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时候,隆美尔的军队利用距离方面的优势,强渡苏伊士运河的话,尼罗河集团军还是有可能被包围在苏伊士运河以西。
“虽然也不安全,不过我们还是先去曼苏拉休整一天吧!然后继续向塞得港撤退……”奥金莱克说起自己的计划的时候,有明显的无力感。
他接手整个战局的时间太晚了,手里的兵力也太少了这都让他陷入到了很被动的局面之中。这种局面是韦维尔上将造成的,是阿兰·坎宁汉造成的,一连串的失败不仅仅是葬送了英国在北非的军队,也葬送掉了大量的缓冲区域。
239衰落的英国()
在已经被动的情况下,奥金莱克真的无法抗衡隆美尔这样的对手。因为隆美尔是一个善于进攻并且愿意进攻的指挥官,他不会轻易把进攻优势让给自己的对手。
隆美尔之所以被很多人诟病,说他在北非的一系列行动都有不顾大局之嫌疑。可也从他抗命不尊,在北非抢攻的事情上也能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喜欢进攻的将领。
在他的著作里,那句让人血液沸腾的名言“进攻,进攻,再进攻!”就是他这个将领最完美的诠释和写照了。
不过,无论如何,英*队在埃及的失败,已经传回到了英国本土!而这一次的失败,是丘吉尔无论如何都压不下去的了。
亚历山大港的失败,丘吉尔把责任推给了阿兰·坎宁汉将军,说这场失败完全是因为这个指挥官个人的鲁莽所致。
德军飞机在英国上空投下了有关攻占亚历山大港的消息,已经引起了震动,很多英国平民已经染上了失败情绪,他们需要的是鼓舞,而不是一次次的失败来落井下石。
如果说德国攻占了亚历山大,还不能让每一个英国人意识到战争已经对自己的祖国非常不利的话。
那开罗如果被德军占领了,这也就算是埃及丢得七七八八的变相说法了。埃及都丢了,日不落帝国岂不是被人拦腰截断了?
“我还能怎么安慰自己的国民?亚历山大港被攻陷的消息,现在我还用造谣来压着呢!开罗我怎么说?”丘吉尔愤怒的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发起了咆哮。
在首相办公室里工作的秘书还有其他官员,都已经习惯了这种首相的咆哮,因为最近的时间里,这种咆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密集起来。
德国间谍盗走了喷火战斗机的数据,并且用这些数据在天空中安排战术,虐杀英国的战斗机部队,让英国本来就捉襟见肘的防空,变得更加困难起来。
当空军的战斗机处于劣势的时候,依靠地面上的高射炮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选择。
这种选择分散了原本就不怎么样的英国工业产能,让原本用来生产坦克和飞机的钢铁还有其他原材料,被投入到了防空炮的制造上。
于是资源被分散开来,各种武器的生产就陷入到了型号混乱,选择众多的轮回之中,最终被对手各个击破彻底击败。
英国本土现在就是这种状态,丘吉尔为了应付越来越难对付的德国版的战略轰炸,已经下令加紧建造更多的高射炮了。
他下令生产1000门大口径的高射炮,还有配套的探照灯,用于夜间防空作战。
可这个命令谁都知道,实际上是为加强本土地面防空能力做出的选择。至少目前的情况看来,投入资源到防空火炮上面,比投入资源去生产很容易就被击落的喷火战斗机,更划算一些。
“开罗!开罗都已经丢了!苏伊士运河很快就要落入敌人的手里了!德国人的潜艇,就要到印度洋上去狩猎了!”丘吉尔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大声的咆哮着。
谁都知道,德国的潜艇是不可能去印度洋上去狩猎的,至少短时间内肯定是不会去的。
目前德军的潜艇战术非常的成熟,邓尼茨的潜艇部队被高度集中起来使用,全部都散布在了大西洋英国主要运输补给线上。
这种安排绝对是明智而且高效的,截至到目前为止,英国海上运输船队损失的兵力,让丘吉尔肉疼到崩溃了。
各种情报都表明,德国海军正在集中使用潜艇,并且正在准备尽一切可能来帮助这些潜艇寻找它们的目标。
尽管英国海军已经开始实行混乱的临时更改的航线,也临时改动了运输时间。
可是已经进入状态的德国海军潜艇部队,依旧在10月继续创造着奇迹。而德国潜艇部队的奇迹,对于英国补给船队来说,就是灾难了。
德国潜艇不会没事儿去印度洋上去溜达,甚至他们现在都没有功夫到地中海上去狩猎。
无论如何,现在开罗实实在在的丢失了,这对正在拼命抵抗德国轰炸机蹂躏的英国本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到无法估计的打击。
“我应该怎么说?我应该怎么办?国内有德国人的间谍,海外的战争指挥官们又都是一群饭桶!我要怎么做,才能赢得这场战争?”捶打着桌面,丘吉尔觉得自己都要疯了。
他无法对自己的国王陛下交代,甚至无法对支持自己的手下人交代,现在支持他继续与德国作战的力量已经减少了,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仍然对这场战争抱有希望的民众,下降到了百分之五十五。
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了,如果英国再无法改变现在屡战屡败的局面,很快支持结束战争的人就要比坚持战斗下去的人更多了。
“这就是我们的将军!这就是我们的将领们!他们除了逃跑,简直就一无是处!”办公室的房门根本阻止不了丘吉尔的声音,很多人都听见了他的喊声。
“这一次又是谁在里面?”已经习以为常的年轻女秘书,问年长的秘书长道。
年长的秘书长耸了耸肩膀,撇了撇嘴回答道:“海军将领庞德将军,还有陆军的几个将军……真为他们感到不幸。”
正说到这里的时候,房间里首相的叫喊声又响了起来:“我坚持让坎宁汉那个蠢货守住马特鲁,他带着人逃跑到了阿拉曼!然后他为了邀功,竟然冒进抢功,最后自己都成了俘虏!”
“真可怜,也许他们应该亲自去前线,比站在这里要舒服多了。”年轻的女秘书摇了摇头,遗憾的说了这么一句。
“也许吧。”秘书长点了点头:“可是我想,如果敌人容易打败的话,也不会闹到现在这个样子了。也许上前线,面临的困难更大一些吧……”
“我命令死守亚历山大,我们的士兵竟然就那样可耻的撤退了!在走的时候甚至连炸毁港口的基本撤退事项都没有完成过!”丘吉尔的声音因为持续的叫喊,已经开始有些嘶哑了。
“我说过要继续战斗下去!把开罗和坦塔等一切城市都打成一片废墟,可奥金莱克一声不响的撤退了!”带着嘶哑的声音,丘吉尔已经有些歇斯底里了。
他痛恨奥金莱克就这么干脆的丢了开罗,在他的想法中,奥金莱克应该在开罗死守,战斗到最后一刻。
一直到最后一名士兵战死在街道边的废墟之中,开罗变成一片废墟之后,才被德国人占领!
可惜的是,现在他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开罗现在已经成了轴心国的占领区,最高的建筑物上,都已经盖上了德国的万字大旗。
讽刺的是,他寄予厚望的中东总司令奥金莱克,现在正带着英国主力部队向塞得港撤退。
而英国地中海舰队,英国舰队锁链之中的一环,现在眼看着要被德国陆军逼得无路可走了海军被陆军逼得到处逃窜,还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让情报部门继续运作,用和谈的手段欺骗德国高层!他们不是愿意和英国人和平共处吗?让他们停止轰炸并且给我们喘息的机会!”丘吉尔最终无奈的选择了三个月前英国方面玩过的计谋。
他打算引诱德国高层,让对方以为胜利马上就要到来,放弃对英国各方面的强力压迫。
“有消息称,德国海军正在波罗的海内训练,包括一艘抢建完成的航空母舰……”海军总司令达德利·庞德开口说了一个似乎跟眼前的事情毫无关系的话题。
不过丘吉尔还是听懂了,他的海军司令报告了一个让人担忧的消息,一个让英国方面不得不正视的难题。
这个问题说起来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一句话而已德国人正在试图建立一支强大的水面舰队,来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
说起来容易,可是对于英国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一个最坏的消息了。现在空军被人压制,陆军显然也不是对手,如果海军再出什么问题,英国本土岂不是要面临德国的直接攻击了?
“还有什么坏消息,一起告诉我吧!也许不用德国人来亲自打我一枪了,我会在被德国人抓住之前,被你们给气死在这里。”丘吉尔盯着达德利·庞德,落寞的开口说道。
“海军方面有一个新的计划,也许能够让让我们多少扳回眼前的劣势……”达德利·庞德想了想,决定还是把手里的这个计划,告诉给丘吉尔。
“如果有计划的话,那就去执行把!不要再来烦我了!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把埃及的失败,尽可能的压缩到最小范围。”丘吉尔站起身来,对庞德的计划并不十分感兴趣。
过去的时间里,他听到了太多的计划,可是这些计划最后都失败了,所以他现在想听到的不是计划,而是真正胜利的消息。
“现在,我们要好好想一想,中东的石油,要绕路非洲的好望角了,这件事情究竟应该如何应对!”丘吉尔走到窗户旁边,看着窗外一片废墟,如此说道。
240地中海乱局()
对于丘吉尔个人来说,现在不是战与不战的纠结,困扰他的的如何能继续战下去这个问题。
他的人生就是为了战争继续下去而活的,他本身就是一个倔强到让人哭笑不得的人。
罗斯福曾经如此评价丘吉尔,他形容丘吉尔是“一头倔强的驴子”。这头倔强的驴子倔强了一辈子,一生都在为英国“战斗”。
现在,这个倔强的老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地中海航线现在差不多完全要被封死了,原本还能不顾损失投运一批物质经过地中海,再过几天可能就一吨都无法运输了。
地中海上的轴心国海上力量并不强大,最核心的是意大利海军的舰队,只不过这支海军舰队一直在做的是牵制英国地中海舰队。
说明白一些,就是这支意大利舰队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吸引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的注意力,尽量不让英国的地中海舰队去找轴心国地中海航线的麻烦。
事实上,就连牵制英国地中海舰队这么一个任务,意大利海军舰队完成的也很勉强。
真正的历史上,坎宁安率领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就空袭了塔兰托,让意大利海军舰队受到了重创。
经过塔兰托一战,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意大利海军都无法对英国地中海舰队造成实际上的威胁了。
如果不是穿越的李乐帮忙,意大利海军避过了塔兰托之战的损失,顺带着干掉了英国决心号战列舰,地中海上孰胜孰负还没个分晓呢。
因为穿越者李乐这个意外,英国稀里糊涂的丢掉了至关重要的马耳他,并且在北非引发了一系列的变化,这才让轴心国在地中海真正掀起了波澜。
不过即便是轴心国联军在北非和地中海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也避免了一系列的失败损失,可原本的鱼腩依旧是鱼腩,是无法成为坚硬的支撑的。
意大利舰队现在勉强能够和英国地中海舰队分庭抗礼,要想让他们主动出击,封锁英国的地中海航线,那就是异想天开的事情了。
封锁地中海英国航线的繁重任务,在1940年的9月,依旧完全压在了马耳他岛上的德国空军肩膀上。
在这里驻扎的,是德国空军的80架me…109e战斗机,还有60架斯图卡轰炸机。
看到这个空军布置就能明白,在这里部署的德国空军拦截海上目标的能力,实在是非常有限的。
斯图卡轰炸机和me…109e战斗机,航程都不怎么好,部署在马耳他岛上,夜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英国运输船扬长而去,白天起飞之后,要拦截已经快要开出他们作战半径的英国船只,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还有一些问题在飞机的种类上,这些德国飞机大部分是负责打空战的me…109e战斗机,只有少量的斯图卡作为对海攻击武器使用。
这些斯图卡上的飞行员,多数也都是轰炸地面目标出身的空军飞行员,让他们攻击海面目标,实际效果也不怎么好。
最致命的一个问题发生在弹药上,马耳他岛屿被德军刚刚占领不久,实在没有多少时间补充上面的储备弹药。
空军方面缺少攻击海面目标的航空鱼雷,因为对岛屿上的物资输送,实在少的让人哭笑不得。
典型的让马儿跑还不让马儿吃草的悲剧德国和意大利最近的运输力量,真的是对马耳他有些力不从心。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不就是对一个岛屿运一些汽油还有鱼雷吗,有什么难的?几艘船只开过去,补给不就到了么?何况对马耳他的运输航线,完全是在空军保护作战半径之内,这难道不是易如反掌?
就补给难度来说,对马耳他岛屿进行运输补给没有任何难度,甚至可以说是很简单的一个过程。
可问题出在了运输环节上:意大利也好,法国也好,在地中海上已经没有力量,投入到对马耳他岛的补充运输上去了。
除了维持岛上士兵还有空军飞机的维修保养等日常消耗之外,德国再也拿不出多余的船只,来对马耳他岛进行增强了。
从法国租用来的船只,从意大利征集来的船只,一切的一切,都在为建设利比亚油田服务。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率先强攻拿下了马耳他岛,轴心国却实在没有力量把这个岛屿利用起来……
运力,或者说对海洋利用能力上的差距,陆地强者德意志与地中海鱼腩意大利,无论如何与三洋变态美利坚还有海上霸主英吉利,都是有天差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