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霸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霸主-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因为有马耳他这个新攻占的岛屿存在,北非的局势还算有利于轴心国方面。

    “墨索里尼这个短视的家伙,他难道就不动一动自己那生锈的脑子?”李乐低声抱怨了这么一句,不凑巧正好被坐在身边的戈林听了个大概。

    后者显然对李乐这么吐槽另一个结盟国家的领袖大人没有什么意见,因为在戈林的认知里,除了越来越天才的元首,似乎别人都离不开白痴蠢货之类的评价。

    “别人的事情我们管不着,可是我们要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有关4号坦克的事情,工厂那边准备的如何了?”李乐也没有办法去干涉意大利人的想法。

    实际上墨索里尼现在的选择对意大利来说,是非常正确的事情。

    只不过李乐不愿意看到没有发生的历史被改变罢了,可惜他看不惯是看不惯,却没有什么能力去改变这个局势。

    所以他只能过问自己这边的事情,毕竟有了新的“代金券”,李乐的采购清单上,最大宗的生意,就是陆军那数千辆坦克了。

    这笔生意可不是简单的采购,而是对4号坦克还有3号坦克的全面升级。

    首先就是在3号突击炮,也就是军迷们叫做三突子的改进。德军将这种隶属炮兵的武器,做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进。

    德军装备部门奉命在这种武器上加装了板裙以及正面装甲,强化了这种突击炮的装甲防护能力。

    虽然这都是较小的改进,可这已经体现出来了德国装甲部队的一种态度——他们相信了元首的判断,正在努力将自己手里的装备改进成适合未来战争的模样。

    4号坦克改进的方面就更多了,最大的一个改进项目现在还在图纸上。

    经过改进,4号坦克将在未来采用正前方倾斜装甲,并且装备威力强劲的75毫米口径长身管火炮,强化自己的火力。

    凭借着德国专家的智慧,经典的4号H型坦克,提前了许多年诞生出来,而且还进行了正面装甲倾斜化的“魔改”。

    …

    帝国的士兵们,龙灵因为水土不服病了N天,到现在都没好。

    本来今天也想请假的,不过编辑说我在推荐上,请假很不好。

    所以龙灵今天是拖着感冒发烧的身体,码字到了现在。

    可怜也好,鼓励也好,毕竟是在推荐上,求大家给龙灵推荐票和收藏,让龙灵的成绩略微好看一些,谢谢大家了!

第78章 78改进坦克() 
魔改4号坦克H型虽然现在还在图纸阶段,可是4号坦克的改进已经开始了。

    最明显的一个改进,就是4号坦克同3号突击炮一样,都将加装板裙装甲以及加强正面装甲厚度。

    这种改进是可以直接应用在所有坦克上面的,包括现在陆军已经装备的两种坦克。

    同样的,新生产出来的4号坦克,也进行了一些削减成本的改进,包括一些让装甲部队的士兵有些郁闷的细节。

    原本柔软的座位现在真的变成了木板,而原本实心的地板也被金属网格地板取代了。

    节约钢材的手段充斥着新坦克的每一个角落,仿佛德国的钢铁已经短缺了一般。

    原本的扶手被削减了百分之十的长度,一些不经常用的扶手甚至直接用皮革扶手替代了……

    可如果说这种坦克一味的偷工减料,就又有些过于片面了,因为在很多坦克的指挥塔上,都加装了安装机枪的架子,这个在过去的型号里是没有的。

    这种设计听说还是元首亲自要求加装上去的,听说配套的机枪甚至还有防盾钢板。

    最大的改进还是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近期的目标,为的是提高4号坦克的火力。

    因为元首的情报组织探听出了苏联装备更先进坦克的消息,所以4号坦克的作战重点发生了严重变化。

    原本德国装甲部队负责歼灭对方战车的坦克,是机动性更好,体积也更小更灵活的3号坦克。

    可是元首认为3号坦克已经无法承担未来的德军反坦克任务了——实际上这种事情已经被证实过了。

    法国战役之中,德国的3号坦克对战法国的B1坦克等重型装备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了自身火力不足的缺陷。

    装甲防护方面的短板,加上火力不足的毛病,让依靠3号坦克进行反坦克作战的德军明显被动。

    实际情况中,德军大多数时候都是依靠熟练的配合还有其他手段来应对敌人装甲目标的。

    比如说——著名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还有更加著名的88毫米口径防空大炮……

    让人有些遗憾的是,法国战役是德国军队赢了,而且赢得非常炫目。这一方面铸就了第三帝国的辉煌,却也从另一方面掩盖了第三帝国的问题。

    于是,原本就不太好用的武器,在一年多后被推上了东线苏德战场。比如说3号坦克和4号坦克,比如说37毫米反坦克炮这种落后的破烂……

    3号这种火力不足的坦克在德军装备序列里,承担着反坦克的重要任务,那装甲稍微厚了一些的4号坦克,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答案是:这家伙是支援步兵用的“突破战车”!这不是搞笑,而是在这个年代,德国人看坦克的眼光,并不比日本人先进多少。

    很多人都嘲笑日本人在二战中坚持使用自己的豆战车,而在1940年的时候,德军使用的坦克装备,实际上并不比日本人手里的东西大多少。

    德军大量装备的2号坦克重量不到10吨,3号坦克设计要求是15吨的重量,4号坦克20吨多一点儿……

    日本的89式重量12吨多,1式坦克的重量是17吨,97式的重量是15吨——你看,差不多少吧?

    真正让双方拉开距离的,是敌人的差距:德国人面对苏联人只能把虎式豹式开出来,日本那边可没有什么敌人用重型坦克。

    这一对比,对手果然是最好的老师。德国装甲部队就属于那种典型的名师出高徒的例子了。

    让我们说回到现在,李乐作为一名知道后世真实情况的假元首,改变了德国军队的现状。

    他让德国坦克部队重新定位,把原本用来支援步兵的4号坦克,开发开发,用来反坦克作战了。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因为在不远的将来,德国人在被迫的情况下,也是这么做的。

    应对敌人更有威力的坦克,就必须使用装甲更厚,火力更强的坦克来对抗。

    显然3号坦克是不具备这种改进潜能了,剩下的就只有4号一种正在生产的坦克了。

    可是4号坦克担任反坦克作战主力,还有一个无法愉悦的鸿沟:它的火力设计是有问题的。

    4号原本是负责支援步兵作战的,所以其设计的时候使用了一门短管低膛压的75毫米口径火炮。

    指望低膛压的75毫米口径火炮来进行反坦克任务,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使用高膛压高后坐力的大威力长身管火炮,就要改设计了。

    好消息是,德国在这方面明显是有技术储备的,42年的时候德军就开始为4号坦克装备了75毫米口径长身管火炮。

    而李乐只是把这种改进,提前了一年多一些而已。对于德国工程师们这群技术宅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

    于是,4号坦克将在半年内装备上威力更大的75毫米口径长身管火炮,执行反坦克任务。

    有了这种改进型坦克的陆军,也将在41年的时候,拥有一种短时间内还算够用的真正坦克。

    精锐的德国装甲部队,在入侵苏联之后,遇到T…34这个死敌的时候,再也不用采取撞击这样鲁莽的办法来阻止对方前进了。

    “简单的改进已经应用了,虽然削减了一些细节,不过生产速度的提升,让我们装备了更多的坦克,这是一个好消息。”勃劳希契对现在的状况很满意。

    他还从来没有如此快速的得到坦克的补充,一个月之内,他就多拿到了4号坦克,听说随后他还可以拿到更多。

    戈林这方面就郁闷了,因为这是一个他学不来的提高产能的绝招。

    你愿意买一辆减了配的汽车,因为它勉强还能开在路上;可你愿意买一辆减了配的飞机,并且开着它飞到8000米高的天上去么?

    短期内,4号坦克还是原来的那个模样,并没和历史上有什么不同。它只是装甲更厚了一些,内部更精简了一些而已。

    不过,未来的4号坦克就被魔改到了一个让人很期待的程度,它采用了更宽的履带以适应复杂的路况。

    使用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甚至有计划采用更好用的柴油机和后置变速箱。

    还改进了前部装甲,用上了时髦的倾斜前装甲,自身重量也提升到了30吨左右。

    它将装备一门75毫米口径长身管火炮,提供强大的火力,以便其对敌人的坦克拥有一定的火力优势。

    在李乐的努力下,这辆坦克可以说就是第三帝国版的T…34坦克了,只是在设计思路上还有性能重点上略有不同罢了。

    受到设计时代的局限,4号坦克即便经过无数改进,实际上还是有一些不足。不过现在看来,这些不足在40年还可以忍受,甚至在43年都还可以忍受。

    这段争取来的时间里,李乐已经让保时捷、克虏伯还有著名的MAN公司以及莱茵金属各自开发,拿出自己的5号通用战车生产计划来。

    这个计划可不是历史上那个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而是一款类似豹式坦克的中型通用坦克生产计划。

    计划里采用了实用而且威力足够的88毫米口径坦克炮,不过坦克的自重限制在了45吨,必须在倾斜装甲的基础上,保证坦克的防御能力。

    这个计划现在刚刚开始,保时捷公司那边还在偷工减料,希望可以用自己那个让后人诟病的保时捷虎式坦克来充数。

    克虏伯公司也没好到哪去,他们试图用减重的方式让自己的虎式坦克获得青睐。

    不过随后假元首李乐提出的条件,让两家老牌坦克设计公司有些凌乱。

    因为元首从MG…42机枪项目,以及简化生产4号坦克等改进计划里找到了灵感,食髓知味开始重视起生产环节来。

    元首大人要求新式坦克必须能够大量采购生产,年产量在条件成熟之后,不能低于每年4000辆。

    这个数值是克虏伯和保时捷不敢用虎式坦克去豪赌的,因为他们心知肚明,自己是无法生产那么多虎式坦克的。

    别说一年4000辆这样的天文数字,克虏伯公司觉得自己能够在一年之内生产1000辆虎式坦克,都只是一个梦想。

    历史上德国虎式坦克一共也只生产了1300多辆,还是好几年的总产量。所以说这么看起来,至少克虏伯公司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预期的5号坦克实际上重量和历史上的豹式坦克差不多,不过李乐的性能要求和虎式坦克差不多。

    如此要求并不是不能做到的事情,实际上斯大林2号坦克的纸面数据就达到了这个要求。虽然只是纸面数据,可至少主要性能上和虎式坦克不相上下了。

    即便大家都对斯大林2号坦克诟病不已,可是那是基于其和虎式坦克之间的比较和较量。

    如果把斯大林2号坦克与豹式坦克放在一起比较,那如何判断优劣就又是另外一个结论了。

    有人说两者之间的定位不同,一个是中型坦克一个是重型坦克。

    可两者消耗的钢铁总量却是一个级别的:豹式重量45吨,斯大林2号坦克重量是46吨。消耗差不多少的前提下,为什么不要更好的呢?

    ………

    一边写小说,一边用纸抽擦鼻涕,不知不觉,一包纸抽已经用光了。是纸抽,可不是面巾纸啊……

    龙灵怀疑自己要脱水了,如此辛苦,只为了诸位书友的推荐票和收藏打赏,打滚卖萌求支持啊!

第79章 79坦克的差距() 
从这里可以看出德军装甲部队点歪了科技树的严重:在坦克重量相同的时候,德军只能做差一个级别的坦克出来。

    虎式坦克56吨多,主要性能却和斯大林2号差不多少。而和斯大林2号坦克重量差不多少的豹式坦克,性能指标却不是重型坦克的。

    这造就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如果单纯比较双方一个级别的坦克,会发现德军的坦克碾压当时所有竞争对手。

    问题是,德军坦克严重浪费了自己的吨位,用这些重量换来了同级别坦克之间的不对称优势。

    换句话说,虎式坦克还有虎王这类庞然大物,在盟军的装甲序列里,是没有与之抗衡的同类型坦克装甲车辆的。

    苏联的重型坦克斯大林2号,是一种用来抗衡虎式坦克的武器,类似在豹式坦克上变态的强化了装甲防护和火炮威力。

    这么一看,也就不难总结出,为什么德国装甲部队在二战之中获得了那么惊人的战绩,取得了那样辉煌的战果了。

    因为他们一直是在打低自己一个级别的对手。

    等到盟军有了斯大林2号坦克这种级别的武器之后,德国人就在玩虎王之类的超级坦克了。

    可惜的是,这样的战术虽然可以给德军带来巨大的战术优势,在最恶劣的战况下,最大程度的保护宝贵的装甲兵部队。

    但是这种片面的增加单车作战能力的努力,实际上就是典型的一种不划算的投资。

    因为有科学技术发展作为局限,所以单一武器系统的性能提升,并非是没有上限的。

    举个例子,如果现代军事武器发展中,想要让自己的导弹达到100米半径的误差,并不是什么难事。

    拥有100米半径误差的导弹因为技术成熟并且零件便宜,造价相对就非常低廉。

    而如果想要把误差降低到10米这个级别,就是军事强国的现役尖端武器的级别了,这个级别的武器造价就相当的昂贵了。

    再进一步,如果想要误差1米半径的导弹,能不能生产呢?应该是可以的!只不过成本和神舟飞船一个造价……

    同样的,让一辆坦克拥有很高的性能,是可以做到的事情,只不过为之付出的代价究竟值得不值得,就需要设计师们考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