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之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敌之大唐-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奏章,而是参加科举之时写下的一篇锦绣文章,字字珠玑,让武后不愿错过每一个字。

    可惜的是,武后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亦或者说越来越古怪。

    武后嘴角流露出一抹冷笑,心中暗忖:“突厥一反常态于冬日天寒地冻时节出兵,果然不是默啜一时兴起,而是一次有预谋的行动。

    突厥突击北疆,吐蕃兴兵于西,而西突厥也蠢蠢欲动,三方遥相呼应,企图让朕措手不及,从而顾此失彼。

    高明啊高明!如此阴险而狠毒的计谋,还不是默啜这样的野蛮人能想出来的,不用说又是徐敬业这个杂碎筹谋的。

    而徐敬业,一个祖祖辈辈都是汉人的种,却以身侍蛮夷,且还是主动投奔,死心塌地,真让朕看不懂。”

    武后将奏章复又卷起,对小文子吩咐道:“小文子,将此奏章给诸位相公传阅一番。”

    武后此举有点恶趣味,就像是和宰相们斗气一般。你们不是背后嘀咕朕喜欢乾纲独断吗?这次朕对于安西的事情绝不独断,就让你们好好烦神一番,想一个万全之策,替朕平息安西之乱。

    先是政事堂首席秉笔、内史韦方质接过娄师德的奏章,仔细看了一遍,看着看着大口吸冷气,一只干枯的左手一个劲地摸着腮帮子,貌似牙疼得厉害!

    韦方质看完后一言不发,只是一个劲地叹气,随手将奏章传给了身边的左仆射王方庆。

    王方庆看着看着脸黑如墨,嘴巴却闭得紧紧,将那封奏章像烫手的炭火似的扔给了中书侍郎岑长倩

第160章 问计宰相() 
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

    一封来自数千里之外的急奏,经过八百里加急日夜兼程从安西送到了神都,如今在几位政事堂宰相手中传了一遍,最后又回到了武后的御案之上。

    宰相们看完急奏以后,反应不一,表情各异,有人闭目做沉思状,有人眼观鼻鼻观心心观太虚,有人摇头晃脑嘴巴一张一合却没有声音发出

    虽然他们都有不同的反应,都在做出一副绞尽脑汁殚精竭虑苦思冥想的模样,不过,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淡定,异常的淡定,不愧是混迹官场多年,所谓“居移气养移体”,练就出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气度。

    娄师德的急报内容可谓是石破天惊,对于眼前的大唐来说,那就是雪上加霜,在新鲜的伤口上面再擦一把盐巴。

    突厥人大肆寇边,马踏北疆,一连击破北疆数城,将大唐的躯体上面狠狠地插了几刀。而此时,吐蕃人也不让默啜专美于前,集结重兵对安西虎视眈眈,欲咬下这块肥肉。

    所谓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安西的旁边可不仅仅只有吐蕃人,还有一个西突厥十姓存在。他们的可汗斛瑟罗也派人给娄师德送了一封信,言称今年大草原水草不丰,牛羊繁衍不兴

    总之,就是一个意思,我们西突厥十姓缺少食物,难以度过寒冷的冬季,请大唐支援一下。俺们也知道大唐家大业大人口也多,大家都不容易,因此要求不高,把粮食给个两百石就差不多了。

    对于西突厥十姓的无耻行径,宰相们心中早就在骂娘了:“斛瑟罗,你特奶奶的能再无耻一些吗?水草不丰,六畜不兴旺,造成过冬的食物不够吃?

    你们突厥人什么时候过冬的食物够吃了?就是给你们一千万石粮食,转眼间就能给折腾一空,明年照样不够吃。

    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学学娄师德种地呢?不种地的游牧民族,一年到头就指望老天爷的脸色过日子,哪有丰衣足食的可能?”

    宰相们心中虽不忿,但却也无可奈何,突厥也好,吐蕃也罢,他们就是那个德行。有吃的就甩开腮帮子猛吃,没有吃的就去抢,至于抢谁?自然是喜欢种地、家有余粮的唐人。

    内史韦方质、门下侍郎韦思谦、左仆射王方庆、中书侍郎岑长倩,这四位都是老奸巨猾之辈,一个个都打定主意装哑巴,只要武后不问,就绝不开口。

    政事堂如今有五位宰相,除了这四位“老贼”,还有一个新晋的武承嗣。

    武承嗣在岭南烟瘴之地流放多年,前几年才被武后给赦免回来,一路飞速往上窜,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就爬上了宰相位置,混进了政事堂,挤进一群“老贼”的行列。

    不过,他虽然进了政事堂,有了议政的权利,却因为道行太浅,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根本就不被几个“老贼”看在眼中。

    “老贼”们淡定又淡定,武承嗣可没有这份涵养。一个默啜入侵,就让他挨了姑母几个大嘴巴子,还让武三思捡了便宜,得以挂帅出征,而且,很可能还将白捡一个不世之功。

    如今,这吐蕃和西突厥又来凑热闹,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特奶奶的,也太不把我武承嗣是不把我姑母看在眼里了!

    杀!必须派大军前去大杀特杀,最好把这些王八蛋全都给杀光,省得时不时地来恶心一下。

    “咳咳”一激动,武承嗣未曾开口先咳嗽上了,还带着喘的,让人看着闹心又揪心,好半天才平息些许,迫不及待地道:“天后,吐蕃、突厥,蛮夷耳,不识教化,竟敢冒犯天颜。

    臣,咳咳,臣以为应派大军出安西,以讨不臣,将这些蛮夷杀光杀绝,以绝后患。”

    武承嗣言罢,武成殿中顿时寂静无声,就连人们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韦方质等人乜了武承嗣一眼,在心中给他竖起大拇指,纷纷赞叹:“牛人,真正的牛人啊!把蛮夷杀光杀绝?古往今来,多少牛人都没有做到,就连汉武倾国之力也未能做到,而今却在武承嗣口中说出,真是让人佩服又感慨万千。

    不过,蛮夷是好杀的?如今北疆千疮百孔,多少生民流离失所,云州危在旦夕,已经够让大唐朝堂焦头烂额了。还要在安西再度开战?大唐如今的国力可比不了太宗当年,拿什么去两面开战?”

    想到这里,内史韦方质上前一步,冲武后拱手奏道:“武相年轻有为,志向凌云,气吞如虎,颇有前汉卫霍之风,老臣为天后贺!为大唐贺!

    老臣以为,武相既有此志,当可拜武相为帅,前去安西,统领各路兵马,定能将西突厥和吐蕃之流斩尽杀绝,为我大唐永绝后患。”

    韦方质一开口,韦思谦、王方庆和岑长倩纷纷附和,一致赞叹让武承嗣领兵出安西,去征讨西突厥和吐蕃。

    “废物!”武后在心里暗骂了一句,又狠狠地瞪了武承嗣一眼,方才眼神一转,脸色也缓和了许多,朝韦方质等人道:“诸位都是政事堂的宰相,都是我朝元老之臣,如今北疆多难,西边又不太平,正是国事艰难之时,诸位当为国分忧,多做筹谋。”

    武后虽然还没有登基称帝,但在臣子的眼里,同样是金口玉言。如今,武后既然开口了,韦方质等人自然再也无法装聋作哑。

    中书侍郎岑长倩道:“天后,北疆默啜大举来犯,与我朝一战在所难免,臣以为实不宜再于安西之地大兴刀兵,应分而处之。

    臣以为当以北疆为重点,集结重兵与默啜决战,夺回失地,扬我国威。

    而安西之地可取守势,娄师德久在安西,可堪大任,天后可拜其为安西都护,总统安西四镇兵马,与吐蕃人对峙,不求破敌,但求守住城池即可。待到大雪封路之时,吐蕃人自然回撤,安西之危自解。

    而西突厥十姓,亦有控弦之士十余万,臣以为斛瑟罗尚未决心与大唐为敌,不如遣一使者安抚其心,并赐予其钱粮,此一路当可自退,不足为患。”

    岑长倩之策实为老成谋国之道,先瓦解其联盟,分而化之,总体就是:决战默啜,拖死吐蕃,安抚西突厥。

    此老成谋国之策,除了懵懵懂懂的武承嗣,其他三位宰相纷纷附议,就连武后也连连颔首,心中大慰。

第161章 旌旗半卷出神都() 
岑长倩的一番分析,精辟而老道,直指当前局势的核心,可谓是老成谋国之策,听得诸宰相心服口服,就连武后也频频点头。

    东突厥默啜亲率二十万铁骑寇边,大唐北疆是战火连天,满目疮痍。而吐蕃也与默啜遥相呼应,陈兵十余万,对安西虎视眈眈,还有西突厥可汗斛瑟罗趁火打劫,一开口就是粮二百万石,大有一言不合就要兴兵前来自取的架势。

    北疆有群狼来袭,安西身边则有虎视眈眈,眼下的大唐西北两个方向均有大敌环伺,当前局势十分艰难,稍有不慎,将祸及关中之地,从而动摇大唐的国本。

    而眼下的大唐却没有在两面同时开战的实力,只能从中做出选择。岑长倩的建议就是,在北疆与默啜决战,而安西之地则采取守势,以名与利安抚西突厥,先退斛瑟罗一路,再拖住吐蕃,待到大雪纷飞之际让其不战自退。

    武后和诸宰相进一步商议之后,随即命上官婉儿写下几道旨意,就出兵朔州以及安西局势做出了决断。

    武后大体上听取了岑长倩的建议,不过,在具体的人选上还是夹带了私心,并没有完全被诸宰相牵着鼻子走。

    老将沙吒忠义为朔方行军大总管,朔州都督,领兵十万出朔州,寻求与突厥决战,伺机夺回失地。

    鸿胪寺少卿唐休璟持节出使西突厥,加封西突厥十姓可汗斛瑟罗为继往绝大可汗,蒙池都护,加爵西蒙郡王,并赐西突厥十姓粮百万石、绢布万匹。

    至于安西四镇,原本有兵十万,不过,由于安西离关中路途遥远,转运粮草极为不易,故黑齿常之归朝的时候带回七万余兵马,只留给娄师德二万四千人马。

    因此,武后诏令娄师德为安西都护,加冠军大将军,节制安西四镇诸军兵马事,安西屯田大使,总领安西军政事务,前面负责抵御吐蕃入侵一事。

    同时,又令李敬之为云麾将军,安西副都护,于阗军领军使,领兵马二万支援安西,协助娄师德镇守安西四镇。

    这样一来,娄师德手中拥有的两万四千兵马,加上李敬之带去的两万援军,整个安西总共只有兵马四万四千众,听起来人数不少,但对于偌大的安西来说,还是显得捉襟见肘、兵员严重不足。

    即便是唐休璟不负众望稳住了西突厥,仅仅是面对来势汹汹的吐蕃大军一家,也够娄师德喝一壶的了。

    诸宰相对武后的安排纳闷不已,虽然武三思和沙吒忠义的两路大军共占据了近三十万人马,造成大唐常备兵力紧张,几乎是抽空了京畿附近常备兵力的大半。

    但是,紧张归紧张,大唐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京畿附近府军也众多,怎么说也不至于挤不出个五、六万人马,为何武后只给李敬之两万人?

    还没等到诸宰相们发出疑问,武后又让上官婉儿写下一道旨意,命王孝杰为武威军总管,节制陇右诸军使,领兵十万驻兵沙州,以策应安西之变故。

    这又是唱的哪出?

    宰相们纷纷侧目,不明白武后为何如此处置?看着武后这架势,大有放弃安西四镇的意思。

    他们并不知道云州已经沦陷,十二万大军全军覆灭,就连主将云州大都督武懿宗都被默啜擒获,而朔州

    虽然朔方秦怀玉尚未有奏报送达,但在武后的心中已不对其抱有幻想了。云朔二州一溜边城均已被突厥人攻破,一个仅有一万二千守军的朔方何能幸免?

    北地的局势已糜烂不堪,战火已烧到北都太原附近,大有威胁神都之势。眼前出兵北地将默啜大军挡在大漠才是重中之重,而安西四镇,和默啜比起来不过是疥癣之疾,即便是娄师德守不住,还有陇右可以作为屏障,吐蕃人根本就无法威胁到神都。

    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对于武后来说,并不难以做出取舍。

    对于宰相们的疑惑,武后就没有打算给他们解释。云州之殇不仅仅是武懿宗的耻辱,也是这个武家的耻辱,只能打落门牙肚里吞,无法和外人言说。

    上官婉儿写好了圣旨,用了玺印,诸宰相本来还想给李敬之和娄师德多要点兵马,结果一看武后那铁青的脸色,一个个很识相的选择了闭嘴,加盖了中书门下的花押和印签。

    事不宜迟,传旨的内侍带着圣旨、敕书和龟符前去兵部以及给在京的唐休璟、沙吒忠义、王孝杰和李敬之宣旨,而政事堂和户部、兵部等相关部门随之进入了高速运行模式,全力调集兵马、筹措钱粮,不敢耽误这场自阴山之战以来最大的战争。

    此次同时出动四路大军,共计兵马四十多万,如果尽数调动两京兵马,那么差不多将两京禁军抽调一空,大唐的首府神都将因此变成一座不设防的城池。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武后也绝不会让她的老巢置于险地。大唐的兵备一向是重两京而轻地方,南衙十六卫加上北衙禁军差不多就有五十万,全都集结在两京之地,将长安和神都打造成铁桶似的,如今虽然北地危急,武后也不可能放松神都的防御。

    眼下正处在她撷取最高权利的关键时刻,如果将神都禁军全数调离,造成神都的防卫空虚,万一那些贼心不死的李唐宗室余孽来个兴兵勤王、清君侧啥的,岂不是要了她的老命?

    因此,这四十多万大军只从两京抽调了一半,也就是二十万,其余的兵马将从周边各道的折冲府征集。

    二十万大军的召集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而战事却有轻重缓急之分,因此,武三思近水楼台先得月,和薛怀义、黑齿常之带着十二万禁军首先上路了,剩下的兵马将在河东道和北都太原汇合,然后,一起前去云州拯救武懿宗。

    至于其他几路只能各自领着几万禁军先行开拔长安,然后和剑南道、关内道等地的府军人马汇合,再各奔朔州和陇右以及安西,行程自然不可与武三思相比,相对来说要困难得多。

    不过,武后一声令下,再困难也要上,没有任何退路可走。

    退,即是死,而进,还有一线生机,如何选择,还用说吗?

第162章 从龙门中出来的人() 
一道道圣旨出了皇宫,随后是一支支大军出神都,开赴西北两个方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