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到原本那个时空野史上的记载,不由得问道:“姑娘眉间的梅花倒也别致,只是不知那伤疤是何人所留?”
“这个说来话长了,是奴不小心撞在了几案角上留下的。”上官婉儿美目闪动,言不由衷。
人家不想说,那么也不好打听,只能不了了之。
赵无敌安顿好上官婉儿以后,又悄悄回到了宫中,在一处阴暗的墙角现身,然后朝侍卫们走去。
没等侍卫们开口,他主动说是看到有人飞身逃遁,似乎是一个江湖高手,就尾随着追了下去。
相王和太平公主先下手为强,提前发难,一举将韦氏一族全都给剿灭殆尽,不仅是身在宫中,就连在长安的家眷都没有放过。
而武三思一家子也死绝了,包括安乐公主和武崇训、武延秀,全都被砍下脑袋。
武氏一族被牵连者颇多,那些蚁附于武三思的族人皆被杀光,就连嗣魏王武延基也遭受牵连,被夺爵,废为庶民。
这要怪他兄长武延秀,好死不死地于当夜宿在安乐公主榻上,被定为韦后的党羽,以至于牵连了自家兄弟。
一夜之间,先后两朝后族凋零了,整个长安,偌大的朝堂之上,将再难看到武韦二族人的身影,就连韦安石明明不是韦后同族,可无奈同僚们总是拿他的姓氏说事,一气之下辞官归家了。
皇帝驾崩,停灵于太极宫中,可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平公主本有意要她八哥出山,打理这多灾多难的李唐江山。
可相王打死都不肯,并威胁若是再逼他,就出家做道士去,反正他的两个闺女都出家了,也不多他一人。
相王不愿称帝,可把李隆基给急坏了,千里迢迢回到长安,将韦后给灭了,就连稷下学宫都死伤惨重,到头来却为他人做嫁衣裳,太不甘心了!
相王不做皇帝,这大唐江山就和他李隆基没有一文钱关系,他什么都捞不到,依然做他的临淄王。
可相王不愿意,作为儿子的他又能怎么样?
相王不当皇帝,那么只能在先帝子嗣中挑选,人选有两人,一个是身在宫中被吓得不轻的赵王李重茂,一个是远在汉中的汉王李崇福。
汉王性情乖张,为人暴戾,素来为韦后不喜,将他给打发到汉中去了。
如今将他给请回长安,路途遥远,恐怕将耽误先帝的下葬。另外,对于李崇福,太平公主也不喜欢,索性就将李重茂给推上了皇位。
对于剿灭韦后和武三思,是以相王和太平公主为首的,而相王事后就待在府中看鱼,并不理会皇权更迭,群臣无奈,只能事事请示太平公主。
在新皇登基大典上,宰相魏元忠提议,给相王加“保国”尊号,给太平公主加“镇国”尊号,二人皆开府建衙,参议朝政。
对此,满朝文武都没有异议,也不敢有异议,就连小皇帝都在看太平公主眼色行事,谁会出来搅局,惹太平公主不高兴。
太平公主成了镇国太平公主,开府建衙,可上朝参政,家中的会客厅也成了银安殿,风光一时无俩。
她原本就是仪比亲王,如今更是再进一步,位在诸王之上,比昔日的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还要风光。
朝廷连遭变故,虽拨乱反正,延续了李唐江山,可死的人太多了,让朝堂之上留下了诸多空缺,急需选拔人才填充,才能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
第1048章 甩包袱()
天下虽定,却百废待兴。
接二连三地宫变,杀得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造成了各有司衙门空缺了好多位置,就连政事堂也如此,只剩下三个宰相艰难维持。
禁军也是如此,韦氏和武氏子弟的被杀,好多禁军都没有了大将军和将军,就连中郎将也不足数。
这些都是燃眉之急的大事,处置不当,将动摇李唐社稷的根基,可皇帝唯唯诺诺,相王闭门不出,被逼急了都是一句“去请示镇国公主”,让朝臣是无可奈何。
太平公主太忙了,被各种琐事牵绊,都无暇喘口气,就连许诺宴请两位客卿的事情都一拖再拖。
她要权衡和分析,将朝臣提交的人选安排到空缺的位置上,要做到权利制衡,又要满足各方的利益,太难了,让她都没有时间睡觉。
首先,在政事堂人选上,崔缇在宫变的当日嗅到了风声,当机立断,重新回到了太平公主的阵营,参与了最后一击。
他赌对了,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奖赏,成了礼部尚书,加了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入了政事堂。
加上姚崇、宋璟、魏元忠,依然只有四个宰相,于是又增加了郭元振和姚元之二人,好歹将政事堂上给搭建起来,可以督导百官各行其事,维持大唐皇朝的运转。
各方都在想方设法安插人手,五姓七望借机出山,将大量子弟推到朝堂上,而李隆基也没有闲着,趁机对姑姑软磨硬缠,将刘幽求、王毛仲、陈玄礼等人安插在各卫禁军中,为将来蓄势。
可这一切都和赵无敌无关,阿大好歹接受了镇国公主府的长史一职,可赵无敌拒绝了所有的职位,只做一个客卿。
太平公主太忙了,忙到都没空关注赵无敌。
赵无敌正好回到长平坊,让阿三阿四弄了一辆半新不旧的马车,用一匹驽马拉着,将上官婉儿乔装打扮了一番,然后悄悄出了长安,送她去蜀中。
这段时间里金大郎一家子离开了长安,回家乡祭拜祖先,一来一回没有几个月时间是无法返回的。
而吴迪只是一个游学士子,租住了金大郎家的三间厢房,带了两个小厮,一共是主仆三人,在坊正那里都是有记录可查,不怕人找麻烦。
如今老家有事,吴迪因为要准备来年的科考,无暇它顾,只好让两个小厮回老家一趟。
这合情合理,谁也挑不出毛病,至于谁家小厮赶路还坐着马车的,对于吴迪根本就不是个事。
他们家家道殷实,钱粮不缺,一家子就只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会缺少他的用度?更何况,吴迪可不得了,不仅研读圣贤文章,还精于武道,被太平公主府聘为客卿,参与了诛杀韦后一族,成了有功于大唐的功臣,前途无量,恐怕都不需要参加科考,就能踏入仕途,一展抱负。
金大郎这处宅子只剩下赵无敌一个人,而他也无法在这里驻留太久,索性左邻右舍的邻人都很热情,也不怕会有人偷窃财物。
其实,他就没有值钱的物件被偷,就他那大道宝瓶的容量,恐怕就是将整个长安城给装进去,也占据不到一个边角之地。
不过,他还是拜访了苏坊正,给了几颗金珠,两块银饼子,推说是太平公主所赏赐,自己个拿着没用,不如给苏坊正拿回家逗弄小孙子。
对这种会来事的小郎君,苏坊正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对赵无敌被聘为太平公主府的客卿一事表示恭贺,并大包大揽,让吴迪先生尽管自便,不用顾虑金大郎的宅子,他会让坊丁给看着。
春日过去,盛夏来临,大唐换了一个皇帝,按照惯例要改元,群臣绞尽脑汁,并将多位博学鸿儒聚集在一起,引经据典,将皇家珍藏的古籍都快翻烂了,才定下两个年号“新日和庆安”,最后由太平公主定夺,采纳了“庆安”。
不过,得从明年开始,今年依然采用李景的年号,也就是女帝所改的神龙,为神龙四年,待到过了岁日、迎接新年的日子里,方才是庆安元年。
不得不说李景是个孝子,自打他登基称帝以后,就连帝号都不敢修改,依然沿用母皇的神龙年号。
李重茂这个皇帝比起昔日的李煜和李景还要可怜,是夜,他分明从李隆基眼中看到了狠毒和杀机,本不想做皇帝,只想能被流放到封地混吃等死。
可形势比人强,弱者是没有资格制定规则的。在宫变成功以后,因为相王拒绝登基,他还是被强摁到盘龙宝座上面。
在先帝的诸位子嗣中,李重茂最是低调,也是年纪最小,也就是比起安乐公主年长了一岁而已。
他真不想做皇帝,可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相对于相王的强势拒绝,他李重茂连拒绝的权利都没有,实在是太可悲了!
停灵满一百零八天以后,先皇李景被葬入李唐的皇陵中。经过群臣的反复讨论,给他上了“中宗”皇帝的庙号,可在墓志铭上却难倒了朝野上下。
同他母皇不同,则天皇帝是因为特殊的身份让人为难,不知该如何评说。
她老人家既做过大唐的皇后、太后、实际上的天下掌控者,也夺了亲生儿子的江山,开辟了新朝大周,重用战神安王爷,扫平了四夷,让四海八荒都臣服。
她的一生太惊艳了,同时也太复杂,让人无法评说,故此最后给立了一座无字碑,功与过,留待后世人评说。
与女帝相比较,先帝李景的一生太平淡了,实在是没有可以吹嘘的事迹,哪怕是韦后短暂的参政时间里,所作所为,也比先帝辉煌了许多。
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他年轻气盛,也可以说是年少无知,没有认清自己的傀儡身份,结果触怒了母皇,被废掉以后囚禁在武陵。
再次回到神都的时候,他斗志全无,患得患失,在东宫中提心吊胆地做了几年太子,最后被张柬之等人赶鸭子上架参与了神龙之变,逼母皇退位,再一次做了皇帝。
他终于可以当家做主了,行使皇帝的权利,可以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又突然茫然了。
这就如同一艘商船在大海上航行,忽然遭遇了暴风雨,若不想饱受折磨,只有融入大海里。
第1049章 史上最搞笑的讨逆()
每当大朝会之期,他高坐在最高宝座上面,对着满朝文武,心中似乎有壮志凌云,可转眼间却也不知该做些什么?
其后,由于韦后飞扬跋扈,颇有牝鸡司晨的趋势,他本该及时出手,断了韦后的野心。
可出于他的本性使然,不仅没有制住韦后,反而臣服了,在韦后面前唯唯诺诺,百依百顺,再次闹出二圣临朝的怪异局面,让臣子们忧心忡忡。
遇到朝臣奏事,但凡有些麻烦,需要他乾纲独断的时候,可他却一点主意都没有,只知道征询韦后的意见,太让人失望了!
纵观先帝一生,不要说文治武功这样的丰功伟绩,就连值得史家动笔的事迹都没有,太可怜了!
曾有人与史家交好,趁其不备翻阅了专门记载皇帝生平事迹的册页,结果发现大片的空白,从头到尾不超过百字,真是出乎意料之外。
最后,群臣无奈之下,只好有样学样,给先皇李景同样弄了一块无字碑,并美其名曰:“功与过,留待后人评说!”
可就是这样一个皇帝,还能落一个帝陵,已经是完美的结局。相比而言,那位野心勃勃的韦后落得个身首分离的下场,同武三思、安乐公主等人的脑袋被悬挂在明德门示众,至于无头尸体则被弃于荒野,被野狗啃食,何其凄凉也!
就在皇帝刚刚下葬的时候,幽居汉中的汉王李崇福谋反,还有模有样地让门下走狗先写了一篇檄文,传檄天下,将相王、太平公主等给定为大奸大恶之徒,祸乱天下,有不臣之心,谋害先帝和先皇后,大肆诛杀大唐忠臣,其心昭昭,路人皆知。
至于新帝李重茂,被称之为伪帝,是相王和太平的同党,弑父杀母,天理难容,该凌迟处死,以警示天下。
话说李崇福在得知先皇驾崩的时候,本也没往心里去。谈不上悲伤,也说不上高兴,就像是听到街头巷尾被车马撞死了一只阿猫阿狗一样,路人矣,与他何干?
他是一个被流放的王爷,而流放他的主意虽然是韦后出的,可要是没有父皇的点头,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对皇帝和韦后的死,他的确是有权利无动于衷的。可就在他无所谓的时候,却有高人主动来访,先是一通危言耸听,先声夺人,指出汉王将大祸临头,死无葬身之地。
李崇福果然被吓坏了,连忙请教高人指点迷津,求化解之道。于是,高人本着慈悲为怀,不忍见万民拥戴的汉王蒙难,接下来就是各种化解之道,有理有据,头头是道,让李崇福想反驳都不行。
在高人的指点下,他决定赌一把,利用天下万民对他的“爱戴和拥护”,树立讨逆的大旗,起兵长安,拨乱反正,还天下人一个朗朗乾坤。
他立马颁发檄文,告诉天下人,他,汉王李崇福,大唐高祖皇帝的嫡系子孙,先帝的长子,要回长安讨要说法,并请天下人见檄文后立即响应,同他一起回长安。
李崇福的确是先帝的长子,不过却是庶长子,其母地位低下,连个名号都没有。
可这又如何?庶长子也是长子,先帝唯一的嫡子早就被女帝给杖毙了,剩下的不都是庶子吗?那么比起李重茂来,他这个庶长子可就名正言顺多了。
可当檄文发出,他正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发现情况不妙。
因为并没有天下万民前来报效,聚集在他麾下的只有汉王府的幕僚、侍卫和仆从,以及数百名歪瓜裂枣的汉子,手里拎着菜刀、门闩、铁棒、木棍等物。
他懵圈了,这是怎么回事?以他先帝的长子身份,号令天下,不该是四海八荒的英雄蜂拥而至吗?
“此何人也?”李崇福指着那些歪瓜裂枣问道。
“大王,这是前来报效的义士。”长史硬着头皮回答。
“嗯!”李崇福点点头,心里头舒坦了许多。
他发出讨逆的檄文,好歹还是有数百义士响应,也许天下臣民路途遥远,正在前来的路上。
李崇福瞅着义士们,忽然蹙眉,嘀咕着:“这长的也太磕碜了,就不能眉清目秀一点吗?”
长史在一旁直翻白眼,心里在呐喊:“这都什么人呀?苍天无眼,让老夫跟了这么一个草包,被绑在他的马车上,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想逃之夭夭都做不到。
李崇福,你特么是去打仗的,跟长得眉清目秀有一文钱关系吗?”
人们本是嘻嘻哈哈,没有正行,可如今听李崇福一说,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