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好官人-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水茶交融”的茶汤了。这就是所谓的“点茶”。

    为了追求喝茶的极致感受,体现个人调制“茶汤”手法的高超,互相比拼的这个过程就是“斗茶”了。在“斗茶”期间,冲茶的水、茶盏、茶叶、调制的方法、水温……都是“斗茶”的内容。其实,这个茶末冲茶法,就是后世的抹茶。只不过,我们没有继承下来,反倒是给日本人学去了。

    张正书对此是知之甚详的,可惜他现在不想弄这个。

    于是,他开口说道:“来个晚甘侯,不需要你们研磨成茶末,直接将原本茶叶拿来,再送一盆炭火,一个水注,一壶水过来。”

    小厮又问道:“原来小官人是要自己点茶……”

    “快去准备吧!”

    张正书不置可否,笑着说道。

    小厮出去了,茶阁子里就剩下他们三人。

    这汉子坐立不安地说道:“小官人,小的……”

    张正书却打断了他的话,笑道:“我知道你在顾虑什么,我们开门见山说话吧。我最近想要组建一支船队,需要找熟练的船工。你既然懂得操舟,那么想来,不管是什么船都能很快适应的了。所以,我想雇你做工。工钱方面,一个月暂定三贯钱,若是你技术出众,做得了纲首,那么工钱一个月十贯钱,二十贯钱,我也是给得起的!”

    单刀直入,是张正书一向的做法。

    只不过,这汉子惊呆了,愣了好久才说道:“小官人,小的……小的……”

    “怎么,是工钱不满意?”张正书倒也没有什么架子,“这个工钱,我想整个汴京城,都没人会出得这么高吧?”

    “不不不……小官人,是太高了,小的不敢受啊!”

    这汉子憨厚劲一上来,就开始说傻话了:“小的就只懂操舟,且只会操持自家小舟,若是大船,小的怕会撞了……”宋朝这时候行船,可不是像后世那么简单的,按几个按钮就行了。小船和大船,操纵的方法也完全不一样,小船一个人都能走得飞快,可大船就必须多人配合才行了。一个不慎,恐怕就会撞船的。毕竟在江河中,有些地方湍急且急弯,要是操作不熟,那就很容易出事故了。

    “没事,不懂可以学……”

    张正书顿了顿才说道,“再说了,我现在也没大船,也还是要用你家的小船。”

    “啥?”

    这个汉子愣住了,完全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境况。他还以为,张正书已经准备好了大船,要雇人上去开船的。没想到,别说大船了,连船只都还要用他自家的。

第373章 泡茶() 
“咳咳……这个船队草创之初,没有船只也很正常嘛……”

    张正书咳嗽了两声,掩饰着自己的尴尬。

    这汉子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能愣愣地看着张正书,看他的表演。曾瑾菡也是大出意料之外,不过她稍微想想,大概也知道张正书想做什么了。“看来郎君是想先组建起船队,再来解决船只的问题啊!”

    没错,张正书就是这么打算的。不过,张正书并非是没能力找到船只或者打造船只,而是因为宋朝这时候的船只,不太符合张正书的要求。最起码,张正书要造的船只,哪怕是河船都好,也要有近海航行的能力。不然的话,这样的船只对张正书来说基本没用。

    然而,宋朝的船只河船和海船泾渭分明,而且样式不算先进——相对张正书知道的风帆船只来说,确实不算先进。这就足够让张正书头疼了,要知道,造一艘船少说也要一年半载的,张正书哪里有时间去弄一些不先进的风帆船只?所以,张正书打算一步到位,等他找到一家造船作坊后,甚至收购一家造船作坊,才真正开始造船。

    “小官人,小的那条船,载人尚可,可若是载物,怕是……无法胜任啊!”

    这汉人真老实,他现在已经在为张正书着想了。

    可惜,张正书却早有打算:“放心,要航行的距离也不远。知道李家村吧?我在李家村那里,有好几个作坊。雇佣你来,只不过是将李家村作坊生产出来的货物,运到东水门外半里处,那里我将建起一个商铺。商铺后面,将会有一个仓储,你把货物卸下来就行了。当然,我不止雇佣你一个人的。你若是有熟识的船家,都可以介绍过来。不过,一定是要有自家船只的。还有,我雇佣了你等,你等的船只上就不能再住人了。我可以预支你们一个月的工钱,给你们拿去找房子安顿。这船只,就等于是被我征用了。这个条件,你觉得怎么样?”

    “小官人,小的……小的……何德何能……”

    这汉子看着都要落泪了,张正书最怕大男人流马尿的,加重了语气说道:“你不为自己,也为家人着想一下啊!要是你跟我做事了,那些闲汉游手,岂敢那么放肆?我瞧你父母年纪也不小了,难道你忍心看着他们在船上漂泊一辈子?还有你家小妹,你就忍心看着家里穷,无法置办嫁妆,她一辈子嫁不出去?”

    这等攻心的话一说出来,这汉子的心理防线登时就崩塌了。他开始沉默,不再说话了。

    曾瑾菡看了不忍心,拉了拉张正书的袖子,说道:“郎君,他若是不愿,那便算了……”

    恰在此时,那“行茶”端着水注、炭炉、茶叶和茶盏进来了。

    “小官人,晚甘侯来了,你小心些点,这水有些烫……”

    这“行茶”服务态度倒是挺好的,张正书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当即把赏钱放在桌子右上角,笑道:“辛苦你了!”

    “多谢小官人打赏!”

    这“行茶”拿了赏钱,喜滋滋地出去了,顺手还把门带上了。张正书开始心无旁骛,准备烧水冲茶了。他其实有点喝不惯那些点茶点出来的末茶,太浓郁了,就像后世的抹茶一样,味道其实有点怪。他更喜欢泡茶来喝,那滋味更加清新一些。

    若是按照后世的泡茶讲法,泡茶的步骤也不简单的。

    第一步,是洗杯,文人雅士称之为“白鹤沐浴”,也就是用白开水洗净茶具。第二步,是落茶,也就是把茶叶放入茶具之中,量的多少看个人喜好。第三步,是悬壶高冲,就是冲茶,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使茶叶转动;四是春风拂面,这个有点难理解,叫做刮泡沫,就是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茶水清新洁净;第五步就是关公巡城了,把茶泡两三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六是韩信点兵,也称之为点茶,不过此点茶非彼点茶,客人喝了一半添茶时,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个茶杯里;七是鉴尝汤色,也就是看茶,观尝杯中茶水的颜色;最后是品啜甘霖,这是喝茶的高雅说法,乘热细缀,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浅斟细饮。

    这八个步骤,自明清以来,已经深入人心。大抵上人人喝茶,都是这样做的。

    反倒是用用茶筅点茶的喝法已经没落了,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抹茶最早是中国人发明的,只不过日本人学去了而已。这样难怪,这时候日本人把中国当成学习对象,自然什么都是好的。像唐朝时,连男人都会用口脂(唇膏)、面脂、头膏等,女人就更不用说了,敷粉那是常事,于是日本人也学去了。所以不要奇怪,为什么有些日本女人要把脸涂成白色,都是从中国学去的。

    张正书的动作行云流水,虽然曾瑾菡瞧着奇怪,这点茶不是这么点的啊?怎么……张正书连茶叶都没碾碎?

    “郎君,你这是在点茶吗?”

    曾瑾菡还是忍不住发问了,没办法,张正书的动作已经超出了她的认知。

    “不是,我在泡茶。”张正书笑道,“末茶太浓了,我不太喜欢。今天,给你尝尝清淡一点的茶水。”

    说话间,张正书已经把烧开的水冲入茶盏之中,顺便盖上了盖子。

    然后,张正书分出三个杯子来,用开水冲洗了一遍之后,就开始上茶了。淡褐色的茶水自纯白的茶盏之中流出,看得曾瑾菡啧啧称奇:“这等吃茶法,倒是新鲜!”

    “而且不怎么费事……”

    张正书叹了口气,社会越发展,就越不喜欢繁琐的东西。像后世,别说做末茶了,恐怕连冲茶很多人都想。把三个茶杯斟至七分满,张正书才放下茶盏,又添了开水进去。“尝尝看,和末茶有什么不同?”

    曾瑾菡小心翼翼地端起茶杯来,轻轻地啜了一口。“咦,这茶水……不怎么苦涩了?”

第374章 艰难的决定() 
“很正常,因为这是泡茶嘛!”张正书知道,很多人的调制手法不过关,点茶技艺不深厚,所以很多末茶吃起来,有种难言的苦涩味道。当然,苦涩之后就是甘甜了,这也为什么宋人喜欢点茶的原因。因为先苦后甜,才有内涵啊!

    然而,更多的人是附庸风雅罢了。真正喜欢末茶的人,并不算太多。

    像曾瑾菡,如果没什么事,她也不会吃末茶的,宁可喝些清水。这就要说说宋朝人的习惯了,很多宋朝人喜欢喝凉水。注意,这不是凉白开,而是直接打上了的井水,或者直接掬起河水就喝。这也是为什么古代那么多人腹泻的原因了,吃进去那么多细菌,没拉死都算中国人的肠胃强悍。唯独在冬天寒冷的时候,中国人才会煮开水来喝。

    而自从张正书来到宋朝之后,不仅张家人喝水一定要喝开水,就连曾家也受到了影响。

    甚至,张正书还把此事写在了《京华报》上,从医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为什么不能喝生水。至于宋人听不听,这不是张正书能左右得了的。

    曾瑾菡不喜欢末茶,但是对这泡出来的茶水,却情有独钟。不过半刻,已经将滚烫的茶水喝完了。张正书心疼地一边给她添茶,一边说道:“不要喝得这么急,茶水还有的是……”

    “郎君,你可真聪明,怎么就能想出这个法子来呢?”曾瑾菡由衷地崇拜道,“这茶叶无需研磨,无需搅拌,就能甘甜清冽,茶香溢鼻,端的是风雅情趣!为何整个大宋,都没有人发现此法?”

    张正书倒也没有什么骄傲,因为这在他看来,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因为我不喜欢循规蹈矩啊!”张正书随口说道,“有时候,墨守成规是不可取的。看看儒家现在,和以前墨家的墨守成规还差什么?不进步,就是落后了。总是觉得眼前的事物理所当然,却不去深究背后的道理,人也不会进步,社会也不会进步。不去深究一件事背后的道理,别说有所发现了,恐怕前人能做到的事情,今人也未必能做到。”

    张正书是有感而发,就好像秦代率先发明的流水线一样,到了宋朝这会,居然失传了。还有春秋时的越王勾践剑,是千年不锈青铜剑,剑身上居然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要知道这种技术,也是属于高端技术的!要知道,铬是世界上硬度最高,而且非常稳定的金属,即便是在后世,这项技术也不是哪个国家都会的。因为要在剑的表面镀上一层薄薄的“铬盐氧化物”,需要用到电镀铬技术。古人是怎么办到的?天知道。

    可惜,这种技术也失传了。

    不仅仅是越王勾践剑,秦朝也有这项技术。古人的铸造水平之高,真是不可思议。

    除了铸剑之外,还有木牛流马、麻沸散、地动仪、连弩、冰鉴、记里鼓车、天平式湿度计……这些黑科技,才是华夏文明领先世界的体现!可惜,因为战乱,当朝统治者的不重视,都失传了。

    甚至连前些年大臣苏颂等人发明的水运仪象台,要不是还有个观测天文、计量时间的功能,估计也是要失传的。

    要是中国还保有这么些黑科技,别说什么契丹了,早就让胡人撤出草原了。可惜,世界上并没有如果二字。而这,也几乎是注定了的。不管儒家什么学派,是不会喜欢发明创造的,这些儒士最喜欢的事情,就会恢复三代而治,因为这是孔子说的,属于政治正确。其余的什么奇技淫巧,机变械饰,都是儒家深恶痛绝的。看看孔子,连农民都看不起,更别说工匠、商贾了。

    所以,中国的发明创造在宋之后停滞不前,是有深刻原因的。没有人意识到发明创造的作用,不仅在原地踏步,还目光短浅,沾沾自喜。唯有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闭关锁国之门时,被愚民政策愚弄了几百年的汉人,才总算是睁眼看了世界。

    不能说儒家全都是不好的,但张正书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往儒家学说里加一条——实践探索,可惜的是,他“不学无术”,无法开宗立派。不过没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张正书的大作坊计划完成后,就算宋朝的士大夫想要不变都不行了。历史大势,不是凡人能抵抗的。儒家历来都是“识时务者”,绝对是嗅觉最灵敏的那个。到时候,自然有人出来为张正书的计划背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张正书的作坊计划还在萌芽阶段,现在他又把目光转向了船运。而船运的关键,不是船只。说实话,张正书想要造船,那是分分钟的事。只要找到一个造船作坊,给张图纸就行了。比船只更难的,或者说最关键的,还是人,能操持船只远航的人才。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然而人才却只有两个途径,一是招募,二是培养。

    眼前这个汉子,张正书也不知道值不值得培养,但他却知道,这汉子的操舟技术是不错的。最起码,现在他家的船,能解决张正书的燃眉之急!

    开出了丰厚条件的张正书,不怕这汉子不答应,好整以暇地跟曾瑾菡聊了起来。

    “小官人,小的……思虑好了……”

    这汉子考虑了良久,才终于下定了决心:“若是小官人不嫌弃,小的下半身,就卖与小官人了!”

    张正书一愣,卧槽,他还以为是什么这汉子能考虑得这么久,原来他以为这是一锤子定一生的买卖啊!是啊,每个人做一个能影响一生的决定时,都会犹豫不决,思前想后的。这个汉子这么快就决定了,说明他对张正书是非常信任的。

    “喝杯茶,慢慢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