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德国根本没有多余的钢铁用来浪费,所以缴获的武器,其实也必须要物尽其用才行。
这也就是海军省下了潜艇的钢铁,用来建造航母之类的水面舰艇了,才让海军得以继续发展。
同时,也因为没有了空中轰炸的威胁,无数防空火炮的制造计划被取消,转而生产坦克,才勉强够用。
所幸美国的封锁因为太平洋战争变得形同虚设,许多粮食之类的进口物资可以继续流入欧洲,缓解了欧洲的物资压力。
不然的话,仅仅只是粮食一项,就足够第三帝国的管理者们头痛万分的了。
“这个师的部队,番号是武装党卫军第15装甲掷弹兵师。”一边说着,少将一边示意自己另一边的上校,展开旗手手中的旗帜。
“同时!他们也是拉脱维亚第1师!”随着少将的豪言壮语,一面旗帜被展开,上面拉脱维亚第1师,党卫军第15掷弹兵师的标志迎风招展。
“嗨!希特勒!”所有的士兵昂着下巴,高声呐喊起了元首的名字,他们是真的愿意支持元首,支持德国进行这样一场战争的年轻人。
是的,在拉脱维亚,还有立陶宛,有无数人认为德国是在进行一场解放战争,苏联才是可恶的侵略者。
既然德国已经开始缓和自己的种族政策,并且放宽了对占领区的压榨,那当地人也更愿意配合德国,永远的赶走那些可怕的俄罗斯统治者。
“把最艰难的任务交给我们!我们愿意与苏联人战斗到底!”穿着西服的人,是拉脱维亚地区的政客。
在他的主导下,拉脱维亚第1师和拉脱维亚第2师都已经组建成功,只缺少一点实战经验罢了。
另一个地方,爱沙尼亚的一个装甲掷弹兵师也已经组建完毕,三个师的编号和历史上一样,战斗力却增强了好几倍。
首先,人数上这三个师的部队就比历史上更多,训练也更专业一些。
即便少了一些装备,可武器完备弹药充足,每一个师还有至少100辆t…26坦克,战斗力比起一般的苏联装甲师来只高不低。
三个师每一个师还有3个德国教导连,连以上的作战单位,正职全部都是德国党卫军选拔出来的军官。
如果算上每个师都有一个追猎者坦克歼击车连作为反坦克连,这些部队的编制其实已经非常强大了。
“你们将会在明天开赴战场,同最凶恶的苏联人作战希望上帝能够保佑你们,胜利将于诸位同在!”党卫军的少将昂着头,说出了一番激励的话语之后,就转身走下了讲台。
第15装甲掷弹兵师的旗帜在天空中飘扬,站在广场上的士兵保持着立正的姿势,队伍的正前方,整整齐齐摆放着一排mg…42机枪,看上去威风凛凛。
5月23日,在德国党卫军的帮助下,占领区征兵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党卫军第15装甲掷弹兵师在这一天成立,同时成立的还有第19师和第20师。
三个师超过6万人的部队,浩浩荡荡从地中海三国地区开拔,向着列宁格勒的方向前进。
同一天,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炮兵开始炮击莫斯科的消息被登上了报纸,发表在了柏林日报和帝国日报等的头版头条,消息轰动了全世界。
759守到冬季()
“我追随列宁同志革命,从未想过,自己的国家的首都,有一天会被资本家的军队攻占……”斯大林背着手,站在克里姆林宫的殿堂内,开口对身后的军官还有政客们说道。
他看着头顶上的列宁同志的雕像,头也不回的自言自语:“我给了你们充分的信任,可你们却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来回报我。”
“布列斯特要塞被攻占,德国人打进了白俄罗斯……然后就是明斯克,斯摩棱斯克……”一边说,他一边缓缓转身,把目光投向了最前方的两个将领。
罗科索夫斯基还有科涅夫两个人有些尴尬,他们两个接手战局的时候,苏联的部队已经只剩下撤退逃跑的能力了。
显然,斯大林也不准备怪罪这两个刚刚接手部队没有多长时间的新指挥官。
他心中满是愤恨,针对的是已经战死在布列斯特的铁木辛哥,还有已经战死在斯摩棱斯克的布琼尼。
“我现在也不多说什么了,允许撤退的人,现在都已经在车里雅宾斯克还有斯大林格勒了……在这里的诸位,都是要留守在首都的。”他的目光越过了前面的两个将领,看向了后面的那些脸色惨白的家伙。
这些人都只能留在莫斯科,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他们的家人被押送到车里雅宾斯克,如果他们胆敢叛逃,立刻就会波及家人。
最严酷的苏联战时叛逃法案已经被下令执行,任何士兵任何指挥官,只要临阵脱逃,家人就都要被牵连。
这个命令是斯大林亲自下达的,所有的政委都要执行,大家互相监督,谁也无法轻易走脱。
显然这个命令只是威,后面还跟着为国而战这个正义大旗,没有人能够抗拒。
德国人已经兵临城下,现在的苏联已经危在旦夕。他们有义务为这个国家而战,毕竟他们并不惧怕战争。
战斗民族毕竟是战斗民族,国家即将灭亡的时候,他们迸发出来的战斗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强悍。
十万莫斯科青年加入到了军队之中,无数老人孩子妇女也加入到了苏联红军内,拿起武器抵抗德国军队的入侵。
上百万的大军云集在莫斯科,仅仅维持这些部队的吃喝,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战场了,我真的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景象,可是你们让我失望了。”斯大林缓缓踱着步子,锐利的眼神盯着这些可怜的被选中的人。
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和这个城市同生共死,剩下的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伟大的领袖斯大林同志……这里现在非常的危险,请您离开莫斯科,这样我们才能安心的防守这个城市……”和赫鲁晓夫诚恳的请求道。
斯大林在这里,一来指挥官们无法放手施为,二来也确实让人胆战心惊。
再向前推进推进,德国人的大型榴弹炮,就可以对着莫斯科的市区开火了……
这要是让面前这位同志看见克里姆林宫在战火中被炮弹击中,倒塌甚至毁灭,那在座的所有人,估计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而更可怕的是,如果,万一,这位慈父斯大林同志被一不小心炸死了,那就更热闹了。
能够在这里被委以重任的所有人都算上,每一个都是在大清洗里得利的既得利益者。
如果斯大林死了,那倒戈清算的人排成队,他们一个人都别想有一个好的结果了。
所以,他们能够选择的方案中,让斯大林尽快撤退到后方去,然后继续在那里主持大局,才是最合理的。
可惜的是,斯大林对自己的事情也是非常的清楚,他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巢穴莫斯科,不愿意到更接近远东的车里雅宾斯克去。
因为一旦到了那里,他对全国的统治力都将下降,而剩下的苏联残兵败将里面,会有很多他指挥不动的人出现。
到了那个时候,政令无法统一,也就是许多人想起他斯大林高压统治手段的时候了。
搞不好他自己都不会落得善终,而苏联也会在对他的清算中,与德国妥协,成为一个不断衰败的附庸国。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结果,斯大林才迟迟不愿意离开莫斯科,坚持在这个随时都有危险的城市里指挥前线的战斗。
如果德军真的狠下心来,轰炸一次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也就完了,而斯大林在这里不走的最后一丝坚持,也就消失了。
可惜的是,德国人没有轰炸莫斯科,这里的战争依旧还是平面形势的。
甚至连德国人对莫斯科的炮击,也没有动用超远程的列车炮,而是靠近了莫斯科之后,使用普通榴弹炮开的火。
“和我说实话,莫斯科大概能守多长时间?”斯大林从众人之中收回了自己的目光,开口问罗科索夫斯基道。
罗科索夫斯基想了想,开口给出了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外围防线大概可以坚持3周到1个月的时间……”
他看到斯大林脸色不太好,为自己解释了一句:“毕竟外围的防线太长了,兵力虽然多,但是都是新兵,武器也很匮乏,德军很快就能突破我的防线。”
斯大林没有说话,皱着眉头看向了科涅夫,这也是他新提拔上来的,一个所谓的少壮派指挥官。
科涅夫是负责城内防御的,底气要比罗科索夫斯基多一些,他权衡了一下,开口说道:“至少可以坚持两个月的时间……”
其实这是他保守的估计了,因为城市里德国人的坦克不会发挥太大的作用,无法分割防线形成突破和包围圈。
而且莫斯科也是一个复杂的大都市,建筑物众多而且又有地铁这类的地下建筑,防空洞也很完备。
在这种情况下,坚守部队是很占优势的,科涅夫觉得,自己指挥部队的话,坚守3个月应该不成问题。
“你们两个人说的时间,都不足够……莫斯科至少要守到冬季来临才行。”斯大林看着两个将领,开口给出了自己的要求。
760基建狂魔()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德国,就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一样,堪称基础建设狂魔。
这绝对不是浪得虚名,而是真真正正的基建狂魔。德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并且建设起了一系列形象工程。
海量的基础建设可以拉动国家内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提高国家形象,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轮到资本家们考虑的时候,获利太少就成了这些人拒绝投资的一个绕不开的短板。
在未来的中国,解决这个问题,依靠的是国家下属企业的力量,而在如今,第三帝国也同样拥有可以左右其决策的“国企”。
所以,李乐把德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厂。无数资金滚动起来,将第三帝国推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现如今的德国,每一个地区都在修建自己的高速公路,连接到了阿尔萨斯以及洛林地区,连接到了法国西北部海岸线。
甚至有一些科学家与技术工程师们,已经开始论证德国到英国南部地区的跨海隧道与跨海大桥的可行性了。
有人激进的提出,用填海造路工程,把英国与欧洲连起来。即便是70年后,这个疯狂的想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足以看出这些德国工程师们有多么异想天开,多么的疯狂。也足以看得出来,这个时期的德国,究竟有多么大的决心搞基础建设。
电话亭等设施开始遍及大街小巷,交通信号灯安装在了每一个路口。
人行横道规划整齐,马路两边都是正在动迁建设的新的大楼。李乐甚至激进的下了死命令,柏林地区的新大楼,最低不能少于8层!
这在后世看来,完全是干预过多的神经病表现,在这个时代看来,完全是“元首对柏林的殷切期望”(第三帝国宣传部语)。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殷切期望,所以柏林市政府决定,如果新楼房安装电梯,那么层数不得低于12层!
所谓上面的人给个期望,下面的人就要拔高这个期望的事情,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出现。
于是乎,柏林的建筑工地越来越多,而摩天大楼也越来越多。民用住宅已经12层了,商业用的摩天大楼就要更高一些了。
所以20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了,戈培尔正在酝酿的电视机广播塔的高度,甚至高达270米。
而且,为了打破美国纽约1931年建成的帝国大厦的建筑物高度世界纪录,德国柏林和慕尼黑都有计划建造更高的“世界第一大楼”。
慕尼黑的计划书还理智一些,计划建设一座高390米的超级大楼,仅仅比帝国大厦高9米而已。
柏林的计划就有些让人哭笑不得了——党卫队打算建造一个“元首大楼”,高591米,一共有200层楼顶还有一个巨大的元首雕像,雕像脚下大楼的四面都要有巨大的万字作为装饰。
不得不说,能够这么“作死”,也确实符合第三帝国真实历史时空中的风格,可惜李乐不是这样的人,他可不愿意走上希特勒那个空想美梦的不归路。
所以他及时叫停了这些不切实际的标志型建筑,转而用务实的风格,准备花最少的钱,把柏林打造成一个文化政治经济中心。
“最重要的,不是我们有多少宏伟的建筑物!”李乐看着戈培尔,还有赫斯以及施佩尔等官员,开口说道。
他一边说一边指了指面前的统计记录:“重要的是,股票交易市场的繁荣!是一年我们捧红了多少明星,拍摄了多少卖座的电影!是柏林的形象深入人心,第三帝国的正义成为普世价值观!”
“打败好莱坞,是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投入和积累的!打败纽约也是需要时间的!不过这些都不算决定性的。”李乐昂着下巴,开口说道。
最近德国前线的部队推进到了莫斯科,并且已经向莫斯科炮击的消息,让他的心情大好。
只要攻占了莫斯科,他的战略计划就算完成了,苏联在他的设想中,就会承认自己的失败,战争也就结束了。
而结束掉李乐已经不太熟悉的战争,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那么就又进入到李乐熟悉的环节了。
发展经济,投入大量的研发,拓展未来——李乐知道的未来,恐怕比他所在的这个世界上现如今所有的科幻的作者知道的都多。
“只要我们打败了苏联人,结束掉这场战争,我们就可以见证奇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李乐给眼前的这些人打气,也算是在给自己打气。
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他现在距离成功也只剩下一步之遥了,这怎能不让他小心谨慎呢?
“这一点毋庸置疑,我的元首!”施佩尔开口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