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这可是元首离开狼穴,在苏德战争开始之后,第一次大张旗鼓的返回柏林。
所有人都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来迎接即将到来的元首。这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份荣耀。能够对着元首乘坐的汽车挥手欢呼,对于每一个柏林市民来说都是异常幸福的。
此时此刻,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已经比皇帝还要更加崇高了。德国打赢了战争,获得了生存的土地,现在还有无数发财的机会出现。
战争的输赢其实很多人不太关心,尽管输赢对于他们来说很重要,但是其实他们依旧还是觉得改变自己的生活是一件大事情。
显然,元首完成了对德国经济的振兴和改造——这是一件比战争胜利更得民心的大工程。
在英国还有法国,重建工作还有其他的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工作机会,让德国的就业率直逼恐怖的百分之百。
多少青年成为了工厂培训出来的技术工人。他们为战争生产武器,甚至有些人要加班工作,失业率当然就低的吓人了。
消化掉了青年待业工人之后,另一部分成年男女被集中培训,送到法国还有英国去做行政人员,那里至少有10万个就业岗位等待他们。
剩下的一部分不愿意学习技术又没有脑子做管理者的人,党卫队也都吸收干净——到处都有战俘营还有劳动营需要卫兵,男兵女兵都很急需。
整个德国就如同是一台大机器,而元首就是那个让这台机器全速运转起来的人。
所以德国人现在只要提起元首这个词,都是充满敬意的。大多数人甚至愿意如同唱国歌那样,站起身来,抬起自己的胳膊,敬举手礼来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因为威廉二世皇帝没有带领德意志人民走向胜利,可眼前的元首希特勒确实为这个国家带来的伟大的胜利。
尽管,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些疑问,对这个突然变得有些摸不透的元首产生过怀疑,可他们确实愿意汇聚在眼前这个元首周围,跟着他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德国从未有过今天这样的强大的状态,如果今天战争结束,那么明天德国就会是全世界最强大最幅员辽阔的国家。
这个国家从莫斯科一直绵延到大西洋,甚至连英国本土都有德国的租借地区。
大家也都知道,元首才不会在明天停止战争,他一定会征服整个苏联,把共产国际送进地狱。
“元首的列车还有1个小时就能达到柏林车站,希望他今天的心情不错。”一名党卫队军官走到了站台上,站在莱因哈特的身后,压低了声音说道。
他们的身边,站满了端着步枪的党卫军士兵,胳膊上带着红色的德国国旗臂章,昂着下巴站的笔直。
能够站在这个站台上的,都是经过反复核查过忠诚度的日耳曼人,由他们来充当元首的护卫队简直就再合适不过。
“凯特尔元帅的飞机还有四十分钟在柏林机场降落……狼穴那边似乎觉得战争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一名主管陆军后勤的将军低声对身旁的隆美尔上将说道。
隆美尔上将最近都在柏林养病,中东地区的战局也确实不用他太过操劳了。
阿尔弗雷德将军代替了隆美尔将军,暂时指挥中东军团,主要任务就是训练意大利部队还有利比亚仆从军。
隆美尔的胃病已经好了,不过元首不愿意让他重返前线,就把他留在了柏林,主要负责参观后勤补给工作。
这位崇尚进攻的德国元帅一直都不太关心后勤补给压力,李乐这个穿越者希望可以强化他这方面的知识,让他变成一个全能型的指挥官。
未来,如果,只是说如果,德军越过了沙漠,进入印度地区,他需要一个独当一面的将领,指挥德国在印度的作战行动。
显然,放勃劳希契或者伦德施泰特这些人,都让李乐这个穿越者不太放心。隆美尔是一个人选,至少他的攻击力是毋庸置疑的。
“我只是关心,中东战区阿尔弗雷德将军提交申请的4000辆卡车什么时候发货。”隆美尔耸了耸肩膀回答道。
他看到了如今德国生产汽车的速度,但是即便是这样惊人的生产速度,前线的汽车依旧无法提高数量。
汽车运输兵开坏掉的汽车从波兰一直从公路上连绵到莫斯科,大量的汽车需要维修还有保养,这也加重了进攻中的德军后勤负担。
其实这很好理解,汽车越多实际上需要的维修还有保养物资也就越多,其实能够运输到前线供给其他部队使用的作战物资,数量并不算多。
955干货()
德国已经供给中东1万多辆汽车了,可这些汽车依旧无法满足中东军团的后勤补给需要。
隆美尔得到了阿尔弗雷德将军的汇报,说他们的汽车因为故障瘫痪掉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坏掉。
“哈哈哈!隆美尔将军,4000辆汽车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们的生产优先级报告您已经看过了,所以不用我多说什么了吧?”主管德国工业整合的施佩尔也在站台上,笑着对隆美尔解释道。
最高统帅部还有陆军总司令部都再三强调,在1941年到1942年之间,德军的进攻重点是苏德战区,而不是遥远的中东区域。
所以隆美尔也无法得到更大规模的补给,尽管轴心国已经控制了地中海,并且开始运用地中海进行大规模的运输补给。
其实很有意思,博克元帅的南方集团军群的补给一部分就已经来自地中海了。
中东军团也依靠地中海生存——而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主要补给线,是水雷还没清除干净的波罗的海。
“最后检查一遍,军乐队可以准备了……”戈培尔在党卫队几个头目的陪同下走了过来,对着远处喊道:“一会儿要奏的音乐顺序不能乱!”
“记者!记者呢?检查他们的拍照设备,小心一些!”他一边喊着,一边走向了站台上记者所在的地方。
所有的记者都很忐忑,他们都知道一会儿从停下来的列车里走出来的男人,究竟是何等的威仪。
这个男人带着德国横扫了欧洲列强,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领导者。
更可怕的是,他是一个激进的,愿意用自己的感性去处理许多难缠问题的恐怖独裁者。
他权势滔天,手下有一大群让人耳熟能详的恶魔还有爪牙。数百万大军正在苏联横冲直撞,莫斯科甚至都已经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来自美国还有日本的记者要隔开,不要让他们闹出什么乱子来!”戈培尔看着远处正在调试设备拍摄的记者人群,对身边的党卫队军官吩咐道。
然后他指了指那些人,继续给出了自己的命令:“彩色摄影是新技术,记住给彩色摄影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胶片很贵的!”
眼前的德国可不是原来那个技术保守的德国了,元首果断的命令开发无数新的项目,甚至很多项目都会给出研究方向。
这些被元首命令开发的项目,在拿到了研究方向之后,获得的成功都非常喜人。
比如说,柏林的帝国电影集团,在文化领域上的影响,就已经要超越美国的好莱坞了。
因为论起彩色影片的使用率,拍摄手法的更新速度,还有规模甚至是有声电影创新等方面,德国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更可怕的是,德国竟然率先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漫画,来在文化领域建立起自己的壁垒。
“钢铁侠”,“蜘蛛侠”,“蝙蝠侠”……这些在未来让人耳熟能详的动漫角色,都被戈培尔“创造”了出来,成为了德国青少年最崇拜的超级英雄。
尽管美国可能已经有了这些角色,可他们在德国的形象,宣传的是德国的价值观,是紧密围绕在元首身边的第三帝国英雄!
“只有元首私人卫队是使用自动武器的,对吧?”莱因哈特的工作可并不比戈培尔这边轻巧。
他负责的是元首的外围保卫工作——元首的核心保卫工作,实际上是由元首自己的亲卫队负责的。
那些人可都是元首亲自选拔出来的,每一个元首都要认识,并且可以叫出他们的名字才行。
当然了,真正的元首亲卫队究竟有多么忠诚,那就更无法用常理来推断了。
听说这些人只要听到了元首的命令,敢一个跟着一个走进火焰之中烧死,连头都不会回一下。
“呜……”远处的列车传来了汽笛的声音,所有的人在听到了声音之后,都不由自主的站直了三分。
大家都看向了列车来的方向,一直用眼神注视着那辆缓慢进站的列车。等到这列火车停靠在了站台上之后,那边军乐队的演奏,就在车头两边挥散出来的白色蒸汽没挥散之前,响了起来。
列车的车厢被守在站台上的使者毕恭毕敬的拉开,一个接着一个的军官从车厢里走了出来。
他们警惕的看着站台上所有人的位置,然后站在了各自选好的位置上。
更远的地方,元首的护卫队跳下了火车,他们清一色配备的都是冲锋枪,火力强劲而且非常容易在狭小的环境中使用。
然后,作为德国陆军最高指挥官的勃劳希契元帅走下了列车,在门口正式的戴上了自己的军帽。
他带着黑色的皮手套,对着站台上等待元首的人群致意了一下,就侧过身站在了一边。
然后他抬起了胳膊,立正并且昂起了下巴敬礼喊道:“胜利!元首!”
“胜利!元首!”站台上,戈林第一个抬起了胳膊,所有人跟着抬起了胳膊,整齐的立正敬礼,宛如一片森林。
这个时候,李乐才从车厢里走了出来,对着人群挥手示意了一下:“胜利!德意志!”
大家收回了胳膊,能够走上前去迎接元首的人就真的不多了。戈林还有赫斯恰巧都在柏林,所以也只有他们这个级别的高层,才有资格走上去了。
戈林第一个走了上去,毕竟他是帝国元帅。赫斯紧跟其后,不过最先说话的却是戈培尔部长:“元首!您带给德国的胜利所有人都铭记于心!人民已经在车站外面等着向您欢呼了!”
“几个小时之前,我们的军队已经包围了莫斯科,我是在火车上得到的消息。”李乐穿着希特勒喜欢穿的黑色皮质风衣,带着一双黑色的皮手套,头顶上带着一顶军帽,开口对众人说道。
“我只有两天的时间,听取你们各自的工作汇报。我要干货,实实在在的数据。”说完之后,他就抬步向前走去。
956巨人醒来()
李乐为什么急急的赶回到柏林呢?因为德国在美国部署的间谍终于传回了一个有用的消息,这个消息的保密级别度非常低,但是却非常重要。
美国,大洋彼岸的美国在此时此刻进行了战争总动员,这包括天才马歇尔提出的一系列一揽子计划。
比如说,美国将要生产更多的坦克飞机和大炮,将与入侵的日本侵略者战斗到底。
再比如说,美国要动员比德国女工还要多的女工人,加入到工业生产之中,为打赢太平洋战争做出应有的贡献。
如果仅仅只是这个,李乐还不足以亲自赶回到柏林。可美国全面进入到战时生产体制,这个问题就让人不寒而栗了。
一直以来,李乐这个来自未来的穿越者,都不希望美国开始战争动员。因为他知道,这种动员究竟有多么可怕。
但是现在,美国这个沉睡的巨人终于被日本这个白痴给唤醒了。因为日本打得太狠了,所以这个巨人也醒的非常彻底……
仅仅是美国力量的冰山一角:大洋彼岸的美国在一个月内生产了整整30艘驱逐舰还有护卫舰——这个产能就震惊了施佩尔,让他夜不能寐起来。
施佩尔作为德国的工业负责人,手里的底子看上去可要比马歇尔的强不少,毕竟德国已经率先进入到战时体制,并且进行了局部工业动员。
而且施佩尔还握着大半个欧洲的工业基础,包括一部分苏联工业,所以他自认为自己有与美国一较高下的实力。
但是他错了,因为大洋彼岸的美国,在动员之后爆发出来的工业产能,还有其配套的协调能力,比施佩尔之前估计的还要强大,甚至强大到了让人崩溃的地步。
德国动员之后算上女工,勉强有了千万工人的所谓超级工业基础。这个规模还包括法国占领区,还有英国占领区在内……
可美国刚刚动员,工人基数就已经上升到了千万级别。更可怕的是,美国正在武装整整500万正规军。
是的,这个数字并不是什么机密,因为美国的大街小巷都张贴着这样的征兵广告:我们要征召500万士兵,让日本混蛋知道我们的决心。
他们的决心不仅仅展示给了日本,他们的决心还展示给了大洋彼岸并没有与美国交战的德国。
一口气武装500万正规军,施佩尔表示自己做不到,即便是把德国的工业基础再扩大一倍,也做不到这样的规模。
要知道,美国人所谓的武装500万大军,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如同苏联那样,临时发一支步枪就算完事儿了。
美国人的武装,是为士兵提供训练,营地,弹药,武器装备还有重火力支援在内的一系列服务的。
在李乐熟悉的历史之中,美军给自己的士兵装备的武器相当的精良,几乎人手一支M1911手枪,备弹50发。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普通的士兵配发一支M1加蓝的半自动步枪,备弹200发;冲锋枪手装备一支汤姆式冲锋枪,备弹足足有600发。
每个步兵班有4支冲锋枪两挺机枪和一名狙击手;每个排至少拥有3门迫击炮组成的一个炮兵班;每个连还拥有6门山炮组成的山炮连……
每个团更是有12门榴弹炮组成的榴弹炮营;每师装备有36门大口径榴弹炮。
美国的标准陆军师拥有各类车辆2475辆,其中坦克就有400辆。标准编制每师1。9万人,但实际编制只多不少。
这情况就和德国有了一定的区别,因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