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群雄召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群雄召唤-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者说有关系自然是更好。

    至于基础的信息传递的框架网络,还是要自己的人进行搭建,信息收集固然重要,信息传递也是关键。

    另一方面来说,荀汪还提到了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洛阳方面来说,鲍鸿勉强算是有点人脉,但是和荀家那种巨头级士族完全不能比,有荀汪出面无疑是再好不过了。

    “这方面暂时可以让公达去看看!”荀汪想了想继续说道,“公达擅长机谋变化,军谋战略,先去整理情报理清天下大势脉络也是重要的磨练!当然,将军最好安排一个主管情报的官员,公达从旁辅助即可!”

    “荀公达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说实在的让他去做这个还有点屈才了!”鲍鸿点点头,“不过,草创阶段终究是最为困难的时期,的确是需要大才去把这个东西弄出来,那么随后接管完整的情报体系的继承者就比较轻松了!”

    “我想想,不如就让军中掌管后勤钱粮的虞允文虞长史去主持情报这块如何?”鲍鸿想了想,提出了一个人名。

    虞允文可谓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全能型人才了,军事、统军、筹谋、政治等各方面都是数得上号的人物,还有荀攸帮忙配合。去搞情报部门想来能够很快就取得成效。

    “下面安排进京的一些安排!”说完这个事情,鲍鸿继续安排。

    “就点中军随行前往!点杨再兴部、秦琼部随行!关胜部、宇文成都部、夏鲁奇部在外接应!”

    “各军团部抽调一二将校随行面圣,各步卒军团由黄乐(乐毅)带领开始返回扶风,去扶风宗泽宗老处汇合!”

    “杨素、杜伏威、辅公祏随行进京,水军、高仙芝野战军等也随同返回扶风。”

    “军师、武师、百工随行进京,斛律光部随行,李克用部随骑兵在外接应,剩余王伯当部等返回扶风。”

    “进京中军等各部由薛礼统筹,在外接应各部由苏烈统筹,返回扶风大军由黄乐(乐毅)统筹,各路人马当上令下行,不得违抗!”

第304章 洛阳() 
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

    “河出图、洛出书”,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均诞生于此,道学发源于此、儒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

    洛阳先后有大量的帝王在此定鼎九州。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两岸及伊、洛、瀍、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

    中国古代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帝喾都西亳,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等等。。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两汉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四方入贡,道里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勋卓异、光耀千秋。

    作为华夏文明与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其发达繁盛即便是在当代大都市生活的鲍鸿也是震撼非常。

    鲍鸿是跟着大队伍一起进京的,为首的是身为外戚的大将军何进,其后是皇甫嵩、朱儁、卢植等重号将军,在后面才是鲍鸿等杂号将军。此外还有一些义军的使者乃至是少数的几个大胆的渠帅。

    负责接待众人的自然是大鸿胪韩融。

    韩融字元长,颍川舞阳人,当代著名士人之一,清流盛名不下于同乡的荀爽、陈纪。

    这些礼仪方面的东西,自然有小黄门指引,倒是不需要鲍鸿操心什么。一行人顺利进入安排好的府邸休息,等待接下来的安排。

    “陛下简直是威武雄壮,堪比秦皇汉武啊!”打探消息回来的荀汪老先生忍不住赞叹道,“陛下也和我们一样准备开始唯才是举,除了光禄勋下属的五官、左右中郎将,以及南军的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之外,北军五校再次扩编恢复成八禁兵,同时设立西园禁军八校尉,以及各个下辖都尉等官员,一律以英雄大会校场演武的形式进行,此外还有各个文职官位等等也都是如此。”

    “哇!要不要这么凶残?”鲍鸿闻言,简直一脸懵逼,要知道鲍鸿的身份完全不能和刘宏比好不好?刘宏这个才叫实实在在的折节招贤,那群士人能分分钟把他吹成圣君好不好。

    “看背景还是看本事?”还没等鲍鸿继续发表什么感叹,刘基直接戳穿了其中的奥妙。

    这些东西说穿了还不是看背景?最多演武场武艺超群,力压群雄,然后做个什么先锋啊之类的,实权还不是要落在那群人手里?

    真当北军、南军、西园这些东西是说笑的?那可是实实在在的中央禁军,最要紧的是效忠拱卫中央的皇帝和百官士人好不好。

    “先生看得透彻!”荀汪笑笑,这个破事情他要比其他人看的透彻多了,更何况上面那些人多少也都有他的关系网,甚至某些人已经有口风透露,表示对某些职位有兴趣可以进行交易。

    “那这个就麻烦荀五先生了,物资方面我们会尽量自己支付,至于某些人脉方面的问题,我们尽量会以各种经典之类的折价!”鲍鸿笑道,“咱们军中版本的百战奇略之类的东西想必先生也看过了,我让众人进行疏注之后进行交易如何?”

    “本来既然选择跟着将军混,虽然说家族的底蕴我不能动用,学生自己的人脉资源却都可谓算是贡献给将军为将军效力了!”荀汪笑道,“不过将军这个东西足以充实家族积累,想来能够在家族之中争取更多的支持!”

    这个年代,乃至是到最后的隋唐时期,所谓士人、士族、世家究竟是靠什么凌驾于平民寒士之上?说白了就是知识的垄断。纸张不能普及的情况下,平民靠什么积累知识?更何况大家都知道,古代可没有标点符号,就算是你拿到一本藏书,看不看得懂里面的内容?不同的断句就能解读出截然不同的意思,就像是孔子死后,儒家分分钟就能分出十几个学派,而且很多还是相互对立的教义,各种撕逼,可见一斑。

    荀家这种甚至能够挖出孔子、荀子疏注的经典的家族,如何不能凌驾平民之上?

    话说回来,也不是鲍鸿自吹自擂,百战奇略这个东西本身就够超级兵书的档次了,再来几个名将疏注,荀家都不一定有几本书比得上的。

    “对了,还有一个事情最好也要你帮忙处理一下!”鲍鸿接着说道,“你带着高颎先生去见过司徒属下的人事部门,高颎先生虽然关注洛阳的情况,却也不如你的人脉,带着他去关注一下洛阳的各种并不怎么得志的人才,甚至有办法的话,看看接下来的考官是什么人,能不能看到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

    西汉时,州刺史向朝廷推举的茂才,到京城后要接受司徒的考试,考试的科目为明经科(通晓儒家经典)、明律科(通晓律令)、治剧科(谓处理繁重难办的事务)。每科各录取一人。通过明经科的被录用为大夫、议郎、博士、诸侯王傅(诸侯王的老师)、诸侯王的仆射和诸侯王的郎中令。通过明律科的为廷尉正、廷尉监、廷尉平。通过治剧科的则任命为三辅(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翎)之中的县令。刚上任的茂才都是试守(试用),满一年者才是正式任用。

    汉官旧仪:“刺史举民有茂材,移名丞相,丞相考召,取明经一科,明律令一科,能治剧一科,各一人。诏选谏大夫、议郎、博士、诸侯王傅、仆射、郎中令,取明经。选廷尉正、监、平案章,取明律令。选能治剧长安、三辅令,取治剧。皆试守,小冠,满岁为真,以次迁,奉引则大冠。”

    虽然说孝廉、茂才之类的能够被推举出来已经是有些声望背景的了,但是另一方面来说还需要钱呢,虽然不能再地方上寻找人才,但是在这个卡口发掘人才也是一个手段,鲍鸿希望能够从这里拉一批人壮大自己的中层管理基础。

第305章 准备就绪() 
《后汉书·百官志一》:“司徒,公一人。本注曰: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逊顺、谦俭,养生送死之事,则议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省牲视濯,大丧则掌奉安梓宫。凡国有大疑大事,与太尉同。世祖即位,为大司徒,建武二十七年,去‘大’。”

    由此可见,司徒主要掌管民生,兼管教化,以及建立礼制。太尉拥有考课武官的权力,而司徒拥有考课地方官的权力。年末的时候,司徒会奏请皇帝,以根据地方官的表现对地方官进行赏罚。

    此外,朝廷在郊外祭祀天地的时候,司徒要负责审查祭祀用的牲畜,以及检视祭器(祭祀用的器具)是否清洁;在大丧(皇帝、皇后、皇子的丧礼)的时候,司徒要负责看管梓宫(梓宫为皇帝、皇后、皇子以及个别重臣的棺材)。

    另一方面,汉末的上公和三公九卿都是有名无实,手上并没有多少的权力。东汉中后期,宦官和外戚轮流着独揽大权。汉末,虽然外戚和宦官集团相继倒台,但权臣董卓、李傕等人又相继掌控大权,官吏的任免和升降全在他们的一念之间。此外,东汉时期,三台(尚书台、御史台、谒者台)的权力逐渐加重,也在另一方面削弱了上公、三公们的权力。

    当然,独揽大权也不可能完全变成空值,只能说是受到削弱而已,该履行的基础职务还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这会的司徒乃是大名鼎鼎的东汉豪门袁家袁隗。

    袁隗,字次阳,东汉时期的名臣,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名门贵族,汉末枭雄袁绍、袁术的叔叔,他年少做官,娶汉末大儒马融女为妻。,袁隗比其兄逢更早登三公位,曾任后汉太尉、太傅。董卓专权后,因为袁氏兄弟起兵反卓,董卓恐其为内应而将其全家杀害。

    没错,就是那个十八路诸侯讨董那会被砍死全家的那位。如今身居三公司徒之要务,位高权重。

    不过,这位的关系倒是不需要荀汪去沟通,鲍鸿最近和曹老板关系密切,也是时候去认识认识袁家那两位人杰了。

    虽然说袁绍、袁术最后都是倒在了争霸的战场上,但是却也不能因为某些行为就认为他是渣渣,能够混到这一步,到他们后期那种程度的诸侯,哪里会那么简单。

    不过,现在这几位还都是年轻的时候,虽然不像当年小时候在洛阳各种浪的时期,结交还是很容易的。

    反倒是太尉邓盛属于士人那类,对于名士比较关注爱护,喜欢提拔那类人才。

    邓盛是弘农人,早年应该是以军功升迁。在桓帝永寿元年左右担任并州刺史,当时太原郡吏王允当面指责用钱贿赂太守王球而获得职位的郡人路佛,并与王球争辩,指责他贪赃枉法,王球一怒之下,将王允下狱,想要把他杀害。邓盛很早就听说过王允的事迹,很是钦佩他的才识和性格。当他得知王球要杀掉王允的消息后,立即亲自骑上快马,前往太守衙门,保释王允,并且请他做自己府中的别驾从事。而王允很感激邓盛的救命之恩,同时也为邓盛的正义行为所感动,于是一心一意为邓盛效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邓盛深感满意。在邓盛的提拔和宣扬下,使得王允的名声越来越大,为他日后步入朝廷做官奠定了基础。可以说邓盛就是王允的伯乐之一。

    后来邓盛入朝任职,于灵帝时担任太仆。中平元年年四月,时任太尉杨赐因与灵帝争辩时言辞恳切而遭罢免,于是以资历深厚的邓盛为太尉。

    这位太尉一方面除非是鲍鸿军功或者各方面行为入了他眼,否则要去拉关系不是那么容易的。相对来说荀家的名声毕竟在那里,打听一下到时候有那些考官之类的事情都是小意思。

    其实不出意外,那些军方大佬肯定都在列,关键在于某些复活人物有没有得到认可之类的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鲍鸿本身的官职也是挺高的了,这一点比起这个时期的曹操、袁绍那辈人要有优势,河南尹、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类的讲道理也算是两千石的高官了,不比九卿大爷差多少。

    只是相较于九卿来说是属于京城之外拱卫中央的就近地方管理者。而相对来说如果是较为远离中央的地方管理者,那就是州牧,郡守那种了同为两千石的地方大员。

    所以真要讲起来,鲍鸿表示自己绝对是有数的大员来着。话说回来,貌似已经有人接替自己的右扶风来着?不过被宗泽他们架空了,基本上就是自己的傀儡,那么自己现在的身份也就是杂号将军,虽然说也不是什么啰啰级别的人物,甚至因为军权的关系要更强势一点,但是相对来说根基不稳也是问题,倒也说不上哪个好。

    接下来数日,朝廷一连串的政令下来,就是刚刚提及的扩军之类的问题却不多说,鲍鸿也是乘着这个机会结识了不少名人。

    未来潜力名人建立关系,当时大佬也拜会了好些,各种走关系的事情也在不断进行,对于接下来大朝会的封赏也多少有点数目了。

    毕竟这个时候正当是汉灵帝受到黄巾激发雄起的时候,十常侍被各路义军,各路汉军,各方士人等等盯着,想要兴风作浪也不容易,所以这个时候三公九卿等能够在汉帝那里造成不小的影响,使得这次大朝会封赏群臣要比较靠谱。

    至于接下来的人才选拔的事情,规章制度,应征岗位之类的都已经公布出来了,就等着大朝会封赏群臣之后,军方大佬,分派到各地的封疆大吏等一同选拔了。

    不过话说回来,也有消息传出来,某些封疆大吏的位置也是竞争激烈,三公九卿等有资格提名的大佬相互之间也是争持不下,很可能在各路将军级别的功臣直接也要来一场竞争上岗的好戏。这就是背景拼完之后的竞争了,和外面那个名额已经被权贵瓜分的差不多了演武完全是两码事。

第306章 开始的大朝会() 
每逢岁首举行“大朝会”,是始于西周的一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