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洽也是东林党人,刚才被崇祯这番话吓得不轻,战战兢兢答道:“圣上,各地勤王之师战斗力良莠不齐,又无人统一提点,恐怕不仅不堪一战,还会虚耗钱粮。不如一道旨意,将其遣送回去算了……”
“哼!”崇祯用一声冷笑打断了王洽的话,又换了个人问道,“周延儒,你怎么说?”
这个周延儒便是方才崇祯口中的“玉绳”,他素来不懂军事,没料到崇祯会来询问他,可皇帝的问题又不能不回答。
于是他大脑紧张地思索了一番,这才说道:“皇上,兵力始终是兵力。不如将这些人马集中起来,派出去抵挡女真人一阵,也好争取一点时间,让蓟辽、宣大的精兵能够休整一番,以利决战。”
崇祯听了他的话,既不赞同、又不驳斥,却又问道:“温体仁,你有什么主题?”
这位温体仁,便是方才那个马屁功夫出神入化的仁兄。
不过马屁归马屁,这人倒还真有些真才实学,思索了一下说道:“方才兵部尚书王大人所言‘良莠不齐’四个字至为妥当。勤王之师有优有劣——劣者不堪一战,优者堪比朝廷精锐。就如织造提督姬大人的精兵,若不使用而是遣返原籍,岂不可惜?”
温体仁早已看出崇祯皇帝对姬庆文十分器重,因此这句话虽是在夸赞姬庆文,实则是在夸奖皇帝有眼光。
只听他继续说道:“最妥当的办法,还是连夜甄别城外勤王军队战力。战力强者留在京师助一臂之力;战力弱者则发银遣返,用以绥靖地方。不知圣意如何?”
“好!这才是老成谋国之策!然而应当如何甄别战力?”崇祯追问道。
温体仁想也不想就答道:“圣上,臣无能。臣是礼部右侍郎,素来不通军务。以臣愚见,此事当由兵部、户部协同办理为宜。”
崇祯听了不住点头,居然认了个错:“那是朕错了。王洽、毕自严,温体仁的话,你们都听见了吗?”
兵部尚书王洽、户部尚书毕自严赶紧叩头回答:“臣,听见了。”
崇祯冷冷说道:“你们听见了就好。整顿城外勤王兵马,事关重大,尔等要给朕做到如虎添翼,如若做成画蛇添足,哼!看朕如何处置你们!”
那两位大人被这几句话吓得赶紧叩头答应。
却听王洽又问道:“皇上,勤王之师甄别之后,还须一人统一提点,请圣上明示。”
崇祯点点头,木着脸说道:“这话还算是像个兵部尚书。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王洽紧绷着的心略放松了一些,答道:“此人声望要隆、德才要高,否则不足以服众。臣保举一人,孙承宗。”
“废话!”却不料崇祯又发怒起来,“孙承宗老督师还用得着你保举?朕难道不知他声望、德才都是最顶尖的。只不过现在兵荒马乱,孙老师年事又高,朕不忍劳动他老人家罢了。”
王洽吃了个瘪,又赶紧将脸紧紧贴住乾清宫的地面,再不敢说话。
还是温体仁挺身奏道:“皇上,既然孙老师年纪太大了,不如将这些兵马交给袁崇焕督师,让他同关外精兵合兵一处,形成合力。”
崇祯思前想后,也想不出还能有什么更好的人人选了,便叹了口气,道:“那就只能这样了。”
这一夜,崇祯皇帝先喜后忧,已被前方的战事折磨得疲惫不堪,连打了几个哈欠,说道:“行了,你们都下去办事去吧,朕也要休息了。”
众人闻言,连忙磕头请安,站起身来,便要退出乾清宫。
正在这时,却听崇祯皇帝说了句:“且慢!”
众人慌忙停住脚步,静候皇帝下旨。
第一三八节 袁崇焕进关()
却见崇祯皇帝转身走进乾清宫内的皇帝寝室,片刻间出来之时,手里却已提着一把宝剑,上前递给姬庆文道:“看你这狗才办事还算机灵,这口宝剑朕赐给你了!”
姬庆文猜不出崇祯皇帝有什么用意,一时有些发愣。
却听徐光启在他耳边低语道:“姬大人,这是尚方宝剑,你还不跪接?”
哇!这就是尚方宝剑!传说当中可以上斩昏君、下斩奸臣——当然有些夸张了——的尚方宝剑!
姬庆文心中一阵激动,赶紧跪了下去,双手捧着接过了宝剑。
崇祯点点头,又道:“你是朕的心腹,出宫去以后,要多动笔,将京师之外战事情况、百姓疾苦、敌军动向等时时报来,让你身边那个姓李的锦衣卫直送乾清宫。朕可不能让这底子坏心眼的官员给蒙蔽了。”
姬庆文听了,赶紧叩首领旨,这才退出宫去。
一众文武官员离开乾清宫之后,无不松了口气,却都没有立即离开,反而拿一双眼睛反反复复、上上下下打量这姬庆文这个五品织造。
姬庆文被他们看得浑身难受,脸上尴尬地笑笑,又打了声招呼,便去寻随自己一同进宫来的李元胤了。
李元胤跪了这许久,再结实的身子都有些受不了了,在姬庆文的搀扶之下才勉强站稳,双脚却还有些发麻,没法立即迈步走动,只在原地活动筋骨。
正在这时,却见徐光启大步而来,笑呵呵对姬庆文轻声说道:“姬大人,今日乾清宫会议,我们满朝文武,都被圣上骂了个狗血淋头,唯独你得了彩头。真是可喜可贺啊!”
姬庆文伸手抚摸着这口金丝缠绕的宝剑,不无感慨地说道:“听说尚方宝剑上斩昏君、下斩佞臣。上斩昏君自然是说说而已,可佞臣我也不知是怎么个斩法……皇上真是给我出了道大难题了……”
徐光启也道:“这可不是寻常的尚方宝剑,姬大人没见皇上是从自己寝宫里取来的吗?这口可是圣上自用的天子剑,史书典籍之中从未记载除皇上之外其余人等应当如何使用。唉!这是一份殊遇,大人可要慎重了啊!”
姬庆文刚要答话,一旁闪来一个太监,满脸堆笑道:“几位大人是不是忘了出宫的路了?要不要由杂家在前引导?”
姬庆文见李元胤已能走路,便点点头,从袖中取出一张二十两的银票,递给那太监,便让他前头带路,领着自己和徐光启、李元胤向宫外走去。
紫禁城甚大,现在又已是深夜,若没有熟悉宫中道路的太监领路,还真的容易迷失方向。
走了几步,徐光启见四下无人,便又对姬庆文说道:“姬大人,皇上这口天子剑固然重要,可皇上刚才赐给你的兵务专奏之权却更加厉害。从今往后,城外一切军政要事,姬大人都可以直呈圣上,再也不用瞧别人的脸色了。这是皇上对姬大人何等的信任?”
徐光启说得高兴,姬庆文却是一点也不激动——封建帝王,尤其是性情急躁、心胸狭隘的崇祯皇帝的信任,未必就一定能靠得住——所谓伴君如伴虎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这里是紫禁城,这些话是不能在这里说的。
于是姬庆文只能说道:“我位卑权轻,骤然间有这样大的权力,难保那些老大人不会有什么想法……皇上这样做,固然是对我的信任,却也是把我放在火上烤……”
徐光启笑道:“姬大人能有这样的想法,在年轻一辈的官员里头是很难得的了。说起想法,别说是其他大人了,就连徐某我,也是有些嫉妒呢。不过不要紧,方才若不是大人出来说了几句话,我们现在都已经被皇上罢官免职了。不管怎样,我们都欠了姬大人好大一个人情,心里再有什么不满意,现在只能蒙在肚子里。”
正说话间,几人已走出了紫禁城。
却见李岩、黄得功他们正坐在路边一个馄饨摊里吃饭谈天,见姬庆文上来,立即起身迎了上去,又同徐光启打过了招呼。
还是李岩见多识广,见姬庆文捧了口宝剑上来,便咧嘴笑道:“姬大人进宫又出宫,一样东西没少、反多弄了皇上一口尚方宝剑出来。今后看来没人再敢小瞧你一眼了。”
徐光启一边提醒道:“这可不是寻常的尚方宝剑,是皇上自用的天子剑,这都赐给姬大人了……”
李岩听了,立即啧啧称羡,欣赏起姬庆文手中这口天子剑来。
正在这时,徐光启轻轻拍了拍姬庆文的肩膀,又朝路边努了努嘴巴。
姬庆文朝他眼神的方向望去,却见李元胤已走到街边一角,正在同一人窃窃私语——而看那人的官服、容貌,不是别人,正是李元胤的顶头上司,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姬庆文见状,心中顿时浮起一片阴云——骆养性在同李元胤谈什么?是在交代锦衣卫内部的事务,还是皇帝有什么需要瞒着自己的话要单独传达给李元胤?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然而眼下情势复杂、瞬息万变,且还有更加紧要的事情,等着姬庆文去办理,他来不及考虑其他的事情,胡乱在京城徐光启的府邸过了一夜,便即出门去了。
刚出城门,便见小多子等在城门底下,向姬庆文传来讯息,说是陈文昭已领军从大沽口回来了,并已从郑芝龙那边拿了粮草和战车回来,这就驻扎在城门之外。
姬庆文不及多问,便领着手下亲信,在小多子的引领下,来到城外的临时营地。
却见这处军营虽是临时的,然而却被陈文昭营建得井然有序,严整无比。
姬庆文原还想奉旨带自己手下团练进京师休息,可见他们精神抖擞、士气高昂,也确实没有进京去的必要,便令全军集结,并派出斥候向东边侦查,探访奉命入关驰援的袁崇焕的动向。
过不许久,斥候便已探听到情报,说袁崇焕亲率大军正浩浩荡荡往京师而来。
姬庆文不敢耽搁,立即率领手下五百团练并车马辎重,与袁崇焕会和。
袁崇焕与姬庆文同拜在老督师孙承宗门下,两人自然认识。
然而这袁崇焕一向心高气傲,只以为他手下的关宁铁骑才是天下强军,大明其余军队不过是些乌合之众而已,一开始并不愿意让姬庆文同自己一道行动。
可袁崇焕见姬庆文所部虽只有五百人,却以戚继光的兵法治军,军纪严明、军令严谨、军法严密丝毫不在自己以后,又随军携带了马匹、车辆和补给不用占用自己的粮饷,又见姬庆文身上带了尚方宝剑,便也勉强同意让他随军一同行动。
因袁崇焕是奉旨进关,虽然军务在身,却也要进京缴旨面圣。
因此他下令麾下军士现在城外暂歇,自己带了几个亲信武将,先如京城,同皇上说了几句话之后,便又出城来了。
等他回来时候,兵部尚书王洽已在城外等候。
王尚书也是奉了圣旨,连夜从各地勤王之师中挑选出了精锐共一万人,要移交给袁崇焕指挥。
袁崇焕眼睛长在额头上,半点瞧不起这些乌合之众,可碍于皇帝的圣旨,又看在户部尚书毕自严带来的粮草的份上,又派人在这一万人马之中甄选了一遍,只挑出三千兵马,虽同自己一起行动。
于是这两万多人,在堂堂太子太保、蓟辽督师领兵部尚书衔袁崇焕的带领下,从北方绕开京师,一路向西往遵化城、喜峰口一线浩浩荡荡进发而去。
第一三九节 初次交锋()
行至半路,前头传来情报,传女真贝勒阿济格携歼灭赵率教部余威,领骑兵三千,正快马加鞭向蓟州杀来。
蓟州乃是京师门户,万一被女真人攻破,那直至京师城墙脚下,都会无兵可守,不是一座可守可不守的无足轻重的小城。
于是袁崇焕在反复打探,确定阿济格手下确实只有三千骑兵之后,便从自己麾下兵马中,挑选出九千精锐骑兵,由自己亲自统帅,前往拦阻女真先头部队。
姬庆文听到消息时候,也曾主动请缨,想要同袁崇焕一同行动。
可最后换来的只是袁崇焕:“兵贵神速,我军均为骑兵,来去如风。唯恐姬大人麾下团练追赶不上,还请在后掠阵”的拒绝而已。
袁崇焕虽然高傲,不过从关外带来的铁骑果然是颇具战斗力。
他麾下九千骑兵出战不过两个时辰,便打探到了女真阿济格的下落,立即以众凌寡,摆开阵势便全军向阿济格所部扑去。
阿济格刚刚击败名将赵率教,心气正盛,见明军人数虽多,却并未将其放在眼里,自恃自己手下三千骑兵都是八旗精锐,丝毫没有退让,反而率军同数量三倍于己的明军正面对冲。
却不料第一次冲锋,袁崇焕便给气焰汹汹的阿济格上了生动的一课。
只见袁崇焕麾下骑兵仗着人多势众,分成三千一队的三队人马,兵分三路分别攻击阿济格所部正面、左翼、右翼三个方向,仅一个回合便精锐的八旗骑兵击败,并险些将其团团围住。
幸好阿济格也算是心思聪慧,见势不妙,没有继续死冲傻打,而是立即下令拨转马头,原路向西北方遵化城逃遁而去。
袁崇焕见状,知道女真人作战机灵狡猾,唯恐其在退路上设下埋伏,因此也不敢追击,而是收拢人马,等待后续军兵跟上。
就这样,原本信心满满的阿济格,在付出了阵亡八旗精锐三百人的代价之后,终于结束了自己略显鲁莽的试探,回到了已被皇太极暂时设为大本营的遵化城。
皇太极之前几次攻打明朝,走的是东线——也就是锦州、宁远、山海关一线,然而因“关宁锦防线”乃是老督师孙承宗一手打造,又有赵率教、祖大寿、袁崇焕等名将守护,几次攻击都是损失惨重,却没能踏入中原半步。
因此皇太极吸取教训,这次南下,同取得了蒙古人的支持和默认,从辽东向北进入蒙古地界,再攻击京师西北的喜峰口,意图从此处进入中原。
他这一手果然玩得出其不意,乘着明军全部注意力都在辽东的当口,连战连捷,几乎在没有付出什么损失的情况下,便突破长城喜峰口,又攻下了遵化城,可谓是春风得意。
却不料自己这位素来能征惯战的弟弟阿济格,居然会在新胜之时便遭遇大败,虽然损失并不十分大,却是进入关内以来的第一场败仗。
因此皇太极虽然心胸不算狭隘,却也有些愠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