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在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学教师在大明-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次是对书册的分类,白天时候张籍也在藏书库底上三层都转了转,书库中的书册大致上还算是比较有序,多是整齐的摆放在书柜上,但是却有很多是一摞摞的堆放在书柜中,看上去没有次序,甚至还有一些图书散乱堆在柜中。

    另外这藏书阁的中除了一些书柜外,还有一些百宝格式的书架,有这种书架用名贵木料制成,设计别致,有一种参差错落之意趣,但这美则美亦,却不实用,不像现代图书馆的书架那般整齐有序,井井有条,容易搜寻好用。

    张籍打算将珍本善本等古籍放在这百宝格式的书架上,并按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风俗民情等做好标记。其余常用书籍则用普通书柜。

    针对多数书册书脊上没有书名不便查找的缺点,张籍采用在书架上标注字条的方法解决。

    至于序号的分布,张籍初时打算按照阿拉伯数字和拉丁字母编号,但是想了想还是放弃了,普及这些东西,让人们接受认可,花费的功夫可就大了去了,所以他依旧是按照天干地支并千字文编码,读起来虽然拗口,但熟悉了也立时便能想起来。

    书册的维护上就简单些,只是规定了每天的打扫时间,将以往半年一次的全部晾晒改成了每月的分批次晾晒,虽然由原来的一年两次,变为了一年十二次,但是工作量大大减少,书籍遗失损坏等失误也随之降低。

    张籍感觉若是采用自己的法子将藏书库整理归纳一番,并不需要大动作即可将书库收拾的井井有条,不像现在这般散乱无序。

    就在张籍书写思考的同时,时间慢慢流逝,从傍晚到黑夜,张成也给房间内河书桌上掌了灯。

    放下毛笔,张籍再次看了看自己列出的翰苑书库归纳整理章程,感觉还算可以,仓促之间只能想到这么多,若是再有变故就在整理之时临时调整。

    又看了两遍,一个念头忽的浮现在脑海中,自己在大明的第一份官方职业竟是图书馆管理员么?想到此,他不由得晒然一笑。

    自己来到大明之后,与乡间从写封神演义话本积累了第一桶金,后来在临清州做书坊生意,才改善了家中的生活;从在仓上社学、清渊书院中读书,走科举这条无数人前赴后继的独木桥,经过县府院,乡会殿六级考试,才成功走到现在这一步,得中探花,进入翰林院。

    而如今在翰林院中第一份事务还是给书册整理归档,如此看来,自己是与书有缘啊!

第三百零六章 翰苑琐事() 
    张籍摇摇头挥去脑海中的杂念,之后放下书稿向窗外看去。

    此时外面明月东升,天已然黑了,感到腹中饥饿,张籍刚想下楼去吩咐厨房做晚饭,便听到了门外走廊上传来说话声,出门一看原来是李成和郑泰这才回来。

    “子高、英之,你们被分到哪个衙门观政去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及得近前,张籍看到郑泰的精神还算好,李成的面色就有些疲累了,见此他不由得问道。

    今天三人一同从会馆出们,自己这两位好友从早上七点多到吏部衙门,晚上八点多才会来,看上去他们分配到的观政事务更加繁重。

    果然,只听李成说道:“被分到了顺天府衙的下的大兴县,跟着县丞处理当地的税收账目,不仅好生繁琐,这一路也好远。”

    “税收乃国之根本,当好生对待,免得为官一方时出什么岔子,子高兄今天刚去莫要心急,想来熟悉之后就不会这么累了。”张籍安慰了李成几句又问向郑泰道,“英之,你在哪儿观政?”

    “我和子高都在大兴县,只不过我是跟着县里的主簿整理文书,都是些公文往来,还算得心应手,就是远了些。”郑泰说道。

    两位好友被分去大兴县观政,按照时下的趋势,观政期结束定然是要外放为官了。

    “还都没吃饭吧,正好今个儿我听说柴炭场大街那边有家酒楼不错,离咱这儿也不远,不如一起出去尝尝,也算是庆贺咱们第一天点卯供职。”张籍笑着相邀道。

    “那感情好,我和英之兄先去换身便服。”李成应道。

    待到几人收拾好,三人走出会馆步行到了柴炭场大街,皇城惜薪司也在这条街上。

    这里说是酒楼其实还不如说是个二层的饭馆,此处装饰并不精美,一切以实用为主,来往并无达官贵人,走卒贩夫不少,特色酒菜也不是牛羊鱼肉之属,而是卤羊下水,一手水爆肚做得极好。

    张籍三人点了酒菜坐在二楼靠窗的桌边,朗月星稀,凉风习习,不多时菜已上齐备。

    斟上小酒,吃着小菜,一天的疲惫在酒精的作用下似乎也尽数褪去,工作一天后,谈天说地好不畅快,恍惚间张籍仿佛回到了后世下班后和同事小聚的日子,好生怀念。

    ……

    第二天,早早的来到翰林院中,才刚来到公案后坐下,李廷机也到了。

    “尔张兄,准备的如何了?”张籍笑着迎道。

    李廷机从袖中拿出一张纸笺,道:“这是昨晚我想出来的一些章程,维桢咱们先一起参详参详。”

    说罢两人互换了各自草拟的方案,看罢之后,李廷机赞叹道:“维桢,我看还是按照你这份章程行事吧,我的那份与之相比,简直是如云泥之别,莫不是维桢曾做过整理归档这类的事情?”

    “我家二弟在临清州打理一家书坊,书也不少,平日里我也去帮忙照看,对这里面的事情略知一二。”张籍笑着说道。

    “原来如此,能者多劳,那这次整理归档我就维桢马首是瞻了。”

    “尔张兄此言差矣,还是你我二人共同商定才可。”

    经过一番讨论,在张籍的方案上略作改动后,张籍两人就带着各自的书办和杂役向藏书库走去。

    到了书库,唤来此处的库吏和杂役,张籍给每个人都分配了工作,好在就算是一个翰苑杂役也识得不少字,这省去了不少麻烦。

    许是昨天那一番训斥和赏银起了作用,库吏和杂役们干起活来,格外卖力。

    张籍两人在藏书阁才刚安排好,正在指挥几人动手搬书挪书时,王庭撰带着朱国祚联袂而至。

    “不错,行动挺快。”看着书库中众人都在忙碌,王庭撰笑眯眯的捻须说道。

    朱国祚去二楼三楼看了看,不禁感慨道:“尔张兄,维桢,这里的书可真多啊。”

    “怎么,要不要过来帮忙,珍本孤本典籍可都有。”张籍笑着打趣道,“莲塘先生、兆隆兄,来这边坐,喝茶。”

    张籍招呼两人坐下,取水涮洗了下茶杯茶具,泡了一壶茶,招待两人坐下品茗。这茶是翰林院的福利之一,每个部门都有,毕竟翰苑中的工作都比较耗费心力,喝茶提神醒脑正是众人的好搭档,套用一句广告词,喝茶和翰林更配哦。

    张籍将自己做的归档整理方案给王庭撰讲述一番,王庭撰也是赞了几句道:“尔张、维桢你们两个可是有心了。”

    如此说了几句话,王庭撰有事还要办就没有多待,而朱国祚因为带他熟悉修史的翰林今天没来,故而就没急着走,留下说起了前院的见闻。

    “尔张兄、维桢,昨天我打听过了,这边给藏书库书卷整理归档的事情,每当有新人来的时候都要经历这么一遭,也算是熟悉翰林院的工作,当然这只是一时的,咱们三鼎甲若是长时间放在这里,那可不是埋没了我等十年苦读么,我估摸着等到咱们放假回来,你两人的负责的事务还会调整。”朱国祚看到张籍两人的工作格外辛苦,将自己打听到的见闻说了出来以宽两位好友的心。

    “呵呵,这翰苑书库虽说整理归档要累一些,也麻烦许多,但是有这么多书为伴也还好,想当年我年幼在乡里读书时,为了借一本中庸集注,一大早去了二十多里外,来回整整一天,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是想要有一套朱子四书集注,现在翰苑书库中的朱子集注何止一套。”李廷机少时家贫,为了读书也吃了不少苦,如今看着这周围众多书籍任君阅读,一时之间颇为感慨。

    “不错,有这么多书为伴,实乃人生一大幸事。”张籍笑着又道,“如今我等刚刚进入朝廷,多读读书打磨打磨心性也是好的,今后若是出翰林院为官,事务繁杂之下,若想坚持看书,甚至是完整的看一本书怕也只是奢望。”

    “维桢所言不差,我曾在申阁老府上行走,申阁老也长叹难得偷得半日闲去读书,想来也是这般意思。”朱国祚也道。

    翰苑书库整理工作按照既定章程有序进行着,偶尔有书吏来询问几句,张籍三人于此喝茶,忙里偷闲也算极为快哉。

第三百零七章 回信、触动() 
    工作忙起来,这时间就过得很快,在朱国祚走了之后,张籍和李廷机两人一个指挥,一个对照着原本的书录拾遗补缺,进度还可以,一天的功夫大约整理了一楼三四间屋子大小的,随着熟练程度越来越快,这速度还会提升。

    其中最麻烦当属录入,因为现在没有电脑,可以很方便的增删,只能临时用草稿记下,晚上还得加班誊写修订,当然这些机械性的重复工作,张籍两人就将其交给了手下的书吏去做了。

    坐在编检厅的堂中,张籍看向周边忙碌的同僚们,不禁心生感慨,从穿上这一身青色官袍开始,自己就再也不是那个初临贵地为生计发愁的穷书生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现在自己已经是一名正式的大明公务员。虽然实习期负责的事情有些微不足道,但也是属于这个帝国运转的一部分。

    常言道儒生当效法先圣,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如今的自己也算是堪堪踏入治国这一步吧。

    之后两日因着藏书库的整理归档正在进行,张籍每天下堂回家有些晚,常常是到了酉时正刻才回到会馆。

    这一日张籍刚从翰林院回到会馆,才踏入大门便听到了伙计的说话声。

    “探花老爷,这有您的信,是从临清州来的。”那会馆的伙计刚刚在柜台后百无聊赖的拄着下巴打着瞌睡,忽的见到张籍回来,小跑到跟前递给张籍两封信。

    临清州的回信,来的出乎意料的快,张籍还以为得再等三天。

    回到楼上房间,拆开一看,看看时间才知道原来第一封信是送信的陈姓商人送货至临清州,当天便配齐了北上的货物返京了。而第二封是礼部派去临清州的报子带回来的,两封信相隔两日,但是一同送达,这让张籍不禁有些惊叹于官船运河北上的速度。

    “夫君亲鉴,妹十娘思之。”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簪花小楷,洁白的细纹纸笺,信上仿佛还带着佳人身上的香气。

    从这两封信中得知,张籍金殿传胪高中探花的喜讯是先由陈姓商人带到的,第二天再由州府衙门报去的。

    第一封信中主要说的是家中诸事。

    杜十娘让张籍毋用担心,关于父母弟妹等亲人身体皆是康健,家中一切安好;三元书坊的生意也很红火,趁着县试的当口,清渊密卷的等书的销量猛增,很是火了一把;信中还特别提了一句那张籍交待所种的番薯已经抽出藤蔓,在张父的照料下长势喜人,想来移植当是无碍。

    第二封信中就主要说的是州府衙门报喜时的情景。

    当日消息传到临清州,毛知州亲率仪仗出行登门道贺,其中又有布政使司的贺喜队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轰动四邻;不久更轰动了整个临清州和东昌府,新上任的东昌府知府赵兴为,山东提学道提学吴养荣,都鸣锣喝道,专程到张籍家道贺。张父张母自道慌了手脚,亏得清渊书院的希伊先生赶来代为主持接待,才不致于失了礼数。

    信的末尾,佳人言道到家中庆贺所来女宾皆向她道喜,初次以探花夫人的身份接待女客,不免有些拘束,好在义父希伊先生的指点才没出丑。往日种种不再提,有义父照拂夫婿关爱,如今深感苦尽甘来,有此一刻只觉诚惶诚恐。

    这里的笔迹轻灵跳动,遣词用句之中恍惚惊喜感慨之情不一而足,间或有小女儿态吐露心迹在其中,浓情蜜意自不待言。

    读罢两封信,这使得张籍又兴奋、又有意外之感,想不到临清州的官场,如此礼重自己一家。但深一层去想,不是礼重自己人而是是礼重身为探花的自己。

    大明的官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乃科甲论高下。

    官员初次见面时一般要序科甲出身,就是问仁兄是何年何月中的哪一科的进士,是几甲第几名。序完科次后,同为进士,若是对方比自己官位低,但及第比自己早的,也要尊称一声前辈。

    在一二三甲的不同上也是如此,虽然在官面上有级别职务的大小之分,但私底下进士出身的官员,就是看不起举人监生出身官员,往往称之为浊流,放到现在就好似在说你不是二一一,九八五这些名校科班出身,而是不入流的三本院校,野鸡大学。

    至于翰林,身为士林华选,清流中的清流,那是看不起普通进士出身,这就好比清华北大的尖子生面对其他重点本科的学子一样。

    如今张籍虽然仅仅是个正七品官,但却是京官,乃最清贵的翰林,可不是那常人所言的七品芝麻官,而且张籍又如此年轻,才刚刚十六岁,就算是熬也能熬到入阁的那一天。

    看好自己将来的发展,就是家乡官场如此看重自己家人的原因吧。

    张籍能够想象的到,在一众女宾庆贺之时,聪慧灵秀的佳人盛妆吉服从容答礼的那种不逊干任何世家名媛的娴雅仪态,念及此又思念起远在临清州的亲人们,恨不得明天便是新科进士们返乡休假之日。

    亲人们能有今天的境遇,自己的一番努力终是没有白费,张籍心想到此处,白日里的疲乏不觉间消散大半,奋斗争胜之心再起,自己一定要在这朝堂上混出个名堂来,至少要进可兼济天下,退可守护家人平安。

    带着对未来的规划与憧憬,张籍躺在床上缓缓的进入了梦乡。

    次日,照常去翰林院点卯工作,依旧是在翰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