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之后的杨衮走南闯北搜集到的六种古传名枪的枪法,杨衮将其精要与北霸六合枪和自己家传的杨家梅花枪法的要诀融会一体,自成一家。
这六种名枪为东汉姚期所传的霸王枪、三国张飞所创的桓侯枪、唐朝敬德使的鼍龙枪,是为三猛枪法;再就是蜀汉赵云创的子龙枪、隋唐罗成用的梅花枪、盛唐名将郭子仪的汾阳枪,是为三巧枪枪法。
杨衮把六种名枪都去除繁冗,各删减为两路六手枪法,一家两路,故成一十二路、三十六手杨家枪法。
自然,这头两路枪法就叫做“霸王枪”。
各位看官却要说了,咱们这霸王项羽可是用戟的,乃是历代出了名的戟法宗师,怎么传下来的却是霸王枪法?
其实前文有交代,大家也都知道,这个戟是一个难学难掌握的武器,因为太难掌握了,所以不可能每一代都恰好有人能学得会,而后传承下来。
而从中演变出来的一部分枪法技巧就不一样了,历代枪法名家可谓延绵不绝,传承起来要容易的多。是以,后世传下来的霸王武技,却没有戟法一说,而是枪法。比如这里说的霸王枪,以及演义评书常说的‘单手十八挑’等。
当时二十八骑中有一名楚国小将,聪明非常,阵前领悟到了霸王枪法的奥妙,最后替霸王先牵着乌锥马上船的就是这员小将。马跳乌江,霸王自刎,这员小将也要捐生,是乌江的亭长劝解下来,这才乘舟逃回江东,隐姓埋名,悄悄地把霸王枪给传了下来。
再后来,这手枪法辗转传到了东汉云台二十八将里的安成侯姚期手里,从此广传将门,但是,能把它用好的人却不多,为什么呢?
因为霸王使枪,含着上古用矛之法的“提、掳、拦、拿、缠、翻、圈、环”这八式在里头,是枪法之祖,又叫“八母枪”,全部的枪法可以说都是从这演变出来的。光学会招式没用,得知道诀窍,按照诀窍来练,所以正宗的枪法还一直是在姚家人手里。
晚唐时节金陵南唐王驾前有一员大将叫姚平,正是姚期后人,精通家传的霸王枪法,为学霸王枪,杨衮专门下江南,拜老将军姚平为师,学到了霸王枪的真传。
于是乎,杨再兴使出了这招绝学,虽然说比至于霸王出手要逊色的多,但哪怕是同样用枪的李齐来,光是枪法霸道这一项,也要逊色不少,陈泽不过是一个小小部将,还是上前硬拼,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杨再兴一枪砸飞陈泽,压根看都不看一眼,继续纵马破阵,驰骋狂奔。
杨志刀枪并用,流星碎岩刀、八宝陀龙枪,都有武力的加成,所过之处好似切瓜剁菜一般,纵横无敌,无可阻挡。
倒是紧随其后的林冲纵马冲过的时候,恰好看到受创倒地的陈泽,毕竟是盔甲齐全的将领,和一般的士卒将校有所区别,林冲就顺手把他拎起来,俘虏了。
于是乎,莫名的林冲就觉得掌中神枪更加凌厉锋锐,厮杀起来也更加顺手。
杨再兴他们一队倒是遇到了不算抵抗的抵抗,几乎忽略不计,罗成。庞德所率铁骑冲入黄巾阵中,却是压根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已经杀穿侧翼,杀入中军阵中了。
而这个时候,高仙芝却是同样遇到了对手。
高仙芝大刀凌厉,被张耳派遣为先锋的张黡刀下却也不轻。两口大刀挥洒开来,反射着阵阵的火把光辉,却是一场好杀。
高仙芝虽然略胜一筹,但是想要拿下对方,继续前进却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十数回合之后,战斗依旧在持续。黄巾军中却是数个将校挣脱了汉军牵制,纵马杀入战圈。
高仙芝抖擞精神,一口大刀使得虎虎生风,虽是数人围攻,却也不落下风。
“高将军,穆羽来了!”
伴随着一声呼喝,穆羽舞动帐中丈八素缨枪杀入阵中,一枪宛若灵蛇出动,挑开一员小将大刀,复一枪正中要害,将之了结。
穆羽枪法凌厉、老到,随着他的到来,与高仙芝联手稳稳压制住了对手那五六名黄巾将校。
而且两个配合甚是默契,高仙芝大刀横扫,磕开敌人的攻势,穆羽长枪悄然而至,好似毒蛇一般闪电出击,正中敌将要害。
随着第三员黄巾将校的落马,张黡刀法松散,力道稍却,显然是动了避战的心思。
“薛世雄(陆登)在此!”
紧接着,薛世雄部也姗姗来迟。
张黡见此情形,如何敢继续?当即猛劈数刀,架开对手,拨马就走。
看着狼狈逃窜,生怕后面追上去的张黡,高仙芝与穆羽对视一眼,压根不理会这厮,直接统率部众碾压上去。
三部众将士齐心协力,加上张黡逃窜,黄巾先锋部群龙无首,不过片刻便被三部将士击溃,四散开来。
高仙芝、穆羽、薛世雄、陆登默契配合,形成一个包围圈驱赶着溃兵向张耳本部冲击。
溃兵冲击本阵,加上本阵已经受到了铁骑的扰乱,结果如何……
第五十五章 黄巾的应对()
有一种骑兵战法,以弱挡强,以强击弱,驱赶溃兵冲击本阵,叫做倒卷珠帘。
这一招只有在对阵双方的军事素质相差比较大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而且要有大规模骑兵配合。
其要诀是“以弱挡强,以强击弱,驱溃攻主,挡者,无不溃败”,驱赶敌方溃兵冲击敌军主力,并将恐惧传递到全军,到最后,兵败就如同雪崩,神仙来了也难救!
中国古代历史中,朝廷和游牧民族精锐的骑兵军团往往能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数量庞大的农民起义军,就是针对农民军多为步兵,铠甲兵器很差的特点,骑兵射手先以乱箭击垮他们的阵型,摧垮他们的抵抗意志,再辅以重骑兵或轻骑兵冲击彻底击溃农民军,这也可以说是倒卷珠帘战术的一种体现。
其实很多人看到骑兵向自己气势汹汹地冲过来,本能的反应是逃跑而不是抵抗,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重装步兵才能结阵击败骑兵冲击。所以以上情况也不足为奇。
在这里,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第一层的珠帘如何卷起来。对任何军队来说,派遣出来的先锋部队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不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击溃的。
而现在,步兵各部就已经将张黡所率领的先锋部击溃了,现在要做的就是从后驱逐,让他们按照自己所需要的路径溃退,也就是让溃军朝着本阵冲击。
果不其然,面对溃败之后,冲向本阵的情况,张耳虽然感觉不妙,却没有那么心狠手辣,能够狠下心来,直接下令全军射杀溃军的。
如此决断,也使得他失去了扳回局面的机会。
随着溃军的冲击,三支骑兵又在内部一阵左冲右突,杀得张耳军阵支离破碎。
“不要慌!大家让过自己人,冲上去挡住汉军!”张耳在军中高声呼喝道。
张耳的心思其实也没错,然而他却没考虑过实际操作的情况。他想要麾下士兵让过己方溃军,可是麾下士兵却不是机器人,不可能不受到溃军的影响。
恐惧、混乱好似会感染一样,张耳本部乱作一团,张耳虽然想要重整旗鼓,整顿众军,无奈事已至此,真是兵败如山倒,大局已定,张耳完全是回天乏术,只得引着依旧能够如意指挥的亲卫部后撤。
随着杨再兴、罗成等人先后杀穿张耳中军,却没有再掉头继续冲击张耳大军,而是配合着后方的大军一起驱赶溃败的张耳大军。
后方高仙芝等继续驱赶张耳军,可以说几乎都没有交战,仅仅是驱赶着张黡溃军冲撞过去,就已经使得张耳军溃不成军了。他们继续追杀,驱赶着敌军继续溃逃。
而三支骑兵在两侧碾压,却是断绝了他们向其他方向溃逃的可能,只能沿着来时的路线,一路溃败着冲向陈余大军。
这样声势浩大的动静,后军的陈余自然也看到了。
“遇到埋伏了?”陈余惊讶道,“难道这次真的是汉军的阴谋?”
“众将听命,暂停行军,原地待命守备!”陈余按下大军。
“不对!”
没等将校去传达陈余的命令,李左车忽然惊呼一声。
“什么不对?”陈余疑惑的看向李左车,“张耳前军溃败,咱们不组成阵势,制止溃军,那可就要大败了!”
“可咱们在这里组织守备,前面溃军过来将军你怎么办?”李左车急忙道。
“让他们过去呗!”陈余却还没感应过来,不假思索开口应道。
“方他们过去?那我们的阵势不是被自己人冲破了吗?”李左车笑着解释道,“到时候没等敌军杀过来,咱们自己就已经被溃败的友军冲破了阵型,还怎么抵挡后面的追兵?”
“啊!”陈余也不傻,一下子就反应过来。
就像前面所说的,倒卷珠帘的战法不难理解,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困难。但是同样的,一旦对面的已经形成席卷之势的溃军,想要破解也很困难。
“那不让他们过去,把他们也挡在阵势之外?引导他们向两侧溃退如何?”陈余开口询问道。
“将军你觉得张耳将军面对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李左车冷笑道,“若是当初亲密无间,大家相互信任,相信张耳将军能够一下子就看清这里面的问题。可是如今将军与张耳将军可谓势成水火了,遇到这种情况,您说张耳将军会不会直接拔刀相向?”
“这…………”陈余闻言,一下子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以他现在和张耳的关系,陈余相信张耳真的会直接杀进自己本阵的。
“那我们怎么办?”陈余连忙开口问计。
“对方既然绕了这么大的圈子,那么肯定不止这么一点布置!”李左车沉声道,“击溃我们可能都不是他们的全部目的,顺势夺取城门乃至是攻占整个城池才是关键!”
“什么?”陈余大吃一惊,他实在是没想到汉军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图谋。
“我们立刻撤退,回去守护城门!引导溃军进城!”李左车断然道。
“去守护城门?”陈余疑惑道。
“汉军肯定要乘着溃军撤进城池的时候装成黄巾溃军混入城池,乘机抢占城门,夺取城池。咱们不能让他们得逞,所以必须守护好城门。”李左车急忙解释道,“不要多说了,赶紧去安排!”
“好吧!”陈余点点头,这次没有反驳李左车的意见。
“来人,前军变后军,后军转前军,咱们撤回城池!”陈余也不迟疑,开口下令道,“后军组织一轮防线,制止他们的溃军。”
“派人去叫开城门,让城中注意戒备!”李左车提醒到。
“对!”陈余二话不说,直接接受了李左车的意见,“以城门为中心,向四周派遣斥候,查探有没有汉军潜伏!”
“汉军伪装成黄巾溃军,查探不出来的!”李左车提醒道,“将军就不要急着扩展战果了,先把城门守住,保证城池不失就行了!”
当下,后军陈余部众在李左车建议,陈余指挥下,全速撤军,在城门口组建防线,防备汉军的夺城计划。
第五十六章 抢夺城门()
埋伏在一侧等着抢夺吊桥,攻占城门的武松、鲁达并不急着行动。
“师兄,黄巾军居然做出如此反应,我等该当如何?”武松看到陈余众军回过头来守护城门,忍不住低声询问道。
“不要担心!”鲁智深摇摇头,劝慰道,“州牧大人他们的人应该已经混在黄巾溃军里面了。咱们主要是配合、保险而已。而且对方守备整齐,不等溃军冲过来冲乱他们的阵型,咱们这点人上去就是送死!”
“师兄说的是!”武松点点头,他们潜伏在这里的自然不可能是大规模的阵容,仅凭这么一点点的人马冲上去夺城,那无疑是送死。
“稍安勿躁,静观其变!”鲁智深沉声道。
当下,两人继续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正如鲁智深所想,刘表这边大将韩晞已经领着一众士卒混入张耳阵中,伪装成黄巾溃军撤退。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刘表接到圣旨以后,就已经进行了召唤。这次他召唤的人物是江夏黄家已故的老人——黄琼。
在东汉时江夏黄氏为著名的士人家族,即名臣黄香一族。
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他年方九岁时,便知事亲之理,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后任郎中、尚书郎、尚书左丞。又升任尚书令,任内勤于国事,一心为公,晓熟习边防事务,调度军政有方,受到汉和帝的恩宠。其子黄琼、曾孙黄琬,都官至太尉,闻名于天下。
对后世的鲍鸿来说,更加熟悉的则是与黄琬同辈,射杀孙坚的黄祖与追随孙坚、孙策、孙权的老臣黄盖。
黄琼虽然是黄香之子,在士林的名声不如其父显赫,但是在官场的地位却要更胜一筹。
早年因父亲关系任太子舍人、五府共同征辟,都不应。永建年间,被征拜为议郎,迁尚书仆射,进位尚书令。又出任魏郡太守。
建和初年,迁任太常。后代胡广为司空,被罢免。复任太仆。代吴雄为司徒,又代胡广为太尉。后因得罪梁冀而免。复为大司农。梁冀诛,复任太尉,封爵邟乡侯,因灾异罢免。复为司空,再免。延熹七年卒,时年七十九,追赠车骑将军,谥忠侯
可以说是在三公级别的位置上数度起起落落,没有足够的能力是不可能达到这样效果的。
至于对整个黄氏家族来说,黄香虽然还有有黄瑰、黄琏、黄理、黄琛、黄瓒、黄珂、黄琉七子。但终究是黄琼更胜一筹,如今英灵复活,统辖黄氏家族绰绰有余。
值得一提的是,黄琼的孙子,也就是数年之后,董卓进京时期也达到了三公级别的东汉名臣黄琬,
历史轨迹上继鲍鸿之后出任右扶风的正是这个黄琬。
不过,因为黄巾起义今年并没有被平定的关系,原本担任青州刺史的他不可能随意抽调回京,所以这次继任右扶风的只是初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