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骨的!”
之后赵德昭主仆二人跨入书院,去了课堂。
“教授来了!”虽然赵德昭年纪还小,但是毕竟是书院之长,所以同学们叫他教授。原本应该叫院长的,可是因为赵德昭反感医院,认为院长不好听,遂叫他教授,而不是叫兽。
“学生们早上好,今日本教授要来考考大家的学习情况!”
“教授好!”
“李二狗同学,将整篇《三字经》背一遍。”
“人之初,性本善,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七岁的李二狗流畅地背完了《三字经》,赵德昭满意地点点头,随即让李二狗坐下。
“王德贵同学,请把《百家姓》背一遍!”《百家姓》是赵德昭今年刚刚鼓捣出来的,虽然带有一丝皇权色彩,赵字排在最前,代表权力与政治;钱字第二,代表金钱与经济。不过确实不错,当时王朴听了之后也是啧啧称赞,遂上疏天子要求广而告之,私塾遍习之,于是乎这《百家姓》就从开封之地,传扬了九州之地,赵德昭脸不红、心不跳,坦然接受了神童的美誉。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王德贵也是流畅地就背完了,赵德昭欣然之,遂表扬一番。
而他之后又抽查了王德贵、金三妹、王得川等几人的功课,全部表现不错,赵德昭欣然之,让他这个脸上更加有光彩,他发现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部长了。
“今日抽查的几位同学表现不俗,课业不错,希望今后同学们加倍努力,日后更当要上一层楼,早日成为大宋的栋梁之才。今日我就放同学们半天假,你们可以回家了。”
“哦哦哦!”孩子们开心地收拾书包,回家happy去了。
这些孩子当中有比赵德昭大的,也有同龄的,大家在一起十分开心,虽然赵德昭扮演的角色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可是他更多的时候也是一个孩子,当然三辈子加起来学习了大概三十几年。
接着赵德昭接见了几位秀才老师以及四位教习琴棋书画的四大才子兴趣班老师,大大赞赏了一番,“本教授代替大宋多谢几位先生了,你们为大宋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本教授感激涕零,希望先生今后继续努力,教授出更多学子,为我大宋复国强民!”
“殿下抬爱了!”
赵德昭坦然道:“这里没有殿下,这里只有学生与先生!”
“对!”
而几位先生听了之后,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而四大才子先前对赵德昭曾有过敌意,然赵德昭不计较前嫌,报以收拢之情。四大才子感到欣慰,如今能为王爷效力,也是觉得祖上的坟头冒起了青烟,祖宗十八辈在九泉之下笑得合不拢嘴了。
他们四人在赵德昭表扬之下,就已经噙满了泪水,他们发誓这辈子他们只为为学生而活,为大宋的教育事业培育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而努力。
赵德昭心念道,三味书屋的这番成就还只是一个开端,过几日他打算禀告赵匡胤,在开封地区施行此等教育方法。
之后他又去了沃万家,一个购物广场。
它长街纵横,临近运河水源而建,船埠方便,商家林立,比之开封城中显得更加繁华。
而沃万家的商业格局如今已经形成,沃万家俨然成为后世的购物广场,各种销售店铺入驻其间,行人穿梭此地。
沃万家虽然地处城外,但连接开封主城与其他周边州县,来往频繁,且又靠近运河,有一筑水码头,船只可从此地儿下,装卸频繁,实在是一个绝佳之地方。
如今沃万家已经被更多的商人接受,而敏感的商人,如孙家石炭铺的孙如海与刘家石炭铺的刘房这一对冤家,还有开封及诸边州县,西域胡商、十国商人、辽国商人,东瀛商人……
“阿达西瓦……”
“威尔康图麦小铺……”
“笨猪……笨猪……”
“噢啦噢啦……”
“……”
沃万家其实不算是赵德昭的功劳,他只是拿着自己联合广味集团的名声作为一块招牌,然后让江南白氏参与其中,修筑租赁之地,招徕天下诸商人集团,而如今他又身为大宋梁王,有那么一层身份的光彩在,自然佛照四方,让其他商人看到了商机,从四面八方追至此处。
他赵德昭拿着不过是店铺租赁之钱,这就跟后世所谓的万达集团一般子样儿。
而今日逛了一圈城外,赵德昭十分疲惫,遂打算在日落之前回宫。而广味集团他已经放心地交给了白孤城,相信这位总经理的商业才能能够打理好广味集团。
第二十三章 泉州来使、称藩于宋()
船只过了陈留段,即到达帝都开封。
公元十世纪,显德年间,周世宗郭荣发动十万民夫在原汴州城外修筑外城,东京开封府乃至到达今日之盛。
为了方便大军南下,年初的时候,赵匡胤就下令整修运河,如今正好畅通无阻。淮南平定之后,这个富饶的产粮地区会成为大宋的财税重地。钱粮转运,运河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
运河船只不断,这日正午,二十日。在赵德昭巡视城外产业之时,有一艘船刚刚停泊在汴水码头。
此艘船乃是留从效从泉州派来的使臣——泉州别驾黄禹锡,黄禹锡一路风尘仆仆从泉州来到开封,昨日因其前方漕运船只过多,水路拥挤,而先行让赵德昭的船只过去,所以耽搁了一日。
“黄别驾,我们已经到开封了,码头之上有官差!”马三儿道。
此刻黄禹锡的官船已至汴水码头,自有专门迎接的宋国鸿胪寺官吏等候在码头。
“想必那即是鸿胪寺的官员!”在运河之上,他体验到了船只在运河上前行,平稳舒坦的感觉。
黄禹锡脱下便服,随即换上官服,从船上下来,步行至码头。
迎接之人乃鸿胪寺丞刘翰,而此刘翰正是一代名医刘翰。因建隆元年(960年)四月,昭义节度使李筠在潞州举兵反宋。当今天子赵匡胤下诏亲征,刘翰受命随御驾北行。平叛归翰之后,刘翰被加封为朝散大夫、鸿胪寺丞。
刘翰看见泉州来使黄禹锡,款款相迎,道:“黄别驾,下官乃鸿胪寺丞,皇帝陛下知道贵使来京,特命下官在汴水码头迎接!别驾一路辛苦,先去鸿胪寺暂行歇息片刻,再行面圣!”
“嗯”黄禹锡便随鸿胪寺丞刘翰先行去了鸿胪寺。
一路之上,黄禹锡问了刘翰许多东京发生的事情,刘翰都侃侃而谈,而一路之上所见所闻皆出乎黄禹锡的意料,短短一两年时光,东京城又变化了不少,变得比以往更加繁华。
而他之后无意间又听到皇长子赵德昭封王的消息,十分惊讶,不过结合他在淮南的事迹,想必封王也是在理的。
只不过两年未见,东京城的面貌变得更加崭新与陌生。
歇息了一阵,鸿胪寺丞刘翰领着泉州别驾黄禹锡入宫去面圣了。
而他们先行去了紫宸殿,此地乃是皇帝接见外国使臣之宫殿,便在殿外等候,而先前让传旨的内侍去了福宁殿禀告。
内侍张德钧(开宝年间,恢复本姓王,并赐名:王继恩)禀告道:“陛下,泉州别驾黄禹锡入宫求见!”
“宣紫宸殿见驾!”
“陛下有旨,摆驾紫宸殿,接见泉州使臣!”
未几,赵匡胤至殿内,传召外使。久候在殿外的泉州别驾黄禹锡入了紫宸殿面圣。
“下臣泉州别驾黄禹锡觐见宋国陛下!”
“黄使君,此番入京,泉州节度使留大人有何要事相求?”
黄禹锡双手盈立,觐见道:“下臣乃清源军节度使手下别驾,此番受节度使之请,派遣下臣出使贵国,我泉南二州上表希望向贵国称藩,而宋国乃中原之礼仪大国,乃正统之邦国,我泉南二州自此之后愿意归附中原,从此贡奉不绝,年年朝贡。希望陛下允之。”
赵匡胤一听泉州留从效派遣使者觐见自己的目的即是希望内附中原王朝,而留从效自从闽南王氏内讧亡国之后,自治泉南二州已历十五载。而泉南二州在留从效的治理之下,已显著成效,百姓安居乐业。而他又听闻唐国李璟曾经封他为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欣然受之,只是在周唐淮南之战时,留从效暗中派遣此人归附周世宗,周世宗也答应了部分请求。
而周国禅让神器后,留从效又派遣此人来开封,仍旧是归附中原王朝。赵匡胤心想,如今多国并存,泉南二州虽然名义上为唐国所有,可是实际乃留从效自治之下,且泉南二州地处东海之滨,路途遥远,山地丘陵环饲三面,只有一个出海之口便利通畅,何不与留从效结盟呢。
而如今天下之形势,也是分裂并存的时代,这跟战国时期形势相似,当时秦国奉行“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外交政策。
而留从效之泉南二州,与大宋中间隔了一个唐国、一个吴越,鞭长莫及,没有边境的利益关系与冲突,远即结交,所以当下思索片刻,即答应了泉州使臣的请求。
黄禹锡恭敬地说:“下臣愿泉南二州与宋国永结同盟,自此我泉南之地年年贡奉。”
赵匡胤随即下了一道旨意,今夜在集英殿为泉州使臣设宴,史官在一旁记载今日之国事。
————————
快到日落时分,赵德昭急匆匆赶回了皇宫内苑。
此刻刘翰陪同黄禹锡走出紫宸殿,然后赴去集英殿赴宴。
黄禹锡走出门,远远便见到一个少年,一身全白色的锦衣,头上别着玉簪,唇红齿白,模样甚是俊朗不凡,看上去一番英武之姿,能在皇宫禁地出入自由,又身着锦衣,观其行,不受周围拘束,想必即是当今大宋天子皇长子梁王殿下赵德昭了,据说他从小就才智无双,今日一见,真希望能够亲眼一睹其风采。
与此同时赵德昭风尘仆仆地赶回皇宫,没有换下便衣,走在往此处的路上,而他远远也见到了刘翰陪同一陌生官员,谈笑风生,两人正往自己对面走过来。
两人间距离近了,在紫宸殿门口不远处,赵德昭见到刘翰,然后问道:“刘寺丞,这位是?”
“回禀殿下,这位是管辖泉州与南州二州的清源军节度使留使君手下,泉州别驾黄禹锡使君。”
赵德昭一番言语,嘘寒问暖,道:“原来是泉州黄别驾,小王见过黄使君!黄使君是今日来的开封么,不知黄使君习惯开封么?”
黄禹锡恭敬地作揖道:“多谢梁王殿下的垂爱,下臣感激涕零,开封一切皆好,如今下臣出使宋国,以为我泉南二州愿意内附宋国,从此泉南二州年年上贡,愿为大宋永结友谊。诚然,下臣所愿,节度使所愿,泉南之百姓所愿,两国之愿景。”
赵德昭听得入神,忽然记起来建隆元年,泉州留从效遣派使臣前往开封,希望年年上贡朝廷,今日所见,想必历史也验证了此事。
不过对于泉州,赵德昭记得泉州水深港湾,海岸线蜿蜒曲折,有泉州湾、湄洲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深水良港多,乃是天然良港,被马可波罗誉为“第一大港”。而且乃是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地,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乃至加上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转到南方。
而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特别是宋朝商业科技高度发展,指南针和水密封舱等航海技术的发明和之前牵星术、地文潮流等航海知识的积累,加上阿拉伯世界对海洋贸易热忱,使海上丝绸之路达到空前繁盛。
若是此刻趁着泉南内附大宋,赵德昭可以趁机提出在泉州重新开辟一个市舶司,直接受中央之管辖,但是利益问题是摆在泉南与大宋之间的一道障碍,除非让泉南获利多一点,留从效方才答应。
不过这件事情得去一试,究竟如何,后文不得知,只是不知道会不会让留从效担心,大宋以金钱之利,夺其权,最终让泉南真正并入大宋的版图。
而历史上,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复灭吴越,至此,泉、南【漳】二州正式顺归宋王朝,福建全境才真正纳入宋朝版图。
然今日之事,实乃国事一桩,依此事应与朝中几位宰辅,乃至自己的爹爹商议一番,再做决定。
而泉州港口人多,形形色色的民族、种族,饮食文化不同,不仅要满足泉州本地居民消费,而且要满足外来各国商人的餐饮及住宿消费。
这就需要赵德昭旗下的酒楼出马了,利用丰富的物产,兼容中外烹饪特长,三世共存的赵德昭知道风味独特的闽南菜流派。再加上泉州风味小吃,既保留了唐宋遗风,又有创新的内容
如若不然,开辟市舶司不行,他就打算在泉州当地开设一家广味酒楼,以此慢慢渗透东南。用饮食文化来到达他的目的。
所以他忽然间就想起不若询问黄禹锡一些关于泉州民风民俗、物产粮食,乃是泉州港口之事。
于是乎赵德昭旁敲侧击道:“黄使君,听闻泉州此地外夷居多,小王尝闻有一些昆仑奴,全身皆黑,力大无穷,黑发黑面,塌鼻梁,而泉州遍布种植刺桐等大树,泉州港口即称呼‘刺桐港’,不但城郊东湖常有游宴歌舞,南安云台山下还建有常设性歌舞院馆。教派众多,佛道儒并存,更有海外宗教来之,遗迹颇多。西晋年间至安史之乱(280年左右)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河洛人衣冠南渡,定居于晋江、洛阳江两岸,泉州自此兴起……”
黄禹锡脸上现出惊骇之色,呆若木鸡,久之,则曰:“殿下学识渊博,博闻强识,方才确如殿下所言,泉州风土人情仿佛殿下亲自到过一般,不知道殿下屈服哦泉州否?”
“非也,此皆出自书中,小王每日翻阅书籍,古今中外,圣人典籍,虽然涉猎不多,可惜小王这脑袋瓜子过于愚笨,经常记得这些荒诞之事,说出去让黄使君见笑了!小王精通此道,不知道是不是辱没了圣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