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群雄召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群雄召唤-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傀儡,相对来说比刘玄要差远了,当然也不能和楚怀王之类的比了。

    “这个刘姓的没啥用,不过另一个刘姓的而且还是宗室却是在义军之中有很高的地位,而且人家还是坚定的反汉分子。”王显继续说道。

    “还有刘姓宗室也在义军队伍里?”这个众人还真反应不过来了,还有什么刘姓宗室在义军那里?

    “大安山刘扬,据说是项伯后人,西汉开国时赐姓刘。曾经辅助刘秀,不过后来被刘秀所杀。所以现在是坚决的反汉势力。”王显笑道。

    西汉末年真定王,10万军队与刘秀结盟,并将外甥女郭圣通嫁与刘秀。光武帝2年谋反,被刘秀杀。

    史书记载,刘扬伪造谶语“赤九之后,瘿杨为主。”赤九指的是刘秀,瘿杨指的是刘扬(刘扬有大脖子病),还跟绵曼贼勾当,确实有造反嫌疑。而且刘秀对谶语深信不已,前面还说过他们进行舆论战的事情,对于刘扬的行为当然会忌讳。

    当然,对于刘扬来说并不是这样的。毕竟那种宣传,鬼晓得是谁传出去的?

    武帝派遣前将军耿纯前去真定慰劳大军,刘扬去见耿纯本身就让自己的弟弟和堂兄各带了一万人包围了耿纯的住的地方。可惜他脑子犯浑,想着耿纯是自家亲戚,见面好好谈,结果没想到耿纯就能这么狠,把他和他儿子给干掉了。

    这样一来,刘扬要还愿意再次跟着刘秀厮混,那才是扯淡呢。

    要知道,哪怕是在建武元年,刘秀建都洛阳,占有司隶校尉部和冀、豫、并州(相当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大部地区),雄踞中原战略要地,资源丰富,兵力优势,但四面受敌。东有刘永、董宪、张步、李宪;北有彭宠;西有隗嚣、公孙述;南有秦丰、田戎。各割据政权虽然对刘秀形成包围形势,但互不统属,各自为政。其中,关东几个割据政权对刘秀威胁最大。此外,尚有数十万农民军活动于河水(黄,河)南北。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刘扬愿意带着十数万人投靠,绝对是举足轻重的事情,结果你就这么对人家,这个仇肯定不能放下。

    “与刘扬情况相似的还有幽州勇安王彭宠,两人的经历可以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不过,彭宠并不是自己割据,而是作为一方守将投靠刘秀。”王显继续介绍道,“不过,他是因被人诬陷而起兵反抗,最终为人所杀。所以,这个彭宠也是坚定的反王。正常情况下几乎没有投向大汉的可能性!”

    彭宠字伯通,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彭宏在汉哀帝时任渔阳太守,因为不肯依附王莽,被王莽杀害。王莽政权时期彭宠由于才能卓越,任大司空士。

    后来,刘玄攻破了洛阳,刘玄称帝后任命他为渔阳太守。刘秀、王郎争夺河北时,彭宠身边的一些亲信、亲属畏惧王郎的滔天势力,都劝说彭宠归顺王郎,只有吴汉劝说彭宠支持刘秀。恰好上谷太守耿况也派功曹寇恂到彭宠处,共同谋划归从刘秀。彭宠经过两三考虑决定归顺刘秀,就发步骑三千人,以吴汉行长史,及都尉严宣、护军盖延、狐奴县令王梁,与上谷军合军向南,最终在广阿与刘率领的部队会师。

    刘秀为了感谢彭宠的援助,封他为建忠侯,并赐号大将军,让其继续担任渔阳太守。彭宠看到刘秀如此慷慨地施恩进爵,也很感激。刘秀率领诸路联军与王郎在钜鹿、邯郸等地作战期间,不遗余力,紧密支援。征集渔阳郡所属各县的粮食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前线。可以说,彭宠在平定王郎叛乱的过程中,他与上谷太守耿况一样,虽然本人没有直接上阵参战,然而他们二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彭宠不仅出兵,而且出钱、出粮,为刘秀平定河北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因幽州牧朱浮构陷,失去了刘秀的信任,起兵反汉,自称燕王,结果没过多久,彭宠被家奴杀死,首级被献给刘秀。

    不得不说,彭宠和云台的几个名将貌似都有不错的关系,不过没什么用,毕竟这个冤死的大仇肯定不会那么容易忘怀。

    “相对于前面说的那两个还选择了投靠刘秀,结果最终兔死狗烹的倒霉家伙来说,其他人就不一样了。像是宾州王佟定、磁州王高凤、洛阳王王朝、琅琊大齐王田布、夷陵王田戎、东海王黄宪、青州王杨盛、济州王杨广等那群家伙,则是负隅顽抗,被刘秀一一剿灭的反王,本身对汉庭来说他们就是罪不可赦,怎么可能会选择投靠大汉?”王显笑道,

    当年刘秀根据形势,采取了“先关东,后陇蜀“,先集中力量消灭对中原威胁最大的关东武装势力,再挥师西向的战略决策,并针对割据势力众多而分散的特点,采取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刘秀在统一关东作战中,军事策略上始终采取了对次要方向取守势,不能立即消灭的长困久围,对主要方向则集中兵力进攻,达到了逐次消灭割据势力目的,解除了割据势力对洛阳的威胁,巩固了东汉政权,为夺取陇、蜀,为统一战争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要是没有一开始先镇压铜马、高潮、重连、尤来、大枪、五幡等部农民起义军,并将农民军中的精壮收编入自己的队伍之中,扩充自己的实力的策略,那么他甚至可以说没有本钱和更始帝决裂。

    而随后要是没有上述的适当政治策略,他也同样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和公孙述慢慢纠缠,最终磨死了公孙述。(未完待续。)

第127章 开民智 愚民心() 
“当然,在立场上来说,他们大多数人和汉庭是对立的。不过,就像将军对他们所说的一样,收拢人心,安抚百姓则是另一回事。”王显顿了顿,继续说道,“不会因为在立场上与汉庭对立,就对汉庭麾下的百姓凶残。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毕竟百姓不仅仅是汉朝的基础,也是我们兵力的来源。”

    “也正因为如此,当日将军的那番说法传回去,诸位反王才会认同将军的观点。”王显继续说道,“另一方面,当然也是大家各有心思,保存实力,不想和将军硬拼的关系。”

    “基于这些原因,众反王自然顺水推舟按照樊崇的意思去做。”王显继续说道,“至于经过这次之后,他们会怎么做,我就不清楚了。”

    “如果说你现在还在联军之中,会如何打算呢?”鲍鸿笑着招呼道,人家都说换位思考,直接让反王来思考就更好了。

    “在下当初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天下无敌,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自以为凭着自己的屋里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就算是贾复、公孙兄弟等人,也不能说有把握打败过。”王显笑道,“直到这次遇上将军麾下,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若是没有这一出,在下肯定二话不说,直接就会率军前来攻打古城。只是经此一役,在下折戟于此,再加上听说将军与公孙兄弟等人切磋已经表露出强大的实力,那些反王就算有所打算,应该也会更加谨慎一点。”

    “这么说,对方是不会有什么行动了?”听到王显这么说,鲍鸿却是疑惑道。

    “在下只是说明自己的想法,他们如何去做,那就不是在下所能知道了的!”王显作为降将,自然不能在这里打这个包票。

    “几位先生怎么看?”鲍鸿也知道,王显应该没有那么多的心思,具体分析那些个反王的态度,还要看几位军师的。

    “说实在的,如果是为了保存实力,完全没有行动也没什么。”晏子这次倒是第一个开口,“一则双方之间本来就有所约定,二则将军一路上的战绩也是称得上显赫了,避其锋芒也是正常的事情,三来,当初我等所说的可谓是在‘大义’上占据了主动,对方若是强行来袭,造成的影响却也难以消受。”

    “天真!”一旁的田乞不屑道,“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是这样天真。虽然在小细节上面对人心的把握可谓无人可比,但是对大局,对大众百姓的想法却是过于想当然了,或者说过于天真了。”

    “就你心思多,你倒是说说你有什么高见啊!”晏子看了看田乞,倒是并没有太多的情绪。毕竟从跟本来上来说,晏子很清楚双方的区别。

    如果说晏子精通的是‘心理学’的话,那终究是针对个体,最多也就是小团体等等。而相对来说,田乞擅长的则是大局,是全局的把握与操控。反过来说,也可以说是‘大势’。

    着不同于李左车的大势,李左车的大势是兵势、军势,以堂皇正道碾压而过的局势。而田乞的大势则是在内部产生的,对民意的导向,对民意的诱导。

    在这一点上,晏子刚刚提到的‘大义’宣传,田乞就觉得晏子的想法太过简单。或者说,晏子在大局方面的看法不能说简单天真,只能说纯粹,作为晏子乃至是孔孟这等思想家,考虑的时候不会把百姓想的很坏,或者是很愚昧。他们会把问题想的美好一点。

    毕竟对他们来说,治下的这些人的水平就是他们教育的结果,他们怎么可能把问题的先提条件设置成百姓是‘愚昧’的呢?

    当然,话说回来,百姓本身不能说愚昧或者不愚昧,只能说是淳朴。当然,真正说起来,这两个名词并没有绝对的冲突。

    可以说,百姓就是那个百姓,而真正决定他们是‘愚昧’还是‘淳朴’的乃是上位者。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凶器是无罪的,有罪的是凶手。

    很多时候,百姓可能就是这个工具,就像田乞的‘市国’,自下而上控制全国。

    若是上位者心系百姓,万民同心,众志成城,那么必然是众人拾材火焰高,创造出辉煌璀璨的文明。

    然而历史上,众多的上位者很少有达到这个高度的。一方面是上位者自己居心不良,另一方面也是广开民智这种事情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另一方面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智的开启,到了这个阶段,舍己为人,舍生取义的意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哪怕是上位者也都是为了自己的考虑,他们所做的开民智也是在维持自己的基础上所做的。

    甚至说的不好听一点,他们是打着开民智的旗号在‘愚民’。

    民智强,则国家强;民智弱,则民族亡。对于民智在国家振兴和民族崛起中的这种关键意义,

    自从孔夫子提出“学而优则仕”以来,官僚集团就是一个智商较高的社会群体,社会精英主要集中在这里,似乎他们不是开民智的重点。

    但是,权力既可能使人异化,也容易让思想僵化,利益的驱使更会让一些人变为社会正义和社会进步的反对者。在中国历代的社会变革中,多数官员受权利、地位的制约,总是站在社会改革的对立面,成为历史车轮呼啸前进的绊脚石。从一定意义上讲,历次改革的最大障碍,主要来源于守旧官僚这些既得利益的守护者。

    戊戌变法以及商鞅变法以来的所有改革,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故而,当进行维新变革时,开官智就异乎寻常地重要。可以说,官智提高的程度,决定着改革的难易和深度。而且,受几千年中国小农社会的影响,官不仅被老百姓视为决定自己命运的“衣食父母”,而且是做人的榜样,奋斗的目标,道德的化身。官的思想和行为往往是百姓模仿的楷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官的一举一动,极大地影响着广大民众的走向、道德的归宿,乃至社会的风尚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中国,官始终处于社会的核心地位。所以,开官智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决定性功能。梁启超十分形象地讲:“官智开一寸,民智长一丈。”官智提高了,官场不断淘汰有碍先进文化的东西,中国民众素质的提高就大有希望了。(未完待续。)

第128章 守城迎战() 
前面说了,晏子他们这类思想家相对来说看人的时候有些过于纯粹,一个是对百姓的认识,另一个是对士大夫的认识。

    就像孔子说的‘刑不上大夫’,士大夫是有道德的‘圣人’,认为他们犯错了会自觉上去认错。

    如果世界如果真的像他们想象的那样,那就不需要说什么官智、民智了,都‘圣人’了,还说什么。

    晏子最近也知道了他死之后发生了什么,田代齐姜。所以对于这个问题也已经有了不同的看法。

    毕竟晏子不是孔孟那两个偏执狂,舍生取义,所以他有所转变算是比较容易的。

    “所以呢?你的意思就是说,我树立的‘大义’其实很容易突破,只要对方随便找点借口,就能糊弄过去了?”晏子闻言,也是气弱很多。

    “你以为呢?”田乞不屑道,“周天子的‘大义’如何?‘列国王室’的大义如何?对最终他们的灭亡有什么缓解了吗?起到什么作用了吗?”

    “那就是说,对方很可能按耐不住,会发动进攻了?”鲍鸿闻言,也开口询问道,“说实在的,这个‘愚民政策’也就是那回事,真要做的话,谁不知道要自己站到大义位置上?关键是咱们表现出来的实力,对方敢过来攻城?”

    “咱们的阵容的确不错,战绩也很强大。但是这些的威慑力真的有咱们想象的那么大吗?”田乞冷笑道,“别的不说,咱们的兵力就是最大的问题。不过是区区几万的兵马,对于对方数十万的大军来说,算得上什么?”

    “我知道,大家心里明白,甚至可以说有很大的信心,咱们这点兵马虽然与对方比起来不值一提,但是对方要拿下我们,必然也会损失惨重。”田乞继续说道,“但是对方会这么认为吗?再加上守城不适合骑兵冲锋,对方恐怕会认为有个数倍甚至更多的兵马,拿下我们也不是不可能的吧!”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虽然不能说绝对这么算,但是恐怕很多人心里,十倍这个数量差绝对是泰山压卵的必然之势。

    鲍鸿自己也是有点沉迷于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辉煌’之中,却忘了系统一直在提醒他,‘势力’终究才是关键,所谓万人敌猛将不代表真的能替代一万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