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在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学教师在大明- 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卫早就不是那个孩子王了,现在成长不少已是个有担当,相当结实的小伙子,听了大哥张籍的话他一拍胸脯道:“大哥,你尽管放心去考试,不用为家里担心,一切有我撑着就是。”

    最后张籍又来到张百万、张义先两位好友面前。

    “此去京城,维桢先行一步,只要苦读不辍,异日二位同窗当也有进京赴考之时……”张籍向两位同窗说了一番告别的话。

    张百万两人也颇多感慨。

    张义先道:“承维桢吉言,你快去吧,船家等候好久了。”

    言罢张籍向送行亲友拱手行礼后便登了船,与岸的家人朋友挥手告别。

    踏船只,船家便招呼开船了,随着距离岸边码头越来越远,行至运河中心,船夫摇橹张帆,船只沿河溯流直,速度随即加快,亲友们的身影也逐渐看不见。

    家乡终于已是渐渐远去,张籍怅然的望了一眼熟悉的临清城,暗暗发誓再回乡时一定要身着锦衣绯袍,光耀门楣。

    船只出了临清城,河面也渐渐宽阔起来,冰雪消融的春季这条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往来舟楫众多,用千帆竞渡来形容也不为过。

    船老板是张百万家的合作伙伴,这次是运送货物至京城,他知道张籍就是近一年来临清州颇具盛名的解元郎张籍,故而对他甚为热络。

    船老板姓赵家中排行老大,因而被人称为赵大,他是个健谈的人,在和张籍寒暄几句熟悉了之后,赵大便讲起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张籍对此也很感兴趣,便就此聊开去。

    船的生活清苦,因着赵大和伙计们都是南方人,晚饭是米饭、鱼干、咸菜,说不美味但也能饱腹。张籍初到大明时家里的伙食条件比这差多了,所以他也没什么不习惯的。

    张籍和张成同处一个船舱,初次在船过夜,张籍睡得不是很安稳,不知何时忽觉得眼前微亮,睁开眼,才明白是透过蓬舱的月光。

    这时张籍没了睡意,静悄悄的披衣起身,并未惊动张成。

    走到船边,但见船只还在向北行驶着,船头处有烛火微光,许是值夜的伙计。

    此刻一轮明月升至半空,月华撒在运河,所有船只仿佛披了银纱,耳边听着船舱外浪涛声,低头仔细倾听可闻哗哗水声,张籍运河生活的第一夜就这样悄然过去。

    经过两天的船生活,张籍渐渐适应了,这一路同赵大和几名伙计有说有笑天南地北聊天,倒也不至于太过憋闷。

    当然张籍也没放下课业,无事时便在船舱内读书温习。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增长阅历的重要途径,对此张籍便有了体会,自从出了临清州在茫茫大河呆了许多天,他时常极目远眺,心境也有了变化,下笔写起文章不知不觉间竟又有精进,总的来说是张籍的心态更好了,不管读书还是作文都有举重若轻的感觉。

    这一路没有经过换船的折腾,只是偶尔在沿河几个码头停靠补给,此次运河北行极为顺利,但尽管如此,仍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向船老板赵大告别后,张籍和张成两人是在通州码头下船,随即换乘马车转陆路前往京师,马车颠簸不到一日工夫便来到了京师正阳门前。

    时为大明万历十一年,三月初八。

    这一日张籍抵达北京。

第二百四十七章 入住会馆()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站在五百年前的北京城城墙前,张籍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骆宾王帝京篇中的一句。此时的北京当然没有后世的繁华,但被城墙环绕的它自有一分作为帝都的厚重。

    “老爷,这京城,好大啊……”跟着张籍身边的张成也是第一次到北京,见识少的他被北京这座雄城所震撼了,张成喃喃的又道,“这么高的城墙怕是世间无人可以攻破。”

    “无人可以攻破……”张籍口中重复了一遍张成的话,呵呵,四五十年后这里就要被起义军攻陷,最后由一群白山黑水间的野蛮人占领,哪有什么攻不下的城!

    一怔过后,张籍晃了晃头似是要将这奇怪的心思甩掉。

    “老爷,怎么了,可是刚才那骡车颠簸的太厉害头晕?要不要抹点药膏,这是夫人让我带的……”张成见到自家老爷表情低沉好像是晕车了急急地问道。

    “没事,走,张成,跟老爷进城去。”张籍振作起精神高声道,既然自己来了,这一切都不回在发生!

    看到自己老爷不知为何情绪忽然一振,张成的心情也高兴起来道:“好嘞。”

    一主一仆就这样进了城门。

    从城外看城墙巍峨雄壮,进了城中但见重重楼宇鳞次栉比,来往行人也多了那么几分天子脚下首善之地的神气。

    此时距离会试开考还有十三天,还有许多事情都没办,得抓紧起来。

    多方大厅后,张籍两人找到了京师中的临清会馆,打算先在这儿住下。

    临清会馆,是由在外经商打拼的临清人为了团结同乡,互通商情、维护利益而建成的一种同乡会馆,类似于后世的驻京办事处,也为临清州士子商人等到京城办事提供方便。

    相比于临清城此时的繁华,面前的临清会馆显得貌不惊人,就像一个小型客栈一般。到了跟前可以听到一楼大堂中传出来的临清乡音,让张籍两人颇感亲切。

    踏入大堂,一个貌似掌柜样子的中年人笑着出来迎道:“两位是临清州来的乡亲吗?”

    “不错,在下张籍,进京赶考,想在此住一段时日,不知这费用几何?”张籍自报家门,直接说出了来意。

    那掌柜模样的中年人闻言喜道:“啊,你莫不是咱临清州去岁高中山东乡试的解元张老爷?”

    “正是在下。”张籍说道。

    “啊,解元郎还谈什么费用,咱这会馆本就是方便同乡的,这一路舟车劳顿,快请到房歇息。”中年人忙不迭的说完后,便领着张籍主仆二人向楼走去。

    “不知阁下贵姓?”张籍走在后面问道。

    “免贵姓李,是此间主事。解元郎你的事情早先张家大公子和我说过了,我寻摸着你得过几天才到,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来了。对了,咱会馆中还住了几个前来赴考的举人。”李主事简单介绍了下情况。

    “奥、原来是李主事,来赴考的同乡不知道有谁,届时还要李主事帮忙介绍介绍……”

    “那是自然。”

    两人说着话就来到了二楼的一间客房中,这间房窗户朝南不靠近路边,采光好又安静,屋内设施一应俱全,的确是个备考的好地方。

    “张公子,有什么事情就下楼说声,我若是不在也可和伙计打个招呼。”李主事笑着说道。

    “好,那这段时间就有劳李主事了。”张籍拱手行礼道。

    “张公子说这话就见外了,出门在外同乡帮衬帮衬都是理所当然的。”李主事言毕告辞道,“不打扰张公子休息了,会馆中还有些杂物,我的安排安排。”

    “好,李主事忙去吧。”

    寒暄几句后,李主事离开了张籍房间。

    张籍和张成把身的行李放下,张籍去开窗透气,张成收拾屋子。

    临清会馆坐落在北京城西南,咸宜坊附近,门口临街朝北,后面带个两进的院子,此刻张籍开窗后看到的便是临清会馆的后院,从二楼看去,这后院别有洞天,亭子廊台屋舍齐全,闹市藏幽也不过如此。

    开窗透了透气后,张籍有将之关闭,毕竟初春,这正午一过天气还有些凉。一路奔波不是在船就是在骡车里,张籍两人已是疲累不堪,收拾完房间,主仆两人便各寻了床铺沉沉睡去。

    “咚咚咚。”

    “谁啊?”张籍被一阵敲门声惊醒。

    “小的是会馆的伙计,刚刚主事差小的来请解元老爷下楼用饭,几个赴考的老爷都在楼下。”门外传来伙计的声音。

    “好,有劳小哥通传了,你先和李主事说声,我这就下去。”张籍说完,门外伙计应了一句是便下楼去了。

    不多时,穿戴齐整后,张籍带着张成下楼用饭。

    一楼堂中的人并不多,只有三桌,从衣着看一桌是行商,一桌是随从,另一桌穿文士衫的就应该是临清州其他应试举子了。

    “郑兄,你也在这。”张籍刚下楼梯就看到了那个魁梧的书生郑泰。

    “我也是刚到,听李主事说解元郎也在我就知道肯定是你,维桢兄好久不见了。”郑泰笑着起身招呼道。

    桌一共有六人,除去李主事和郑泰外,四名举子中两人张籍站在元文会见过,其余两人虽然没见过,但名字也都耳熟,毕竟一乡一地的举人圈子不大。

    张籍入座后,李主事作为此地主人给在座诸人介绍了一番后,张籍六人叙了年谊。

    张籍和郑泰都是壬午科的举人,分别来自临清州和夏津县。

    剩下四人中,李成和丰平都是万历七年己卯科举子,都是馆陶人

    范宜征是万历四年丙子科举人,来自清平县

    付嘉是万历元年癸酉科举人,来自冠县。

    按照时下规矩科场先达者为尊,虽然张籍是解元但众人的功名都是一样的,故在场举人以最为年长且最先取得功名的付嘉为兄。

    会馆中提供的饭菜虽然简单但也可口,会考在即,一众士子也并未饮酒,吃过饭后便各自回房或休息或读书。

第二百四十八章 国子监、陈教习() 
    来京城的第二日,张籍前去国子监找陈教习,这是师徒两人在张籍加冠赐字那天约好的。

    张籍在后世到过北京城,也去过国子监游玩,不过时隔几百年,前世记下的路线完全不顶用,张籍打听了许久才辗转来到国子监。

    洪武皇帝定都南京,永乐皇帝迁都北京,种种原因导致大明朝实行双京制,朝廷机构都有两套班子,这国子监自然也不例外。

    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国子监有一整套管理人员,多数还有品级。

    说道在此学习的士子,他们又被称为监生,是通过各种渠道升来的除了这些大明子民外还有邻邦如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因向往钦慕天朝文教而派来的留学生。

    两京国子监规模都极为宏大,此刻的张籍站在国子监门口,刚才他通传过后,已经有人去寻陈教习了。

    不多时,陈教习快步而至,他的身边还有两名士子。

    “弟子见过先生。”

    张籍毕恭毕敬地向陈教习行礼,陈教习点点头,一旁与他一并的两人都是与陈教习的好友,见

    了这一幕纷纷笑着道:

    “仁肃兄,这就是你那得意弟子么?”

    “仁肃你身为解元郎之师,有何感想?”

    “好啊,师徒同赴春试,真是一段佳话。”

    陈教习给张籍介绍道:“维桢,这几位都是我在国子监游学认识的好友。”

    张籍闻言向两人行礼道:“原来是先生的好友,在下张籍见过几位前辈。”

    两人见张籍持后辈之礼,都是满意的点点头。

    那左边一人想了想忽的出声道:“张籍,莫非就是那一篇为学的作者,还有那治水疏也是你写的吗?”

    “几篇拙作,让前辈见笑了。”张籍点头应道。

    “我在二叔公的公文中看到过那篇治水疏,朝廷多有赞赏,解元郎果真大才!幸会、幸会!”

    “那篇为学也在监中流传,据说天子也看了呐。”

    “仁肃兄你可是有了一好弟子啊!”

    两人想起了张籍的几篇文章,不由得赞叹起来。

    听闻好友的赞叹,陈教习面也浮现出几分笑意,不过他嘴却淡淡地道:“维桢还不过是一位十几岁的孩子罢了,你们作前辈莫要夸他,让少年人不知了分寸。”

    说话间,几人来到了国子监中的学子寝舍,这一路谈笑有鸿儒或许做不到,但往来无白丁可是真真的。

    寝舍中陈教习问起清渊书院及希伊先生近来的状况,张籍都一一作答。

    “今次会试主考官维桢可听到了风声?”陈教习问道。

    “弟子刚刚入京,没有门路,还不曾打听。国子监中消息灵通,不知先生是否知道?”张籍说道。其实张籍此次前来拜访陈教习除了是来赴约看看近况,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打听下会试的消息。

    陈教习苦笑一声说道:“若是往年张江陵在任时,这会试主考官的人选倒也不难猜,终归是首辅一系。今岁朝中风波不断,内阁六部变动甚巨,现在国子监中流言四起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是张江陵旧人申汝默,有人说是天子回简拔潜邸旧人,甚至还有人说天子会让首辅张子维主持会试以显重视。”

    陈教习所说的申汝默是申时行,刚刚进入内阁不久,排名最末张子维是张四维,当今的内阁首辅。

    张籍从未踏入大明官场,前世虽曾读过明通鉴、明朝那些事儿等书,现在也记得清楚,但对时下的朝廷局势中的细节不甚了解,因为书中往往是笼统概之,每一句话都代表了无数的斗争,无数的博弈。

    就像现在,他知道今年张四维会因父亲去世而辞职回乡守制,知道申时行会在机缘巧合下递补为首辅,从此展开他八年的首辅生涯,他甚至还知道这次万历十一年的殿试中万历皇帝会亲自下场拟定题目,题目大概的意思也知道……

    但是,他并不知道万历十一年的会试主考官是谁,因为书没有写……

    知道谁是主考官,行文立意等方面就可以投其所好,提高取中的机会,但时下众人都不知道,只能瞎猜了。

    “我听闻去岁乡试总裁官是归德公沈大人,是他点的你解元,可有此事?”又聊了一会儿会试的事情,陈教习忽的转移话题问道。

    “确是沈大人取弟子为解元的。”张籍应声答道。

    陈教习捻须又道:“那此次进京你可有前去拜访的打算?”

    “乡试后的鹿鸣宴,沈大人曾说过让弟子到京会试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