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玄向陈纪拱手道:“我观长文容貌气度不凡,他日必能封侯拜相。”
陈纪笑道:“借小友吉言,但愿他能早成大器。”陈群一脸感激地看着韩玄,端起酒又来敬他。倒不是韩玄奉承,历史上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睿三代,皆在朝中任要职,后来更是官至司空。
酒足饭饱之后,韩玄向陈纪请辞。陈纪还欲挽留:“小友何不在我府中住上几日,老夫还有些问题与你讨教。”
韩玄连忙推脱,苏巧儿孤身一人上路,如今还不知到哪里了。韩玄俯身拱手道:“玄还欲动身上路寻人,就不叨扰先生了。”
和陈纪告别后,韩玄便和董平、杨雄上马一路来到客栈,召集了那一百骑兵准备上路。却见陈群背着包袱急匆匆地赶了过来:“韩兄,等等在下。”
韩玄疑问道:“长文,你为何跟了过来?”
陈群喘了口气道:“韩兄,我对韩兄仰慕已久。祖父时常夸我,说我能光耀宗门,只有家父不认可我,他时常在我面前夸赞韩兄。如今与韩兄相识,我深为钦佩韩兄的才华,韩兄日后必成大事。请让群追随于你,襄助你共图大业!”
韩玄见陈群一副小迷弟的样子,之前因为历史上陈群的九品中正制让他不太喜欢,现在韩玄觉得这个小正太蛮可爱的,再者九品中正制在当时确实有着积极作用,只不过是后来人执行出了问题。韩玄虽然很想把这个人才收入麾下,但人家才十一岁啊,诱拐未成年人不太好吧。之前苏巧儿也算是他诱拐出来的,现在害得自己到处寻她。
韩玄便严肃地和陈群说道:“长文,你如今尚未学成,就算追随我能帮我多少。”
陈群依旧不肯放弃:“可是,韩兄你不是说过‘实践出真知’吗?”
韩玄摇摇头:“那不是我说的,是毛爷爷他老人家说的。你别误解了,这句话是让你学习先贤总结出来的理论的同时要联系实际,再反过来完善理论。而不是不读书。”
陈群再三请求,韩玄无奈道:“我答应你待你学成之时,便让你来投奔我,行了吧?”
陈群委屈地点了点头,韩玄道:“好了好了,你快回去吧。你贸然出来,令尊寻不到你定然甚是担心。”
陈群耸拉着头刚要走,韩玄叫住了他:“长文,你可知颍川有哪些才智之士,劳烦你引荐,我好去拜访。”
陈群低头想了想,答道:“父亲倒是与钟繇钟元常相识,不久前他因病辞官在家。其家在长社县,离本县不远。你若是想去拜访,我可为你写拜帖。”
韩玄咂舌道,竟然是钟繇,那可是牛人啊。他儿子钟会更厉害,后来和邓艾一起灭了蜀国。不过钟繇此时官职已然不小,恐怕不会追随自己。韩玄转念一想,颍川这么小的地方,很多文人之间都认识,没准能遇到其他人呢,于是兴冲冲地拿着拜帖和董平杨雄等人直奔长社去了。
第33章 王佐之才()
韩玄带着董平杨雄来到钟繇府上,家丁收了拜帖进去禀报,等了一会,家丁出门迎韩玄等人进去。
只见一人紧跟着他们后面就进来了,董平指着他问家丁道:“为何他进来不用通报?”
家丁傲然道:“文若公子是我家老爷的朋友,自然不用通报。”
只见那人眉目和善、目光如水,好一个翩翩君子。那人俯身拱手道:“在下荀彧字文若,敢问公子尊姓大名?”
韩玄当即回礼:“原来是颍川荀氏荀公子,失敬失敬。在下韩玄。”内心却抑制不住地狂喜,荀彧啊,这可是被称作王佐之才的人啊。
他是历史上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更重要的是他擅长举荐人才,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可以说,得了荀彧就相当于得了一大批人才!
荀彧见韩玄一脸痴迷地看着他,心想此人莫非有断袖之癖?当即打断韩玄问道:“韩公子,你也是来找元常的?”
韩玄回过神来,尴尬地回道:“咳咳,是啊。我听说元常先生饱读诗书,更兼精通书法。故前来拜会。”韩玄心里却是一阵纠结,怎么办,刚才在他面前是不是失态了,他会不会因此看不起我?
荀彧摊开手请道:“既如此,不如就和在下一同前去吧。”
韩玄:“好。请!”此刻韩玄内心一直在考虑怎么才能收了荀彧,一路上都在和他套近乎。
“文若啊,你今年贵庚啊?”
“二十有一。”
“家住哪里啊?”
“颍阴。”
“文若,你吃了没?”
“……”
韩玄一路像查户口一样问,到了钟府书房,只见一名三十来岁的文士正在书案前写字,应该就是钟繇了。钟繇见有客来,抬头望见荀彧,当即放下毛笔上前拱手行礼道:“原来是文若来了,快请坐。”
韩玄见钟繇居然无视他,上前拜道:“在下韩玄,特来拜见钟元常先生。”二人自顾地跪坐下交谈,再度无视了韩玄,韩玄不知道钟繇是见他年幼而把他当成了荀彧的书童,心里很不高兴。
韩玄来到钟繇的书案前,端详着绢上的字道:“此字真乃上品!字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可惜……”
“可惜什么?”钟繇连忙起身问道。见到他的反应,韩玄暗暗笑道,话说一半还真是有好处。
韩玄说道:“可惜元常先生为何不在纸上书写,反而用绢?”
钟繇说道:“你说的可是蔡侯纸?蔡侯纸虽利于书写,可价格未免太过昂贵。再者……”钟繇话说一半看向了荀彧。
荀彧的父亲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荀彧因此特别反感宦官,这蔡伦也是宦官,他改进的纸荀彧也从来不去用。钟繇是荀彧的好友,为了顾及他的感受自然也不会去用。
韩玄自然是不知道这些,钟繇话锋一转,问道:“你就是陈长文拜帖上介绍的韩玄韩公子?方才多有怠慢,请勿怪罪。”韩玄摆摆手表示不在意。
钟繇接着说道:“适才我见韩公子似是也精于书法,可否赐教?”
韩玄:“精通谈不上,赐教更不敢当。既然元常先生要看,玄只好献丑了。”在钟繇这个楷书鼻祖面前,韩玄还真有点虚,于是挥笔舞墨在绢上写下“天下大同”四个大字。
钟繇荀彧凑过来一看,两人对视一眼又点了点头也不说话。韩玄心里却是急不可耐,拜托评价别太烂啊,装逼失败被打脸就不好了。
钟繇问道:“不知韩公子师承何人?”
韩玄答道:“一位叫董婉的姑娘曾教授我书法,她说是蔡邕蔡大家之女蔡文姬亲授于她。”
钟繇点点头道:“果然如此,我曾精研蔡伯喈之书,对他深为钦佩,繇之书与之相比如萤火之光比之皓月。”
韩玄当即拱手道:“元常先生不必自谦,蔡大家书法固然神妙绝伦,元常先生之书乃集各家之大成,自成一派。两位是各有千秋啊!”
钟繇:“韩公子过奖了。我在朝中为官时,听闻蔡大家被流放朔方,只恨无缘一见。不知韩公子可知晓其下落?”
韩玄心说我哪里知道,我要知道肯定会去找他啊。韩玄转念一想,可以借此机会拐走他辅佐自己。于是说道:“我听闻蔡大家辗转避难于江南,我此行正要去长沙,不知元常先生可愿同往?”
钟繇顿了一会,饶有兴趣地看着韩玄:“韩公子好意,繇心领了。只是繇有病在身,随公子去往江南恐水土不服。”
韩玄心说,看来你是看出我的意图了。你哪里是有病在身,是有官在身吧,算了。
荀彧接过话茬问韩玄道:“这‘天下大同’可是韩公子的志向?”
韩玄朗声道:“实现‘天下大同’乃全天下人的理想,非玄一人之志向。玄之志向,乃是匡扶大汉江山,使我大汉子民都安居乐业。”韩玄想到这荀彧是忠于汉室的,自己这么说应该能让他在荀彧心中留下个好印象。
荀彧道:“韩公子不过十二三岁,家中又无人为官,虽志向不小,但如何实现胸中报负?”
韩玄:“有志不在年高,英雄不问出处。只要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地朝着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志向。”
荀彧接着问道:“韩公子如何看当今朝局?”
韩玄心说你们古人这么关心国家大事,那我就透露点给你好了,于是说道:“当今十常侍乱政,其父兄子弟多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加之连年旱灾、蝗灾、瘟疫等,民不聊生,加入太平道者近百万。玄可预言,太平道教众必于本月揭竿而起!其中头裹黄巾,称作黄巾军!乱世将至,英雄四起。有人称王造反,有人为寇作乱。大丈夫生于世,当带三尺剑,扫灭叛逆,匡扶汉室,立不世之功!”
韩玄说得激情澎湃,看到荀彧却仍面无反应,有些失落。荀彧其实被他说得有些心动了,只是天下未真正大乱,他相信大汉朝廷能够将黄巾起义镇压下去。他之前与一人结识,那人文治武功皆是人中翘楚,反观韩玄年纪尚幼不够持重,自然不在他选择之列。
韩玄若是知道那人便是曹操曹孟德恐怕会大跌眼镜,没想到曹操这么早便与荀彧认识了,他穿越来还是引起了蝴蝶效应。
韩玄见请不动荀彧,虽心有不甘,想到黄巾起义即将爆发,四处战乱,苏巧儿路上可能遇到危险。便和荀彧、钟繇告辞,带着杨雄、董平上路了。在他们走后,钟繇看着韩玄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之色。
第34章 黄巾起,天下大乱()
公元184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众在三月五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一方面派马元义到荆州、扬州召集数万人到邺城准备,另一方面数次到洛阳勾结宦官封胥、徐奉,想要里应外合。
可在起义前一个月,张角的弟子唐周告密,供出京师的内应马元义,马元义被车裂,官兵大力逮杀信奉太平道信徒,株连千余人,并且下令冀州追捕张角。
由于事出突然,张角被迫提前于二月发难,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在冀州一带起事。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掠,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根据五德始终说的推测,汉为火德,火生土,而土为黄色,所以众信徒都头绑黄巾,时人谓之“黄巾贼。”
就在韩玄等人走后没几天,颍川郡颍阴荀府,一名文士进门朝荀彧拜道:“叔叔,果真如那韩玄所料,张角反了。其众皆头裹黄巾,攻略郡县,一时间天下战事四起!”
荀彧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没想到这韩玄年仅十二岁,竟有未卜先知之能。荀彧对来人拱手道:“公达,乱世来了。颍川四战之地,容易受到侵略,我让你劝说家主将宗族迁往南方之事可成否?”
那文士正是荀攸,虽年长荀彧几岁,却是荀彧同祖之侄。荀攸眉头一皱:“未成,家主言宗亲不舍离开故土,故未应允。”
“只好命人勤加操练家兵,加强防守。以备黄巾贼来攻。唉~”说完两人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长社县钟府,钟繇望着门外欲来的风雨,叹道:“要变天了。也不知他日后能有多大作为,我倒是很期待。”
韩玄带着董平杨雄及一百骑兵行至襄城郊外时,只见一群头裹黄巾、手持锄头镰刀等农具的农民朝他们迎面走来。
韩玄对杨雄说道:“不好,黄巾军!快让家兵们绕过去。”韩玄记得颍川一带的黄巾军的首领是波才,这波才有些本事,还曾击败了汉将朱雋。而且看对面黄巾军有上千人,韩玄他们只有一百来人,能避免冲突尽量避免。
董平和杨雄传令一百骑兵绕道,不想那群黄巾军停了下来。为首一黑壮汉子朝韩玄大喊道:“止步!你们是何人?”
韩玄摆出一副笑脸道:“壮士,我等都是逃难来的农民。”
那黑汉笑道:“休要诓我,哪个农民似你这般细皮嫩肉的,还能有这么多随从?”
黑汉旁边一个瘦小个子道:“大哥,他们这些马都是北地的好马啊!”
黑汉眼睛上下打量着韩玄:“我看你倒像是地主家的小少爷!”他刚说完,只见那些黄巾军全都用带着敌意的眼光看着韩玄。
韩玄看着他们额头上留下了冷汗,忙对黑汉道:“壮士饶命,只要壮士肯放我等过去,我日后定有重谢。”
黑汉看到韩玄一脸怂样,大笑道:“你们这些豪强地主平日里欺负我们穷苦百姓欺负惯了,耍各种手段骗取我们的田产,甚是可恨。你这无胆小儿,就算我答应放了你,你也得问问我这些兄弟们答不答应!”
“不答应,不答应……”一千多黄巾军齐声大喊出来的声音震天。黑汉身旁的瘦小个子更是附耳对他说道:“大哥,不如让他们交出马匹,再杀了他们。将这一百多匹好马送与波才大渠帅,渠帅一高兴一定会重赏大哥!”
韩玄看他们窃窃私语,对那黑汉道:“壮士饶命啊!我胯下这匹烈马是千里马,我见壮士英武不凡,便将此马赠与壮士如何?只求壮士饶了我等性命。”
黄巾军众人见韩玄一副求饶的样子,都仰头哈哈大笑。韩玄对那黑汉道:“此马甚烈,壮士且上前来,我教你驾驭此马。”
黑汉便和瘦小个子走到韩玄马前,黑汉刚要细细观赏宝马,韩玄突然发难。韩玄双脚一蹬马镫,双手使劲一扯缰绳,座下“麒麟”宝马猛地抬起前蹄踢向那黑汉面门,那黑汉直接被踢翻在地,口鼻中血流不止。
瘦小个子张大嘴巴刚要大声呼喊,却被董平一枪刺穿了喉咙。韩玄拔出佩剑,指着前方乱作一团的黄巾军,朝身后一百骑兵大喊道:“兄弟们!随我杀出一条血路。”
韩玄左手扬起马鞭狠狠一抽马屁股,胯下“麒麟”宝马吃痛,撒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