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太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晋太宰- 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投票者什么都决定不了,记票者决定一切。”宗室就是这个记票者,不管你投票投出来什么样的结果,最终都取决于司马季采信什么结果,这个结果如果对大晋帝国不利,他就是假的。

    考试公平不代表升迁就公平,毕竟科举只是提出一个底限而不是一个上限。

    有赖于司马氏的传统,司马季只是说了一些其中的关键之处,在场诸王一下子就明白如何操作,开科取士必须保证公平,然而这只是进入官场的开始,只要他们在座的人愿意扶持,出身底层的官员就可以走在士族前面,二三十年不见效果,只要保持做以后迟早会把士族高门替换掉。

    开科取士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的壮举,虽然它开始出现的时候象征意义绝对大于实际意义,终隋唐一代它的意义也并不大,是宋朝大规模推广科举的建立,但唐朝三百年的发展,最终还是让出身平民的人慢慢和士族高门站在了一个起跑线。

    虽然这个天下有人出生就站在了终点线,可考试还是给你了接近终点线的机会。后世各国考试已经变得世界共用,足以证明科举制度的成功。

    “我大晋数千万的人口,一旦开科取士,相信读书将会成为整个天下的潮流,就算是他们买不起纸笔,也会努力的学习。所以在本王眼中,开科取士就是要开源,如果它不开源就是死水一潭。”司马季指出科举体系的五个阶段,“我们不但要考一两种学说,而是要随着进入会试、殿试需要的知识越来越多,各家各派的学识都要考,越往后越难,想要一步登天就拿出来真材实料,我们大晋不需要庸才,如此多的人口官位有限,我们一定要考死他们才行,一家的经典太少了,诸王说对不对?”

    司马季一副养猪场思维的高高在上,意思简单的很,必须要让俊才费心尽力,花费时间和金钱才有叫本王爸爸的机会。

    司马季开科取士,但一副视天下读书人为草芥的样子,让这些宗室诸王哄然大笑。整个燕王府都弥漫着一种鲜活的气氛。

    “不错,开源学术,一个人的精力最终有限,把各家各派的经典全部学完也需要时间,燕王所说越到后来越要加大难度,真是妙计。”武陵王司马禧哈哈大笑道,“等到他们终于可以步入官场,在一步一步的晋升,到了执掌大权的时候已经垂垂老矣,如何能对我们宗室产生威胁。”

    “这是自然的,开科取士必须要开源,法家一家不够就加儒学,儒学不够就加玄学,甚至以后要是出现了什么新学说,都可以加入进去。我们这些宗室大可以等着这些俊才,从海量的竞争者当中脱颖而出。”司马季很是自得的看着这些藩王道,“这样我司马氏的天下,才可以高枕无忧,辅以南进开战,夺得足够的土地,只要有土地百姓便不会造反,只要咱们到时候多多关注一下人多地少的问题,本王看啊,稳坐天下五百年轻而易举。”

    “本王看燕王此计要是成功,五百年都说少了,周天子的八百年江山都不是不可能。”梁王拿起了一酒盏大喊道,“痛快,有燕王坐镇,谁敢和我们宗室作对?本王敬燕王一杯。”

    “敬燕王……”所有在场的宗室诸王拿起酒盏对着司马季,齐声道,“干……”

    “干,这个天下是我们的,诸王随意……”司马季一副当之无愧的模样拿起来酒盏道。

    在司马季看来开科取士要是不开源的话,朝廷为了省事,一定会落入后世那种选题越来越狭窄的境地。儒家本身只不过是一派之言,各种经典加起来也不多。四书五经的内容就更少了,后世直接八股取士,导致一个读书人一辈子就学这么一点东西,简直浪费一个人的潜力。

    说实话一个人如果学的知识,都是源自于几千年前的人著书立说,这本身就是问题,八股取士的治下的儒学,并不比后世人嘲笑的和平教徒要强到那里去。和平教徒是抱着一千多年前的古兰经说话,八股取士的读书人抱着两千多年前的四书五经说话,大哥别说二哥,都是一套货色。

    所以司马季手中推出来的开科取士,从刚开始就必须是开源的,可能最为开始的时候困难很大,但只要源头以开源出现在这个世界,以后的好处只会越来越多。就如同开源的安卓最终将远远比自己强大的苹果系统挤成了少数派。

    “既然大家都已经同意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本王觉得这就是一个太平盛世,今日诸王在此尽可随意,为太平盛世满饮此杯,来人,去皇宫面见天子,让中宫写一张圣旨出来昭告天下。”司马季对着门外的亲卫挥手示意道。

    开科取士迅速就从京师朝着四方州郡蔓延,虽然还没有具体的日期,但对于有志仕途者,总算是出现了一个念想,这还出现了一个后果,司马季一直以来没有最差只有更差的名声,终于有了由红转白的趋势,这简直就是意外之喜。

    就在有人因为善政弹冠相庆的时候,首先掀起来江南民变的张昌一干叛贼被押解到了京师,等待行刑,不过心情不美丽的人也有,新野王司马歆就是其中之一。

    直接被司马季削成了食邑万户,原来的待遇被削减了一半,直到被命令监刑的时候仍然闷闷不乐,一来此的梁王司马喜安慰道,“新野王不要挂怀,想想你和司马颖眉来眼去,燕王不杀你就不错了,看看诛杀长沙王的东海王的下场?再者你差点就丢了荆州。”

    “难道江南的险情是是本王无能么?”司马歆歪着脖子不服的反问道。

    梁王司马喜坐直身体,一副这还用说的表情,你能够避免被燕王斩首,全凭自己无能,你要是有三分能力还和司马颖暗通沟渠,司马越就是你的下场。

    “燕王到了!”不远处的武陵王轻声地提醒着,司马季的马车已经出现在众人面前,下车之后司马季示意不必多礼,深深地看了一眼司马歆,随后转头看着数十人的叛贼,冷声道,“叛贼张昌祸乱滔天,所过之处血流成河,百姓流离失所,天子极为震怒,本人以及部下全部凌迟处死,以儆效尤。”

    这是几十条任命,在场的宗室无不对司马季的心狠手辣感到惧怕。一次凌迟这么多人,似乎从未见过。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将要被凌迟的张昌高声咒骂,看着一群王侯当中最为显眼的司马季,“晋室不公,才会有人造反。”

    “凌迟你是你造反的代价,本王从来没说不可以造反。”司马季看着垂死挣扎的张昌,一挥手对着附近的军士喝问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有!”一众甲士纷纷下跪大声高呼道。

    “行刑!”司马季毫不犹豫的下令道。

第六百二十三章 夷洲() 
“燕王不要动怒,区区蛮人张昌,学了一点皮毛就大言不惭,现在的下场也是咎由自取。”梁王司马喜离开刑场的时候,还在劝导司马季不要生气。

    “本王没有生气,百姓觉得不公当然可以造反,本王一样可以镇压,百姓有造反的理由,我们自然有杀人的理由,这都没什么,不过这种刁民一种我弱我有理的样子,真令人讨厌。”司马季蜷缩在车驾上闭目开口道,“从造反开始一路上奸淫掳掠,劫掠百姓,裹挟乱民,那个时候意气风发,现在被凌迟了就晋室不公?好处都占了,死到临头后悔?”

    “做什么事都要付出代价,不能观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打。”司马季老神在在,“今日张昌的下场是他自找的,谁让他打不赢本王的?”

    “燕王说的是!嗯?何必和刁民白费唇舌呢。”梁王司马喜不断的点头,暗叹原来燕王是一个如此诚实的人。不过道理是这么一个道理,燕王将之公之于众胆量也非同一般。

    “如果能够让宵小之徒在造反之前多多思量,就不算是白费唇舌。再者乱民造反,朝廷镇压本就是分内之事,难道他们有苦衷了,朝廷就不镇压了么?”司马季瞟了司马喜一眼,冷嘲道,“刘备受到百姓爱戴可他只能偏安一隅,曹操屠城无数却成了中原霸主。就连宣皇帝也屠过辽东,杀了曹爽全族七千人,还有司空王凌的全族。”

    事实证明没人关心这种事,乱民造反在古代来看本就该杀,先不提曹操,司马懿后世的名声是比八王之乱给拖累了,实际上这个年代司马懿名声相当好。

    在世的时候在魏国威望是相当之高,即使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等赞誉。史书上称其使“天下欣赖”“天下大悦”。到太康年间,司马炎在太康年间的太康之治,至司马被传像司马懿,而能在当时誉流于天下。

    “扬州相信不日就会有好消息传来,届时天下安定,一切都过去了。不过宗室还要做一些准备,地图你们已经看过了,好大一块土地,不同于北疆,南方虽然瘴气蔓延但是终究可以站稳脚跟,宗室任何一个藩王都应该明白,南征对我们的意义,以后能不能过上安稳日子,就看这些蛮夷之地能不能成为我大晋的一部分。”时间不长马车行驶至燕王府,司马季走下马车边走边道,“天子不是问题,士族高门不是问题,能够占多少地,就看咱们宗室有多大胃口了。”

    “燕王放心,我们这些藩王就是从封国里面抓人,也要凑足南征的兵马。”梁王司马喜拍着胸脯保证,南征宗室早已经有了共识,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嗯,本王也有相关准备,大乱刚熄,先修养几年,把内政处理好。”司马季邀请司马喜入府道,“开疆辟土之功一旦做成,你我都可以和汉武相提并论。甚至还有过之无不及,这几年的皇族内斗,以后也不会有人记得,升斗小民只会感慨皇族高瞻远瞩,能人所不能,哪会记得有多少人死于战乱,再说了,那是我们干的么?明明是张昌干的。”

    “不错、不错,我们宗室爱护这个国家还来不及,自然是张昌干的。刁民造反波及百姓,不是他是谁?”司马喜频频点头,一副本来如此的模样,直接将此次战乱全部推到张昌身上。

    初步安定之后,司马季便开始眼花缭乱的发布新的命令,首先就是正式削掉了司马颖、司马越、司马一党包括涉及宗室的封国,东海、高密、范阳都在其中。连同还活着的司马颖和司马的子嗣全部开除出宗室,两人以及子嗣现在就在蓟城。

    这件事之后宗室成功的来了一次瘦身,加上之前因为政变死去的司马澹等人。宗室诸王很长时间都会保持在不到三十人。

    其中这里面最为重要的就是司马颖的封地,司马颖的封地几乎占据了大半个益州。这么大一块封地不合常理,司马季便以益州乃是刘备割据之地,容易失控为由,表示从此之后不再分封宗室去益州。

    然后就是改封,关中的秦王世子司马郁是原来淮南王司马允之子,秦王封地也十分巨大,司马季也把司马郁改封到了扬州北部,同时撤掉了吴王司马晏的封地。理由是司马晏先天身体不佳,无法管理封地事物。

    这次瘦身比想象当中的成功,因为之前齐王、长沙王、赵王、楚王、淮南王身死、一些连同子嗣被杀,不少空出来的王爵都是过继出来的子嗣。而这些过继出来的子嗣,有被后来辅政的藩王废掉,司马颖和司马两人都过继出去了不少儿子继承别人的王爵。现在两人连同子嗣被开除出宗室就空出了不少王爵。

    司马季这一番操作,就是对自己敌人的后裔继续追杀,对之前辅政削掉的王爵则不宜恢复,美其名曰尊重齐王、长沙王的决定。前者和国际接轨,后者则考虑国情在此。能占便宜绝对不吃亏。

    因为追杀的都是失败者,以及过从甚密的藩王而显得顺理成章,现在京师的诸王就当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收拾到他们的身上,全当做没看见。

    实际上未来对这些剩下的宗室还有操作空间,比如被连敲带打一番的新野王司马歆,他就没有子嗣,只要某一天这位新野王绝嗣,新野王的王爵就可以收回。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

    在扬州境内的乱民被剿灭之后,刘珩上疏当中还有一个好消息,可以称得上是双喜临门。第一件事自然是江南安定,这样洛阳到建康的运河就重新疏通。司州的粮食也就不用再让幽州勉力维持,第二件事就是收税。

    当初武帝司马炎统一天下之后大笔一挥,就免了吴国境内二十年的赋税。司马季并不知道这位开国之君是不是脑袋一热就下了圣旨,反正这件事已经成了定局。这就导致了直到八王之乱开始,中原都已经打成了一片,吴国境内还没有给朝廷开始交税。

    因为北方一直都在战乱当中,没有人管江南的事情,这个时间司马季估计还延长了。这就很尴尬了,晋灭吴晋朝明明是胜利者,半点好处没捞到,一个铜钱的江南赋税没享受到,自己就从北方干起来,当然好处就是晋朝丢了北方,五马渡江江南百姓感念恩德,让东晋站稳了脚跟。

    可现在司马季已经将敌人全部消灭,他不用江南百姓感念自己的恩德,把税交上比什么都重要,现在中原百废待兴,就需要一针强心剂。没看司州的粮食都要精打细算么。不需要把多出来的几年赋税都补上,把今年的先交上来。

    刘珩的上疏当中就带来了好消息,就是江南百姓今年的赋税。平心而论因为张昌作乱,江南的情况可能比中原强一些也有限,可这个时候司马季已经没有资本,学武帝司马炎穷大方了,能有多少就是多少,杯水车薪也是有用的。

    “再不出去抢劫,这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司马季万分的逼不得已,环顾四周,长城以外都是草,扶南倒是这几年风调雨顺,可去抢劫柳叶?要是挨着罗马波斯该多好,国内战乱结束司马季又开始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打内战的时候旁边罗马波斯就在旁边看着,燕王高血压都得急出来,现在安定了想要抢劫,又嫌罗马波斯太远。

    虽然没有一个好的目标,司马季还是想起来了这位扶南女王,他好像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