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帐中坐满了人,别将郭破、中郎将赵九节、安庆、安之山,参军王子昂、行军书记王军和周方,汇聚在一起。
安王未曾开口,别将郭破就咧着大嘴打哈哈:“大帅,您与四夫人大喜,末将等职责在身,不敢擅离军营,也没有去给您道喜。今儿正好您来了,就让末将做东,好好乐呵乐呵。”
中郎将安之山也凑趣道:“是啊,大帅,今儿有肥鱼、麂鹿、黄羊,最难得的是郭将军昨儿射了一只猛虎,都没舍得吃,专门给大帅留着呢!”
“那玩意儿可是大补,大帅新得佳人,那个啊哈哈哈,都懂的。”赵九节也不是好鸟,直接朝那方面拉扯。
赵无敌一挥手,打断了他们的胡咧咧,肃声正色道:“行了,吃吃喝喝的事情等会再说,本帅先转告你们一件大事。
陛下要检阅神武军,地点自然是在长安城中,至于时间估摸着也就是最近几日。本帅打算挑选一千人马进长安,接受陛下和朝臣的检阅。
本帅可告诉你们,全都打起精神来,展现出咱们神武军的军威,让他们看看咱们有没有能力征伐吐蕃,扫荡大周四夷中最后一个敌人。”
听说女帝要检阅,众将还真没当回事。对于如今的神武军来说,绝大多数将士别说见过女帝,就连长安都没有进入。在他们心中,只知有大帅,不知有女帝,自家大帅的话比圣旨好使多了。
相对于女帝的检阅,他们更在乎的是征伐吐蕃。自吐蕃立国以来,中土王朝自隋而唐再到大周,同吐蕃之间的战争中从来都没有占到便宜,甚至还发生了薛仁贵兵败大非川那样的耻辱。
而不久的将来,他们将追随大帅征伐吐蕃,打进逻娑城,生擒吐蕃赞普器弩悉弄,立下盖世奇功,在青史上留名。
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将达到人间的极致,而能参加这场史诗一样的战争,将是所有军中将士的毕生所望。
他们向往这场史诗之战,不大在乎女帝检阅,可大帅既然将两者联系在一起,那么也不能不给女帝几分面子。
五千骑兵,从中挑选一千骑,对于别的军队也许是一件难事,可对于神武军却根本不是事,都不用挑挑捡捡,随便指定那一师都成。
五千人马分属三名中郎将,一共是五个师的建制,最后还是大帅指定,挑了安之山的手下一师,并由别将郭破和安之山亲自带领,只等朝廷的命令一到,立马进京。
第900章 回营()
没费一点周折,就选定了进长安接受女帝检阅的兵马,看天色尚未到正午,郭破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让人准备酒肉去了!
赵无敌也不拦阻,只不过提出要乐呵三军一起乐呵,可不能让大帅和将军吃肉,士卒们连口汤都没得喝。
行军书记周方连忙说道:“大帅放心,咱们这次来长安,携带的钱财足够。前几日府上往来扬州与长安之间的掌柜的,给送来了上百车的吃食,还有百万钱财,说是临行前王妃吩咐,给将士们的赏赐。
郭将军早安排好了,今儿全军加餐,肉管够,至于酒每人一碗,还得分成两班,正午一班,夜间一班。”
“好,郭破做得很好!”赵无敌点头道。
行军在外,时刻都不能放松警惕,哪怕是在长安城外也不行。作为军人,绝对不能将大军的安危寄托在外人的仁慈上。
长安不是神武军的家,从来都不是,那里不知有多少人对神武军虎视眈眈,恨不得将他们给拆分或收编。
赵无敌来到湖泊边,看烟波浩渺,雾气折腾,另外有一些士卒驾驭自制的简易木筏网鱼,一网下去,拉起来以后,能有近百斤肥鱼,其中有鳞甲鲜红的鲤鱼,一条条俱都肥硕得很,拾掇一下,的确是下酒的上品。
呵呵,如今李唐江山不再,人们终于可以可着劲地享用鲤鱼了。换在数十年前,谁人要是敢捕食鲤鱼那可是大不敬之罪。
就在安王手痒痒欲亲自下湖去一展身手的时候,行军书记王军急匆匆跑来,告诉大帅兵部来人,要见大帅。
哦?对兵部来人,赵无敌很是诧异。这速度也太快了吧?昨日女帝提议检阅神武军,怎么也要等到今日才能提交兵部和政事堂审议,相对于政事堂办事的效率,怎么也要扯皮好几日。
可今儿莫非是政事堂的宰相们全都吃错了药?
至于兵部来人是为了别的事情,安王都不做他想。
兵部来的是一位郎中,看脸很陌生,名字也没听过,正规规矩矩地席地而坐,看安王进了大帐,立马起身,屁颠屁颠地跑过来躬身施礼:“下官王笛拜见安王殿下!”
官员之间相见,自然是位卑者先向尊者施礼,自称大多统一为下官、末将,而对尊者则敬称其最高的官爵。
赵无敌的官爵加起来太多了,一般人都不一定能记全乎,而最尊贵的就是安王、神武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上柱国,连在一起也够长了,除了在极为隆重的正式场合,一般人是不会这样称呼的。
因此兵部郎中王笛称呼一声“安王”,根本就没毛病,神武大将军和扬州大都督等以后还会有第二个,可安王却只有一人,只要他老人家不犯迷糊去谋反,安王的爵位只能属于他以及他的子孙。
因为安王的爵位不同于一般的王爵,女帝给加了“世袭罔替、与国同休”八个字,也就是他赵无敌是安王,他儿子同样是安王,孙子也一样,不会逐代递减。
大周的爵位承继大唐,自王爵开始可以世袭,但却是逐代递减的,譬如武承嗣是魏王,到了他儿子武延义头上,就得在魏王前面加个“嗣”字,成了嗣魏王。
可别小看这一个“嗣”字,其间的差别可就大了,嗣魏王听着跟亲王沾边,但实际上享受的却是郡王的俸禄。
而且,这还是因为武承嗣是武氏一族的族长,换成第二人直接就成了郡王,再下一代成公爵,再往下侯
而赵无敌的安王是世袭罔替,子子孙孙都将是亲王,自大唐开国到如今的大周,都没有第二个人。
“那个、王郎中是吧,不知前来有何公干?莫非是来劳军的?”安王打着哈哈,还故意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劳军的羊酒。
王郎中老脸一红,恨不得在地上寻个缝隙钻进去。说实话,他们在兵部也曾提议过劳军一事,暂时主持兵部的左侍郎杜平也赞成,可劳军是需要钱粮的,待他们上了折子请户部拨付时,在政事堂给留中了。
听杜侍郎回来转述,政事堂的诸位宰相大多不赞成,尤其是那个张柬之老匹夫,大放厥词,说的可特么难听了!
一帮子粗鄙不堪的杀才,朝廷拿钱粮养着他们,为国征战是他们的分内之事,有什么功劳不功劳的?
动不动就劳军?你们以为朝廷很有钱吗?天下十三道,多少州县,需要钱粮的多了去了,去岁楚州遭了水涝,占州遭了雪灾,河东道数州之地被蝗虫肆虐,颗粒无收,多少灾民嗷嗷待哺,连树皮草根都啃光了,你们这些武夫不想着体恤民情,却一心只看着吃吃喝喝,老夫就想问问你们,良心真的不疼吗?
兵部的人都很不忿,就连王笛都在心里怒吼。老匹夫说话太让人寒心了,也不想想当年河北地大旱,蝗虫肆虐,加上契丹人作乱,大周先后损兵近七十万,可以说当时大周已经到了存亡之秋。
可老匹夫你想想,是谁破家为国纳捐钱粮数千万?是谁力挽狂澜消灭了契丹和突厥,给大周迎来了太平盛世,才让你们这些田舍奴得以吟诗作赋,大肆倡导文风?
安王也就是随口一说,神武军并不差钱,也不在乎户部那点赏赐,见王郎中一脸窘态,连忙将话题给岔开,问他此来何事?
王郎中的确是问女帝检阅神武军而来,今日一早女帝让上官婉儿去政事堂传旨以后,宰相们稍作商议,就达成了共识,如何指派兵部具体实施。
张柬之等人还是骄傲的,神武军威名在外,在升斗小民口中都快成神话了。可张柬之等人对安王的战例反复研究和推敲,却没有看到传说中的运筹帷幄鬼斧神工,反而有太多的巧合。
这就是一个走了狗屎运的人,既然女帝要看,那么咱们就顺水推舟,让神武军进长安受检阅,也好在长安军民眼前将他们打落神坛。
而且,哪怕是神武军真得骁勇善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长安有禁军数十万,区区一千人马能闹出多大的浪花?
第901章 好说话的王爷()
昔年契丹之乱,大周前三次出兵,一次比一次窝囊,前后折损名将多人,更是损失了七十万大军,差点一下子将大周的脊梁骨给抽调了。
自那以后,大周的军队可谓是伤筋动骨,加上北虐尽皆覆灭,再也没有了大草原上的威胁,文臣接机大肆宣扬盛世来临,该息兵戈、止刀兵,让天下万民休养生息,并在禁军招募上处处掣肘。
以至于大周文风大盛,吟诗作赋随处可见,可如今整个长安各路兵马加在一起也就十来万,除了左右羽林、左右卫等少数尚有万余兵马以外,最少的恐怕只有三四千。
长安拥兵数十万,不过是一个笑话,可此话出自张柬之之口,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张柬之是文臣,也是破落的世家子出身,而文人说话不都是喜欢夸张吗?稍微写首好诗那就是才高八斗,那一科出了几个才子,就被称之为大才车载船装,杀了百来个山贼,到了他们口中就是杀敌无数,太特么无耻了!
政事堂的诸位定下了检阅一事之后,就做起了甩手掌柜,将诸般杂事扔给了兵部衙门。
女帝检阅可不是小事,她老人家年纪大了,可受不了颠簸之苦,没有办法去军营大校场一览神武军的盖世风采。而神武军毕竟是外军,也不合适进皇宫,万一闹出点幺蛾子,谁能承担得起?
这样一来,兵部左侍郎杜平集思广益,将检阅之所定在朱雀门前,届时神武军一千铁骑在朱雀门前的广场上演武,而女帝则在城楼上观望,居高临下,一览无余。
检阅之所确定了,接下来还有诸多繁杂事物要考虑周全,譬如神武军进城的路线,走那道城门、那条大街?
另外,一千将士在演武前后,总得有个临时的休憩场地,准备一些粮草和清水不算过分吧?并且,女帝看高兴了,赏赐点酒肉也在情理之中。
王郎中将诸般事宜向安王爷一一禀报,不是偷眼打量王爷的脸色,生怕他老人家一个不高兴将他给乱棍撵走。
太寒酸了,如此对待一支有大功于帝国的铁军,实在是说不过去。可有宰相们掣肘,兵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硬着头皮给安王爷骂了!
安王爷却没有生气,淡淡问道:“时间定在哪一日?”
“三月十五,王爷看行吗?”王郎中忐忑地回话。
赵无敌略一琢磨,上官婉儿约的是休沐日,也就是三月十三,而检阅的日子定在三月十五,两者之间并不冲突,除此以外,他并没有什么要紧事要做。
他点点头,给王郎中吃了一颗定心丸,然后,王郎中将兵部调兵的文书、勘合交给了赵无敌,算是让这次神武军进长安合法化了。
一般调动军队需要兵部行文、政事堂用印,外加兵部勘合,最紧要的是要有皇帝赐下的一半龟符,可对于神武军来说,自成立伊始,就没有凭借女帝的龟符调动的说法。
甚至,神武军历任军司马手中从来都没有保管过半边龟符,也让军司马一职变得不是那么重要。
神武军第一任军司马是独孤平之,同时他还是扬州都督府长史,从头到尾都是以赵大将军的幕僚自居。
在他高升长安屯军总管离开神武军以后,军司马一职索性让录事参军赵政给兼任了,可赵政依然将精力放在筹措和管理钱粮上,以至于军司马一职形同虚设。
此番让神武军进长安接受检阅,女帝根本就没有提及龟符一事,兵部也只好故意遗忘,免得惹女帝和安王都不高兴,落得个里外不是人。
难得安王爷好说话,没费什么力气就将事情办妥,王郎中很有眼色,立马就向王爷请辞。
可安王爷大手一挥,道:“俗话说得好,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今日军中加餐,王郎中既然赶上了,何不吃几杯再走?”
“王爷有令,下官敢不从命?”王郎中也是个爽快人,立马就答应了。
赵无敌将兵部文书和勘合扔给了行军书记王军,些许小事还用不着他操心,自有行军书记、参军和别将郭**理。
赵无敌见众将都迫不及待了,便让将酒肉给呈上来,就在这大帐中设宴,来一场群魔乱舞。
不要看安王爷为人随和,似乎是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可这不过是他的表象,更确切地说是他的伪装,多少年来,以此迷惑了多少敌人?
实际上他治军严谨,制定了诸般规矩,作为每一个将士的启蒙课,进入神武军军营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背军规,不将军规给背个滚瓜烂熟,融会贯通,都不好意思说是神武军的。
军规一旦制定,任何人都不得违背,否则将军法从事,谁的求情都不好使。
神武军军纪森严,且有着完整的军规,遇到各种情况,根本都不需要诸将提醒,手下自然知道该怎么执行。
譬如今日加餐,不仅士族分成两部,分开在中午和夜间饮酒,就连校尉以上的军官也不例外。
大帐中,弥漫着酒肉的香气,以安王爷为尊,接下来就是兵部的王郎中。他想推辞,因为座中比他官阶高的比比皆是,不说郭破,就连那个侍奉在安王爷身后的人,也比他品级高得多。
在赵无敌还是一个侯爷的时候,赵不破就是他的亲卫首领,十多年来随他东征西讨,立下了诸多功劳,说实话就是封一个开国侯都不为过。
可赵不破拒绝了,不仅不接受朝堂的封赏,反而自降身份做了扬州赵家的家臣,真是太委屈了。
赵无敌在被封王以后,并加了开府仪同三司,可以拥有自己的幕府,索性让赵不破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