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霸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霸主- 第3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李乐这个变数的出现,日本最终没有加入到轴心国之,却获得了轴心国的技术支持与帮助。这给了日本很大的勇气,让它敢于在关键的时候挑起更大规模的战争。

    在国地区的胜利,让日本尝到了扩张的甜头。可同样是在国地区的侵略,让日本陷入了战争的泥淖之。

    前已经强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拼三大基础工业原材料的一个过程。

    日本在占领了国东北和朝鲜等地区之后,却无奈的发现,他们没有找到任何可以刺激本国工业经济的资源。

    东北三省那个时候只有煤矿和钢铁,日本急需的重要战略物资,也只有钢铁一种罢了。

    剩下的橡胶还有石油资源,实际日本依旧是不足的,这也是日本被美国扼住了喉咙的主要原因。

    根据披露出来的相关件,真实的历史之,美国和日本有关太平洋战争之前的谈判,内容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都认为美国开出来的条件,一定是刺激日本,让日本无法忍受,才最终导致了珍珠港事件的发生。

    可是事实却根本不是如此,美国和日本谈判之,甚至开出了让日本人都觉得有些宽松的条件。

    在美国给出的底线,日本只要撤退到九一八事变之后的控制线,交还国部分被占领领土之后,美国愿意与日本维持和平。

    听一听这是美国这个世界警察所谓的公平:在1940年的时候,它甚至愿意和日本妥协,瓜分国拖延战争的到来

    相反,是日本最后不愿意接受这个条件,才悍然发动了珍珠港袭击,拉开了美国和日本太平洋之战的序幕。

    作为一个国人,如果这个时候不为两条疯狗咬起来而鼓掌,都对不起这么精彩的一段历史。

    日本这么贪心不足,宁愿堵国运,都不愿意白捡一个东三省和朝鲜么?事实也不是这样。

    实际日本当时是愿意与美国签订这份和平条约的,可是军方却有另外一份顾虑。

    身为大日本帝国的军人,他们是有义务要保证自己的国家不会受到任何威胁的——至于威胁不威胁别人,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在日本军方看来,美国人给的条件虽好,可却有一个致命的漏洞:资源

    日本当时的石油储备,大概足够日本军队使用1年的时间。这是一个极限,也是日本一直如鲠在喉的弱点。

    如果与美国签订了和平条约,日本从大部分国国土撤军,耗费的石油当然八成也要日本自己承担。

    一来一去,这间估计要耗费半年的时间。等到日本结束了撤军,美国人突然翻脸了,那谁来保证大日本帝国的安全?

    到了那个时候,日本的石油只够日本抵抗半年的时间,半年的时间一过,整个日本会崩溃,任人宰割毫无还手之力。

    把国家的命运摆在别人的案板,这是日本军方无法容忍的。所以在最后的关头,日本军方提出了一个让日本高层头疼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现在开战,我尚且可保帝国三年无虞;若一年后美帝毁约,帝国将如何自处?”

    如此尖锐的问题,让官员还有将领都无法回答,大家想来想去,决定还是赌一波国运才符合自己一贯的风格。

    美国人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提出的优厚条件,依旧没有能够打动日本政府,人家早在想着开战的事情,根本没有考虑所谓的和平。

    当然了,按照今时今日美国的表现推断,如果日本真的在1941年半年撤军,美国也会在1942年左右开战,打日本个措手不及的。

    至于说打败了日本之后,会不会把日本占领国的领土都归还给国,那只有天知晓了。

    两国之间的恩恩怨怨暂且不去分析,先来说一说日本准备对美国作战的这个决策。

    日本在北诺门坎的时候受挫,陆军方面不再坚持进攻苏联的最初计划。

    打苏俄时候的各种阴影,让陆军心里没底。所以当海军提出要去找美国人晦气的时候,陆军反对的声音很微弱。

    另一个促使日本南下的重要原因,其实还是和至关重要的资源有关系。

    即便是苏联软柿子一个,日本进攻苏联却没有多少好处可捞取:西伯利亚如此广袤的寒带地区,同样是没有多少资源的。

    没有石油以及橡胶资源,强大的海军无处施展,苏军战斗力估计的要强悍,这些都让日本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南部地区。

    至少,在菲律宾缅甸等地区,那个时候是有石油资源可以开采的。而橡胶资源同样丰富,这恰好弥补了日本的短板。

    所以,在拟定作战攻击目标的时候,南下的声音压倒了北的声音,日本最终决定要和美国这个强大的对手过过招。

    按照日本的推算,欧洲纷乱的战局,已经扰乱了美国的战略部署。德国在苏联横冲直撞,让美国不得不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日本只要在太平洋取得优势,他们有相当大的可能,拖到美国议和,体面的结束战争。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日本打美国之前,没有清楚的意识到美国的强大。

    事实正好相反,日本在战前非常正视美国的强大,并且为对付美国的强大,精心的设计了一整套的海军战术体系。

    都认为日本在太平洋的战略很幼稚,可日本确实是精心的在战前,准备了一整套应对美国的办法的。

    从一开始日本没打算登陆美国本土,它拟定的战术,是一套进攻转防御的战略防御体系。

    日本高层早意识到了美国的强大,所以他们的计划非常简单:偷袭然后闪击,在美国人反应过来之前转入全面防御。

    偷袭珍珠港,干掉美国的主力舰队,然后迅速南下,攻占原材料产地,最终在太平洋,依托联合舰队实施机动防御,拖垮美国——这才是日本的完整战略体系。

    在这套战术体系下,核心的新式战术,是长矛鱼雷以及零式战斗机部队

    开战之前,日本围绕长矛鱼雷拟定的舰队战术,用来对抗美国的战列舰部队。

    如果一旦日德兰模式的舰队决战出现,日本会用巡洋舰来一波长矛鱼雷的突击,搞定美国的决战舰队。

    而依靠零式战斗机的大航程与轻巧灵活,日本可以在太平洋的岛屿之间实现战斗机的转场的快速支援,形成局部优势防御。

    一旦让日本完成自己的战略计划,那么美国无论进攻哪里,都会遇到日本陆军的顽强防御,遭受优势的日本战斗机的消耗,并且在夺岛战斗胶着的时候被联合舰队夹击。

    夜里美国舰队会被拥有长矛鱼雷的日本巡洋舰部队偷袭,白天他们将面对大航程的日本飞机的贴身照顾……

    只是随便想一想,日本高层都觉得自己胜券在握了而唯一让他们担心的,是开局能不能取得优势

    所以,他们才会如此精心的策划珍珠港;所以,他们才会笃定自己在取得了优势之后,立于不败之地。

    真实的历史,日本失败在了三个环节之:第一是他们没有完成计划的防御圈部署,在争夺防御圈最后一个环节途岛的时候,遭遇了惨痛的失败。

    第二是日本人预料之外的航空母舰的崛起,让日本精心准备的各种战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三点,是美国潜艇的使用,受到了德国潜艇的启发,坚持破交战,瘫痪了日本的海运,终止了日本本土的工业造血能力。

    而在被李乐改写的时空之,日本握着的优势可要真实的历史时空更大。

    德国现在已经干掉了英国,这让美国不得不真的转移注意力到欧洲去。

    与此同时,日本拿到了德国人的“情报”,知道了美国的战斗机的弱点。

    有了这些没有的优势,日本大本营认为,他们掌握的优势更加巨大,可以顺利的渡过之前争取优势的战争前期。

    在笃定了这个事情之后,日本高层对攻击美国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更有信心了。

    同时,德国在欧洲的一系列胜利,也刺激了日本投机的心里。他们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瓜分英法美在东南亚的势力了。

    不过话说回来,实际美国高层脑袋里想的东西也差不多少:他们也在梦想着毁灭日本肢解国,好把广大的太平洋,变成他们家后院里面的游泳池……

    :

587永远的铭记()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日本一边积极备战,拟定了一系列针对美国和东南亚的军事行动,一边还在积极的与美国和谈。

    日本大使野村舍三郎在美国积极奔走,似乎真的希望与美国签订一份和平条约一般。

    为了支援这个日本外交官,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普甚至派出了两个德国外交官,前往日本从斡旋。

    当然,这也是假元首李乐授意的——尽可能的麻痹美国,让美国在珍珠港事件损失更多,才是德国的真正目的。

    “山本君”一名穿着日本海军将军常服的将领,跪坐在了屋子里铺设的榻榻米,弯腰问候道。

    “准备工作,做的怎么样了?”没有问候对方的名字,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总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已经焦急的问道。

    也不怪他如此的焦急,因为这一次出海,是为了训练日本的秘密武器,绝对值得他为此失态一次。

    那名将领赶紧开口回答道:“最新的补给船,可以做到为舰队补充各种物资,按照现有的数据来看,是符合我们的战术安排的。”

    听到了这个答案之后,山本五十六满意的点了点头,算是终于放下了心来。

    日本想要在开战之后,迅速对美国取得战略的优势,必须要偷袭珍珠港。

    这已经是日本海军下下的一致想法,所以山本五十六要做的,是想尽办法让这一次偷袭,成为可能。

    英国人在意大利塔兰托军港的那一次战斗,虽然没有成功,可确实让日本人找到了灵感。

    他们也准备这样搞一次攻击,直接在珍珠港——美国人认为最安全的地方,搞死掉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大本营还有海军自己在德国登陆英国之前,开始着手实施自己的偷袭珍珠港作战计划。

    等到德国已经占领了英国南部地区,取得了全面胜利之后,大本营的高级军官们,更是坐不住了。

    他们也想如同德国一样,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回报祖国这么多年来那大笔大笔的军费投入。

    军人嘛,不是在危难关头,为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么?

    而要想攻击珍珠港,日本还有许许多多技术和战术的难题,需要认真的解决。

    首先来讲,山本五十六遇到的第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偷袭珍珠港的路线选择问题。

    如果走最常见的南面航线,日本舰队完全处于美国人的监视之下了。

    这条航线有日本的补给据点,可美国人也在二十四小时的监视这个据点。

    一旦日本舰队出现在这条航线,美国人可以调动舰队防患于未然。

    真实的历史,日本海军也没有选择这条航线,来完成他们偷袭珍珠港的攻击计划。

    所以,要想神不知鬼不觉的接近珍珠港,只有走北面航线。这条航线几乎没有岛屿,美国也没有办法设下严密的监控络。

    可惜的是,日本想要走这条航线,只能进行海补给,这在当时是一个新技术。

    美国刚刚搞出了这个技术没有多长时间,他们也不相信日本人可以搞出类似的技术来。

    遗憾的是,日本人也玩出了这种技术,简直是为偷袭珍珠港量身定做的。

    这一次,山本五十六命令自己的手下去实验这套技术,为的是验证其可否用在远距离袭面。

    “很好如果这套技术成熟了,那么我们偷袭珍珠港,又多了三分的把握”山本五十六激动的说道。

    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可是他亲自参与制定出来的,这对于他来说有非常大的意义。

    如果他可以提前干掉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那联合舰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可以控制西太平洋的制海权。

    有了制海权,他可以从容的占领选定的岛屿,完成日本的战略部署,等待美国的反击。

    只要把美国拖入到持久战里,久攻不下的美国会产生厌战情绪,会面临德国和日本的夹击。

    在那种情况下,美国只能选择屈辱的和平,日本也又一次赌赢了国运之战

    唯一让山本五十六担忧的,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前两次豪赌国运,对手都是久病缠身的落寞帝国,而这一次可是如日天的强大美国。

    相较而言,腐朽的满清和破败的沙俄,都属于那种没有后续维持能力的对手。

    可是这一次,美国却要强大的多,抗击打能力也要大许多。能不能依靠偷袭珍珠港如愿,山本五十六自己也不知道。

    “听说,有关鱼雷的改装,也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那名将军看着面露笑意的山本五十六,开口问道。

    “是的,我们改进了鱼雷,在鱼雷的后面加装了木质的尾舵”提起这件事情来,山本五十六难以掩饰自己脸的得意。

    经过日本工程师的改装,加装了木头尾舵的日本鱼雷,如水深度要设计指标低了许多。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次成功的改进,日本才有把握,在珍珠港内的浅水区,使用空投鱼雷进行攻击。

    有了这两项技术突破,山本五十六觉得自己偷袭珍珠港的把握,差不多有七成以了。

    这是一场战争,而对于战争来说,拥有七成以的把握,绝对值得去尝试一下了。

    “虽然攻击美国,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可是为了大日本帝国,我还是愿意尝试。”山本五十六坐在自己的位置,看着面前的将军,开口说道。

    “那么,下官在这里,祝将军您旗开得胜,马到功成”那名将军再一次弯腰,低头祝福道。

    “谢谢,海军方面正在从相应的地区抽调兵力,这一次我将亲自带队,实施计划”山本五十六同样低头,开口说道。

    说到了这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