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太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晋太宰- 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想要抢劫,又嫌罗马波斯太远。

    虽然没有一个好的目标,司马季还是想起来了这位扶南女王,他好像答应过柳叶,要娶对方,这是早就定下的事情。

    “曹乾,你派人去找吕和,带上本王的亲笔信,让幽州船队去接柳叶女王。”司马季奋笔疾书之际,正好赶上曹乾进来赶紧开口道,“命人入宫通知魏山,准备好一份圣旨传达扶南王国,两家联姻的事情以前就已经定下。”

    “曹乾恭喜燕王纳妾!”曹乾楞了一下,飞快的用狐疑的目光扫了一下司马季便开口恭喜,这个目光当中隐含着担忧,你老人家府中都超过三千女眷,光是明媒正娶的就将近十个,现在还来?

    “为了两国安定,本王也只能牺牲自己了。”司马季满是勉为其难的样子开口道,“现在宗室当中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天子娶一个蛮夷女子有些不合适,只有本王和柳叶身份对等,又不歧视这些蛮夷。”

    “末将马上去办。”司马季这话曹乾是绝对相信的,回想蓟城燕王府,知道那是大晋的重镇,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西域某个番邦呢,燕王不挑食是出了名的,只看长相不分胡人晋人。

    转身正要走,曹乾又回来了禀报道,“燕王命令末将征发精锐训练,以备南征,可是南方气候却是模拟不出来的,末将对此也是一筹莫展。”

    “谁说没有这种地方可以用来练手?”司马季一听便露出一丝冷笑道,“夷洲不是么?”

    

第六百二十四章 百年大计() 
“环境合适,面积不大,还是一个海岛,是南进之前最为合适的练兵之地。南海周边有众多岛屿。”司马季一边收拾桌案上的信件,悠然道,“本质上来说,南征的目的就是因为人口会越来越多,所以必须要为更多的户籍提供土地。至于为什么要尽快,这个东西宜早不宜迟,你出身幽州,应该亲眼看到了鲜卑的发展,不要以为周边这些蛮夷永远都事这个样子,他们迟早会和我们差不多,就算我们不教,人家时间长了也会自己学。”

    “长城以北目前而言,除了草什么都没有,胡人数量终究有限,更别提承载我们大晋数千万的子民。实话实说,这就是用刀管土人要地,本王也没什么可讳言的。大晋的稳定必须要保证同样的文化、同样的语言,同样的长相,可能因为疆域广阔做不到十成,也底线至少也要九成。目前本王已经对荆州、扬州境内的蛮人,长城以北的胡人网开一面。甚至连扶南王国的百姓也承认了,因为他们都是帝国疆域之内的人,这个数量不能在增加了,你明白么?”

    司马季自然也想要学学东瀛岛国,把全国都弄成一个民族。不过地理环境不一样,中国这种大陆国家,并非四面都是海的封闭环境,很可能是不会成功。但不成功是不成功,努力是一定要努力的,就大晋律颁布杜绝不了各种罪犯,可你不能连管都不管。

    “南进并不是传播上国教化,本王从来不认为我大晋有资格教化谁。实际一点,就是要杀人夺地,疆域之内的蛮夷因为国情所限,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面这些么?”司马季看着曹乾轻声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懂就好。”

    南征的本质,和帝俄东进,美帝西进,以及清朝鲸吞蒙古诸汗国一样。司马季要说自己是过去传播文明那肯定是在撒谎,这次他甚至都懒得找借口动员,要是换成十年前,没准先散部一番妖星起于南方,定然对我大晋不利。

    现在他已经不用在看任何人的脸色,连装都懒得装,连和别人说话的时候都越来越实在,这种实在效果非常不错,整个宗室都觉得出门杀人夺地理所应当。

    “末将……明白了!”曹乾张了张嘴,最终点头道,“既然如此,末将会挑选精兵强将,坐船登上夷洲,在南进之前为全军做出表率。”

    “不用说的这么严肃,想想孙权也这么干过,是不是心里就舒服多了。”司马季笑眯眯的安慰着自己的心腹爱将,夷洲这个地方什么时候归中国的呢。应该是郑成功时候正式在岛上出现了行政机构。

    三国时期夷洲和中国没什么关系,孙权派兵登岛直白一点说,就是汉末混战都已经把各方参战势力打虚了,孙权是派人掠夺人口耕战用的。

    之所以派精兵万人出海,目的就是为了掠夺海外的人口,吴国和魏国相比就是人口差距太大。如果能在夷洲扎下根的话,便可以让东吴立于不败之地了。秦国平定巴蜀之地后,给自己建立了个稳定的大后方;孙权也准备照猫画虎,进一步壮大吴国的实力。

    不过那次出海并不成功,水土不服导致吴国兵马病死众多,最后加上带回来的土人一算,顶多算是不赚不亏,领兵的大将也被孙权后来杀掉。

    因为这个目的实在不算是多么高尚,后世孙权派兵去夷洲的事情就被教科书冷处理不再提及,就如同清朝灭准格尔一样,一个灭国战争变成了平叛小部造反。

    既然选定了夷洲作为南征之前的演练,司马季就和曹乾推演起来如何开战。南征最大的困难在于环境,所以中原人固然要出战,但一定要带上足够多的江南士卒。江南士卒受到的水土不服终归比中原士卒少一些。

    后世人说江南气候温润,好山好水,不过司马季前世一年的江南之行,只能说回家的时候狼狈不堪,水土不服他自己就碰到过。自然知道其中的困难。

    “江南乱平,征召士卒也自然提上日程,要居住环境最为恶劣的百姓投军,能招蛮人就招蛮人,而中原士卒的征召则精益求精,要身体最好的精锐。两种人本王都要,征召一旦完毕立刻登岛适应,本王觉得先在靠近海边的地方扎营,什么都要有个适应。至于卫生,以及各种瘴疫的防卫,咱们幽州兵马有这个传统,绝对不能藏私,推广全军。”

    看司马季说的轻松,实际上当中凶险万分,南征一旦公布,最为支持的势力除了宗室不会有别人,毕竟宗室诸王有利益存在,而对于其他阶层而言,利益和风险成正比。

    不过好在还是有一个大晋最为强势的势力在支持他,司马季都庆幸晋朝是分封制了,逼得宗室不得不寻找一块地方以后做自己的封地。

    这要是宋代之后的王朝,朝廷文官是肯定不会支持的,因为这些官员求稳,不会支持对外开战。清朝乾隆能胡闹那纯粹是人家有八旗军做基本盘,文官反对人家撇开你指挥八旗军一样可以开战。

    这些朝代的宗室都没什么权利,文官团体就是最大的势力,人家反对谁都没有办法。而我大晋不同,大晋这些宗室都是有权利的。文官敢反对,宗室就会支持燕王把文官换掉,管你出身士族还是寒门,不能干就滚蛋。

    曹乾领命而去,司马季仍然在推演着南征的情况,从唐朝打南诏,到元明清和缅甸开战,越想越一脑袋浆糊,似乎没什么正面战例。就连乾隆这么自我感觉良好的皇帝,也被当地的环境打败,要知道开战之前乾隆是曾经要在缅甸建立行省的,清缅战争乾隆刚开始奔着灭国去的。打着打着成了帮泰国复国。

    这个误区困扰了司马季很长时间,但后来他还是想明白了,时代不同,东南亚现在充其量是部落,根本不是元明清那时候国家和国家的对决,我大晋在这个时代,比二十一世纪美帝对全世界优势都大,有什么可担心的,只要豁得出人命往里面填必定成功。

    等到钱明、刘珩、石超一干将领回到京师的时候,司马季又成了东皇老大他老二的样子,指点江山道,“什么叫百年大计?南征就是百年大计。”

    

第六百二十五章 元康十八年() 
元康十八年,这个春天对百姓而言还算是友好,准备辛勤劳作一年的各地百姓都在等待春耕开始,至少才刚刚起程的司马季,没听到什么自然灾害又出来肆虐,最多就是一郡之地的旱灾水患,不过三年来倒也不是一帆风顺,天下这么大什么人都有,在他第一次回到蓟城的时候,立节将军周权诈称接到讨贼檄文,自封征东将军,要匡扶社稷讨伐燕贼,洛阳令带兵杀死了周权,不足十日就让燕贼的心腹大患横尸当场。

    不过其中的好笑之处在于,这个年代消息传播的速度比较有限,有人闻听周权起兵,觉得正是大显身手的机会,刚刚响应发出讨伐檄文,就听到了周权兵败身死的消息,直接被附近的郡守灭掉,总体而言几个不知死活的天纵奇才,没对他们眼中的燕贼形成威胁。

    三年来司马季犹如候鸟一般,一到夏天就回到蓟城,气候转寒就开始去洛阳。按理来说他这个时候应该待在蓟城,而不是上路去京师,不过他还是上路了。

    虽说司马颖和司马虓两人就在蓟城的燕王巢穴颐养天年,司马季又时候还会入府拜访,可他毕竟不敢真的学司马颖,人在邺城遥控洛阳的操作,所以每隔半年就要再呆在京师半年,回到蓟城的时候就是督促水师的扩建,以及造纸的作坊扩大。

    其实心里司马季对造纸术也很有意见,毕竟这玩意污染太大,他一个环保主义者,几乎把大晋境内名山大川都用封山令圈了一遍的存在,看见一条河流变成臭水沟,心情要是还这么好那就有鬼了。

    这么说吧,现在从中原到江南,叫得上名号的例如秦岭、武夷山,大别山这种地方。都被燕王一纸封山令给圈了,当中的百姓全部被迁徙到平原,空出来的土地则送给了重新整编的大晋军队,这个过程当然是很不顺利,中原还好一些,江南存在很多蛮夷很不好对付。所以在江南司马季只圈了武夷山,就暂时放弃了继续的想法。

    封山令主要还是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山脉进行的,类似腹地的山脉也没有特别要圈禁的必要,例如洛阳南边的秦岭,近海的武夷山。河套的阴山等,都交给了设立的驻扎军队,这些山脉的一切产出除了交给朝廷之外,都用来给大晋军队发钱,其实就是生产建设军团的模式。

    所以在把不少山区的百姓迁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大晋军队都在剿匪。毕竟封山令下达之后山脉就是军方的了,总不能和里面的山贼分账。燕王重新整编的晋军还没有堕落到这种程度,所以必然要决出一个高下,看看到底是暴力集团厉害,还是合法的暴力集团厉害。

    为了防止山高皇帝远军方反噬,司马季把任何一支兵马都安插了晋卫和武卫,晋卫在暗,武卫在明,晋卫偷偷收集消息,武卫则抛头露面,武卫的成员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要一点,要无限忠诚于我大晋。

    在这之后,司马季又加了东厂的存在感,把一些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的内宦塞了进去。我大明的东厂直接被复制成功,然后又加了我大清的密折制度,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皮匣的钥匙备有两份,一份交给奏折官员,两把由司马季保管,任何人都无法开启。官员自派亲信家人送抵京城,不可扰累驿站,直达燕王府,太守以上的官员都可以上奏密折。

    为什么司马季有两把开同一种锁的钥匙,这简单的过分,谁让燕王府有两座呢。燕王有时候在京师,有时候在蓟城。在司马季看来,密折制度甚至比东厂管用,因为这种办法打在了人心的软肋上。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一省之内,督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台都可以独自上折密奏,那么谁还有胆量背着皇帝做不臣之事?密折制度使得同僚变成了自干特,谁都有打小报告的可能,自然是防不胜防,于是只好老老实实。

    能上奏密折的同级官员不少,真正实现了及时的下情上达。还等同于暗中广开言路,群臣可以直言进谏,使大臣们相互牵制。

    这玩意的好处真是谁用谁知道,现在大晋上下官员都知道东厂和晋卫的存在,可实际上司马季觉得这两个机构就是明面上拉仇恨用的,显得密折制度不这么可恨而已。实际上后者的作用甚至比前者还大。

    “这玩意要是在唐朝就出现,估计安禄山也不会敢造反。”司马季回想起来自己第一次接到周权要征讨燕贼的密折时候的样子,根本就心中毫无波澜简直有些想笑。

    船队行至洛水,司马季便上岸在等候的龙雀营护卫之下,进入京师,这个时候燕王府已经有一些藩王在等着他到来。

    “燕王你怎么才回来?”梁王司马喜一见到司马季到来之后,便面带急色的询问。

    “本王在看看水师船队的质量,还有造纸作坊的进度。梁王也是知道的,本王在大战之前一般都会把所有的准备做好,和司马颙那种人不一样。”司马季不慌不忙的开口道,“当然主要原因是,本王的妻妾思念甚重,最难消受美人恩啊,蓟城有子嗣诞生,本王也要抚慰一二,做到一视同仁,不然扶南王国以后的王位谁来继承呢。”

    关于当初吞并扶南王国,司马季专门让天子下了圣旨做见证,和柳叶签了一个条约,主要的内容就是,柳叶的子嗣永为扶南王,虽说这个初衷就是司马季给自己留的后路。

    “燕王有子嗣诞生,固然可喜,可日前皇宫当中中宫也诞生了一个子嗣,这可如何是好?”梁王司马喜说到这压低声音道,“就怕一些朝臣有二心啊。今日之太子就是明日之天子,燕王如何看?”

    本王站着看,司马季面不改色的道,“区区一个男丁有什么可怕的,才几天大就让本王害怕?”看着面有忧色的司马喜又道,“本王先歇一下,然后入宫看看就是了。”

    他还能怕自己的儿子?再者要是有朝臣心里长草,他估计马上就能接到密折奏疏了,还不忘记对梁王司马喜吩咐道,“对了,大晋水师的操练程度,让襄阳王报之给本王。幽州水师已经准备好了,不知道江南水师怎么样了。”

    “燕王既已经回来,本王马上去问。”对南征的事情,宗室诸王都在越来越上心。原因就在于柳叶身上,司马季和柳叶大婚的那天,所有藩王都被当时的嫁妆所震惊。而当扶南王国并入大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