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好官人- 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防人之心不可无,况且宋朝也准许民众自备器械防御,张正书训练一些护院,也不算犯法。

    打定主意的张正书,看着隐隐在望的李家村,嘴角浮现出一丝不怀好意的笑意来。来财一看张正书这熟悉的笑容,心中“咯噔”一声,同情地看向了还懵懵懂懂的那些武人们,心中开始为这些武人祈祷。要知道,张正书露出这样的笑容后,被坑的人太多了。

    据不完全统计,叶祖洽是最无辜的,纯属躺枪;林百间则是当着面被张正书卖了的,最是无奈;范大郎还算幸运,毕竟张正书不想太坑他,但是借助樊楼的名气打响了“广告”的名头,也是冤得很……

    当然,被坑得最惨的还属张正书的大舅子曾信骥。不过,这不是张正书故意要坑他的,而是回到家之后,张正书立即和曾瑾菡“坦白”了一切,把逛青楼喝花酒的责任全都推给了曾信骥。求生意志如此墙裂的张正书,自然是博得曾瑾菡原谅了。

    唯一不能原谅的,就是害曾瑾菡吃不到张正书亲手做的饭菜,而罪魁祸首,就是曾信骥!

    智商堪称大宋最高的曾瑾菡,想要整整曾信骥,何须亲自出马?只是无意间和二嫂谈起了这事,二嫂就跑到曾文俨面前哭诉了,说曾信骥学曾信韫开始喝花酒。曾信骥可是曾文俨视定的家业继承人,如今也有堕落迹象了,曾文俨哪里忍得了?自然当然就来了一顿家法伺候了。

    但曾信骥知道告密人是曾瑾菡之后,仰天嚎啕:“小妹啊,二哥白疼你了……”

    然后,又咬牙切齿地说道:“张家小子,算你狠,为了撇清自己,愣是把过错都堆给我!日后再见,需叫你好看!!!”

    这还不算什么,最惨的是他的结发妻子感觉到委屈,一怒之下就回了娘家。鸡飞狗跳的曾信骥,现在不得不低声下气,去了泰山泰水家里“负荆请罪”了。要知道,宋朝女性地位可不同明清那会,而且还有提出“合离”的权利,也就是离婚。甚至嫁妆都是自己的财产,改嫁要全部带走的。

    后院起火的曾信骥,想来想去罪魁祸首还是张正书,当然是恨得牙痒痒了。

    来财虽然不清楚张正书的全部“光荣战绩”,但他也明白张正书露出这样的笑容来,绝对就没有什么好事的。

    可怜那些武人,除了身体素质好的几个以外,脸上都露出疲态了,也注意不到张正书的表情。

    但是,接下来他们就懵圈了。

    “这……真个是李家村么?”

    其中一个武人喃喃地说道,不是他不愿意相信,而是李家村变化实在太大了啊!

    一路走来,虽然小麦、水稻早已丰收,但田间地头里也有农户种植一些大豆的。可不曾想,到了李家村后才发现村里所有的土地上都种上了大棚蔬菜。这大棚蔬菜整整齐齐地立在田地间,就好像一幢幢房子一样。有不少农户在里面进出,看样子是在施肥,或者是拔草除虫。而张正书“发明”的自行灌溉系统,则不断地将汴河的水“运”到田里。

    “嗯,做得还算不错……”

    其实,张正书也是几个月来第一次踏上李家村的土地,看着已经建立起来的大棚蔬菜,心中很是慰藉。其实,只要是能赚钱的行当,宋人还是很愿意去做的。就好像张正书制定的薪酬制度一样,谁种菜种得最好,那除了工钱之外,还有奖金。这样的刺激之下,李家村的佃户们,哪一个不是卯足了劲要争奖金的?再加上张正书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奖金,一个月一次,早就把这些佃户激励得嗷嗷叫了。

    别说大棚蔬菜,就是那些作坊里也一样。

    香水作坊、铸币作坊、冶炼作坊、果酒作坊、备用的纺织厂房,还有搬过来的印刷作坊……在张正书的授权下已经在技校旁边再建起了“厂房”,连排的房子一路过去,竟有点无穷无尽的意思。当然,这可能有些夸张了,可是在汴梁城之外的乡村里,何尝见过这样的集群房子?

    “嗯,两个多月没见,居然大变样了啊?”

    张正书也是有点吃惊,好在这只是木房子,不然的话他真的以为是神迹了。木结构的房子,建造起来也快。虽然耐用性差了点,但没关系,反正张正书会继续扩大厂房的。在他的工厂规划里面,大工厂才是他的终极梦想。

    “这是作坊?”

    这些武人都是有些见识的,也见过汴梁城中的小作坊模式。

    可那只是小作坊啊,哪里像现在这样,作坊里面热火朝天,工匠都在挥洒着汗水。还有不少人进进出出,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好像停不下来一样。

    最震惊的,还属跟在后面的两个皇城司亲事官。

    要知道,汴梁城中一切都逃不过皇城司的眼睛。可在汴梁城外,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居然出现了这么大的作坊。最重要的是,皇城司对此一无所知!怪不得,怪不得张正书这么着紧这里了,还要雇佣武人来专门看场子,看模样是真赚钱!

    “咦,旁边那栋两层的高楼,也是作坊么?”

    刘忠很是兴奋,他一开始也以为是来乡村受罪的,说不定还要亲自耕种哩!没想到,李家村虽然还是李家村,但已经不是以往那个李家村了。刘忠看向了张正书,心道:“看来这皆是张小官人的手笔,真乃做大事之人!”他虽然外表魁梧憨厚,但不代表他很傻,相反他的脑子还是挺灵活的,一下就明白了过来。

    “不不不,那是技校,也就是专门学技术的学校。但凡是孩童,都可以免费上学。只不过,毕业了之后要和作坊签下十年契约,在作坊里做工匠!技校平日里还会专门传授种田技术,帮佃户、农户打更多粮食……”来财口直心快,抢着说道。

    “那是书院?”

    刘忠也惊讶了,他虽然是武人,但武人也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在宋朝这里,文人才是老大。

    “难道小官人的野心如此之大,要做个山长不成?”这是那两个皇城司亲事官的想法,可惜和事实大相径庭。

第330章 “好”官人() 
“不是书院,是技校。虽然也教读书写字,但不传授儒家典籍,只传授工匠技术……”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别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的。一个国家的国力,体现在方方面面。但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越是发达的国家,就越要看工业实力。

    工业,才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掌控了技术的国家,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也能掌控别国的命运。

    而在工业里,工业基础又是重中之重。工业基础是什么?很多人说不清,但张正书却是知道的,工业基础,其实就是合格的、熟练的工人。只要有工人在,工业基础就在。看看二战之后的日本就知道了,那时候被炸成了一片废墟,所有的工厂都没有了。可是,日本凭借着数千万熟练的工人,所以在战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就再次崛起了。

    后世的中国,之所以能跻身世界第二大国,也是因为工业基础雄厚。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是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除美国之外,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都不如中国完整!而且,单论工人数量,是没有一个国家赶得上中国的。

    这些,才是国力的体现。可惜,看看宋朝现在的文人,干的都是些什么破事?只会在政治上扯皮,军事上妥协,对技术根本不重视!要不是神臂弩等技术关系到国家安危,恐怕没有一个文人是上心的。技术流失?那算得了什么事啊!

    不得不说这些文人鼠目寸光,但这也怪不得他们,恐怕整个宋朝都没有这样的意识——工匠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反正在文人的眼中,世界都是文人主导的,工匠?靠边站吧!可以说,中华五千年,到了宋朝之后就开始落后世界,跟不重视工匠观念的确立是分不开的。这也是“崇文抑武”带来的隐形弊端了,走入死胡同的儒家,排外性实在太强了,完全没有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海纳百川气度,反而开始了固步自封,一味地崇古。可以说,太过崇古,是儒家,也是中国人在宋朝之后就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一大精神和心理障碍。

    现在,张正书打算给宋朝注入创新的基因,从时间上来说,还算赶得及,就看运气好不好了。

    “只传授工匠技术?也就是说,这是工匠的书院?”

    其中一个皇城司亲事官觉得有点奇怪,要知道,官营作坊里也是雇佣匠人的。虽然是强制征役,但也会强制性逼迫他们学习技术,也算是一种培训手段。而且,民间各地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研究技术,也算是从侧面鼓励工匠提高技术了。等到雇佣结束后,这些工匠各回各家,也把新技术带到了当地。

    从这个制度上说,宋朝的技术传播还是很广的。所以在这两个皇城司亲事官看来,张正书的技校完全没必要。

    但张正书却不这么看,因为他有着超越宋人数百年的眼光,知道学院派和民间派的差别是很大。起码,现在宋朝的工匠中,识字的不足一成。技术虽然过硬,但也只是积累了经验而已,算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是涉及到创新,涉及到他们经验不能解释的事情,他们的脑袋可能就不灵光了。

    确切来说,中国自古以来,到了宋朝也没发展出一门真正的科学,原因就在于没有总结和整理。这固然和儒家有莫大关系,毕竟儒家一直讨厌,甚至可以说是极其憎恶机变械饰,认为这些工匠都是怀诈机心,用奇技淫巧来迷惑君王的。

    张正书估计,这是在战国时,儒家被墨家、法家、杨朱学派打得抬不起头来,甚至还被秦始皇坑了腐儒,所以才天然对工匠有仇恨,要不是社会脱离不了工匠,儒家甚至能把工匠彻底除名。

    这个念头,甚至还间接传给了百姓。好在现在宋朝重商风气已经兴起来了,商贾也开始意识到了工匠的作用,工匠的技术也有了用武之地。

    “我的作坊比较特殊,我要求的工匠,不仅能在香水作坊里做工,还能在冶铁、冶铜作坊里做工。若是工匠想要调换作坊,随时都可以。”这才是张正书的目的,他不仅要培养工匠,还要培养出发明家,培养出科学家来。

    可惜,宋朝的科研土壤实在太贫瘠,张正书不得不从头开始培养。希望这个技校,能为中国留下一个科学的种子。科技树这东西,不是张正书开开金手指就能升上去的,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关键的,就是人才的传承。没有人才,科技也是空中楼阁,一碰就碎,一点用都没。

    只是这些武人都不能理解,只当张正书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做。

    谁不知道办一个书院花费颇大?

    且不说什么,就单单是笔墨纸张,每个学生一个月都要花费掉一贯钱。再加上这技校还要包吃包住,书本、聘请老师……这些费用加起来,每个月支出数百贯钱那是轻轻松松的事。这不,单单是一个技校,都把汴梁城郊的经济都盘活了起来。每日往来运送粮食、菜蔬的农户,每人脸上都是带着笑意的。也是,有钱赚谁不开心啊?这张小官人怕是真的傻了,教他们的孩子识字看书不单止,还包吃包住,最重要的是还要买他们的粮食和蔬菜,这样“好”的小官人哪里找?、

    所有人都当张正书是疯了,可张正书却知道,投资教育永远是赚的。

    别的不说,培养出一个十五岁的工匠,也用不了几年时间,但却可以用他十年。再说了,过了十年后,他哪里去做比张正书更好的老板,比这种“大作坊”更好的待遇?所以,张正书只用几年的小恩小惠,就网罗了一个工匠的一生,甚至这个工匠的儿子、女儿都会为他所用。这样的买卖,绝对是稳赚不亏的。

    现在张正书最缺的就是人才,最缺的是时间,而最不缺的是钱。能用钱买来时间,买来人才,这是最划算的事了。

    这就是大商贾和普通人的区别,普通人的时间不值钱,所以他们用时间去换钱。而大商贾,这宁愿用钱去换时间。换句话就是,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是事!

    “小官人,那我等就是护着这些作坊,还有这书院么?”刘忠小心翼翼地询问道。

第331章 产 学 研一体() 
“不错,这里是重中之重,就拜托你们了。”张正书严肃地说道,“契约上也讲得明白了,你们要是玩忽职守,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了。咱们可是先小人,后君子,签了契约的,你们也签字画押了。所以,你们务必要护得这里周全。对了,既然你们到了这里,就要制定规矩。这也是全新的管理办法,现在我暂时不宣布,来财,你先把作坊的头都给我叫来,我们开个会。”

    来财应了一声就跑开了,张正书率先走进了技校的大门。

    “小官人!”

    “小官人,吃过饭了么,食堂里还有些饭菜……”

    “小官人,纸张又不够用了……”

    ……

    不同于汴梁城,技校里的每一个人,都对张正书很是尊敬。特别是那些孩童,不论是几岁的鼻涕虫,还是教书的秀才,都对张正书有种发自内心的尊敬。因为从古至今,就没有一个乡绅敢全额免费,供十里八乡的子弟读书识字。就算是在纸张还算便宜的宋朝,也不会有人做这等“傻事”。偏生,张正书做了。哪怕他的目的,只是培养工匠,可在尊崇“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儒家主导的价值观里,这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不忙不忙,你们且去上课。”张正书挥了挥手,让围上来的众人散开。

    这些武人也是发愣,他们确实没想到这张小官人居然会这么受人尊敬。虽然,他们也很感激张正书,可从来没把张正书当成值得尊敬的人。毕竟这些武人最小的就是刘忠,那也有二十多岁了。叫他们尊敬一个商贾,十几岁的商贾,他们也做不来。

    “看来这张小官人在乡里,声望不低啊!”

    这两个皇城司亲事官好像看出了什么,互相对望了一眼,点了点头。

    张正书径直把他们带到了大礼堂之中,这个大礼堂,也是张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