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在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学教师在大明-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自后世的少年自然不会在乎出身莳花馆的杜十娘是否配得上自己,是否能做自己的妻子。我觉的很合适,若你也如此那就好。

    有人曾考证说杜十娘之所以有怒沉百宝箱投江之悲剧,全在她不知天高地厚妄想做官家正室,不知这人可曾想到世事多艰,出身境遇不由己,她早先也是官宦人家的女儿,只因父亲涉案下狱而死,一家人失去了依靠,刚满七岁的杜媺被辗转卖入青楼,面对这些一个七岁的女孩儿,她有的选择吗?追求幸福什么时候也成了错误?所有的所有不过一场豪赌,拼力一搏罢了。

    沦落风尘,却不愿受命运摆布,积攒百宝箱,又抓住机会逃离青楼,之后又用尽心机考虑未来的生活,可还是真情难得,遇人不淑。

    想要胜天半子,奈何阴差阳错!

    今世有了自己的出现,这场豪赌不再有,从此再无百宝箱,世间只余杜小媺!

    “籍哥哥……”突如其来的亲昵距离,突如其来的巨大幸福感,杜十娘娇羞低下臻首。

    呼吸落在杜十娘纤细的颈脖上,张籍能看到她如玉的肌肤、脖子、耳根正在变得绯红,美丽无铸。

    “好吗?”张籍又追问道。

    “嗯。”少女的声音低得几不可闻,脸色红的似要滴血。

    张籍畅快的哈哈一笑,抱起杜十娘在庭中转了一圈,月色如水,青丝过肩,少女低头深深的埋进了少年的胸膛。

    放下少女后,张籍又回道桌边,提笔疾书,朗声长吟道:

    “欲问秋月照何人,怜卿花色褶湘裙。远山眉画秋水润。些许晓风疏碎影,便教明月照长门。多情谁是护花人。”

    张籍写罢,一旁的杜十娘小心的吹干墨迹,将其抱在怀中,似是得了什么珍宝一般。

    一连四首浣溪沙就这样在这满月之夜深深的镌刻在了少女的心中。

    夜已深了,明月正空,这个中秋之夜发生于此的事情自有蟾宫主人见证。

第一百六十二章 张氏祠堂() 
八月,丙申,皇长子常洛生,恭妃王氏出也。

    大明万历十年的八月,和往年稍有不同,这个月中朱常洛诞生,他是一个悲剧的皇子,即便成为了皇帝,也是一个悲剧的皇帝,就连他的儿子也是个悲剧之人。

    朱常洛自小不受万历宠爱,在位仅一个月便死于红丸案,史称一月天子,庙号光宗。他的两个儿子一为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期间经过奇诡的落水一事,遂身体每况愈下在位七年而死,被称为木匠皇帝,庙号天启。另一个儿子就是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图治不成,吊死煤山。

    当然这一切离张籍所处的时间还太远。

    自那日中秋之后张籍和杜十娘算是敞开了心扉,戳破了那层窗户纸,两人的关系现已极为密切,这难得的少年少女情怀让张籍格外珍惜,两人在一起的小院生活过得如诗一般。

    城中三元书坊的生意日益红火,乡下家里的事,也是十分顺遂。

    这天仓上老家差人传来消息,张氏祠堂重修即将完工,张籍现在是村中的重要人物,以当前的功名论,张家当属生员功名在身的乡绅之流,自然是要回去一趟。

    大明万历十年,八月十九日,宜祭祀,张氏祠堂重修竣工。

    一大早,张籍穿戴整齐,收拾齐备雇了马车,带了杜十娘,又去书坊接了张卫一同返乡参与祭祖,想来自己的那一面秀才牌匾和小三元牌匾都已经做好了,也等着今日放入祠堂,这次回老家也算是正儿八经的衣锦还乡了。

    重修宗族祠堂对于乡土宗族观念很重的古人而言绝对是一件大事,在临清城和周边地带居住的张氏族人纷纷赶来。就算是在现代祭祖时这样的场景也时常见到,一些大家族的成员会在这一天不远千里奔赴老家。

    两世为人,仓上村都是张籍的老家,对这一方水土张籍有很深的感情。而且受时下观念的影响,张籍现在也是以乡土自豪,从来没有因把家搬到城里,就以城里人自居起来。

    马蹄声起,出城向南。雇来的马车自然不比张百万家的马车舒适,但好在车夫驾驶技术熟练,这一路上颠簸的不是很厉害,尧是如此,等一个半时辰后三人到了张家下了马车,下来活动身体时还是觉得手足颇为酸麻。

    从村口到家一路而来,三人已经见到村里的父老乡亲们都在迎接着在外归来的亲戚家人。

    到了家中杜十娘自去和张母说话,张父、张籍、张卫三个家中的男丁在家中略作休整,便向祠堂走去。

    张父今天的打扮不同于往日,他穿着一身新作的褐色员外衫,头上也去了布条换成黑色麻制耆老头巾,这头巾如儒冠,冠顶正方,向后如民字样,脚踏一双簇新皂皮靴,有道是人靠衣装,此语诚不欺我。换做这一身打扮的张父完全没有了原来的艰深愁苦之色,反而是昂首挺胸,红光满面。

    张籍穿的是书院发的那身澜衫,二弟张卫现在在书坊中打理生意,往来的都是读书人,今天也穿了一身文士服。父子三人走在路上,外人看来那就是当头一位乡绅,身后跟着两位书生,在当下的大明东村社会中,这就是需要被仰望的大户人家。

    路上不时有乡里乡亲给张父打着招呼,对他极是礼遇,要么称呼老爷,要么称呼张叔,再也没有了老张头这样的称谓。张父享受着这般礼遇,他自然是清楚这变化是谁带来的,就是跟在他身后的大儿子张籍。

    张卫今个儿这身打扮,显得小伙子十分俊俏,村里都知道张家的二儿子在城中的书坊中做小掌柜,收入不少,这不,不时有村中的姑娘向他暗送秋天的菠菜,还有个大胆的胖妞向他手中塞了一个香囊,把张卫闹了个大红脸。这胖妞张籍也认识,就是胡屠户家的女儿,原来社学同窗胡升的妹妹。

    乡亲们和张籍都是熟识的,这个张家的大小子小时候也是从村东玩到村西,只是再一次落水后好像突然开了窍,先是进了清渊书院读书,后又连过县府院三试,取了小三元,现在已是秀才相公。许是身份的变化,众人见到张籍都是格外拘谨,张籍的受欢迎程度完全比不过张卫,没有一个姑娘给他送菠菜,大概是觉得自己配不上他吧。

    这父子三人乍看上去,好似张父和张卫是主角。

    不多时便到了重修后的祠堂。位置还是原来的位置,都挨着社学,只不过面积比原来大了。原本的宗祠是严格按照大明庶民祠堂的规制而建的,现在已是突破了这一规定。当下世风如此,民不举官不究也就这样的流传开来,要知道江南大族的庶民祠堂几可比肩三品品官家庙。

    新修的祠堂三进,第一进三间,第二进五间,第三进三间,外加大门一座。整个祠堂地基较高,皆有台阶,内有大厅大院,是为族人祭祀场地。又有单独的遗书、衣物、祭器库和神厨等功能性房间,这几乎就是明初制定的品官家庙规制了。

    张籍依着规矩向长辈及村里老人行礼。

    他们也是纷纷回礼不敢怠慢,毕竟张籍现在也是体面人了。

    由族人们的站位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不同族人的不同地位。

    见过众人后,张籍三人被一名主持祭礼的族人请到靠近祠堂正厅的地方,这次之前的祭礼种,张父可都是一直被安排到中后位置的。

    “哥,他们都是来看你的,咱村这五六年来第一个秀才呢。”张卫跟在张籍的身边满是艳羡的小声说道。

    “二弟,要不书坊的事情先交给别人,你也去考个功名?那时候就都是来看你的了。”看到张卫的样子,张籍笑着说道。对自己的弟弟张籍还是很关心的。

    “算了,我也就是一说,我不是读书那块料,书坊这边的事我很喜欢。”张卫连连摇头。

    “那好,什么时候你想读书了再和我说。”

    “谢谢哥……”

    两兄弟小声说话间,周围张氏族人越来越多,忽听一声炮仗响,只见族长这张大户和几名族中耆老出现在了祠堂厅中。

    张氏祠堂重修的大祭正式开始。

第一百六十三章 祭祀、激赏() 
张大户站在堂中一身棕色宽袍大袖员外衫,头戴纱笼帽,先团团的向族人们作了个揖,从身后一人手中接过一本文册,咳嗽两声,清了清嗓子道:

    “万历十年,岁在壬午;秋意融融,宗祠修葺;张氏儿女,汇聚于此;焚香叩拜,缅怀先人。彰祖宗之功德,表后世之虔敬,继往开来,泽被子孙。恭祭我祖曰,赫赫始祖,功德何隆……”

    这篇祭文不知是张大户请何人所写,洋洋洒洒几近千言。祭文先是介绍仓上张氏的来历,张氏一族祖籍山西洪洞县始祖子荣,授指挥使,后迁居临清城南仓上村,子荣公兄弟四人,子荣为长,次子华迁居临清城西仓上,后有自西仓上迁居龙凹者,三子富,四子贵。这几支族人皆以仓上张氏为宗。

    旁支族人分布在山东、河北两地,于科举一道颇有建树,唯有本宗近五年不曾出过一个秀才,是在是大大的落了面字。这也是为什么张籍中了生员后,族长张大户又是重修祠堂、又是要挂牌匾,就是要出一口气,让几个旁支看看,我们张氏本家还是厉害!

    你这支今年出了秀才是不是?本家也出了秀才,哦,对,还是小三元……

    这样的场景只是脑补就让张大户憋了许久的心思畅快不少。

    祭文介绍完本家,又介绍旁支,然后就是对祖先的赞美与祈福,最后念得是这次修葺宗祠的花费,各支出了多少力等等。

    张大户读完祭文,一抬手令族人抬上三牲祭品后,转身向祖先牌位下跪,口中念念有词,大概就是祈求祖宗保佑张氏家族人丁兴旺,万代永续;祈求风调雨顺,诸事顺遂等等。

    在张大户下拜后,他身后堂内堂外的张氏族人尽皆俯身虔诚叩拜。

    这次和上次拜佛不同,那次是为求心安,这次是血脉所系,张籍叩首之时心神激荡,仿若冥冥中真有祖先神灵在照看。

    祭祖流程按部就班的在族长张大户和几位族老的主持下进行着。

    ……

    “张籍,还不快快向前来。”只听张大户温和的声音传来。

    张籍抬头一看,张大户正看着自己,他的身边不知何多了两块盖着红布的匾额,两块匾额由四名族人两人一块抱着,其中一人就是发小张义先。

    见到张籍发愣,旁边的张父推了张籍一把示意他上前去,张籍随即出了队列。

    张大户侧身让过,张籍前行三步到了正中位置转身,背对供桌。

    只听族长张百万面有喜色高声喊道:

    “先祖庇佑,文道日昌,今族中儿郎张名籍者,取中临清州壬午科县试案首!”

    “先祖庇佑,文道日昌,今族中儿郎张名籍者,取中临清州壬午科府试案首!”

    “先祖庇佑,文道日昌,今族中儿郎张名籍者,取中临清州东昌府壬午科院试案首!”

    张大户的这一声又一声的喊声,一句比一句声调高,似是要将在这几年的闷气全都发泄出去。

    下面的所有张氏本家族人皆是面露喜色,分外激动,一人功成,全族心有荣焉!旁支们的面色初时也是平常,但听完之后方知这会儿祠堂正中站着的少年竟是连得三试案首,都不由得惊讶万分。

    祠堂中的耆老中有张老夫子,他看着张籍面含微笑的点头赞许。

    族长张大户看到场下的族人们反应很是满意,点点头,挥手示意张义先等四个持匾人上前来。

    “揭匾!”

    随着张大户的一声高喊。张籍将两块匾上覆盖着的锦缎揭开。

    第一块匾上书“秀才”两个行楷大字,左侧一列以行楷写着“壬午年张籍”五个小字。

    第二块匾上书“小三元”三个大字,也是行楷体,右侧分三列写着“万历,壬午科,临清州,县试第一名,府试第一名,院试第一名”左侧依然是“壬午年张籍”五个行楷小字。

    这一刻,祠堂外鞭炮齐鸣,刻着自己的秀才匾额和小三元匾额被展现在众人面前,随后又悬挂在宗祠祠堂的门楣上。

    全族老少都是喜气洋洋,几位族老和乡亲们都是向着张父和自己祝贺,人群中二弟张卫不知道跑去哪了,是不是被人捉婿捉了去这就不得而知了。张家现在在村中,在族里可是炽手可热。

    张籍看到不止父亲脸上有激动的泪光闪动,连族长张大户、几个族老还有张老夫子等人也是激动万分,他明白中秀才,科举小成,其实一直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事。

    这一刻就是前来祭祖的几位旁支的秀才也是过来祝贺,一口一个朋友的叫着,套着近乎。他们都是四十岁左右的生员,多次乡试不中,已是放弃了举业,安心在各自的地盘上做起了富家乡绅。

    这次见到有族人竟能取了小三元,虽不是本支但也是心有荣焉,毕竟都是读书人,都能明白其中的不易。

    其中一位久居东昌府的支系秀才叹道:“我在东昌府听闻今年的院试案首被临清州的张姓士子取了,不曾想原来竟是本族中人,咱们族中已是许久没有如此了得的后背了。来,来时匆匆不曾准备,这个扳指你拿着,望你蟾宫折桂,乡试连捷,替我们张家光宗耀祖。”

    其他支系的族人代表也纷纷拿出礼物赠与张籍,或是毛笔,或是砚台、或是镇纸……

    张籍原本以为这些旁支生员们不会看得起自己这个秀才,毕竟隔着那么远,没料到这大明百姓心中的乡土情、宗族情、血脉情竟然如此之深。

    张大户见此也是不甘示弱,只听他哈哈一笑道:“族中儿郎有这般出息,不才忝为族长自是不能吝于激赏。义先,取木匣来。”

    一旁的张义先闻声捧来一个红漆木匣,张大户伸手接过,将之递给张籍道:“匣中乃是村南河边十亩水浇地的地契,今日赠与你,望你秋闱高中,春闱登科!”

    乡亲们一听张百万给的是河边的十亩水浇地不由得一片轰然,这十亩地看似少,但是全都是上好的田地,放在平日那是万金不卖的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