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次特意亲临林河前线当然还是想守住林河。“受上次保卫战胜利的影响,我的头脑也有些发热了,心想74军就那两下子,再打赢一次没问题,于是我就提了个‘打好第二次林河保卫战’的口号,这是我的失误,动员口号没提好。”
“不,我也有责任。”常戈也面露愧色,“我没想到敌人会在那鬼地方钻空子,本来林河可以守住。”
“下一步怎么办?”冯滔问道。
常戈说:“江淮分局研究了一下当前形势,任河圩战役开始前我们有四座县城,现在全被敌人占领。为了保住江淮,谷司令员曾设想在敌74军由林河向徐楼驰援的路上设伏,再打一个任河圩式的歼灭战。可狡猾的唐金山一连几天都趴在林河城不出来。鉴于我们在江淮既无歼敌战机,又无立足之地,江淮分局决定,除留下一部分部队就地打游击外,主力全部转移陇海路以北,与黄淮部队汇合。”
“放弃江淮根据地?”冯滔吃惊地瞪大眼睛。他当然清楚,撤退就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将遥遥无期。虽然自卫战争一开始,他就注意到,上级领导一方面为放弃江淮根据地做撤退准备,另一方面,也极力争取至少保住一部分根据地。他当然清楚其中的奥秘,**只要能在江淮站住脚,就能很快赢得胜利,任河圩的胜利让他更加确信了这一点。
就在昨天,根据战局态势,他还在乐观地憧憬着,内战即将胜利结束。在辞旧迎新的除夕黄昏,他的那一位,头戴水红色细呢贝雷帽,脖子上系着紫色丝巾,身穿深黄色呢大衣,配着紧身黑色毛料长裤和黑皮高帮高跟鞋,挽着身穿灰色棉大衣和灰色细布中山装、脚蹬黑色圆头皮鞋的他,漫步在林荫路下。千万根细长的柳树枝低垂在半空,树枝上长满了许多突起的嫩芽。路边的腊梅开满了黄蜡色的坛口状花瓣,散发出浓烈的香味。成千上万片宛如米粒大小的雪花从天而降,在空中悠闲转动着轻盈的舞步。远远近近,许多人家都在燃放鞭炮过年,电光闪烁,火蛇飞窜,响声震荡,烟雾缭绕。一股清风迎面吹来,把冯滔那一位脖子上的丝巾吹拂起来。绣着多片花瓣的丝巾翻卷着,遮住了她的脸庞
但是,仅仅过了一天,冯滔的所有美丽憧憬就被突如其来的变局冷酷地撕碎了!这让他怎能不感到惶惑和迷茫呢?此刻,他瞅着两位领导,神情还是有些不甘心,“主力刚刚在任河圩打个大胜仗,现在我们可以集中兵力反攻林河,夺回林河呀。”
常戈明白,夺回林河,形势仍会好转,但却苦笑了一下,“你的想法很好,只是目前唐金山据守林河,附近又有第七军和28军接应他。我们现在要打林河,就得同时跟蒋军三个军交战。”说到这里,他叹了一口气,“眼下,我们还没有打更大规模歼灭战的能力呀。”
冯滔转了一下眼珠子,“我们可以分散打游击呀。抗日战争的时候,形势比现在还坏得多,但是我们靠分散打游击,最后都保住了江淮根据地。现在,我们分散打游击不是也能同样保住江淮吗?”
常戈这会儿笑得很自然,“过去分散打游击,是依据当时的环境。今天,集中兵力打大仗,同样也是依据现在的环境。”
“我们在这里跟日本鬼子斗了八年,没被日本鬼子赶走。如今打了半年自卫战争就北撤黄淮,只怕有些战士想不通吧?”冯滔其实还是自己心里想不通。
“这不奇怪,”罗正平拿出几页稿纸,“这就需要我们向干部战士说清楚,我们今天撤退不是一去不回来,而是准备以后的大反攻。我受分局委托,草拟了一份告江淮人民书,你这演过戏的大明星给推敲推敲吧。”
这个告江淮人民书并没有对外广播。还在冯滔看稿子的时候,一个坏消息顿时让罗正平嘴巴张的老大,眼睛瞪得溜圆。刚才有几架敌机轰炸了江淮电台所在的五柳村,播音员金嗓子小曹受伤了,两名电台技术人员牺牲了。虽然电台设备器材基本上没受损失,不影响播音。但是罗正平晓得,这时候了还播能哪门子音?他赶紧扫兴无奈地下令,广播电台暂停播音,这就转移到黄淮,一分钟也不许耽搁。
林河县城东关矗立着一套砖石结构三进式宅院,前后院里栽种的十几棵高大的松柏枝杈和房子两侧斜坡式屋顶上的青瓦几乎连成一片。两次林河战斗期间,宅院附近也落过几枚炸弹,但是房屋主体没有受损。蒋军占领林河后,这里变成了74军军部。这会儿,唐金山和少将参谋长杜松、秘书刘雁坐在前院正房华丽的厅堂里,瞅着摊在八仙桌上的军用地图,都没有说话。
唐金山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幅彩色水墨画,画的是一只大白鹅浮在水面上嬉戏,画面左边还配有草书写的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此刻,唐金山可没有那只鹅那么悠闲惬意,他两眼发呆,嘴唇撅起,心里好一番后怕,他隐隐觉得,如果****主要打击目标当初不是放在徐楼,而是放在林河,那他不仅没有林河大捷的荣耀,相反还会
“****主攻目标不在林河,真是万幸呐!”唐金山瞅了一眼参谋长,吁了一口气。
原来,此番会战一开始,各路蒋军都遭到解放军阻击,会战期间解放军阻击兵力占参战兵力的一半左右。用这么多人打阻击,是因为解放军指挥员一时拿不准选择哪路蒋军当主攻目标。74军在对林河攻击第八天之后,前沿部队报告,对面****阵地上出现大量北方口音的士兵;第二天报告,北方口音又突然减少了。江淮解放军士兵大多是南方人,黄淮解放军士兵大多是北方人,黄淮部队是在会战开始时从陇海路以北调过来的。唐金山由此估计,****首脑当时想打74军的主意,但此后整个战场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得不放弃预定计划,把大批兵力调往西线,最后在徐楼抓住了69军。
身材瘦小、五官紧凑的杜松点了点头,露出了笑脸,“军座,您在攻克林河以后没有乘胜追击,就是防范****再来一次任河圩?”
见唐金山微微一笑,刘雁也点点头,“****一向行动诡秘神速,不可不防啊!”
“报告,”张立江走进屋子,“军座,据我的侦察兵报告,位于白果集一带的****第一师开始向北转移。”说着,他走到桌子前,伸手往地图上一指,“这,朝这方向跑了。”
“唔,”唐金山低头瞅着地图,咂了咂嘴,没有说话。
这时,他突然感觉眼前亮光一闪,咔嚓一响,就听有人说,“好,这太好啦!”他抬头一瞧,是徐励和陈书香进来了。拿照相机的徐励脸上还笑眯眯的,“唐将军,刚才你们四位看地图的情形都照进去了,效果好极啦!你们会在中央日报上见到这张照片,标题我想好了,就叫‘唐将军正在运筹帷幄’,怎么样?”
唐金山笑了笑,没有吭声。
陈书香拿着一封电报说:“军座,陈长官来电。”
“念,”唐金山扬了一下手。
“江北****各部长官钧鉴:江淮共匪迭遭我军致命打击,连失四城,伤亡六万之众,残部正向北溃逃。特命各部长官,督励所部,奋勇前进,务求全歼逃匪于陇海路以南。此令,陈墨山。”
唐金山接过电报,看了看,递给杜松,杜松眨了眨眼睛,“这是不是****又在玩引诱我们上钩的把戏呢?”
唐金山看着地图,鼻孔哼了一下,“要在五天以前,我也怀疑这是他们的圈套。但在今天,可以肯定,他们处于我军三面包围,除了向北逃跑,他们无路可走!”说着他站起来,拍了一下桌子,“命令部队,明天凌晨出发,追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5。宁静的夜晚()
天色灰蒙蒙的,虽然是白天,却不见太阳的踪迹。大团大团的乌云漂浮在低空,还不断地翻滚着。与天空的阴沉相反的,是大地的惨白。淮河北部的土壤里含有大量的碱性盐水,冬天气温骤降,盐水上冻,土壤硬结。气温回升时,盐分融化,盐水渗出土壤。太阳一晒,水分蒸发了,盐分变成白花花的盐花附着在土壤表面。气温再次骤降时,没蒸发的盐水也冻结成盐花,附着在土壤表面。盐花多了,便成了大片盐碱地。远远望去,就像大地长出了一层白霜。盐碱地上没有庄稼,只有已经发黄的杂草和几棵扬树、柳树。隆冬季节,这些掉光了叶子的树木孤零零地立在盐碱地里,无精打采,单薄纤细的枝条在被西北风肆意抽打。
第一师是最后撤退的部队,1947年1月1日,他们撤过陇海路,向北转移。走在不很平坦的公路上,战士们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西北风呜呜地刮着,吹在脸上,像刀割,又像针刺。战士们心里压着林河失利的石头,现在又遭遇西北风的袭击,心情更加沉重,脸色就像天色那样阴暗。
在跨过陇海铁路的时候,战士们像得到暗示似的,纷纷转过头去,凝视着属于江淮的土地,不像磨刀石那么平坦却很开阔的地表,雪白的盐花,发黄的杂草。一些人控制不住自己,眼眶里顿时充满泪水,顺着脸颊簌簌直淌。
精瘦的教导员高哲骑马从战士身边过去的时候,注意到了战士们的情绪变化,随即转身对并排骑马的冯滔无奈地摇摇头,“八年抗战那么艰苦,那么残酷,我们都没把江淮根据地丢掉。现在自卫战争才打了半年,我军主力就撤出江淮。部队里南方人很多,从江南到江北,再到淮河以北,不管怎样,部队还是在江淮,战士们心里还能勉强接受。这一出了地界,战士们的情绪就有波动了。得想想办法稳定人心,否则会影响部队战斗力的。”
冯滔紧闭着嘴巴,他还在为不能与久别的恋人重逢而惆怅。此刻,高哲的话顿时引起他新的思考。在林河失守后,上级没有下令分散打游击,是因为游击战只能零敲碎打,不能大量消灭成建制的敌人主力。过去用游击战打鬼子是由当时恶劣条件决定的,现在我军装备和战斗力都比从前有很大改善,已经有能力打大仗了。所以现在,上级宁愿主力后撤也不分散打游击,就是为了集中兵力打大歼灭战。想到这里,他暂时抛开了相思烦恼,充满信心的说,“稳定人心的最好办法就是打大胜仗。等着瞧吧,好戏还在后头呢。”
一架涂着青天白日标志的国民党c…47型飞机飞到黄淮地区上空作超低空飞行。
坐在机舱里的陈墨山拿着望远镜透过舷窗眺望地面,兴奋得腮帮子上的肌肉不住地跳动,他边看边对坐在对面的蒋安邦说:“此番会战,我方虽说损失了69军,但是把****全部赶出了江淮地区,应该说,这是一个战略上的巨大胜利!老弟,我对别人不敢说,但对你不必隐瞒。会战开始前,我自己估计,能拿下共党两座县城就算万幸了。想不到,一下子就把****的老窝全给端了,哈哈!当然了,****是不甘心失败的,问题是,他们现在地盘小了,回旋余地也就小了。相反,导致他们失败的可能却大了。老弟,你以为然否?”
蒋安邦脸色阴沉,一直低头不语,见长官问话,他抬起头,苦笑了一下,“陈长官,我原以为江淮战事会久拖不决,想不到**这么快就败退黄淮了。现在回想我在战前说的话会被喜欢揪辫子的人当做悲观情绪和投降论调,真是追悔莫及呀!”
陈墨山放下望远镜,笑眯眯地对他说:“老弟不必自责,当时谁也不敢自吹自擂。这些天,我也在认真思考老弟的忠告。过去,我们对**总想斩尽杀绝,不论拿不拿枪,一概不留。但残酷的现实说明,这个做法是失败的。为了党国的长治久安,在我们对北逃****的下一次会战取得胜利之后,我将亲自面见总裁,恳请他改弦更张,适当保留一些不拿枪的**,让他们耍嘴皮子好啦。”
蒋安邦脸上浮起一丝笑容,点了点头,“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老弟,老头子昨天打电报通知我,鉴于战事北移,江北行营机关从今天起北移到金堰市。文参谋长率先遣组已在今天上午出发到金堰去了,我们很快也要去那里了。”
“噢?”蒋安邦眼睛眨巴了一下。
穿灰色棉大衣的常戈和罗正平骑马跟着部队前进,这时从前面飞马跑来一个青年干部,到了跟前,他勒住马头报告说:“首长,黄淮部队派人来联系了。”他抬手一指,只见一小队穿灰色棉军服的解放军骑马从前方奔来,到了跟前,他们勒马停下,为首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彪形大汉,他肤色黝黑,系在腰间的皮带上挂着手枪,他向常戈和罗正平欠一下身子,“你们就是罗政委和常师长吗?”
“我是罗正平,”“我是常戈。”
“我是黄淮解放军鲁河军分区司令员何大印,奉黄淮解放军石司令员命令在此迎接二位首长。”何大印敬个军礼,罗正平和常戈随即还礼。接着何大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罗正平,“这是谷司令员给你们二人的信。”
罗正平从没封口的封皮里掏出一张折叠过的信纸,打开信纸,向常戈摆一下手,常戈凑过去,见信上写着:“罗常两同志:我已赴鲁河县龙头镇与石川同志会合,商讨两军联合作战问题。时间紧急,未及面告。据鲁河军分区何同志说,黄淮方面已指派鲁河军分区负责接待江淮第一师。第一师可在鲁河县宿营休整,等待新任务。谷雨。”
罗正平把信交给身后一个青年干部,然后把手伸给何大印,笑着说:“何司令员,这下可要麻烦你们了。”
“嗨,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何大印爽快地握过罗正平的手,接着又握住常戈伸过来的手。然后拨转马头,和罗正平常戈并行。何大印边走边说:“石司令员指示我们,从现在起,鲁河军分区归第一师指挥。听说你们损失不小,他特意交代我们,要动员一批地方武装和基干民兵补充到第一师。你们是老部队,能和你们并肩战斗,这是我们的福气。”
“哪里哪里,”罗正平淡淡地一笑,“大家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