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书冷冷地说道,但其实也算是听进去了。
“行行行,你是大爷——不对,你本来就是大爷,本系统比你晚了两百多年!”系统的声音还是那么欠揍,“本系统再提醒一下,有人专门来找你了……”
系统的提醒真及时,张正书都快要跨出京华报社的大门了。
“是谁?”
“应该是皇城司的王庆,但他好像伪装了。”
张正书明白了,看来是他给赵煦的信起作用了。
然而很遗憾,张正书猜错了。
伪装成一个文人的王庆,穿着儒袍,头也不回地走进了京华报社,恰好迎面撞上张正书。
“小官人,你又要出城?”
王庆有点意外地问道,他也有种很无奈的感觉,这小官人就不能消停一会吗?
“不行吗?”
张正书有点意外地反问道,“难道发现细作了?”
“小官人,借一步说话……”王庆神经兮兮地说道,“官家有旨意在此……”
面对宋朝的皇帝意志,张正书也无法抵抗。他可不是什么文人,敢拒接圣旨。要是他敢这么做,说不定赵煦能立即给他点颜色瞧瞧。把王庆带到了书房中,张正书关紧了门窗,才低声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好事!”王庆露出了一个笑脸,但张正书怎么看都觉得他阴鹫的脸上显出这样的笑意十分渗人,就好像一个千年大反派露出的奸笑一样。
张正书都起鸡皮疙瘩了,连忙说道:“有事你赶紧说啊!”
“官家准许小官人离开汴京了!”王庆“阴笑”道,“先前皇城司想用小官人做诱饵,不曾想没人对小官人不利。依咱家判断,怕是那些细作根本就不知晓小官人是幕后之人。既然无益,官家自是不想束缚住小官人了……”
张正书松了口气,虽然被赵煦、被皇城司当成诱饵,这让他很难受。可张正书也知道,他其实没有多少反抗余地的。“那就是说,我以后自由了?”
“自由?”王庆有点不理解这个词,好在张正书连忙补充道:“就是随意走动?”
“是这样的……”王庆献殷勤地说道,“但依咱家看来,小官人还是处于险境之中,尚且需要皇城司庇护……”
张正书一听,连忙说道:“别……你可别再用你的属下来盯着我了,很不自在,你知道吗?”
“可……”王庆脑子一转,连忙说道:“你这报社,依旧是皇城司的监察重点,即便小官人离去了,亦是要有皇城司眼线在此监视着的……”
张正书觉得有点奇怪,如果仅仅是这件事,王庆大可不必亲自前来的。
“王公事,你是不是最近又遇到什么困难了?”
王庆脸上讨好的神色一顿,然后才苦笑道:“小官人瞧出来了?”
“俗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张正书一脸警惕地看着王庆,“你要想要钱,我可以给你。但你别这样,我小心脏有点受不了。”
王庆苦笑道:“皇城司虽然拮据了些,但也不至于敢动小官人。”
“那是为何?”张正书警惕地看着王庆,他觉得自己的斤两,还不够王庆这个特务头子耍的。
王庆好像狐狸觅食一样,警惕地观察了一番周遭,确认没危险后才说道:“官家极为看重小官人,咱家不过是想给个方便小官人罢了……”
张正书明白了,王庆此举完全是属于提前投资。看来能做特务头子的都不傻,如果他现在不寻觅后路的话,怕是再过两年,他就要被人取代了。甚至赵佶再狠心一点,直接把王庆弄死也是正常的。不是心腹来掌管一支属于皇帝的暗探,所有皇帝都睡不着觉的。
“王公事为何非得找我?据我所知,像翰林学士蔡京,日后必居高位,你为何不提前去巴结蔡相公?”张正书对于政治的敏感度,还是差了很些味道。如果张正书对政治敏感一点的话,怎么会不知道,如果王庆敢胆勾结蔡京,那么他们两人明天就要被请到大理寺“喝茶”了。
“小官人真个会说笑……”王庆尴尬地笑了笑,“小官人又不是不知晓,皇城司与文武百官形同水火……”
第300章 条件()
张正书恍然大悟,差点忘了明朝锦衣卫和文官之间的那些破事。
即便宋朝的皇城司不像明朝的锦衣卫,但实际上也是一个性质的。由于皇城司的特殊性(好吧,就是潜窥文武百官隐私,背后打小报告),这就让所有文官不耻了。蔡京是何人?那是大名鼎鼎的北宋六贼之首啊,政治投机能力都要爆表了,这样的人会跟皇城司头头有来往,自断前程?怕是蔡京得了失心疯才会这么做,不然神志清醒的蔡京都不会这么做的。
张正书虽然知道蔡京的潜力,指点了王庆去投靠,可王庆也得敢过去才行啊?
“是我疏忽了……”
张正书倒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这件事的,反正他确实缺乏政治头脑。
“要咱家说,官家如今最看重的,便是小官人了。小官人献上的酒精、炼钢法,配重投石车,那都是于国有大益的。若是小官人圣眷再重,怕是能提携咱家一把。”王庆半拍马屁,半试探性地问道。
张正书却很有自知之明:“王公事就别在我身上打主意了,如果你想做生意,我倒是有个好介绍。但是你要想我提携你,这不是开玩笑吗?我有这个能力?”
“小官人,你是有所不知啊,咱家从未见过官家对一个人如此上心过,你还是第一人。若是你出言,官家应当会思虑一二……”王庆的如意算盘打得确实挺响。
张正书神情复杂地看着这个特务头子,简直有点不可思议:“难不成王公事舍得这皇城司?”言下之意,自然就是问王庆居然舍得离开皇城司?要知道,皇城司虽然不属三衙管辖,可到底是天子亲军,行事有着很大的自主权。
要是调离了皇城司,以王庆的黑历史,还不知道要遭受什么样的排挤!
“总归是要退下来的,如今不退,过些年就退不了了……”王庆有点意兴阑珊地说道。
张正书沉默了,他没想到这个特务头子是真的想上岸了,这真是让人意外啊……
确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像王庆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城司头头,想要退下来也是情理当中的。从这一点上,张正书觉得这个王庆其实和他是一路人。思危、思退、思变,做人一头扎到底的,那是愣头青。能思忖退路的,都是得到过教训的。
张正书不知道王庆是不是看到了他的“前任”不得善终的下场,才萌生退意的。但不论怎样,王庆有这个想法,张正书觉得可以出一点力。当然,不是无偿的。
“你知道的,我是一个商贾,世间什么东西都能交易,只要价钱足够。你想我帮你,可以,在商言商,你打算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或者说,你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如果官家知道你想退下来,而又迁怒到我,我岂不是很亏?所以,你应当明白的……”
张正书这番话,带有很强的暗示,其实不外乎就一个意思,想要我帮你,可以,拿出实际利益来。
“咱家知晓西北青、白盐,知晓大同府茶叶走私的实情!如果小官人想要走私,咱家甚至能帮你找到……”
王庆还没说完,张正书就笑了:“我家的产业这么多,需要去走私吗?”
在宋朝,一旦走私被捉到,没有后台的基本就是流放、充军的结局。就算王庆充当张正书的后台,但是这个后台实在太软不可靠,所以张正书根本不会考虑这个。
“那小官人需要甚么?”
王庆也知道了,既然张正书有意思想要帮他,那么肯定有所图的。王庆知道,他现在有求于人,只能听取对方的报价了。
“其实也没啥,就是想借用一番皇城司的探子经验,我也想训练一支密探。别误会,我不是想造反,只是想得知商场上敌人的底细而已,这个你能答应吧?”张正书笑道。
但是,王庆去脸色急变,一脸惊愕的模样:“小官人,你这……真不怕被人察觉了?”
“少来,汴梁城中那么多新闻探子,又不见你们去清剿?”张正书倒也看得很准,“只要不刺探军国大事,那就没问题了。”
“可是……万一……”王庆还是有点不愿意的,这事风险太大了。
张正书也有知道,这件事风险是有的。
“其实也很好办,你把训练暗探的法子写在纸上,交给我就行了。伪造字迹你总该懂吧?这应该是暗探必备的功课了……”张正书好像一个笑面虎一样,已经准备好了一个陷阱给王庆跳了。
“咱家需要思虑一二……”
王庆这下没急着拒绝了。
“你应该答应的,这是最低要求了。”张正书淡淡地说道。
王庆突然抬起头来,说道:“那咱家能有啥好处呢?”
“买卖最讲究平等,若是你帮我训练出了暗探,那么你在最危急的时候,我用暗探帮你逃脱,这算是最大的报酬了吧?甚至可以的话,我还会帮你隐姓埋名,甚至让你执掌这支暗探……”张正书开始画蛋糕了,王庆一时间也愣了神。
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诱惑,因为王庆正是踩着他“前任”的鲜血起来的,他是最清楚什么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宋每次新皇登基,第一个换的就是勾当皇城司公事。而王庆的“前任”很不走运,他虽然成功退下了,但是因为得罪的人太多,回到乡里饱受排挤,最后郁郁而终。这是最好的结果了,甚至还有的勾当皇城司公事直接销声匿迹,谁都不知道他们去哪了……
想到这,王庆打了个寒颤,他有家庭,有妻儿,不舍得连累他们。
“小官人,咱家对个人生死早已看淡,最要紧的是咱家放心不下妻儿……”
张正书没想到,这样的一个特务头子,居然也有这么柔情的时刻。“你是说,要我帮你把妻儿安顿好?这……不是很简单嘛!”在张正书看来,这有什么难的?只要有钱,疏通关系,改造户籍,自然而然就隐姓埋名了。
“哪有这般轻松……”王庆苦笑道,“怕是小官人不知晓甚么叫投名状?”
第301章 达成共识()
张正书一愣,说道:“这关投名状啥事?”
“小官人是真不知晓啊?”王庆也佩服了张正书的“不学无术”,居然连这个都不知道。“但凡是禁军将领,其家眷都要留在汴京。皇城司虽不受三衙辖制,但亦是要如此。”
张正书明白了,所谓的投名状就是家眷。不得不说,这一招其实挺狠的。中国人的宗族观念很重,但家庭观念更重。但凡要叛逃,总不能让家人也陷入囫囵吧?当然,像叛逃西夏的张元,他是孤家寡人,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那看来王公事有家眷在汴京之中?”张正书若有所思地说道,“那确实挺难办的……”
“若是容易,何须小官人?”王庆苦笑道。
张正书突然笑了笑,说道:“不就是家眷嘛,也不算是顶天的难事。到时候手上有了一支暗探,掩护她们撤离汴京也是寻常了。再不济,藏起来总可以吧?等风声过了,再易容分批出城……”说实话,这时候汴梁城的城防形同虚设,哪怕有守城的士卒,估计也认不出易容了的人吧?
王庆叹了口气,然后才说道:“小官人,你是不知晓皇城司的手段……”
“你帮着训练之后就明白了啊?”张正书嘿嘿一笑道,“兵法上都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皇城司出身的,才最容易对付皇城司,不是吗?”
王庆神色复杂地看着张正书,突然问道:“为何小官人你有这般信心?”
“天生的……”
张正书这句话,直接噎住了王庆。
“……”
一阵无语之后,王庆才苦笑道:“无知者无畏啊!”
张正书却根本不当一回事,别说宋朝了,就算是在后世满街都是监控摄像的情况下,还不是有一大堆疑案破解不了吗?像宋朝这种“皇权不下乡”的年代,就是逃离汴梁城难一点而已,谋划得好一点,退路是可以找到的。只要出了汴梁城,改头换面,隐姓埋名就行了。
实在不行,天大地大,海外这么多地方,还怕没地方落脚吗?
就连张正书都要开始谋划退路了,他弄的这个工厂模式,简直就是小农经济的掘墓人,要是顽固派醒悟过来,他这个“罪魁祸首”怕是第一时间就要被清算的。顽固派的力量有多厉害,张正书深有体会。历史上的每次变革,都有这个阻力。
要想让中国跳出历史更迭的怪圈,工业革命势在必行。
只是这一次会闹得很大,阻力堪比商鞅变法。连商鞅都被车裂了,张正书可不认为自己比商鞅还流弊。
未料胜,先料败,才能永远保存实力。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既然要建立一条稳定的退路,那么用王庆一家大小来做实验好像也说得过去,就是有点不厚道罢了。
“反正你到了那时候也没选择了,你不相信我相信谁?”张正书倒也诚实,把实情给说了出来。“按照我的理解呢,你这个皇城司的头目,是留也死,不留也死。退下来,或许还能博得一线生机。但是呢,留下来的,你的儿子或许还能蒙荫一番……”
“蒙荫也不过做一个武官,这有何用?”
王庆淡淡地说道,“还不如改名换姓,让儿孙去考取功名,这才是康庄大道。”
张正书叹了口气,连身在军中的人都念想着文官的好处,这个大宋看起来是真的没救了。一群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货,军队再多,武器再锋利,也无法打赢一场战争的。这是制度的错,不是人的错。
摇了摇头,张正书换了个话题说道:“这算是条件达成了吧?”
“算是吧,咱家这么做,也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罢了……”王庆意兴阑珊地说道,“官家的身子骨若,大抵和先帝仿佛。若是有朝一日,多些准备也好……”这已经有些大逆不道了,这不是在咒赵煦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