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时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好时光-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浩悠悠道:“有道是东方不亮西方亮,西夏总要找个地方补充人口才行,或是河西,或是青塘、或是辽国…

    辽主耶律宗真、青塘赞普角厮罗,哪个都不是好惹的,无论谁与西贼起了冲突,想来大宋上下都乐见其成吧?”

    “小小年纪,还真是敢想。”

    范仲淹等三人皆是一惊,他们都听出了“老成谋国”的意味。

    可偏偏,说出这番话的是个——少年!

    大宋立国以来,神童不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当今宰相晏殊。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才华出众,得真宗皇帝青睐,赐同进士出身,一路青云,官至宰相。

    当年晏殊出众的是诗词文章,站在朝政谋略的角度来看,算不得什么。

    而今杨浩开口便是军政方略,远见卓识甚至比某些朝臣更胜一筹……

    如果十四岁的晏殊是神童,那么十五岁的杨浩是什么?

    天才?抑或是——妖孽?

    “杨三郎,你对西贼情形似甚为了解?”

    “啊…小子是京兆人,距西垂近,故而听说了一些…”

    杨浩讪讪一笑,他不会说自己看过史料,更不会说史书记载,辽国和西夏明年会因为人口问题开战……

    当然,三位朝野大员也不会相信这个蹩脚的理由,却也并未打破砂锅。

    “三郎天资聪颖,见识多广,本官兼在太学任教,可为你安排,入太学深造数载,将来金榜题名,必是我大宋经邦济世之才。”

    欧阳修在第一时间伸出橄榄枝,邀请杨浩入读太学,言下之意,可以直接拜在他门下。

    杨浩心头一震,欧阳修在大宋,乃是整个古代文坛的地位不言而喻,。

    其门下弟子不少都是名噪当时,流芳百世的牛人,比如师徒同列唐宋大八大家的曾巩。

    大宋想要拜其门下的书生不知凡几,兴许可以从东京排到洛阳去。

    身在后厨的杨田氏惊喜不已,她不知道欧阳修的地位,但她知道太学,那可是大宋最高学府,只要进去等若就是半个进士了。

    在座的三位似乎都是朝堂高官,他们多有青睐,那么三郎将来高中进士,入朝为官想必顺理成章。

    杨田氏激动不已,只盼着杨浩可以为官做宰,光耀门楣。

    却万万没想到,绝好的机会摆在眼前,杨浩竟然——拒绝了。

    “多谢先生美意,可惜小子不是读书的料,就不叨扰先生了。”

    这……

    第一遭主动收徒遭拒,欧阳修不禁错愕,不过并未生气,这个学生有“倨傲”的资格。

    “三郎若不喜学舍枯燥,可另拜名师。”

    欧阳修看了一眼范仲淹,笑道:“希文兄,门下多一高徒,不知意下如何?”

    我去!

    欧阳修推荐,拜入范仲淹门下……

    更重要的是,范相公当即回了四个字:“求之不得!”

    这待遇…

    说不去,不知要羡煞多少大宋学子。

    但,杨浩还是拒绝了…拒绝了……

    估计旁的学子听到,不仅会郁闷吐血,甚至会群起暴揍杨浩。

    天赐良机竟不要,无异于暴殄天物,太可恨,也忒不尊重几位先生了。

    杨浩轻叹一声,整理衣袍,郑重躬身一礼。

    “多谢诸位先生美意,得先生们垂青,浩不胜荣幸,然请恕罪,小子不能拜于门墙之下。”

    韩琦旁观者清,沉声问道:“杨三郎,你可是已经拜师?”

    “呃…是!”想了下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位老师,杨浩轻轻点头。

    “不知尊师是?”

    “这个…”

    “罢了,既然三郎不方便,就不问了。”

    范仲淹悠悠一叹:“能教出三郎这等天资聪慧,远见卓识的学生,想必尊师也是高人。”

    呃……

    “学问求知,不在乎在何人门墙下。圣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好生钻研,为人做事,能为为国为民做点事更好。”

    “谨遵先生教诲!”

    范仲淹轻轻点头,笑道:“今日不虚此行,天色不早了,我等告辞。”

    欧阳修张了张嘴,却又欲言又止,拱手告辞;韩琦在桌角留下一枚银判,率先起身,头也不回地往外走去。

    看着范仲淹的背影,想起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杨浩突然心中一酸。

    “范先生,凡事…欲速则不达!”

    ……

    走出食肆很远,欧阳修方才叹道:“希文兄,修冒昧了。”

    “永叔何出此言,你也是一番好意,可惜…”

    “也不知那三郎的师长是何许人也?”

    “不知道,能教出这般学生的,想必不是寻常人。范某只是恐他受市井习气影响,荒废或误入歧途。”

    “此子聪敏,颇有见地,却也滑头的厉害。”

    韩琦低声道:“我查过了,其叔杨守业乃是京兆府华阴县的一名工匠,征调定川寨时恰逢战事,下落不明。”

    “难怪他提到向西贼讨要俘虏,绕了这么大个圈,竟是这个心思。”欧阳修不由恍然。

    范仲淹笑道:“此子确有私心,不过念其也是一片孝心…而且,那番话道理没错。”

    “希文兄,今日殿上,贾子明不是刁难,让我等与西贼谈判吗?而今看来,倒是可以一试。”韩琦目光闪闪,跃跃欲试。

    “好,能为朝廷省一份是一份。”范仲淹欣然应允。

    二人都很清楚,贾昌朝的提议实际是在挖坑,和西夏谈判是棘手之事。

    一旦办砸了,朝野上下就有足够的理由攻讦,将他们赶出朝堂,新政自然也将就此夭折。

    原本这个烫手山芋是不能接的。

    但听了杨浩一席话,韩、范二人不谋而合,皆愿一试。

    一来是为国为民的责任感;二来,若是成功,他们在朝堂上能站得更稳。

    这个情形,晌午之前是万万没想到的。

    范仲淹不由暗自庆幸,今日上土桥一行着实值当,好奇探访,随口一问,竟然挖到个宝贝。

    可惜杨三郎对他们似乎不怎么感冒……

    一个有为少年,从尹洙到欧阳修,再到自己,杨浩接连拒绝。

    是为什么呢?

    诚意不足?另有名师,还是?

    也许杨浩另有想法吧!

    毕竟李迪、赵元俨都对其多有垂青,无论哪一位,都不比自己几人差。

    倒是……

    范仲淹蓦地想起临走之时,杨浩那句“欲速则不达”。

    是提醒吗?

    可是,无头无脑,少年人到底想说什么呢?

第四十七章 出乎意料() 
杨浩之所以班门弄斧,口出“妄言”,为的就是夹带那点私货。

    换俘!

    叔父杨守业在定川寨下落不明,八成是被西夏俘获,如若能通过谈判,尽早把人要回来,自是最好不过。

    难得几位宰相级的官员到来,还饶有兴致的提问,杨浩怎会放过机会?

    建议提了,范仲淹和韩琦是否转达,朝廷是否采纳,最终能否实现,都还是未知数,故而杨浩不打算告知婶娘。

    有时候希望越多,失望越大,空欢喜一场反而让人难受。

    杨田氏虽然就在后厨,但这等深奥的方略她并不十分明白,何况她的心思完全在杨浩读书一事上。

    范仲淹等人一走,杨田氏便匆匆出来,语重心长道:“三郎,适才那位先生让你去太学,你为何拒绝?”

    “啊…我不习惯学舍,也不喜欢读书。”

    杨浩挠挠头,之乎者也,孔孟文章当真不习惯,并非谎言。

    “几位先生都是朝廷大员吧?”

    “两位副宰相,一位谏官。”

    杨田氏不禁为之错愕,宰相登门,这可了不得!

    不过转念一想,也便释然了,八王爷都来过了,除非是皇帝亲至,否则不足为奇。

    “三郎啊,宰相门生……你为何不应允呢?”

    “婶娘…此事不必介怀,不是啥好事,往后你就明白了。”

    杨田氏虽觉遗憾,但杨浩这么说,她只得默默点头。

    侄子有本事有主见,或许有他的道理吧,自己什么都不懂,劝说无用,也便不掺和了。

    杨浩摇摇头,不由苦笑,宰相门生固然是好。

    但……

    韩琦和欧阳修还好,范相公的政治生涯还有多久呢?

    他是一个好人,一个有匡扶天下之志的好人,可惜庆历新政注定……

    人微言轻,帮不了太多,唯有略作提醒。

    却不知他是否听到、听懂?

    能否有所助益?

    ……

    与西夏和谈是个烫手山芋,朝野人尽皆知。

    但出乎预料,范仲淹与韩琦果断接下了这桩差事。

    贾昌朝很意外,这个坑挖的太浅显,那天的提议更大意义上只能算挤兑。

    可…韩、范二人还是跳了。

    贾相公不会傻乎乎地认为二人脑子抽了,莫不是韩琦想要借此机会一雪好水川之耻?

    可凭什么这般信誓旦旦呢?

    皇帝赵祯也有同样的疑惑,甚至颇为忧虑。

    按理说作为皇帝,该一碗水端平,看着臣子们掐架就行。

    但他是个有梦想的皇帝,励志改革。某种程度上,现在范仲淹等人一伙,与大部分朝臣站在对立面。

    保守大臣们肯定不敢和皇帝叫板,但明枪暗箭对付革新大臣则不可避免。

    贾昌朝明显不安好心,宋夏和谈已然很棘手,赵祯不希望肱骨之臣因此有所闪失。

    可范仲淹与韩琦偏偏接下这块烫手山芋……

    行为出乎意料,结果也让人意外,不过却是……喜出望外。

    和谈开始,西夏使臣野利欢脱,也就是向杨浩拔刀,被大黄狗咬伤的那位,相当嚣张,要求宋朝严惩伤他的凶徒和恶犬。

    “东京纵马已是罪过,念阁下为使,可以宽恕,但辱骂冲撞荆王一事,贵使准备如何交代?”

    韩琦一句话便让野利欢脱无言以对。

    八大王赵元俨皇叔之尊,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辽主耶律宗真、西夏李元昊都颇为敬重,辱骂冲撞,罪过不小。

    韩琦紧抓这一条,态度强硬,野利欢脱也便嚣张不起来。

    随后韩、范二人相互配合,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与西夏展开了斡旋。

    割地、自立年号,断然不能答允。

    君臣关系,大宋对西夏名义上的所有权绝对不能改变。

    至京市易免谈,不过可以在宋夏边境开放榷场边市;至于弛盐禁,理论上讲是万万不行的。

    西夏盐矿丰富,青盐质地上乘,深得大宋百姓喜爱,一旦放开,就会源源不断涌入大宋。

    冲击大宋的盐业营收,还会给西夏带去滚滚财源,大宋岂愿看到这样的局面?

    倘若一口回绝,西夏肯定会强烈反弹,反正即便是官面上禁绝青盐,背地里走私也甚为猖狂。

    与其如此,还不如正经给点甜头和希望,堵住西贼之口。

    青盐不禁,但数量有限,且必须在榷场边市交易。

    除此之外,西夏奉大宋为正朔,称臣,大宋给予岁赐。

    至于岁赐的数额,狮子大张口显然是不行的,银三十万,开什么玩笑?

    要是敢答应,明天辽国使臣就会上门,要求岁币增加到百万,届时给还是不给?

    西夏漫天要价,韩琦落地还钱,但还的太狠。

    银五万、绢十万、茶两万。

    数额不及要求的五分之一,野利欢脱当时便怒了,奈何韩琦态度强硬,寸步不让。

    这个时候,范仲淹从中说和,将野利欢脱重新拉回谈判桌。

    银十万、绢十五万、茶五万。

    西夏再度提要求时,数额已经减了一大半。

    大宋君臣闻讯皆是一惊,贾昌朝的脸色阴沉。

    晏殊则相当尴尬,当初要是答应了,可就多给出去数十万的银绢茶……

    韩、范好手段啊!

    这个数额,已经是可以接受的范围,皇帝赵祯心中其实已然认可,不想韩琦竟然再度拒绝了。

    银五万、绢十万、茶两万,不多一分一毫。

    而且提出一个附加要求,释放被俘的大宋兵将,工匠。

    至于边民,韩琦没有提,捉生军虽然确确实实存在,但官面上西夏是不会承认的。

    野利欢脱当然不答应,鉴于韩琦不让步,直接拂袖而去,返回西夏。

    这个结果,满朝哗然!

    原本指望着元日之前,敲定宋夏和议的,韩琦这是闹什么幺蛾子?

    为了几万银、绢,惹得李元昊再度兴兵来犯,值得吗?

    朝野上下,难免有人对韩琦、范仲淹颇有微词。

    二人却岿然不动,信誓旦旦,直接撂下一句话:“西贼寇边,请辞以谢天下。”

    话到说到这份上了,在没有定论之前,自然不便再攻讦弹劾。

    皇帝赵祯在宫中听到消息时,不由错愕。

    韩、范二人竟如此笃信,不怕一语成谶吗?

    “大伴,范希文和韩稚圭近来都做了些什么?”

    都知王守忠心领神会:“一如既往,唯一特别的是…两位相公并欧阳修曾去过上土桥,在一间食肆用餐。”

    “上土桥,那个少年?”

    “是,就是西贼纵马,冲撞八王爷那日晌午。”

    “次日他们便主动前去与西贼谈判,对吗?”

    “是!”

    赵祯悠悠道:“所以,他们的底气与上土桥食肆那个少年有关?”

    “老奴已经查过,少年名叫杨浩,自称是京兆府华阴人,亲族罹难于洪水。”

    王守忠道:“因渭北许多村落毁于决口,村民无一幸存,或流落他乡,故此子底细无法追查清楚。”

    “那个瓶子呢?”

    “秘书监无人识得,老奴准备找异域人士辨认图符,尚未有结果。”

    “可知他与三位卿家说了什么?”

    王守忠摇头:“不知,但从范府传来消息……”

    “你在希文身边安插有耳目?”

    “官家恕罪,此乃老奴分内之责…”

    “罢了!”赵祯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