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不一定是战败,败的因素太多了。听说林邑国以北山脉连绵,名为横山。强攻横山必然造成巨大损失,本王虽然没有去过交州,但也知道交州附近四季如夏,气温燥热非常人可忍!”司马季不慌不忙的道,“一旦旷日持久,恐会生变。”
如果是往北打司马季就没这么多废话,一点不客气的说,现今这些鲜卑、高句丽都没有他能适应寒带气候,他原来住的地方比现在的高句丽还往北,以后要是和高句丽开战,他保证能给高句丽人一个惊喜。
不过要是对林邑国,司马季就有些纸上谈兵了,至少在许猛眼中是这个样子的。
“本王派往交州采购的人回来说,南方当地人有一种病,是因为天气炎热引发的,发病时候裆部瘙痒难忍,此次征发大军南下,很多人并非交州、广州本地人,并不知道当地人有这种病,所以一定要提前防备,军士所传衣物一定要保持干爽,如若遇到发病,不要隐藏,脱下裤子晒干。”
“殿下此言当真?”许猛有些疑问,他知道燕王府很多人都去各地采购,不过许猛也是北方人,并不知道这种病,才有此一问。
“当真,一旦进入交州,询问当地人编织。希望征南大将军提前有所防备。”司马季相当郑重的道,“再者横山不易攻克,在进攻之前最好建立水军,沿海岸南下,一旦攻击受挫,可以在横山以南登陆,前后夹击。”
数万晋军的命显然比争权夺利重要,司马季希望杨珧知道面对的困难提早防备。经过一番深谈之后,许猛见到司马季从来没见过的郑重之色,立刻写了一封信,命人送至洛阳。
“殿下!”许猛叫住要离开的司马季沉吟一下提醒道,“大人这个称呼,以后还是要斟酌一下。”
“知道了,以后有人会改!”司马季打了个哈哈,他可没说自己要改,可以你们改么。
第四十四章 笼络()
“区区竖子之言,二弟不必如此郑重,司马青玄居于北疆,要说对鲜卑、高句丽有些了解,那还说的过去,交州之言不可信。”太尉府内,杨骏指点江山,气吞万里如虎,吐沫星子横飞。
拿着信件的杨珧微微皱眉,就好像有一堆苍蝇绕着自己的脑袋飞舞,有这么一个人在,明显打断了自己的思路,很是疲惫的道,“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武帝为了灭吴,前后准备长达十几年,终于一战功成,大哥未免有些过于乐观。”
“象林之所以裂土为王,确实是因为中间这座名为横山的山脉,使得交通不便,当地的气候也确实让当年的汉军畏惧,进而哗变不愿远征。此次南下,这些困难都落在我们身上。”杨珧不慌不忙的对着杨骏道,“燕王建议,此次征兵范围包括、扬、荆、广、交等地的山越,在广州打造战船,一旦战船打造完成,水陆并进,直取横山,进而灭掉林邑。”
“二弟,你真的相信这个黄口竖子?”杨骏略微有些尴尬,总是被弟弟打脸这谁受得了?
而且杨骏和杨珧的性格相反,如何对待朝臣,如何对待贾后上从来没意见一致过。
“二弟,你这个征南大将军可是为兄争取过来的,都督两州兵马、征调四州、为征南大将军,如若一战功成,我杨氏的地位会越加稳固。你可不要辜负了为兄的期望啊。”杨骏提点着杨珧,一副我这都是为了你好的样子。
这幅样子让杨珧心中郁结之气更加升腾,好不容易才平复下来道,“我走之后,希望大哥尊重宗室,敬重皇后,对朝臣以礼相待。不要像是现在这样,我就不担心了。三弟性格直接,你切不可疏远了他。”
司马季远在幽州,当然不知道这次南征成行的真正原因。原来是杨骏主动提出让杨珧出征,其实本来是想要杨济去的。因为三兄弟当中,杨济本身就以武艺出色声名远播,要不是杨济身兼太子太傅,杨骏本来想要让杨济去的。
杨珧、杨济虽然都对杨骏现在这副做派不满,但杨珧好歹还将就一下方式方法,杨济说话就很直接了,杨骏现在对杨济也颇为冷淡,杨济最近也没来过太尉府。
而这正是杨珧担心的地方,离开太尉府之后,杨珧就转道去了杨济的府邸,“我离开洛阳之后,你一定要小心谨慎,大哥心在太过于跋扈,稍有不慎可能让我杨氏遭到灭顶之灾,多年以来,已经有不少臣僚说过这种话,尤其司马氏诸王各个兵权在手,一定要慎之再慎之。”
早在司马炎活着的时候,右军督赵休亦上书说:“王莽五兄弟都为公,后来兄弟取代了刘姓。现在杨氏三公,都在高位,历史上经常会出现朝廷变故,臣私下里为陛下担忧。“由此杨珧更加恐惧,固求退位。
“二哥你放心,我一定内护太子、太后、外劝大哥。”杨济郑重的答应道。
杨珧微微摇头无奈道,“主要是太子和太后,咱们这个大哥,眼睛一直在看着天上,地上有没有东西?会不会扳倒自己,他已经看不到了。”
“这?”杨济莫名的看着杨珧,不知道自己这位二哥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洛阳多留点心!”最后杨珧还是只能留下这句话。
第二天杨珧出洛阳,南下荆州,荆州只不过是第一站,此去遥遥上千里,随行的还有五千禁军,就像是众人所说,北人南征确实阻碍过多。幸亏晋朝已经一统天下,不然就会面临当年曹丞相的尴尬。
此次南征,杨珧还是认为以南兵为主,这少不了要对一些南方士族进行笼络。但这也不容易,因为伐吴之战后,这些南方士族在洛阳眼中就是一群失败者。既然是失败者,那还客气什么?吴国的那些家族倒楣就倒楣在他们是最后一个,晋朝已经不需要像是对待蜀国君臣那样笼络,做戏给吴国那些南方士族看了。
当初吴国那些高官虽说不至于洛阳朝堂上一个没有,但基本上处于一个尴尬境地。通常没人征求他们的意见,只要他们发表意见,基本没人听,就算有人听,也不会执行。
晋朝的官都不够北方士族分呢,这些原来吴国的乱臣贼子,在北方士族眼中,充其量比匈奴、鲜卑强一些罢了,都是被打服的敌人。背地里包藏祸心谁知道?居于山水之间和百越为伍,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杨珧此行并非手到擒来,客观的困难都是存在的,司马季在信中忘记了南北这个问题,杨珧不会忘。总的来说,杨骏只是看到了战胜后杨氏权势更上一层楼的机会,没看到这其中蕴含的风险。
“征南大将军已经出城了!”回到内宫的董猛微微躬身,轻声轻语的禀告着。
本来背对着门口的贾南风,十分高难度的把脖子转了过来,眼底凶光毕露,“知道了。”
杨珧此行颇为缓慢,毕竟朝廷没有说要限期征讨,当年武帝灭吴准备了十几年,最后还是满堂朝臣反对,才终于找到了灭吴的机会。
十一月初,杨珧到达江夏郡,摄入骨髓的阴冷让他有些不自在,不过当地的官员显然已经习惯如此,杨珧到达江夏后,使用起来了在洛阳杨骏使用的招数,封赏。
在洛阳的时候杨珧对杨骏此举是万分看不上的,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洛阳是晋朝的权力中心,士族高门如此众多。杨骏能封赏过来么?
而这里就不同了,从整体性上来说,南方士族被排斥在晋朝权力中枢之外,封赏这是南方士族需要的东西。南方这些士族不缺钱,缺的是地位。
杨珧推杯换盏的同时,北境的燕王环境还不如他呢,司马季也在享受着西伯利亚寒风的威力,“一个交州日南郡都有一万六千户的户籍,我手中三个郡的土地,才两万户。这还有天理?”迎风招展的司马季愤愤不平的暗道。
第四十五章 棉花()
尤其他还站在海边,司马季本人倒还没什么不适,站在他旁边的杨乾就有些受不了了。畏畏缩缩随着海风摇摆,牙齿打架的开口道,“殿下似乎不惧严寒。”
“还可以,徐徐海风和陆上不同。”司马季没什么特别的反应,这才哪到哪,他前世可是住在中国最北方的省份,高句丽人在他眼中都是南方人。
这气温司马季不知道准确的数值,反正不算太冷就是了,晚上结冰白天融化,在冷能冷到哪去?
知道杨氏好日子不多,司马季对杨乾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同情,这几天走到哪里都带着他。不得不说士族确实比一般人见识超凡。
上山带着、看运河带着、到海边带着,同时还不忘记给杨乾画饼,日后燕国藩军都交给你云云,如果杨乾日后不被贾后株连的话。
不过杨乾说的天气,司马季倒是想起来,幽州的天气确实不太稳定。这不应该,在他后世的印象当中,北京周围应该算是气候很稳定的,除了有点雾霾之外。
杨乾再三暗示应该回去了,司马季根本不为所动,看看晒盐场的进度。杨乾无奈只能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殿下,杨乾有话想说。”
在司马季做出一个请的姿势后,杨乾道,“不知道这个盐场是否能按照殿下的设想产盐,但有一点,我大晋盐铁专营,殿下大张旗鼓的建设盐场,恐怕?”
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司马季之心路人皆知,盐代表着财富,司马季这等于立了一个靶子让别人打,杨乾觉得自己应该提醒一下。宗室藩王就已经够引人注意了,一旦插手朝廷的专营项目,前汉吴王刘濞的例子可不远。
“真要是成功了,洛阳来人上交就是了。”司马季满不在乎的道,“毕竟是造福百姓的事情,朝廷做也是一样的。等到有了稳定的产量,就让刺史告知朝廷。”
“殿下高风亮节!”杨乾憋了半天,只能说出来这句话。
司马季扫了对方一眼,憋得难受吧?我为什么要担心?朝廷拿走又能怎么样?能把盐场搬走么?既然搬不走,还不是要让封国的百姓来干活?
既能让幽州富裕一些,有能提高就业率。就算是最差的结果,洛阳觉得不能好处有让燕国拿走,迁徙过来一批人干活,司马季仍然是赚的,从知道日南郡都有一万六千户之后,燕王殿下就已经疯了,做梦都在抢人。
等到在北平郡找到铁矿也是如此,有种就把唐山铁矿搬走,搬不走他这个燕王还是最大的受益者。
杨乾充其量能想到一些钱,司马季想到的更多,而且不好意思的是,晋朝时期钱没什么价值,在三国混战当中,各地军阀造了很多劣质钱,导致现在百姓对铜钱没什么感情。比较喜欢以物易物,按照历史,这种情况还要持续个三百年。
而中国又是一个比较缺铜的国家,所以在货币这上面其实很复杂,司马季短时间内也没什么好办法。
终于在杨乾身体热量急速流失完毕之前,司马季也感到一点寒意,完成了这次盐场之旅,其实司马季倒是有办法让杨乾暖和一点,不过一看到对方头顶的发髻就算了,狗皮帽子不太合适对方的发型。
杨乾说幽州天气异常司马季也没往心里去,这么大的国家,不是这里水灾就是那里旱灾、不是刮风就是下雨,这本身就是正常的,这是中国,不是马耳他。他知道晋朝的气候处在历史上一个不稳定时期,可这又怎么样,王朝灭亡怪天气,这特么不是很无耻么?
关中每三五年就必有一场大旱,而每次大旱因为抢水争斗,都会引发村庄斗殴,甚至是宗族斗殴,每次都会死上好几条人命,这是这个年代的常态。
有怪老天爷的功夫,他还是多想想从哪掏点人口出来比较重要。最近的闲暇之余司马季就是在和杨乾纸上谈兵,猜测已经出发的征南大将军杨珧,会怎么打这一战。
“如同殿下所说,分出一只水军沿海南下,这可能就要寄希望于南人了,咱们北人不习水战,这也是大将军对南方士族笼络的原因。”杨乾对着交州地图指指点点道,“日南郡此处比较复杂,当地百姓大多数都是土人,所以时常反叛。”
“其实最好还是把当地土人迁徙,不然总是事倍功半。”司马季一听当地绝大部分百姓都是土人,立刻就知道这一仗其实并不容易,“听说当地丛林密布,总之剿灭不易。要是朝廷开凿一个联络南北的大运河,这批土人倒是留着还有点用,可以作为劳动力使用。”
“殿下的意思是,掠夺其人口,用来开凿运河?然后在放掉他们么?”杨乾小心的询问着,这都也不失为一个办法,燕国现在不就正在开凿运河么。
司马季把视线从地图上收回来,冷漠的道,“我可没说他们能活到运河贯通那一天。”
掠夺人口确实是一个办法,孙权就是用这个办法消灭了吴国境内的山越。要作乱要有人口支撑,连人都没了,拿什么作乱?
“殿下,一个胡人求见,他说自己叫提拉伽。”侍女木馨步步生莲的走进来低头道,“他说自己带来了殿下想要的花,就是白色的那种花的种子。”
棉花?司马季一下就精神了,站起来道,“是那个胡商,让他进来。”
“在下告退!”杨乾对司马季和胡人的事情没有兴趣,起身告辞道。
“中尉既然有事,那请回!”要不说司马季这个人真是半点人情味都没有,根本没有挽留的意思。
他还以为提拉伽在丝绸之路上嗝屁了呢,看来对方还是发挥了三哥小强一般的生命力,在恒河水的加持之下,没有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堆白骨,成功回来了。
其实这可以算作是两人交易的第一单,不知道提拉伽能带回来什么?
“殿下,提拉伽这次回去,找到了你所需要的花,这种本身在我们国家就很常见!”提拉伽操着那股咖喱味的口音道。
司马季原谅了对方的口音,棉花这个名词一听就知道,最早就是被当做花引进的。用来御寒已经是很后来的事情了,不过西域国家已经开始种植,却确实是原产于印度。
第四十六章 燕王相马()
按耐住心中的起伏,司马季做出一幅波澜不惊的样子,就算棉花十分重要,他现在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