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霸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霸主-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毕竟他手里的部队虽然看上去有百万之多,可是大多数都是没有什么作战能力的新兵。

    而构成这些新兵部队的骨架的,是从敦刻尔克撤退的33万败军士气低落并且缺少重武器。

    这些天来,因为德国的轰炸,英国几乎没有大批生产过坦克之类的重型武器。

    英军手里除了高射炮和一些部署在本土的火炮之外,剩下的就只有步枪之类的轻武器了。

    可以这么说,阻止德国人登陆的是英吉利海峡还有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舰,而不是可怜的英国地面部队。

    在这种情况下,再从本来就不足的陆军内抽调人手,送到遥远的非洲去这绝对是一次巨大的冒险。

    “我的部队要防御数公里长的海岸线……长官!如果德国人登陆,后果将不堪设想!”陆军将领焦虑的开口劝说道。

    “你抽调部队吧……我会命令海军加强本土的力量,减轻你的防御压力!”丘吉尔毕竟当过海军大臣,还是比较了解海军方面的事情的。

    说是让海军加强本土力量,实际上内部的说法还是很模糊的。因为英国海军是全球部署,所以加强哪里大家无非是一个态度而已。

    比如说,只要让h舰队的巡逻圈向北扩大一些,就可以算是加强本土海军力量了你看,多方便的事情?

    陆军军官也知道首相大人在想什么,可他也想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了,谁让最近惹祸的韦维尔上将还有奥康纳中将,都是陆军的人呢?

    “好吧!长官……如果您坚持,我同意抽调本土一个师增援北非。”这个陆军将领最后无奈的回答道。

154新的豹式坦克() 
在9月的第一天,李乐这个德国的假元首乘坐那辆著名的亚洲号列车,返回了德国的中心柏林。

    既然已经确定暂停了针对英国的大规模轰炸,李乐在留在法国就没有多少意思了,他返回柏林,多少有些要照看东线的意思了。

    虽然他在骨子里反对四面开战,牵扯兵力的事情。但是国际博弈绝对不是简单的换算,他即便不去找苏联人的麻烦,也难免不会有苏联人找他麻烦的事情发生。

    在二十一世纪,很多文献上都说苏联有一个叫做大雷雨的进攻德国的计划。

    今天看来,虽然这个说法并不一定是真的,不过却能够证实一个问题,那就是东线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

    历史上有很多假设,说如果41年德国军队不入侵苏联,会如何如何……可事实上也有可能,那就是苏联先入侵德国!

    不知道这种可能性有多大,但是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就是一个事实李乐必须要做好对苏联开战的准备。

    为了准备这个,李乐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把德国在东线的装甲部队数量,提高一倍来应对苏联的装甲洪流。

    那可不是简单的,后世熟悉的斯大林配合t…34坦克组成的装甲部队,前期还包括kv…1还有kv…2,以及大量的t…26之类的轻型坦克。

    这些坦克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某些性能上,都会对德国装甲部队造成麻烦。

    精锐的德国装甲师,就是在反复与这些苏联劲敌们较量的过程中,被一点一点磨成了粉末。

    但是,要知道的是,历史上有很多东西都被胜利者夸大了,一些胜利者的武器,其缺点也被一场辉煌的胜利掩盖了。

    比如说,历史上被无限夸大了威胁的苏联装甲部队,究竟有多么庞大呢?

    一个数据非常简单的就能说明问题:苏联在二战之中,一共生产t…34坦克5万辆。

    而德国的坦克型号繁杂,差不多型号的坦克加起来有多少辆呢?差不多也有2万辆。

    美国在参战之后,坦克产量m4谢尔曼总产量也有5万辆,并不比苏联的坦克产量低。

    如果算上同时期的突击炮,坦克歼击车产量,苏联德国美国之间的生产数量比是7比4比8。

    可以清晰的看出来,如果算上突击炮之类的坦克,德国的数量比例还略有上升。

    这样的一个比例对于动员晚并且物资短缺的德国来说,实际上已经并不算太难看了。

    同时期德国坦克部队无论如何,对苏联坦克的战损比,也都在1比2之间。也就是说,德国的坦克如果集中起来用于东线,苏联坦克部队是没有所谓的“优势”的。

    所以,那些认为二战结束之后,苏联坦克部队对英美坦克部队有绝对优势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双方在坦克部队的数量上,实际上真的半斤八两,作战经验上苏联略微胜出,但是在空军力量对比上,双方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如果论兵力对比,美国和英国的战争动员加起来也有1500万以上,再加上还能剩下百八十万的德国俘虏,也并不比苏联红军更差。

    至于说t…34坦克,其性能平均并且设计优秀,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中型坦克。

    可是这并不能说这类坦克就是完美的,它远没有后世认为的那么良好。复制t…34坦克让德国装甲部队使用,绝对不是一个好主意。

    综上所述,让德国彻底崩盘的原因,是其不得不一直保留着一部分装甲部队用于西线防御,并且在后期还真的要在西线同时消耗掉大量的坦克了。

    也正因为如此,李乐的想法很简单,集中物资不在其他的装备上去浪费时间,而是抓紧时间动员起来,全力生产更有用的类似豹式这样的优秀坦克。

    他命令抓紧生产,并且大量改进4号坦克,不过是一个权宜之计,而且是一个很有效率的权宜之计。

    其实,简单一些来说,李乐的计划是:既然苏德战争八成是要打起来的,那就应该极力避免消耗自己的装甲部队。

    只要在开战初期,让德国装甲部队真正拥有装备优势,而不是去凭借经验苦战,就能让德国装甲部队的精华保留下来。

    真正研究过二战苏德战争的人都了解,实际上德国装甲部队大量的消耗,从德国人胜利并且长驱直入到苏联腹地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坑爹的道路还有广袤的空间,让德国装甲部队在赶路的过程中磨损,消耗掉了大量的装备。

    频繁战斗累积下来的疲惫,还有武器装备的消耗,精锐部队的分散和损失,最后在莫斯科会战以及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时候变成了隐患。

    等德国在库尔斯克会战的时候缓过了一口气的时候,苏联也已经缓过了一口气来……于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战争,被打成了一场难看的消耗战。

    设想一下,德国的装甲部队如果开战初期的时候环境更好,武器装备更先进也更多,那损失就会成几何数字被压缩。

    这些节省保留下来的装甲部队,就会在需要他们的时候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的坦克采用6对中型负重轮,采用非对称的扭杆悬挂设计……重量被限制在了37吨。”在亚洲号列车上,几个公司的设计人员在向李乐汇报他们的最新设计思路。

    每当这个时候,李乐都是最愉快的时候。德国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工业国家,内秀还真的是深不见底的。

    仅仅是看那些挂在黑板上的设计图纸,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计算机制图,德国工程师们用笔画出来的线形图,精美的就仿佛是电脑里的资料一般。

    而且当李乐提出了要求,并且明确剔除了一些德国设计师们喜欢犯的错误之后,德国设计师们拿出来的东西,差点吓掉了李乐的下巴。

    man公司提出的设计,底盘采用的样式简直就是t…59坦克的复刻版李乐只是略微提了几个好建议,他们竟然就摸索出了这个建议的最终极形态。

    除了因为顾及到车内体积还有成员舒适度,这个底盘略微比59坦克高了15厘米之外,简直就和59坦克一模一样。

    精于机械的德国设计师们,用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坦克的初步设计,让李乐震惊的是,他们甚至没有提出过技术难点……

    比如说德国人喜爱的,一直到死都没有放弃的前置变速器的结构,竟然立刻就对李乐降低车体高度的要求让步,变成了整体后置的经典结构。

    事实证明,如果不是因为元首还有一些个别设计者的推波助澜,德国设计师取舍的态度也非常端正。

    至少,没有出现那种后世拿来当成笑料的,用56吨的坦克去扛一门88毫米口径大炮的极端设计。

    很快,克虏伯公司拿出来的设计,就被立刻选中,成了德国6号战车的备选方案。

    固执的克虏伯设计师们,没有打算放弃他们投入在虎式坦克上的心血。

    在改进并且取消了交错式负重轮之后,减了肥的虎式坦克被他们用5号坦克精选方案的方式复活了。

    不过李乐更希望这种48吨重的重型坦克,用来充当德国未来的主战坦克来使用,所以提高了一些要求之后,推到了6号坦克工程上。

    而在man公司的底盘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一个箱式炮塔的设计,就被暂定成了5号坦克。

    箱式炮塔为焊接结构,正面采用了更稳妥一些的防盾设计,所以和现代主战坦克的炮塔外观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毕竟当时开发不出来火炮稳定系统,也做不到行车条件下的开火射击所以防盾的缺点,还没有那么突出。

    更确切的形容一下这辆新的豹式坦克的外观,就是一辆略高一些的t…59坦克底盘,配上了一个略大一些的豹式坦克的炮塔。

    新的坦克搭载的是88毫米口径火炮,差不多就是虎式坦克原本开发的那门炮弹和高射炮通用的大炮。

    这样的妥协设计明显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并不是李乐要的最好的设计结果可是这毕竟是目前能拿出来的,最强大的终极坦克了!

    与最经典的t…34坦克相比较,德国的新式5号坦克,在行动机构上同样简单,便于生产……

    发动机和变速箱都后置,同样更接近现代坦克设计,更符合作战需求但是使用汽油机,安全性方面略差但是机动性半斤八两。

    装甲防御上胜出,毕竟重量还有正面装甲防护上都有较大的提高,5吨的重量可不是白多出来的。

    火力方面更是差距巨大,德国88毫米大炮的穿甲能力那是历史检验过的到了二战后期那都是足够用的杀器。

    而t…34的那门76口径的火炮,很快就因为威力不足,被迫改成了t…34/85坦克。

155一场源自直觉的武器设计革命() 
经过这么一折腾,李乐才发现自己似乎是白费了功夫。

    他费尽心机把历史上的豹式坦克重量削减到了37吨的水平上,可是也因此略微削弱了豹式坦克的防御能力。

    比起历史上的豹式坦克来说,新的坦克在侧面和后面顶部上的防御都不如真正的豹式坦克。

    实际上李乐除了强化了豹式坦克的火炮现在看来这个强化还未必能够成功……

    因为已经有德国工程师建议,使用大口径的88毫米火炮后坐力等问题严重,最好削减口径达到平衡的目的。

    虽然李乐已经拒绝了这个要求,并且下令必须在新坦克上采用88毫米口径的火炮,可是他担心技术方面的问题依旧存在。

    除了火炮明显提升之外,新的豹式坦克唯一的作用就是节约了一部分多余的重量。

    这个结果明显不是李乐愿意面对的,这等于说是在削弱了防御的前提下节约了一部分材料,根本是在做无用功一般。

    “我这不是在白忙么?原本的新式坦克设计,只是多了一些重量,根本没什么改变啊。”李乐揉了揉因为疲倦略微发涩的眼睛,开口抱怨道。

    坐在火车上的克虏伯,也就是那个生产火炮的大王,听到了元首这么说,微微挑了挑眉毛。

    他是被元首找来,认真听取新式坦克开发意见的。也就是他这个和希特勒私交不错的大资本家,才有机会乘坐元首的专用列车,并且和元首做在一起。

    这个德国火炮大王,一直是元首的支持者。他的别墅甚至有为元首预留的房间,可见两人之间的关系很好。

    作为德国军火的大王,克虏伯可不是仅仅制造火炮的商人。他的公司几乎渗透到了整个德国军工体系,并且庞大到让旁人嫉妒。

    这个个子并不高大的男人手下的公司,涵盖生产潜艇坦克到机枪大炮几乎无所不包。

    “我的元首,您真是妄自菲薄了……”克虏伯斟酌了一下措辞,开口笑着说道:“您的意见,简直就和指南针一样,指引着我们的研发方向。”

    他一边说,一边伸出手来,指了指面前的图纸,开口说道:“至少新的坦克,在生产的环节上,节约了至少40%的成本。”

    克虏伯这么说,是根据科学的计算统计来的。使用扭杆悬挂并且严格规定使用单排负重轮,都大幅度的减少了生产加工环节的消耗。

    并且在日后的维护和修理上,还要再节约一部分时间,甚至因为结构简单,连出故障的概率都更低了一些。

    同样的,因为取消了豹式坦克前后分配的动力系统,少了一根中间的传动轴,也节约了不少车内的空间。

    更让生产部门欣慰的是,这是他们第一次被征询意见,在坦克设计环节上就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简化坦克的生产工艺。

    可以这么说,这辆虽然还叫5号坦克,外号依旧叫豹式坦克的战车看上去变化不大,却可以说是一场德国工业历史上的革命。

    这场革命让德国工业体系开始正确合理的使用自己的产能,可以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武器来这才是豹式坦克的意义。

    “我们的零件将有20%与6号坦克,也就是虎式坦克通用。”克虏伯自豪的给出了数据,这在之前是很难想象的成就。

    5号坦克将会同样采用类似的底盘,两者之间甚至负重轮都是可以通用的,同时一样的还有车前面的驾驶员部分,以及车体内的弹药架和成员座椅!

    这在现如今看来,不过是一个通用模块化的大胆尝试,可是在当年可以说是划时代的成就了。

    就在李乐提出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