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崛起1646》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崛起1646- 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天兴府的奏章也会隔天送来永北里一回,他便只能熬夜进行批复了。

    这一日深夜,当他疲倦地翻开案头第一份奏表看了几行,却立觉变得精神起来,又仔细从头看了一遍,不住点头。

    余新所报乃是军队改制的进展。

    按他所言,眼下整个福京原有的卫所兵和募兵共五万多人,除了其中近三成的兵痞因审查未能通过而被遣散回家,其余人等已皆改编为警察,分属至各州县的一百六十余个警局里,并有部分调往江西。

    而江西那边,除了万元吉和永宁王所部,其他卫所兵共一万三千人却比福京更早完成转制。只是这些人做警察还显不够,兵部又专门为此招募了七千多人,共同分入近二百个警局。

    当然,按照朱琳渼的规划,在州、县一级建立警局还只是第一步。以后会继续细分,直至警局深入每一个村寨,形成一套完整的警务体系。

    他又继续向下看去,奏章上说第一批三千余名警察正分别前往龙南新军学堂和建安步军学堂,即日便开始进行操练。

    这也是依照朱琳渼事先拟定的警察培训方案来安排的。毕竟这些“前明军”受旧式军队影响太久,身上各种歪风邪气,如果不好好训练一番,很难靠他们来维护社会治安。

    但由于朱琳渼精力有限,暂时还无法修建警校,故而只能先安排警员们分批去军校接受操练,并由步军学堂里的指导使抽空给他们讲授警察职责之类。

    同时,原先具有警察职能的巡检司便全部撤销了。这个明代的半军半警的机构职能不清,弊病极多,正可借此机会裁撤。

    最让朱琳渼在意的,是余新提到整个军队转制过程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军官交权非常自觉,至于士卒们更是没有意见。

    这明显是之前收拾魏昂那一批人所显现出的成效。

    余新奏章的后半部分则主要说了新兵招募的事情。

    由于宣教府的不断宣传,加之龙卫军在之前对建虏的战斗中的优异表现,故而江西和福京两地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便招募到新兵两万五千余,且皆是经过筛选的健壮本分之人。

    更可喜的是,这里面竟然有近两千人是识字的,其中超过两成都有功名在身。

    朱琳渼想了想,提笔给余新写了封信,主要是让他从识字的人中挑出优秀者送入皇家军官学堂,其他的多转入两所军校学习。

    待亲兵拿了信离开,朱琳渼不禁深吸了一口气,“这下各方面总算都准备妥当,能把龙卫军抽出来了。”

    他举目望向西南方向,“两广和云南总算可以真的重归朝廷治下了。”

    他先前大斩通虏官员,以震慑朝臣。如今朝中近四成官员都是这些犯官空出位置后,朱琳渼亲点提拔上来的,自然对他忠心无二。

    而后他又将官员俸禄提高到三倍,既能高薪养廉,又立刻收获了众臣们的拥戴。

    这便是稳定了朝中官吏。

    紧接着,他设立宣部,以宣传稳定民心。并因此增加了大量底层职务空缺,满足了大明士子们对品阶的渴望。

    自此,辅政王在士林中的威望随即空前高涨。

    最后,在闽南旱灾时,他不惜投入大笔银两赈济,并通过海外调粮击败囤积居奇的奸商,救下数十万灾民性命。

    随后又宣布实行农业单一税,成立平价司监督粮价。

    赣、闽百姓无不将他视为再生父母。

    现在军队改制也终于接近尾声。

    对朝廷阳奉阴违的军官已一网打尽。而先前一直被军官盘剥吸血的兵卒们重新纳入警务系统,直接从兵部领工钱。现在就算有人动歪心思想策动兵变,都没有当兵愿意跟他们干。

    稳住了朝臣、读书人、农民和军人,整个大民的基础便真的是稳如泰山了。

    朱琳渼相信,眼下即使没有龙卫军在福京镇着,纵然他久离天兴府,这泰征朝定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当初朱聿奧搞政变,其主力部队便是丁魁楚提供的。也就是说,这两广总督丁大人也是伙同谋逆的大罪。

    自隆武朝起,朝廷对两广之地便有心无力。一来是因为兵力不足,二来也是由于丁魁楚虽行割据之实,表面上却还是奉隆武大统的,是以朝廷也找不到什么借口发难。

    现在丁魁楚主动送来这么一个把柄,朱琳渼当然不会错过。

    趁着苏聘那两万粤军主力尽皆俘毙于天兴府城外,丁魁楚还未缓过劲的良机,正是举兵西征,一举收复两广孤地的良机。

    同时云南沙定洲叛乱对大明的影响也非常大。历史上正是这场叛乱,导致永历朝后方一直不稳,纵有李定国这位“军神”存在,依旧只能苦撑十多年,被吴三桂率军攻灭。

    (本章完)

第305章 西南军情() 
    而朱琳渼此次正打算在收复两广之后,顺道西进云南,一举铲除沙定洲祸乱。

    其实现在滇地心向大明朝廷的力量并不算弱。

    首先世镇云南的黔国公沐天波便始终对朝廷忠心耿耿。杨廷麟在江西苦战金声桓的时候,云南是第一个派兵增援的。赵印选的四千滇军初时可是杨部堂的核心战力之一。

    另外,云南中西部的土司也非常反对沙定洲叛乱。因为沙氏之乱,其中首先遭殃的便是他们这些土司。

    就如先前来天兴府请救兵的木家正是其中代表。

    不过眼下沙定洲兵势太盛,忠于朝廷的力量暂时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朱琳渼估计,只要自己能在与沙定洲的对战中取得一两次胜仗,原本不敢明着对抗叛军的土司们便会受到鼓励,随沐天波一起讨伐沙定洲。

    届时不用龙卫军在云南做太多耽搁,乱局自会平息。

    于是,此番西征有极大的可能将朝廷控制的范围一举扩大到赣、闽、粤、桂、滇五地,整整扩大了一倍以上。

    这其中,广东既是大明炼铁产业的核心,又是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能对朱琳渼海外贸易富国的策略起到极大支撑。

    广西这里的兵源则是极为优秀,自古桂军都是不可忽视的战斗力。更如后世的洪秀全,率两万广西兵,便能一路打下南京,直如摧枯拉朽。

    至于云南,则是矿产集中的地方,兼又出产马匹,同样是块宝地。

    另外取得两广之地,还能向西支援四川的明军,防止张献忠匪寇向东南流窜,往后也能在此开辟对建虏的西部战线。

    故而此次西征,乃是盘活西南,进而控制整个江南的重要举措。

    除此之外,朱琳渼还有一个不能明说的目的,那便是通过剿灭丁魁楚,来震慑同样有割据之心的何腾蛟。

    最好是能促使其自行放弃野心,重归朝廷治下。最起码在两广被朝廷控制之后,便能以赣、粤、桂、蜀四地,对湖广形成包围之势。

    日后便是要对何腾蛟这位湖广总督动武,朝廷也是绝对有利的局面。

    朱琳渼近来已将船厂及水师学堂的事情安排得差不多了,心中也是急欲解决两广问题,又连夜招来关向云仔细叮嘱一番,便令石霖立刻备车,天色没亮即朝天兴府赶去。

    待他回到王府,才刚到早膳时间,却有一文一武两人已闻讯先后赶来拜见。

    先入王府乃是新任锦衣卫北镇抚司顾炎武,工部侍郎宋应星见状,只得先退至偏厅等候。

    顾炎武进书房行了礼,随即将一本小册子递给石霖,由后者转呈辅政王殿下。

    “这是什么?”朱琳渼说着翻开书册,只见上面罗列了密密麻麻的地名,后面则是详尽的数字。

    顾炎武忙揖道:“回殿下,先前殿下吩咐属下打探两广情况,这些便是两广各州县官员的情况,以及粤军驻军兵力部署。”

    朱琳渼暗自点头,心说这“中情局”效率果然够高的,有了如此详尽的兵力情报,此次西征定能轻松不少。

    他又看向手中册子,一旁顾炎武为他“讲解”道:“殿下,广东东部前番也受了旱灾,虽无闽南严重,却也使得近半百姓逃难而去。

    “故而自广东以东,几无任何粤军部署。直到广州府,方有丁魁楚部将童以振所部三千人马沿珠江设防。

    “再从珠江向西至广西梧州府,亦再无粤军兵力。且属下探得消息,童以振手下士气低落,已有多时未得广西补给,仅靠劫掠广州附近百姓充作粮饷。”

    朱琳渼点了点头,看来丁魁楚基本已将广东放弃了。

    “不过殿下还需小心,前日广州府线报,说童以振从佛郎机人那里搞到了些大炮。”

    “嗯,我会注意的。”

    顾炎武继续道:“丁魁楚主力皆在梧州、柳州两地,总兵力近一万六千人。

    “此外,属下还听闻,丁魁楚近来与桂藩多有接触,或有不臣之心……”

    “桂藩?”朱琳渼眉头微皱,“朱由榔?永历?”

    “正是。”顾炎武又疑惑道,“只是这永历……”

    “哦,没什么。”朱琳渼忙摇头,历史上丁魁楚在隆武崩后,拥立朱由榔称帝,国号便是“永历”,他方才下意识就说了出来。

    看来历史的惯性依然还在,大形势变了,丁魁楚却依然有立朱由榔的意思。

    不过朱琳渼却知道,永历是个很胆小的人,实际上他最初根本没有要登基的意思,乃是丁楚魁、吕大器等人反复劝谏,以半威胁的方式把他扶上了皇位。

    而终永历一朝,朱由榔都没怎么理过朝政,他做皇帝的十多年间,最主要的“工作”便是逃跑。

    哪里离建虏远,他就跑去哪里。从广东肇庆登基,一路从广西跑去云南,后来还嫌不安全,干脆直接“出国”跑去了缅甸。

    待李定国使人去缅甸迎他还朝,他却死活也不肯回去,直到被吴三桂所俘。

    由此足可见此人胆量之小,且根本不大愿意当皇帝。

    朱琳渼遂吩咐顾炎武,“桂王一心忠于朝廷,断无非分之念。却要提防丁魁楚逼他上位。

    “故而若能寻到机会,顾大人当设法将桂王救出广西。”

    若真让丁魁楚搞出永历这一茬来,倒是极为烦人。别的不说,至少会让天下觉得大明皇室仍在内斗,最终高兴的却是建虏。

    顾炎武闻言甚为惊讶,辅政王殿下为何就知道桂王没有反意?要将其救出广西?他若是不愿随我的人离去又如何,难道不得已时要“救”他走?

    他将这些疑问压在心中,只拱手道:“属下遵命。”

    随后顾炎武又禀报了与陕西、山东等地义军联络的情况,只言他们情势并不乐观,尤其缺乏粮饷军器。

    朱琳渼无奈叹了口气,眼下便是想资助这些义军,却也无路可走。至少得等大明水师打通了渤海水路,才能支援到山东各部。

    顾炎武最后道:“殿下,建虏那边最近好像将一名叫高翔的虏贼救至北京,此人原先似是柯永盛手下伪官。”

    感谢:黑咲隼,潘学忠,十一月的smile给我的慷慨打赏!多谢你们长久以来的支持,在下感激涕零,合十拜谢!

    因为在下想跟大家更密切地交流,创建了《大明之崛起1646》的书友群,群号683142639。欢迎各位书友的加入。在下还会不定时在群里发放红包,想要红包的亲们可千万不要错过了!

    在下新人一枚,因为写作之路异常艰辛,特别希望可以得到各位书友的厚爱与支持。请大家不吝手中的月票、推荐票、收藏、点赞、打赏、书评、章评及五星好评给在下。能得到大家的反馈,我才能及时把握方向,将本书写得更好!

    (本章完)

第306章 讨逆() 
    这虽是件小事,但顾炎武曾常年在敌占区活动,对此类事情有特殊的敏感,故而仍将其报给了辅政王殿下。

    “哦?此人原在何处?”

    “回殿下,这高翔此前被押往南平做苦力。”

    南平乃是延平府府治所在,位置更在福京中心,想要将此地的俘虏搞出去,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朱琳渼手指轻敲木几,“建虏如此大费周章,其中定有什么隐秘。顾大人要尽快使人查明其目的。”

    “属下遵命。”顾炎武忙道,“锦衣卫北镇在直隶、辽东一带已布下了些眼线,当很快便有消息回来。”

    之后又说了些北方各地的情报,顾炎武躬身告退,在外面等了许久的宋应星忙随石霖进了王府书房。

    待见到朱琳渼后,他行了礼,随即急道:“殿下半个多月前曾急令军器局加快猎兵铳的打造,并赶制一批重炮。

    “眼下一千三百支铳皆已造好,正分批交予余将军点验。只是却未料到,这米尼弹制起来极费工夫。至昨日清点时,仅得三万多颗。”

    宋应星又详细说了米尼弹生产过程,朱琳渼这才想起来,由于没有冲压设备,想要快速制造直径非常精确的枪弹,确实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眼下制造米尼弹的方式是将融化的铅水浇入模具,待冷却后取出,由工匠手工打磨光滑,而后在底部钻孔,再装入木塞。

    其中任何一道工序只要稍有差错,就会导致枪弹重心不稳或是口径误差过大。

    先前全军仅有二百多支线膛枪,全靠手工打磨还勉强能供应得上,而现在有了一千五百来支猎兵铳,这枪弹供应便成了大问题。

    宋应星又道:“此外铳弹制作过程中有超过七成皆有瑕疵,不但浪费极大,且两名工匠便需配监收一人。为制这三万颗米尼弹,现已耗银近四千两……”

    一颗子弹要一钱三分银子!“高精尖”武器果然不是穷人能玩的。朱琳渼无奈摇头,“暂且先这么造吧。若战场上迷你弹实在不够,以铅弹裹皮革倒也能凑合使用。

    “等我从西南回来,咱们好好研究一下水力冲压设备,这问题便能解决。”

    “是。”宋应星只得拱手道,“学生也会令工匠们尽快熟练技艺,多出成品。”

    他顿了顿,又继续道:“另外,为远那边已将铸炮的工艺标准化流程大致整理成册。首批依此标准铸造的四门九磅炮业已移交给了余将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