。再加上蒙元有意推动程朱理学,把一个在宋朝根本不吃香的学派捧上神坛,彻底扼住了汉人进取的念头,这是最为诛心的。从元朝起,汉人的脊梁就被打弯了。要不是有朱元璋强力扶了一把,恐怕汉人就跟印度人一样,世世代代被人欺压着。

    奈何朱元璋也受了蒙元的影响,继续把程朱理学那一套奉为圭臬,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大宋当自强了,是不是就没有元朝了呢?华夏的历史进程,是不是会翻过另一篇章?张正书的心猛然跳动了起来,这可能是他心中隐藏最深的渴望吧。

    “这该死的历史,改变了又如何?”

    张正书脸上现出了一个狰狞的神色:“来人,给我准备木炭、硝石、硫磺、陶罐、碎铁片!”

第462章 陶罐() 
元符元年十一月初中旬,汴梁城普降大雪。

    千里江山,白雪茫茫,寒气逼人。万树着银,翠玉相映。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有一个身披裘衣的佳公子,在梁园外,似乎在等着谁。大雪天,谁会出门呢?只不过没有谁能料到,还没到中午时分,风雪就停了,云雾散开了呢?甚至冬日的太阳都出来了,不仅没点暖和,还显得格外寒冷了。

    汴河上,已经封冻了。

    毕竟北宋这时候出于一个小冰河时期,气温要比后世低了好几度。特别是冬天,能冷死人的那种。

    而汴梁城中,一种叫蜂窝煤的东西,已经悄然流行了起来。这些个蜂窝煤,配合蜂窝炉、火钳使用,不仅能煮饭,还能取暖。最关键的是,一个蜂窝煤才一文钱!一开始发现这个秘密的,不是城中百姓,而是那些开酒楼茶肆的。因为这些掌柜的发现,蜂窝煤虽然难以点着,可一点着了之后,只要保持着火星,就能燃烧很久。用来温酒、煮水泡茶,再适合不过。

    于是,这个秘密不胫而走,城中百姓好像一夜之间,都用上了这种蜂窝煤。

    而据出售蜂窝煤的,不透露具体姓名的管事说,单单是卖出的蜂窝炉,都赚了好几万贯钱。毕竟一个上好的蜂窝炉,打制不易,一个要卖出一百文钱,附送一个火钳。汴梁城中有四十万户人家,大半都买了这等省钱的炉子,这个冬天几乎都没冻死人了。

    可偏偏有人放着暖烘烘的炉火不烤,居然还跑到城外梁园旁,也不知道等谁。

    “这梁园雪霁,果然名不虚传啊!”

    佳公子叹了一声,“汴京八景,我也只是看了几个景色而已……”

    “小官人,这梁园是啥来头?怎地一个人影都没……”一旁的马车夫搓着手问道,“这天还真的贼冷……”听了他这话,一旁的马都打了个响鼻,好像在呼应一样。

    “这梁园是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子刘武于睢阳,梁孝王在都城睢阳东侧平台修筑亭苑,名曰梁园。其中殿廊亭楼参差错落,珍禽怪石数不胜数,书有记载:梁园‘作耀华之宫,筑菟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起龙囿,又有雁池,池间有鹤州,凫渚。其诸宫观相连,绵延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真乃一处盛景。后经战乱,辗转到后周时才重修了一遍。可惜修得不行,也就整出个园子,至于其中亭台楼阁,全都化为朽木了。”张正书把系统给的答案念了一遍,也是有点感慨,这真的是沧海桑田啊!

    “那小官人在此,要等候谁?”

    马车夫也是个多舌之人,忍不住问道。

    这佳公子自然是张正书了,只见他白了马车夫一眼,淡淡地说道:“在等想见之人。”

    “……”

    马车夫识相的没有再问,直到他看到一辆马车在雪地里,慢慢地走了过来。

    “你驾着马车,到两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