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兵于江汉之滨,命令召伯虎率军征伐。召伯虎取胜归来,宣王对他大加赏赐。召伯虎因此作这首诗歌记录这件事情,来歌颂自己的先祖召伯和天子的英明。

    淮夷在淮北,以徐国为主,因此说平定淮夷基本上就是说讨伐徐国。这次征讨淮夷是宣王亲征,他驻兵于江汉之滨,召伯虎的受命、誓师、率师出征都是在这里,因此用长江汉水的宽阔水势,来比喻周天子大军浩浩荡荡的气势。

    讨伐淮夷在尹吉普和南仲讨伐犬戎之后,将士奔波平定四方,写出了周宣王时期南征北讨的事情。这一次的淮夷之战是召伯虎的功劳,而这首诗歌也正是他亲笔所作,所以召伯虎不能自己夸耀自己的武功。他重点在于颂扬宣扬的德行,不在于纪录战事,因此在战争的具体细节上,他没有过多地描述。

    在赏赐仪式上,宣王向召伯虎颁布命令:周王朝开辟新的四方国土,料理划定疆土地界,不要给百姓造成**扰,也不要急于事功,四方都必须以周王朝的政令为准,这是大事,我们要让周王朝的领土到达南海之滨。从宣王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位有所作为的君主的雄才大略。

    宣王接着说:文王武王受命天下,你的祖上召伯也实为栋梁,不要只说是为王效力的缘故才取得功绩,这是你继承了召伯的传统。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出宣王在对朝廷老臣说话时恰如其分的谦虚和鼓励的语气,通过表彰召伯的业绩来表彰召伯虎,激励他再建功立业。宣王对召伯虎赏赐的规格非常高,这也表达出宣王对召伯虎的感激之情。施行文治德政,让周王朝和四周的国家和洽相处,是中兴君臣的共同愿望。

    召伯虎救过宣王的命,又抚养帮助他即位,辅佐宣王化解宗族矛盾,和合诸侯,平定外患,可以说是功高盖世。然而,正是因为如此,他更注意君臣之间的礼仪,以身作则地维护周朝统治阶级的宗法制度。从诗歌中就可以体现出老功臣的这种意识,不求安逸不为游乐,要对淮夷进行讨伐,这是说宣王不求安乐,勤劳国事;四方叛国均已平定,但愿周朝安定盛昌。从此没有纷争战斗,我王之心宁静安详,体现了臣子对天子的体贴;开辟新的四方国土,料理划定疆土地境,体现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

    本来自  。。/bk/hl/32/32419/nex。hl

第172节 徐国() 
=〃('')〃 =》

    长江汉水波涛滚滚,出征将士意气风发。不为安逸不为游乐,要对淮夷进行讨伐。前路已经出动兵车,树起彩旗迎风如画。不为安逸不为舒适,镇抚淮夷到此驻扎。

    长江汉水浩浩荡荡,出征将士威武雄壮。将士奔波平定四方,战事成功上告我王。四方叛国均已平定,但愿周朝安定盛昌。从此没有纷争战斗,我王之心宁静安详。

    长江汉水二水之滨,王向召虎颁布命令:开辟新的四方国土,料理划定疆土地境。不是扰民不是过急,要以王朝政教为准。经营边疆料理天下,领土直至南海之滨。

    我王册命下臣召虎,巡视南方政令宣诵:文王武王受命天下,你祖召公实为梁栋。莫说为了我的缘故,你要继承召公传统。全力尽心建立大功,因此赐你福禄无穷。

    赐你圭瓒以玉为柄,黑黍香酒再赐一卣。秉告文德昭著先祖,还要赐你山川田畴。去到岐周进行册封,援例康公仪式如旧。下臣召虎叩头伏地:大周天子万年长寿!

    下臣召虎叩头伏地,报答颂扬天子美意。作成纪念康公铜簋,敬颂天子万寿无期!勤勤勉勉大周天子,美名流播永无止息。施行文治广被德政,和洽当今四周之地。

    卣(yu)簋(gu)

    常武:周宣王亲征徐国

    夏朝禹的时候,伯益因为辅佐禹治水有功,他的儿子嬴若木受封于徐地,建立了徐国。后来,在夏朝、商朝、西周三代,徐国一直都是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周穆王时期,他曾派兵讨伐徐国,想要让徐国臣服,但是没有成功。周公旦时期,到周成王、周康王时期,西周和徐国的战争非常频繁。徐国参加以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贵族针对周朝的叛乱,反抗周公东征。周公旦的儿子鲁公伯禽时期的鲁国,经常和徐国发生摩擦。

    到了商朝末期,特别是周朝,徐国的力量比较强盛,周朝一直认为它是周朝的抗衡者,所以对徐国非常不放心,对徐国频频征伐。周穆王统治时期,贤能的徐偃王在位,他大行仁义,得到百姓的拥护。在这一时期,有32个邻国向徐国朝贡。徐国国力强盛之后,徐偃王大举进攻周朝的首都,周穆王大败徐国以后,徐偃王在彭城一带隐居山林,周穆王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统治徐国。在此之后,徐国有了数百年的太平时期。

    公元前512年夏天的时候,吴国派出使臣,责令徐国和钟吾国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掩余和烛庸都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两国依仗有强大的楚国作为后台,抗拒不服从命令,并私自放走了两位公子,让他们去了楚国。楚昭王知道后非常高兴,立即派出重要的官员去隆重迎接,并安排他们在养地暂住。接着,楚昭王又名令重修养城,把养城东北边的两块地封给两位公子,企图利用两位公子来危害吴国。

    这给了吴王出兵的借口。公元前512年冬天,吴王派孙武、伍子胥讨伐徐国和钟吾国。徐国就是因为这次事件,被吴国侵略,由于徐国的军队不堪一击,结果被吴国灭掉。徐国亡国以后,徐国的子孙以原国名徐为姓氏,成为徐姓的起源之一。

    徐国在西周是东夷集团中最强大的国家,它地处江淮,河交错,航运事业占有很大的优势。今天的这首诗歌,就是赞美了周宣王率兵亲征徐国,平定叛乱,取得重大的胜利。

    宣王委任将帅并部署战备任务,让他们速速整顿军队,备战习武,布防警戒,准备讨伐徐国救助南方。宣王通过尹氏向程伯休父下达作战计划,把当前作战的形势、任务、目标和行军路线都说清楚了。这表现出了宣王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气魄和指挥才能。天子亲征,沉稳从容,战士行军,不紧不慢,充满一种胜券在握的坚定信心。而敌方,徐军的阵营是**动惶恐的,就像五雷轰顶一样仓皇失措。一方镇定,一方惊慌,两相对照,显现出了王师强大的力量,还未开战,就已先声夺人。

    王师在进击徐夷的时候,周王奋发用武,官兵勇敢,如猛虎怒吼,突显出王师惊天动地的气势。这样的攻势来进击徐夷,无异于泰山压顶,自然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王师迅速地深入淮河腹地,切断了淮水的沿岸路线,还俘获了大批的叛军,进而在此扎营,为剿灭敌人做准备。

    王师无比声威,兵马众多,行动迅捷,气势如江汉之水波涛汹涌,军队如山难以动摇,打起仗来如山川之疾水滚滚而来,军营整齐,战无不胜。王师凯旋归来,这最大的功劳是属于周宣王的,宣王的计谋得当,四方的叛逆已经平定,徐国改邪归正,周宣王班师回朝。昔日大敌当前,宣王的心境是凝重的,今日胜利了,宣王踌躇满志。从宣王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他对这次平定徐国的重视和喜悦。徐国是淮夷大国,屡次和周王朝抗衡,如今终于降服来朝,自然是可喜可贺,何况这一次又是天子亲征。

    多么威严多严明,王对卿士下命令。太祖庙堂召南仲,太师皇父在其中:速速整顿我六军,备战习武任务重。布防警戒切莫松,救助南方惩元凶。

    王诏尹氏传下令,告谕程伯休父依令行;士卒左右列成队,告诫全军申军令。沿那淮岸急行军,巡视徐国察隐情。诛其祸首安人民,三司就职工作勤。

    多么威严多伟大,神圣天子亲出征,从容镇定向前进。不快不慢按兵法,徐方慌张乱阵营。王师神威震徐方,雷霆万钧压头顶,徐方骚动大震惊。

    周王奋威用武力,如天动怒雷声起。前锋部队如猛虎,虎怒吼声震大地。大军屯聚淮水边,擒获顽敌向前逼。切断淮水沿岸路,王师驻此扫顽敌。

    王师强大兵马众,迅捷如鸟掠长空,势如江汉水汹涌。如山之基难动摇,如川之流滚滔滔。军营绵绵排列齐,战无不胜难知底,大力征讨定淮夷。

    王的谋略无不中,徐国投降来归从。徐国臣服成一统,胜利应是天子功。四方叛逆已平定,徐国入觐来王庭。徐国改邪已归正,王命班师返京城。

    本来自  。。/bk/hl/32/32419/nex。hl

第173节 周幽王的罪状() 
=〃('')〃 =》

    瞻卬(yǎng):周幽王的罪状

    周幽王昏聩腐朽,**幸褒姒,败坏纲纪,任用奸人,斥逐贤良,倒行逆施,招致天怒人怨。北方的犬戎趁机入侵,杀害了周幽王,导致西周灭亡。周幽王荒乱无道,祸国殃民,正直的士人在抒发忧国忧时的情怀时,同时表达出疾恶如仇的愤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周末年的黑暗现实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

    天灾**,时局艰难危险,国家不得安宁,生灵涂炭。他仰望苍天,这个天既指自然界的天,也指人类社会的天,也就是高高在上的最高统治者。所以天降灾祸就包括天灾**两方面的因素。而从百姓的受难情况来看,**更甚于天灾。人家有块好的田地,统治者却占为己有;人家有好的劳力,统治者却夺取过来;无罪之人反来拘捕,有罪的人得到宽恕,这是典型的倒行逆施的虐政。

    有才男子称霸王,有才女子便国亡,周王朝如今祸乱的根源是女人得**,而这个得**的女人害人的主要手段是谗言和搬弄是非。杜绝女子为祸的有效方法是,让女人从事蚕织,不得干预朝政。罗织罪名,戕害士人;苛政暴敛,民不聊生;侵占土地,掠夺奴隶;放纵罪人,迫害无辜;政风**,纪纲紊乱;妒贤嫉能,奸人得势;罪绵密,忠臣逃亡,这些都是幽王的罪状,不然的话,也不会落个国破人亡的下场。

    贤人君子才是一国的栋梁,年高而有声望、经历多成熟稳重的人才是一个邦族的元气,如今的周王朝元气已损,栋梁将倾,人亡邦瘁,天神俱怒。士人面对天灾**,抒发了言辞恳切的忧国忧时之情,并劝诫幽王不要辱没先祖,努力拯救周王朝的子孙。

    仰望苍天意深沉,苍天对我却无情。天下久久不太平,降下大祸世不宁。国内无处有安定,戕害士人与庶民。病虫为害庄稼毁,长年累月无止境。罪恶法不收敛,苦难深渊难减轻。

    人家有块好田地,你却侵夺据为己。人家拥有强劳力,你却夺取占便宜。这人原本无罪过,你却反目来拘捕。那人该是罪恶徒,你却赦免又宽恕。

    有才男子称霸王,有才女子便国亡。可叹此妇太逞狂,如枭如鸱恶名当。花言巧语善说谎,灾难邪恶祸根藏。祸乱不是从天降,出自妇人那一方。不是他人来教诲,只因帖近女红妆。

    罗织罪名穷陷害,前言后语相违背。难道她还不狠毒?穷凶极恶又有谁!好比奸商发横财,君子洞察目了然。妇人不该理朝政,蚕织女工全抛开。

    苍天为何责罚苦?神灵为何不庇护?元凶顽敌全不顾,只是对我相忌妒。人们遭灾不怜悯,纲纪败坏装糊涂。良臣贤士尽逃亡,国家危急无救助。

    苍天无情降法,严酷繁多难躲藏。良臣贤士皆流放,忧国忧时苦果尝。苍天无情降法,频繁危急势难挡。良臣贤士全杀光,忧国忧时心悲伤。

    涌泉沸腾水花喷,汩汩流泉渊源深。忧国忧时心悲伤,难道今日愁始增?生前不降灾难重,死后祸乱又不跟。厚土皇天高莫测,控制生灵定乾坤。切勿辱没你祖宗,拯救邦家为子孙。

    鸱(h)

    召旻(n):士人绝望地呼喊

    周幽王**幸褒姒,斥逐忠良,导致国家濒临灭亡;他任用奸佞,败坏朝纲,这和他**幸褒姒一样,对国家造成极大的危害。通过幽王亡国的历史,我们再来理解孔子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可能就会有一些新的感触了。

    责问天并不是简单的斥责,周人的天命观已经有了天人感应的色彩。什么是天人感应呢?它是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的是天意和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难吉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天子的所作所为会影响天的意志,天子政治清明,自然风调雨顺,天子昏庸暴虐,天就会降下各种自然灾害;所以老天接二连三降灾荒,必然是天子缺德的结果。百姓受到饥馑的荼毒,流离失所,让人不得不去思索上天为何要降罪于世人。

    勾心斗角,败坏朝纲,这是昏王纵容的结果,这和上面说的天降饥馑流亡是全然不一样的,可见,天降灾难的原因是周王实行恶政。奸佞小人乱糟糟地互相馋毁伤害,不认真供职,昏聩邪僻尽做坏事。这样的结果是,把好好的一个周王朝给葬送掉!正直的士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内心其实是在淌血。

    士人在不遗余力地痛斥奸人之后,又开始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抨击,并感叹自己职位太低,无法遏制他们的气焰。小人欺诈攻击心藏奸,正直之士兢兢业业,士人开始发问: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吗?士人感叹自己位卑权微,其实是和感伤幽王**信奸人,败坏政事的家国之恨密不可分的。身为士大夫,哪怕是地位最低的那一层次,也有尽心竭力讽谏规劝君王改恶从善的责任与义务。

    士人看到此时连年干旱的天灾**,说道:我看这样的周王朝,没有不灭亡的道理!其实这是士人反预言的心理,他痛陈国家必遭灭亡,正是为了避免这样的灭亡。但历史告诉人们,指出灭亡的趋势并不能使昏君暴君停止倒行逆施,他们对国家形势的觉悟只可能是在遭遇灭亡之后。但是遭遇灭亡之后,觉悟也是毫无意义的。忠臣义士的劝谏对这种历史过程向来是无能为力的,他们的所作所为,无非是为历史中暗淡的一幕抹上一丝悲壮的色彩。

    昔日富裕今日穷,富裕与贫病的反差让人伤心,更令人对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