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群雄召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群雄召唤- 第2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独大的局面,也不至于出现董卓进京那会的局面。

    这个不去多说,还是先说具体的分布情况。

    云中、九原、朔方分别就是鲍鸿他们三个,此外定襄是韩馥负责,毕竟他之前的表现也不差。

    可以说,这也是前面说的,在司隶战场上的表现总归是更容易得到重视,其他战场上也不是没有杰出人物,却依旧是在本地发展,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待遇。

    而上郡则是袁绍自告奋勇上来拿下的,估计这家伙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了在地方发展的想法,也不知道这次他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这一代不仅仅是黄巾以及召唤出来的那些义军,还有大名鼎鼎的黑山军,以及之前爆表出来的董平、徐宁一伙,黄巢一伙等等,就算是在较为靠近后方的郡县,也不是什么安全的区域。

    再说幽州治下包括涿郡、代、渔阳、上谷、辽西、玄菟、乐浪、右北平、燕国、辽东等十郡一国。

    秦赵自然已经明确说了处于对立面,这个就没啥好谈的了。

    右北平改为北平国被冉闵占据这个前面也说过了。

    涿郡太守刘备,这次刘备总体来说属于跟着跑路的,本来不算什么功劳,不过毕竟他们兄弟在最后一战的时候牵制了黄巾军的人马,才让吕布能够顺利杀死张角,有卢植这层关系,公孙瓒、刘焉自然也不会吃了他的功劳,这才有了这个职务。

    代郡太守则是从西凉战场上撤回来的马援。不是灵帝不想让马援搞定西凉再回来,关键是听到秦赵这两个字,实在是由不得灵帝不怂,开什么玩笑?这两家是好惹的?

    说实在的,这会灵帝也懵逼了,另一方面还有一个事情要提,其他很多宗亲为啥没有召唤,也纯粹是看运气觉醒的能力,具体怎么回事谁也不知道。所以真讲这会灵帝也后悔,早知道不搞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人了,还是要弄点名将来怼各处,就算受到牵制也没办法,总比被推翻好。

    渔阳同样爱收则是刚刚才被召唤出来的名将张奂。

    刘宏也不傻,相对于前辈皇帝的大臣来说,还是自己时期的大臣好控制一点,当然就先以自己时期的名将为主。

    前面段颎已经被召唤出来了,这次召唤张奂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估计接下来皇甫规也快了。

    上谷太守乃是被乱入出来的姚崇。

    姚崇的身份乃是姚光的后人,《后汉书》记载:安帝建光元年(121年)春,高句丽六代王联合鲜卑、秽貊等围攻辽东“玄菟郡”。幽州刺史冯焕、玄菟太守姚光、辽东太守蔡讽等将出兵击之。但因初战中高句丽王宫的诈降之计,当年四月,辽东太守蔡讽在追击入塞的鲜卑军时,战死在新昌县。成为汉魏辽东战史上,以身殉国的最高将领.

    面对痛失良将和岌岌可危的辽东边备,主镇一方的“玄菟太守”姚光,镇定自若,表现出了大智大勇的大将风范。他一方面联合臣属汉廷的夫余王子“尉仇台”,实施远交近攻之策’与郡、县联兵,一举解除厂商句丽王子遂成的“玄菟郡”之围,打破了高句丽与鲜卑、秽貊联军的城下之盟;一方面抓住时机,趁高句丽旧王“太祖大王”刚刚死去,其嗣子“次大王”遂成即位之初,恩威并举。第二年遂成不仅归还了全部掳去的汉郡人口,而且向汉“玄菟郡”称臣内属。在剑拔弩张、瞬息万变的汉末辽东民族关系史上,谱写了一曲化干戈为玉帛的美谈。

    玄菟太守姚光在辽东的德政,与同其先后的“候城障尉”陈禅,辽东太守耿夔播美于辽东一样,历来为史家称许。直到千年后的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仍然追述往事,盛赞玄菟太守姚光等人威服高句丽以后,称辽左“秽貊率服,东垂少事”。

    辽西太守韩琼。冀州黄巾肆虐,河北素有枪王之称的韩琼也不敢直缨其锋,跑路到辽西。却发现公孙他们也已经溃败了,只能自己组织义军自保。

    这家伙据说还是童渊的师弟,还有什么河北四亭柱之上一道正梁之称,而且还植入了一个猛将韩彦直做儿子,势力还是很强的。

    玄菟太守徐荣,这个人也算是耳熟能详了,乃是当地人士,组织义军发展的典型代表。

    乐浪太守李广,这家伙是早先乱入到并州的,很直接的投官上报朝廷,混了一个太守,虽然说不是继续打匈奴,不过想来也可以看看洗刷曾经的黑历史。

    辽东太守公孙度,这个也算是延续历史轨迹,不去多说。

    总体来说,幽州的阵容已经非常强大了,但是究竟战果如何却也不得而知。

    而幽州不安排鲍鸿他们一批人,也是希望他们在并州配合用兵就行了,否则同时两边指挥也容易出问题。

第322章 禁军() 
除了地方之外,就是中央的各个职务了。

    这方面主要任务是拱卫中央,当然是汉帝重视的所在,同时也是各位位高权重的三公九卿等希望把握的地方,以保障自身的安全。

    首先是除了太尉、大将军等之外最高的武官,也是中枢保卫最高长官,九卿之一的光禄勋。

    三公九卿基本上还是没什么变化的,光禄勋丁宫也是原本历史上这个时期的光禄勋。

    后汉书百官志二:“光禄勋,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更直执戟,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进退之。郊祀之事,掌三献。丞一人,比千石。”

    光禄勋总领宫内一切,属官多,机构庞大,其属官秩位也很高。光禄勋除和其他九卿一样设有丞以外,其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官。另外期门、羽林也归其管辖。此外,还有光禄掾、光禄主事和主簿等官。

    这其中有很多属于汉末三国的本土人员,有些鲍鸿都没听说过,这里且不多说,就说因为召唤、乱入的关系发生变动的,以及一些权臣、家族发力推动的各种新的职务等等。

    光禄勋麾下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三署,三署是五官署、左署、右署的合称。宫廷中的卫士除虎贲、羽林外,其他都属三署。而三署郎之中,年龄在五十以上的属五官署,其他郎官则分属左右署。

    不过,三署郎虽然名义上是宫廷卫士,但其实并非军职,其取士的途径也是通过郡国的举孝廉(孝廉即孝子廉吏)。而士大夫也将担任郎官作为登上仕途的捷径,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军功和武艺,也不用出外作战。汉朝京城之中先前只有南北军才可算是真正地军队。

    五官中郎将陈纪,正如刚刚所说,这个官职更主要的是士大夫担任,不去多说。

    此外,去年黄巾没爆发之前,皇甫嵩、朱儁就是左右中郎将,后来讨伐黄巾有功才升迁,这个不说,因为接下来南北军等扩建,这边还是以文士为主。

    所以三署下面的一堆官员都没必要多说,光禄勋下面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南军那些人。

    先说南军的建制改变:

    汉武帝时,于南军新设两支天子侍卫禁兵,一曰“建章营骑”,二曰“期门骑”,后改称“羽林”、“虎贲”。羽林、虎贲皆以中郎将为长官。

    “建章营骑”以其卫守建章宫,后更名“羽林骑”,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义。武帝又取阵亡将士子弟于羽林骑中扶养,别成一支曰“羽林孤儿”。

    “期门骑”,取“皇帝微行,期诸殿门”之义,汉平帝时更名为“虎贲骑”,取“若虎贲兽”,“贲”者奔也,如虎奔驱攫兽而噬,言其勐烈。

    这次刘宏直接爆发,按照对应的规模扩张到了八支队伍,分别是羽林、虎贲、建章、期门、神威、神策、神机、神武。

    羽林中郎将吕布

    虎贲中郎将王越

    建章中郎将袁基(袁绍、袁术族兄)

    期门中郎将王甫(复活的中常侍)

    神威中郎将吕布

    神策中郎将岑彭

    神机中郎将杜茂

    神武中郎将冯异

    吕布、王越不用说,完全是实力保障拿来当亲卫用的。而建章军和期门军则是由原本的羽林、虎贲分拨出来的,算是直接就有本身的战力,一个交给袁家,算是士人那边的交代,一个交到宦官那边。

    至于另外四队则是全新建制,需要自己去挑选士卒训练等等,所以安排名将过来。毕竟是复活过的人,基础对汉室的忠诚度还在,更何况在皇宫大内,相互牵制,也很难出什么花样。

    另一方面,这个基础建制训练出来,也不仅仅是拱卫天子,拉出去作为骨架子再填上一堆的乡勇,弄个万余的精锐轻而易举。

    当年皇甫嵩拉着北军五校也不过数千人马,跑到三河招募一批乡勇填进去,分分钟就成了和‘百万’黄巾对抗的精锐。

    毕竟,带兵这个东西,有精锐老兵的骨架子安排到军队的每个‘队伍’里面,做队率带着新兵不崩溃就行,等到厮杀了几次,新兵也就学会该怎么在战场上保命了。

    所以说,哪怕是你云台名将,对于这种安排也没啥好说的,不服气?还是做这个侍卫队长不满?你特么不服去和卫青、霍去病说啊,人家拉着羽林就能出去怼匈奴,你做不到你哔哔啥?

    下面说北军,?北军中候,掌监北军五营,秩六百石。五营指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统宿卫兵。五校尉秩均为比二千石,用品秩低的官监察高官,汉及汉后各代,常有其例。

    当然,现在恢复武帝时期的八校规模,扩张和其他比起来倒比较正常了。

    即中垒校尉、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胡骑校尉、射声校尉、虎贲校尉。

    中垒校尉本为中尉的属官,武帝时从中尉下分出而升为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专掌位于长安西南郊上林苑的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安西北郊的宣曲胡骑;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

    两汉时的诸校尉都以戍卫京师为主要职责,东汉时五校尉多由宗室担任,兼任宿卫宫廷的任务。

    校尉本身主要是宗室担任,而这次选拔的则是秩千石的军司马之类的官职,负责训练等事务,也就是前面说的靠演武来选拔人才。

    中垒司马尚师徒

    屯骑司马高顺

    步兵司马袁朗

    越骑司马徐京

    长水司马马勥、马劲

    胡骑司马滕戣、滕戡

    射声司马史文恭

    虎贲司马杜壆

    这一批毕竟不是主将,倒是没啥大不了的。一方面就是豫州算是平民的‘纪山五虎’等人不甘寂寞,还是跑出来报效国家了。

    另一方面,树大根深的袁家、杨家等不屑于此,鲍鸿和董卓倒是都甩了个人过来。

    对于史文恭,那没啥好说的,毕竟射杀了晁盖,去射声做军司马或者类似教头之类也算是他教师的本职,不过这个属于朝廷编制,当然又完全不一样了。不过,原著之中史文恭倒是没和纪山五虎接触过,这次算是同事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发展。

    反倒是新设立的西园八校尉,整体情况和历史上并没有太大的出入。至于更下层的官员,也有很多平民、寒门出身,也算是一次比较大的革新。不过,在这个时候,世家大族也不能明目张胆的阻挠这个事情,毕竟说一句危急存亡也不为过,其中政治博弈不去多说。

第323章 补充人才() 
再说鲍鸿自己,要知道虽然说看起来也就是汉室安排下来的地方官什么的,这其中的政治博弈却是比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还要惊险。

    鲍鸿麾下虽然智囊团规模庞大,能力强悍,但是最大的限制却在于鲍鸿在高层的人脉并不强。当然,能够混上两千石的右扶风大吏,也不是说没有人脉,只是和别人比起来却要差了,毕竟这一次三公九卿之类的都是赤膊上阵给自家人弄官职,可见一斑。

    所以说,这个时候,虽然说鲍鸿这边斩将点和歼敌点并没有增长很多,但是在胜绩点和败绩点方面却有庞大的收获。

    目前的数额是各自五六百多的点数,还是因为到后来每次斗智斗勇获得的胜负点数已经很少的关系,不然这么多职务的博弈,每个都是100点的胜负,那直接要刷爆了。

    而且之前打完仗一直各种事情忙起来,也就进行了一次召唤,弄出个徐光启就没弄,还有很多斩将、歼敌也没用呢。

    既然点数刷起来了,自然是要进行召唤的。就说现在的局势,鲍鸿的人马分到各个地方,也不是很多,赶紧召唤之后再进行安排调配。

    “宿主使用95胜绩点召唤政治90…100的文官!”

    “确认!”

    “第一名候选武将,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政治100。”

    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古往今来少数成功的改革派大佬。

    万历皇帝登基后,因为李太后与司礼监太监冯保的支持,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第二名候选武将,东晋政治家王导,政治96。”

    王导平日性情谦和宽厚,心有恻隐仁爱之心,善于体察人情,故能忍让、调剂各方面矛盾,基本上做到和睦共处。其为政基本点就是收揽一批北方的士族作骨干,联络南方士族作辅助,自己作为南北士族的首领;在自己上面,安置一个皇帝。但是由于北方士族与南方士族之间、王氏与司马氏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不能调剂这些矛盾使之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就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