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群雄召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群雄召唤-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不要我可以安排他去投靠别人啊!”系统不屑道,“矫情!”

    “赵普为卢植学生,投靠了公孙瓒大军。”

    “卧槽,那不就是直接送给刘备的意思吗?”鲍鸿闻言,忍不住吐槽道,“他们都要被大秦铁骑刷爆了,你再安排人过去干嘛!”

    “赵普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燕云十六州,直接把他们送到那里,你不觉得很带感吗?”系统嘿嘿笑道。

    “带感个毛线!纯粹的恶趣味啊!”听到系统这样的理由,鲍鸿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长孙无忌为洛阳人士,新举孝廉。”

    “喂喂!干嘛给汉灵帝送那么多人?”鲍鸿见状,连忙开口,“连续两个新举孝廉了,几个意思?”

    “没啥!感觉直接植入到谁的麾下没什么意思。反正没什么背景的人,就算是新举孝廉,能力出众,也不会有啥大的发展的。到时候再看他们会去投靠谁不是更好吗?”

    “你真有够无聊的!”鲍鸿闻言,才知道系统居然是为了这个目的,实在是让人无力吐槽。

    “刘墉为青州田齐势力幕僚!”

    “我说你对齐国貌似也太好了吧?”鲍鸿一惊,连忙开口说道,“现在陈家底蕴不差,青州六国复辟的田齐国也非常强盛,那什么对面新朝十八路反王里面还有一个勇猛无比的田布,我这里还有晏子和田乞等等,这个齐国势力要都汇聚起来,岂不是要碉堡了?”

    “战争哪会像你这样做做算数就行啦?”系统不屑道,“没有一个足够影响力的人发起号召,这群人凭什么聚集在一起?就算是有人威望很大,就能保证那些称王称霸的后人愿意追随吗?”

    “就算不开打,至少也是比较靠谱的盟友。”鲍鸿笑道,“毕竟是一家人,相对来说展开合作要容易很多。这点总没错吧!”

    “有关系的多了,血脉关系,归属关系之类的。也不能完全算成一伙的嘛!”系统解释道,“你看楚国那两个,别说合作了,不开战已经是以大局为重了。”

    “再说前朝的那几个的安排!”系统继续说道。

    “百里奚直接出现在扶苏那里。孙叔敖出现在楚熊心那里。至于申不害,当然是直接到韩王信那里,也就是汉初诸侯联军队伍里。”

    “呃呵,孙叔敖给了楚怀王,这是要和项家军撕逼的节奏嘛?”鲍鸿笑道。

    “当然直接给楚王嫡系。至于人家会怎么做,那就不是我的问题了!”系统笑道。

    “什么人家会怎么做?难道还有什么变故吗?”鲍鸿疑惑道。(未完待续。)

第122章 辩() 
“什么人家会怎么做?难道还有什么变故吗?”鲍鸿疑惑道。

    “毕竟春秋战国时期,对于国家的归属并不是非常强烈,哪国出身跑去别国效力的事情非常多。”系统笑道,“可以说他们就相当于是研究院的科学家,而列国就是他们的试验田。归属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实验自己的理论就行了。”

    “这个我倒是知道,据说稷下学宫就是那个所谓的‘研究院’。”鲍鸿笑道,“那群人在稷下学宫阐述理论,相互辩论撕逼。”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百家争鸣就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官学为黄老之学。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在此期间,学术著作相继问世。有《宋子》、《田子》、《蜗子》、《捷子》等,今巳亡怯。另《管子》、《晏子春秋》、《司马法》、《周官》等书之编撰,亦有稷下之士的参与。

    当然,既然是争鸣,就不可能只是纯粹的交流,合作。辩论撕逼是无可避免的。尤其是一些辩题,可以说是数千年来依旧难以分辨高低的话题。

    最经典的就属王霸之辩。

    孟子以王道与霸道相对,认为施行仁政,以德服人者为王道。霸指霸道,即凭借武力假行仁义以征服别人的政治统治方法。霸道以武力压服别人,不能使之心悦诚服。所以孟子提倡王道,坚决反对霸道。

    荀子则有所不同,他虽然崇尚王道,但面对当时盛行霸道的现实和对齐文化的吸收,也谈霸道。实际上他是主张在王霸井容的前提下,以王道为本。

    相对于正统的儒学孟子来说,荀子则是承袭稷下道家的思想。荀子曾三出三进于稷下,历时数十载,并曾三为祭酒主持学宫的工作,形成为有别于邹鲁儒学的学说。稷下荀子远离了孔孟的传统而带有浓厚的黄老色彩。正由于此,所以历代儒者才那样冷遇荀子,把他排除于儒家道统之外,甚至认为荀子背离了孔孟儒学的真传而走入异端他途,垢弊他本于黄老帝王之术,融会礼法,创立自己的新学派。

    不过,即便是如此,荀子也只是接受霸道的某些部分,根本崇尚的还是王道,以王道为本。

    相对来说,他的弟子韩非则提倡霸王之道。甚至他们一脉也直接在秦国展开的实验,发挥出巨大的效用。

    秦汉以后王霸并用。到宋代,王霸之辩更演为社会历史观的争论。朱熹和陈亮进行了数年的争论,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现在辩证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甚至能够相互转换的,绝对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所以,纯粹的说仁德王道或是蛮力霸道都不是完美的选择。没有霸道力量的支持,宋襄公的仁德简直就是笑话。而完全不施仁德,那正如孟子所说,武力压服别人,不能使之心悦诚服。终将会出现反弹的一天。

    相对来说,管仲学派与孟、荀的王霸论又有所异。管仲学派主张王霸并举,是实行王道还是实行霸道,要针对具体情况而定,可见,管仲学派的王霸学说更适合当时的时势,更具有现实性。

    王霸之辩属于有心出将入相的大能们辩论的问题,距离很多学自更远的话,那么‘义利之辩’无疑就是每个人都能发表看法的辩题了。

    义利之辩是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个很普遍的辩题。孟子继承了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想,把义和利绝对对立起来,认为追求利必然损害义,为了保拿义,要“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和他唱对台戏的依旧是荀子。当然,荀子并不是与他持有想法的理论。就像王霸之说一样,孟子的道是极端追求,是对‘圣人’的要求,而荀子的看法则是对‘凡人’的要求。

    荀子则冲破儒家义利观的藩篱,在义利关系问题上的认识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人们对利的追求具有合理性,是人的本性,就算是尧舜治世,百姓依旧有逐利之心。而就算是桀纣之时,也不能杜绝民之好义。

    所以说,只要对利益的追求能保持一定的度,不放纵。不会因为放纵逐利,而导致社会的混乱。那么就是可以接受的范围。

    至于更经典的,依旧是荀子和孟子撕逼的论题还有很多,像是大家都知道的‘善恶之辩’等等。

    不过,善恶之辩倒不是仅仅荀子和孟子两个人战斗,还有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

    告子将人性比作水渠中的水,让它向什么方向流它就向什么方向流。人性的善端,不是生而就有的,是靠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熏陶而形成的。

    ‘善恶之辩’前面提过,归根究底并不是辩题的意义所在,而是他们借着这个辩题要表达的目的。

    人性本善,所以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人性本恶,所以每个人都必须要接受教育,这样才能纠正他们的本性恶念,引导他们向善。

    性无善无不善也是一样,就因为他们出生是没属性的,所以好的引导才能带来好的效果。

    相对来说,荀子、孟子因为是极端的辩题,所以他们通过这个辩题说出来的话就更有惊悚的说服力了。

    人性本善,要是不普及教育,导致他们变坏了,那就是你们的过错。所以,教育是需要普及的。

    人性本恶,所以必须要教导他们向善。否则他们本性爆发,那就坏了。所以,教育是有绝对的必要性的。

    从这样的说明之中,不难发现,荀子的开口说人性本恶虽然惊悚,其实阐述道理之后,却是能够非常明确的表达出教育的必要性这个最终目的的。可以说是非常容易就让人接受他这个观点。(未完待续。)

第123章 会师() 
说到底,这些搞改革的政治家,思想家,在节操方面绝对不能保证,君主愿意配合实行他的理论也就罢了,要是君主不愿意实行他的理论,人家就直接跑去周游列国,去找支持他的君主投靠了。

    虽然说,这次三个名相和他出现的地方势力渊源很深,不过那几个君主也是高低不一,扶苏算是比较靠谱的,楚怀王记载不多,说不上好坏,韩王信相对来说应该不怎么靠谱,前世的高度就不如前两位。

    当然,反过来说。能力越大的,可能越有自己的想法,反而是能力不怎么样的君主,如果能够愿意用人,那反倒会有另外的效果。

    当然,关键还是你要会看人。

    就像楚怀王,让刘邦、项羽等诸侯王自个儿带兵,结果人家分分钟自立,回过头来把把自己给干掉了。

    而像是韩国的几个,用人不说,倒是看老大的眼光比较好,很早就投靠刘邦了。

    言归正传,反正人都已经投放出去了,现在去想那么多也没什么用。遥不可及,思之无用。

    再说鲍鸿带着辛弃疾一行人返回营帐之中,自然还是老规矩,招呼大家过来考验他们的能力。

    至于这个过程或者结果自然都是不用多说的啦,韬略筹谋,论述辩论,沙盘推演等等,几人都能应对自如。

    虽然说不上刘基现在就能以智力吊打众人,但也不会差太多,单个人上去辩论,基本上都是大汗淋漓的。

    毕竟戏志才、荀攸初出茅庐,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稚嫩的。刘基虽然也没太多实战经验,但是在经验阅历上却比他们要更高,再加上本身智力基础上的差距,结果不言而喻。

    至于晏子毕竟偏向于政治家,不是专业搞谋略的。虽然在政治建设上,晏子或者田乞都能碾压他们,不过谋略而言,显然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唯有李左车勉强能够与之一较高下。虽然说在硬性的数据上来说,李左车要逊色刘基一筹,不过人家再怎么也是和张良、陈平等打过对台,做过队友,相对来说就算是被吊打,次数多了也能表现出避重就轻,不至于被吊打的太明显。

    至于兵法、沙盘方面,三人虽然能力也不差,不过就没有在谋略上的表现那么惊艳了。毕竟有薛帅压阵,再加上其他一些统帅,压制他们还是没有问题的。

    考验完几人之后,鲍鸿也只能暂时把几人安排在中军再说。

    按理来说,这个时候鲍鸿自然是要向刘伯温问计的。只不过,刘伯温毕竟初来咋到,对于整体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没有做到知己知彼就妄加谋划,绝对是最大的错误,智者所不为也!

    既然说到这个知己知彼,那么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前去和其他两路人马汇合,有古城那群守城之人的消息,再有鲍鸿从系统消息里还知道劫粮队伍俘虏了义军之中的重量级人物,云南王王显,自然要等从他们口中获得更加详细的情报才能继续下一步的动作。

    当下,鲍鸿还是按照原计划,直接前往古城与其他人汇合。

    随后,高颎也找了过来,高颎加入之后的事情自然不用多说,一番考核表现出强大的能力,不说比刘伯温还要惊艳,相对来说却也非常惊人。

    主要是因为智力和政治结合起来能展现出更加不凡的能力。或者说,在这两方面同样杰出的人才,在考验的时候对‘考官’的作用要更大。

    虽说有些情况之下,政治和智力并没有绝对的联系,但是在场的几个人都是属于在这两方面同样擅长的类型。所以在考验刘伯温的时候,扯扯政治也能讨论半天,而刘伯温政治能力虽然也不弱,专长毕竟不再这个方面。

    而相对来说,在他们考验高颎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在军略筹谋说不下去的时候,往大势、大局、后勤、内政等方面转移话题也行。可人家高颎在这方面也是丝毫不虚。

    经过考核之后,众人自然也都知道高颎的能力,鲍鸿暂时就把他安排到长史部门,和晏子、田乞并列。毕竟人家经验丰富,做了一辈子的政治家,也是有资格和高颎共事的。

    不久之后,众军抵达古城,狄青等率众前来迎接,一同前的还有秦琼等人,他们却是先一步已经赶到古城了。

    “末将参见将军……”

    众将纷纷上前拜见。

    “无需多礼!”鲍鸿笑着示意道,“诸位将军成功截获黄巾军运粮大队,攻破古城,可谓是功劳不小,值得大大的庆祝一番!”

    “全劳将军指挥有度,我等只是奉命行事,不敢居功!”狄青笑着应道。

    “好了!这些就不多说了。咱们先进城在说吧!”鲍鸿摆摆手,对于狄青的吹捧并不在乎,计划不过是大家一起商量的,鲍鸿要因此就沾沾自喜,那也就是傻子了。

    “是!将军请!”

    既然鲍鸿这么说,狄青也就不再多说,直接安排大军进城。当然自己则是陪着鲍鸿等众将进城。

    众将需要安置兵马,自然不可能直接跟着鲍鸿进府,倒是军师等相对比较清闲,跟着鲍鸿一起进入城府之中。

    一行人进入城主府中,各自就坐。

    狄青率先开口介绍。

    “将军,这位先生乃是先汉开国元勋,六出奇计的陈平先生。”

    “这几位是秦国猛士乌获以及齐国猛士赵阳、吴中等。”

    “陈平…………”在场众将纷纷看向被狄青介绍的那个一脸平静的青衫文士。

    虽然说早先狄青和秦琼就已经派人回来报信,说明了他们的情况。但是对于究竟是不是真的陈平,众将也都没谱,或者说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