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在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学教师在大明-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考生也不敢言语,双手捂着屁股护住要害,就这样光着被拖走了。

    有了一名被抓住的考生,这一狼狈的样子让不少心里有鬼的人慌张起来。只听搜检房班头大喝一声向外喊道:“尔等听着,科考乃国之大事,若有舞弊,轻则三十大板,重则三代永不叙用殃及子孙,乘着这会儿还没入场,将那作弊事物都给丢了,我等皆当没看见,若是被搜出来,就不要怪我等不客气了……”

    这一番话出来,人群中一阵涌动,心里有鬼的考生将夹带的小抄等作弊物事都丢了,也亏得这天还没亮,要是白天定可看到这搜检房前的队列脚下,馒头块、糕点块、蜡烛、毛笔、纸片等物事遍地都是。

    轮到了搜检张籍,张籍感叹一句该来的终归要来,正要解衣松发,不曾想衙役看过考牌后摆了摆手示意不用,只是看了一番考篮,摸了摸袍袖就放过了。

    张籍一楞摸不着头脑,后面传来一个不满叫声:“怎么他就不用脱衣搜身?”

    只见这衙役班头看到来人前行几步一把将其抓出,看过他的考牌后道:“你叫什么叫,人家那是案首,等会儿要提座堂号的,知州大人亲自坐考。出来,先搜你的!”说罢一挥手上来两个彪形衙役将之束发打散,搜检动作甚是野蛮。

    原来这是案首的特权啊,张籍心下了然,庆幸自己逃过一劫。

    出了搜检房,张籍到了龙门处拿到卷子,循着座号在公堂前,先向台上高坐的毛知州行礼作揖,随后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虽然山长大人向毛知州引荐过自己,但是毛知州表情并无变化,毕竟公堂上那么多学子在看着。

    这次考试的条件比上次要好得多,公堂上的考生也不多,共计五十人,分别是临清州下辖的清河县、清平县、夏津县、和馆陶县在加上临清城这五地的今次县试前十名。张籍也看到了赵时春和书院的两名同窗,点点头后便收拾起笔墨纸砚来。

    等到所有考生入场坐定,已经是天明了,一通鼓响后,毛知州作为主考官训话一番,再将几十名作弊被抓者抽鞭子的抽鞭子,打板子的打板子,并宣布六年内不许再考。人生又有几个六年,看到被抓者中还有白发老翁,这六年后还在不在世都两说,念及此众考生不禁感同身受,心生恻隐之心。但是王法如炉,规矩不可废,自己犯的错当然要自己承担。

    又是一阵云板声响起,书办们将试题依次发下。府试的规格较县试高,试题是都是当天雕版当天印刷,由主考官或主考官心腹全程监督。张籍拿到手中的题目是后世所言的仿宋体印制,墨迹清晰鲜明,尖刻细微处还有墨迹发散,显然是刚刚印出来不久。

    府试第一场正式开始。

第一百零五章 才思敏捷() 
拿到考题张籍当即静下心来仔细审题,只见试卷上有一大一小两个四书题,一个五经题,一个五言八韵试贴诗,合计四道。

    大题是“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此句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意思是说君子创立基业,传给后世,是为了可以继承下去。这道题出的四平八稳,是为了考较诸生的经义功底。

    张籍一见此题不禁大呼侥幸,这道题自己做过,这一个多月的每天至少五篇的八股文没白写,竟然让自己蒙中了。自己的这篇文章当时曾交于董讲郎批改,内容言之有物,格式扎实工整,辞藻骈四姘六甚是华丽,若不是有几个需要避讳的字,那简直就是相当完美的文章。

    为求谨慎,张籍并未直接在程文纸上书写,还是打起了草稿,不一会儿洋洋洒洒八百余字就落到了纸面上,张籍看着这篇经过自己打底,董讲郎修改润色后的文章,直呼幸运。

    再看向第二道小题——“虽柔必强自诚明。”简简单单七个字,看的张籍一头雾水,四书里面没有这句啊,难道这又是一道截搭题?时间很是充裕,张籍一遍一遍的在脑海中过滤着四书五经中的词句。终于在回溯《中庸》时找到了符合的句子。看了看四周的考生,不禁对众人多了几分怜悯,无他,这道题出的太有难度了。

    按理说在府试这一环节出现截搭题的几率就要少些了,但是因为临清州县府两试主考官都是毛知州,故而出题思路相同,都有截搭题。

    为了避免被别人说闲话,毛知州这道题出的极为巧妙,其并不是简单的在经书中抽取几个词句硬拼在一起,而是取了《中庸》第二十章的最后一句和第二十一章的第一句拼成的,古代这个时候是没标点符号的,故而这两句在书本上就是空了几个格子,还真真的是连在一起的,就算是有政敌弹劾毛知州割裂经文也做不到,能看到毛知州出题是下了几分心思的。

    找到了这句的出处,就有了破题行文的方向。这七个字按照典籍上所写,张籍是这样断句的……“虽柔必强,自诚明。”

    破题句是:君子既弱,当德诚以自明。意为君子虽然弱小,但是能以真诚的德行品格感召众人,从而达到智慧通达的明理之境,也就做到了品格上的强大。练了那么多的破题,这句精妙的开篇语当真是简明扼要而又寓意深远。

    有了破题句,接下来的内容就好写了,围绕着这个中心,起股束股收股……依次完成,写完第一篇文章后的张籍状态正佳手很热,故而这个截搭题也做的妙语佳句层出不穷,写完这两道题张籍颇有些行云流水之感。

    看了看天色,大约还有一个多时辰才到午时,张籍在草稿纸上修改无误后,拿出程文纸准备现将这两道四书题写下来。在府试考前书院讲郎特意给提座堂号的考生讲过当堂考试的优势,即可以先做完首题或者前两题就交于主考官审阅,也不用考生发言,午时前自有书办挨桌询问。

    这种做法的原因之一是能在堂上考试的皆非泛泛之辈,提前阅卷看得仔细,当可不遗漏贤才;其二就是方便主考官观察考生的形象气度,须知这是个比后世还看脸的时代,仪表堂堂者在面试时有极大优势,记得宋朝时会试考试第一名在皇帝殿试定名次时就因为长得不好,当不得状元名号,而被定为第四名,也即是三鼎甲之后。再往前数,有三国时凤雏庞统因貌丑虽有经世点将之能而不得志,有张松因貌少直露尽管有过目成诵之才也不被曹操重视。

    张籍工工整整的将两题誊抄完毕,此时收试卷的书办刚好过来,见到张籍交上了两道题,不禁多看了张籍几眼,因为这个时候堂上考生都只是交了一张,有的第二题还没作呐。

    交上题后,张籍看了看五经题和五言八韵诗帖的题目,也不着急作答,而是取了考篮中食盒吃起了干粮、熏肉和腌制的鸡蛋,早上起得早,因和书院众人一起同行,早饭吃的仓促,现在腹中有些饥渴。旁边有人见张籍吃的津津有味,不禁咽下了口水,可是看看了自己还没写完第二题的答卷,强忍着熏肉的香味继续答起题来。这提前吃饭的举动,让张籍吸引了不少仇恨,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呀!

    反观堂前毛知州所坐的黄花梨官帽椅旁的小桌上放着茶水点心等物,又比张籍这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片刻之后书办询问完毕,将手中试题交于毛知州,并奉上准备好的笔墨以便批改。毛知州浅酌一口香茗,右手持笔左手拿起试卷一篇一篇的看了起来。

    大明科举考试重首场首题和首句。向张籍县试时就是因为第一场的文章入了主考官的眼,故而之后四场就算是稍有瑕疵,也将他定为了案首,府试和后面院试以及乡试会试殿试等都有这样的潜规则。在毛知州审阅试卷的同时,堂下考生时而飘去目光,都想从知州大人的细微动作中看出正在批改的是不是自己的卷子,又是不是在自己的卷子上画上了表示直接取中的圆圈。

    这边考生们惦记着主考官的批改心思忐忑,堂上的毛知州看了诸生试卷也不住摇头,他已经看过了二十几份,其中只有四篇合乎自己的心意,忽然翻到了张籍的试卷,见到这笔精妙的书法,毛知州已经是心下了然,这就是自己取中的县试案首张籍的文章,在一细看,这竟然是做完了两题。毛知州不禁起身向堂下看去,心中想到,这少年才思好生敏捷,须知自己出的题什么难度自己知道,这最难的第二道截搭题竟然这么快就被做完了,难道是自己的出题水平下降了?

    台下的张籍正在专心致志的对付食盒中的美食,并没有发现毛知州在观察他。毛知州见张籍不紧不慢的正在吃饭,心下不禁一赞,好个少年,不仅思维敏捷还颇有静气,我倒要看看你的文章究竟做得如何。

    当下毛知州返身回了座位,拿起张籍的文章细细看来。

第一百零六章 当堂取中() 
却说毛知州拿起这张写满了清峻小楷的卷子,当先破题一句映入眼帘——先贤传圣训,君子继开来。这道四书大题首句端的是气势磅礴,立意深远。

    再看向四书小题的首句——虽柔必强,自诚明。

    好,首句简明扼要;在向下看去,两篇文章语意条理清晰,辞藻张弛有度,其中观点颇合己意,自己出的这最难一题竟是被张籍做的花团锦簇,这文章义理,精气,神采三脉皆通,不取第一也难,希伊兄真是收了个好弟子。毛知州暗赞一句,也为自己的朋友有徒如此而感到高兴。

    读一篇好文如品一杯香茗,舌底回甘,余韵悠远,更何况是连读两篇。毛知州放下张籍的试卷,再拿起一名考生的试卷,只看了两眼便读不下去了,和张籍所作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剩下的十几份考卷,毛知州简单的翻阅了一遍就放置在了一边,而将张籍的试题单独拿了出来,此刻毛知州心下一定,此次府试定是要取中他了,就算是有人报自己徇私也无妨,这两篇文章拿出来就能让小人闭嘴,毛知州心思想定,提起毛笔在程文纸上画了两个圈,至于是否定为案首还要等会儿的堂试上见分晓。

    仅凭第一场考试的第一道题就下结论,在科场上是有先例的,还有考官只看破题就取中了考生的记录。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能坐在堂上考试的都是都是各地的前十名,已经是这几千人中的佼佼者,主考官从这五十人的水平就能大概断定今次考生的上限在哪儿了,能在五十名之后取中的是有,但是案首绝对不会在五十名之后出现。

    还有就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和重文章的风气,前边的八股文写得好了,后面的自然也不差;前面写的不好,后面的诗词任你是李白再世,杜甫重生也白搭。

    这时周学正也来到了公堂前,毛知州招手道:“明德兄,你看看这两篇文章如何。”

    周学正刚到,接过试卷一看就认出这是张籍所作,周学正看过之后也未答话,而是又看了一遍其余考试的的卷子,回头笑道:“维国兄好生没道理,先让我看了这等佳文,这剩下的残章败句还如何看的下去!”

    这句玩笑话一出,虽然周学正没有明着说张籍的文章好,但是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

    张籍这边刚刚吃完了午饭,正在收拾食盒,当然不清楚堂上发生的这段小插曲,还不知道自己的卷子已然被毛知州看中。

    剩下的一片五经题,张籍照例选的是《春秋》题,这题目出的中规中矩,类似的文章张籍练习过多次,写起来是一点也不费力。这一篇五经题写完,文思泉涌,灵感闪现,五言八韵诗也是文不加点一蹴而就。

    张籍将最后两道题精心的誊录在程文纸上,吹干墨汁,此堂外午后阳光正好,日晷还未指向申时,也就是说还没到三点。书院讲郎曾笑谈过在考试中拿到头名的因素,这里面一共有如下几个条件:第一,文章要作的好,这是首要的;第二,文章写得快;第三,堂试答得妥帖。当中这三点聚在一起,得第一名就不再是运气,而是板上钉钉的确然之事。三点之中,张籍已得第一点也是最难得一个条件。

    县府两试同在一个地方、认识主考官、文章精进融会贯通,天时地利人和可谓全在己方,县试案首已得,府试案首近在眼前如何不去争取一下呢。念及此处,张籍待试卷上墨汁晾干,随即将之卷起拿在手中,向角落处的书办一招手,直奔公堂之上——这就是要凑齐得头名的最后两个条件。

    就再张籍起身的这一刻,堂前的考生们都向他看了过去,皆是心道这猛人是谁,竟然敢第一个交卷,须知还有两个时辰才考试结束,须知大部分人连第三题都没做完啊。只有赵时春见了不奇怪,对张籍的才学,他可是真真的服气了。

    这是张籍第二次站到公堂上,今次公堂上不同于县试,堂上还有两班衙役和书办教喻教习等人,这时走在前面的书办已经向毛知州和周学正说明了情况。

    待到众人看向张籍,张籍向前一步作揖躬身行礼道:“学生请大人堂试。”

    刚才在座的众人都看了张籍的文章,也知道了堂上这头一个交卷的少年正是张籍,对他都颇有几分好感,毕竟众人并无其他利益纠葛,单以才学论,张籍足以令人赞叹钦佩了。这就像后世批改语文试卷,作文写的精彩绝伦得了满分,阅卷老师们互相传看心下都是对写出满分作文的学生观感不差。

    毛知州居与正座之上,放下手中的试卷微笑看着张籍道:“堂下少年,何以为学?”这一句问得有深意,短短八个字却含几般巧妙变化。你可以从如何读书上入题,也可以从为什么读书上回答,这是毛知州要考较张籍的选择了,从选择中可以大略看出一个人的性情格局。

    张籍也是看出了其中关窍,当下朗声说道:“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拾遗补缺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振之。”

    此语一出,堂上众人皆是一振若有所思,无他,此语振聋发聩道尽一个大明读书人的理想,读书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察民情体民心拾遗补缺,振兴国家。而且这句话也贴合时事,当下张相改革如宋王安石改革一般,上面的政策是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