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地区,日本陆军虽然胜利连连,却因为地形与天气受限,几十万大军迟迟无法进攻缅甸和印度。
太平洋夺岛之战更是惨烈无比,十万大和男儿血染疆场,换来的不过是一个有机会胜利的开局罢了。
而在远东对苏联的觊觎,日本甚至连发动战争的勇气都没有,只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一个东方的马奇诺防线。
对比一下德国,就可以发现日本与德国两者战局布置上的优劣了:
德国兵力基本分布,监视英国与法国的留守部队,大约100万人左右;中东地区部署了40万,其余大部分都在苏德前线。
日本在伪满洲国防备苏联的部队就多达60万人,这还是在德军节节胜利,日本压力减轻的前提下。
华北上海南京等地区维稳部队超过20万人,与中国交战前线兵力常年也要保持100万以上。
并非是中**队多么强大,而是因为中国太幅员辽阔了。把这些部队投入进去之后,就发现根本没有富裕可以抽调出来了。
上百万人的作战方向上,不留个十万八万的预备队,谁心里也没底。所以这一留,就留了上百万在中国境内。
朝鲜与台湾的维稳也需要十万左右的部队,这就有差不多200万甚至更多的作战部队无法派驻前线了。
东南亚菲律宾等地区,日军投入了接近100万人,现在分散在泰国越南缅甸菲律宾等地区,基本上也算是动弹不得的状态了。
除掉那些不能动弹的被牵制部队,太平洋战场这个主战场日本能动用的兵力,其实上限满打满算也就只有200万左右,这些部队需要面对的,是美国1000万级别的动员力量。
结果更悲剧的是,东条英机发现,就这可怜兮兮的最多只能有200万的军队,在作战的时候,还要分成海军与陆军互相拆台……
136打哪里()
“首相先生,如果不能立即结束一面的战场,那大日本帝国在太平洋前线的情况,就非常让人忧虑啊。2yt。org”一位幕僚跪坐在榻榻米上,对矮桌对面的东条英机说道。
对于目前日本面临的严峻形势来说,这位幕僚已经算是比较婉转的提醒了。
只要不瞎就可以看得出来,现在的日本经济,完全都是由贺屋兴宣一人勉力支持,根本算不上运转良好。
这一点与德国早期的扩军状态很像,经济上全靠一个搞出米福券的天才沙赫特的那一套办法。
经济上被动,物资上也匮乏。自从日本发动战争以来,铁矿依靠掠夺,石油依靠掠夺,煤矿依靠掠夺,却很少能够真正用到反哺国内经济上。
这些战略物资日本在美国的潜艇干扰下,能够运回国内的,多数也都投资到“大东亚圣战”之中去了。
其实也很好理解,为什么同样对外扩张,日本与德国如今的境遇却天差地别。
德国占领区是欧洲精华部分,最贫穷的地方也是波兰这种还算不错的地区。哪怕算上苏联占领区,铁路公路甚至是工业都是相对来说有底子的。
日本占领区可就不同了,除了日本一直在私下里经营的东北之外,其他占领区都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投入,才能开始产出效益。
想致富先修路,1940年的中国道路状况,比起欧洲来要差多少,就不用详细介绍了。
在这样的差距下,占领区能够发挥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如果说德国占领区可以属性+10的话,日本占领区最多也就只能算属性+3了。
“您说的都是对的,可是却没有太好的解决的办法。”东条英机微微低头,开口抱怨道:“我已经尽力了,可是依旧想不出一个对策。”
他不是没有想出对策来,只是他的对策并不比别人的高明,所以说与不说,也就无关紧要了。
大本营现在的集体共识是,最好想办法先结束一个局部战场,好能抽调出更多的部队,部署到其他战场上去,形成良性循环。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共识,陆军才能抛出这么一个庞大的计划来。
其实陆军的想法也很正常:你海军为了对付美国舰队抽身不得,那接下来要解决问题,也就只能依靠我们陆军了不是?
海军无奈也就无奈在这里了:他们被越来越强大的美国海军牵制,被潜艇战拖累,只能在太平洋上疲于奔命,无法在短时间内搞定强大的美国。
既然海军走不开,又无法短时间内摆平对手美国,那也只能在陆军身上打主意了。
不过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陆军自己又吵起来了:接下来陆军做主力这个没问题了,可究竟先打哪一边,又确定不了了。
华东地区的主官们希望先解决重庆政府,击垮中国然后就可以左右逢源。
东北地区的关东军派系觉得,可以趁机捅苏联背后一刀,与德国瓜分西伯利亚,然后解脱出关东军来南下,搞定中国战场。
“首相先生,如果不能立即结束一面的战场,那大日本帝国在太平洋前线的情况,就非常让人忧虑啊。”一位幕僚跪坐在榻榻米上,对矮桌对面的东条英机说道。
对于目前日本面临的严峻形势来说,这位幕僚已经算是比较婉转的提醒了。
只要不瞎就可以看得出来,现在的日本经济,完全都是由贺屋兴宣一人勉力支持,根本算不上运转良好。
这一点与德国早期的扩军状态很像,经济上全靠一个搞出米福券的天才沙赫特的那一套办法。
经济上被动,物资上也匮乏。自从日本发动战争以来,铁矿依靠掠夺,石油依靠掠夺,煤矿依靠掠夺,却很少能够真正用到反哺国内经济上。
这些战略物资日本在美国的潜艇干扰下,能够运回国内的,多数也都投资到“大东亚圣战”之中去了。
其实也很好理解,为什么同样对外扩张,日本与德国如今的境遇却天差地别。
德国占领区是欧洲精华部分,最贫穷的地方也是波兰这种还算不错的地区。哪怕算上苏联占领区,铁路公路甚至是工业都是相对来说有底子的。
日本占领区可就不同了,除了日本一直在私下里经营的东北之外,其他占领区都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投入,才能开始产出效益。
想致富先修路,1940年的中国道路状况,比起欧洲来要差多少,就不用详细介绍了。
在这样的差距下,占领区能够发挥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如果说德国占领区可以属性+10的话,日本占领区最多也就只能算属性+3了。
“您说的都是对的,可是却没有太好的解决的办法。”东条英机微微低头,开口抱怨道:“我已经尽力了,可是依旧想不出一个对策。”
他不是没有想出对策来,只是他的对策并不比别人的高明,所以说与不说,也就无关紧要了。
大本营现在的集体共识是,最好想办法先结束一个局部战场,好能抽调出更多的部队,部署到其他战场上去,形成良性循环。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共识,陆军才能抛出这么一个庞大的计划来。
其实陆军的想法也很正常:你海军为了对付美国舰队抽身不得,那接下来要解决问题,也就只能依靠我们陆军了不是?
海军无奈也就无奈在这里了:他们被越来越强大的美国海军牵制,被潜艇战拖累,只能在太平洋上疲于奔命,无法在短时间内搞定强大的美国。
既然海军走不开,又无法短时间内摆平对手美国,那也只能在陆军身上打主意了。
不过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陆军自己又吵起来了:接下来陆军做主力这个没问题了,可究竟先打哪一边,又确定不了了。
华东地区的主官们希望先解决重庆政府,击垮中国然后就可以左右逢源。
东北地区的关东军派系觉得,可以趁机捅苏联背后一刀,与德国瓜分西伯利亚,然后解脱出关东军来南下,搞定中国战场。
1037莫斯科的日落()
不管日本选择进攻哪个方向,有些人都注定是一个结局了。赫鲁晓夫死去的消息,最先得知的就是坚守在河弯之处的莫斯科最后的抵抗力量。
科涅夫在自己的位置上,形同枯槁,很多人已经无法认出,他就是那个曾经站在克里姆林宫城墙上,检阅保卫莫斯科的部队的将军。
他的末日,已经就在这几天了。因为基本上弹药已经消耗殆尽,部队也已经损失大半。
赫鲁晓夫死了,被晋升为元帅的科涅夫也不能继续活下去,他只能选择斯大林为他选择的道路,选择用死亡来为苏联元帅这个荣誉保留最后一丝体面。
苏联的元帅结局真的是让人唏嘘不已,因为图哈切夫斯基死于大清洗,铁木辛哥、弗罗希洛夫……现在包括刚刚晋升成元帅的他科涅夫,都要战死在前线了。
短暂的苏维埃可能就要毁灭,苏维埃的军人也要用自己的死,来为这场毁灭陪葬。
“把地图都收起来烧掉吧,我们已经不需要它了。”长时间的沉默之后,科涅夫扯开嘶哑的嗓子开口说道。
他的声音简直就和锯子差不多了,那如同是摩擦一样的声音,让他的警卫队长都感觉到辛酸。
在这个地下室里,科涅夫元帅竭尽可能的为莫斯科延续生命。这里每天每时每刻甚至每分每秒都在发生战斗,每一场战斗都决定许多人的生死。
科涅夫亲自指挥了许多次这样的战斗,甚至还在一次防御之中受伤。德国的狙击手一枪打在了他的钢盔上,只是因为角度太偏,没有击穿钢盔罢了。
那顶被子弹擦出了一条明晃晃伤痕的钢盔现在还挂在科涅夫侧边的那面墙壁上。那里还挂着他的上将军服,挂着他经常使用的那部望远镜。
作为一名苏联元帅,科涅夫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怜的元帅之一了。他草草的被晋升成了苏联元帅,可是连自己的领章还有制服都没没有更换过。
因为他被晋升的时候,战场局势已经一面倒了。城内实在是找不到人给他做元帅的制服,也没有办法从其他地方给他送来这样的制服。
所以他只能可怜兮兮的穿着上将的军服,享受着元帅的待遇——死的待遇!
命运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因为他兢兢业业的为苏联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却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控,哪怕是一个结局,他都没的选择。
可怜的他只能坐在那里,等待着自己最后时刻的来临。看着士兵从他的面前撕去那些莫斯科城区地图,看着参谋把这些地图烧毁掉。
“外面的阵地,差不多已经都沦陷了吧?”一直到空气中弥漫着燃烧的味道之后,科涅夫才开口嘶哑的问道。
“是的!元帅同志!我们剩下的阵地不多了……”带着一丝遗憾,参谋脸色灰败的对科涅夫说道。
实际上,他们已经能够隐约的在地下室里听见外面的枪声了:可能敌人,已经打到这栋大楼的外面了。
德军也确实已经打到了这栋大楼的外面了,他们距离这里只有百十米的距离,并且这里已经是莫斯科城市内,有组织抵抗的最后一座“堡垒”了。
对着自己的参谋长笑了笑,科涅夫终于还是开口继续说道:“你们没有必要陪着我死在这里,我命令你们放下武器,投降吧!”
“元帅同志!……”参谋长哭丧着脸喊了一声,却被科涅夫挥手打断了:“服从命令吧!”
这些军官都是他亲手带出来的,共事了几个月的时间,他真的不愿意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为了这样一场绝望的战争殉葬在这里。
德军允许莫斯科城市内的守军体面的投降,这个事情即便不愿意承认,但是已经被反复证实过了。
基层官兵不允许打听这类事情,可高层军官早就已经对此事有所耳闻。投降不会被虐待,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一个选择了。
“我会发电报,说明这是我最后的命令……所以你们是服从命令选择的投降,家人应该不会被连累……”科涅夫苦笑了一声,站起身来:“这是我最后能给大家的了,不要推辞。”
他走到门外的电台旁边,开口吩咐道:“把这封电报发出去,这里的一切就结束了。”
昨天的这个时候,他就已经写好了这封电报,内容是感谢斯大林同志的晋升,并且阐明他命令残余部队投降的事实。
“元帅同志!”看到这封电报的内容,机电员的眼睛都红了,同样开口嘶哑的喊道。
他们已经一天没有喝水了,所以嗓子都有一些嘶哑。角落里有一些汽油和柴油,那是为这里的两台发电机准备的。
还有一些武器弹药,眼看着也已经要消耗殆尽了——水不是没准备,只是已经被喝光了罢了。
“发送吧!”最后说了这么一句,科涅夫就向自己的办公室走去,在即将结束的最后,他连一句自己的遗言都没有交代。
“立正!”地下室里有卫兵,也有军官,满地的散落文件,不少人依旧在烧着什么东西。在一片混乱之中,有人大声的喊道:“敬礼!”
所有人都放下了手里的工作,昂着下巴对着科涅夫的身影,立正并且敬了一个郑重的军礼。
科涅夫没有回头,只是摆了摆手,就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然后,他从自己的办公桌上,捡起了这些天他经常擦拭摆弄的自己的随身手枪。
元帅就应该有一个元帅的体面死法,自杀对于战败的元帅来说,是一种赎罪和解脱。
对于科涅夫来说,这一刻也确实是一种解脱。从莫斯科之战开始,这场战争对于他来说,就是一场煎熬。
“呯!”房间里,一声枪响,莫斯科城内,最后一栋抵抗者坚守的建筑物被德军占领,莫斯科战役正式结束。
同样在这一天,库尔斯克会战正式进入到决战阶段,德国第3装甲师正面冲击苏联近卫第6坦克师。
1038血战库尔斯克()
库尔斯克平原上,苏军近卫第6坦克师的T…34坦克,正在拼命的开火,攻击正面冲击自己防御阵地的德军豹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