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修养不好也就难以管理好家庭。

    所谓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管理好家庭,家庭不能管好而能管好别人的事是没有的。如果每个君子都管好了自己的家庭,那就等于管好了全体国民。家庭中的孝,可以用来侍奉君主;家庭中的悌,可以用来侍奉官长;家庭中的慈,可以用来爱护百姓。康浩上说:如同爱护婴儿那样。只要诚心诚意去追求,虽然不能完全做到,但也差不多。没有先学会了养儿育女然后才出嫁的。

    国君讲究仁爱,整个国家就会讲究仁爱;国君讲究谦让,整个国家就会讲究谦让;国君贪暴,全国百姓就会作乱。事情的关键就是这样。尧、舜给天下做出仁爱的表率,天下的百姓也就跟着仁爱;桀、纣给天下做出残暴的表率,天下的百姓也就跟着残暴。如果君主说的是一套,而做的是又一套,百姓们就不会听从。所以,君子自己做到的才能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种缺点才能批评别人。

    自己身上就看不出有什么仁爱的影子,却要教训别人做到仁爱,这是从来没有的事。所以说,治理好国家的前提是管理好家庭。诗经上说:桃花多么好看,枝叶多么茂盛。这个姑娘出嫁,定会使全家和顺。能够使全家和顺,然后才能教育国人。诗经上说:兄弟和睦相处。兄弟和睦相处,然后才能教育国人,诗经上说:自己的言行如一不走样,才是四方各国的好榜样。国君自己是个好的父亲、好的儿子、好的哥哥、好的弟弟,做出了榜样,然后百姓们才会效法他。这就叫做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管理好家庭。

    所谓治理好天下的前提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只要国君尊敬老人,国人就会孝顺成风;只要国君尊重长者,国人就会悌道成风;只要国君体恤孤幼,国人就不会遗弃孤幼。所以君子的一言一行要符合道德上的规范。所厌恶于上级的行为,就不再用来对待下级;所厌恶于下级的行为,就不再用来对待上级;所厌恶于前人的行为,就不再用来对待后人;所厌恶于后人的行为,就不再用来对待前人;所厌恶于在自己右边的人的行为,就不再用来对待在自己左边的人;所厌恶于在自己左边的人的行为,就不再用来对待在自己右边的人。这就叫做一言一行要符合道德上的规范。

第531节 冠义() 
诗经上说:与民同乐的君子,乃是民之父母。om老百姓喜欢什么自己就喜欢什么,老百姓讨厌什么自己就讨厌什么,这就叫做民之父母。诗经上说:巍峨的南山啊,山石高又高。显赫的太师啊,万民齐瞩目。治理国家的人不可以麻痹大意,出了问题就要受到天下人的惩罚。诗经上说:殷商未曾丧失民心时,天帝还保佑。我们应该借鉴殷商灭亡的教训,天帝才会永远保佑。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得到民众就得到国家,失去民众就失去国家。

    所以君子首先要考虑的是德行。有了德行就有了民众,有了民众就有了国土,有了国土就有了财富,有了财富就有了国家的用度。德行是本,财富是末。轻本重末,就会从老百姓手上强夺财富。所以说,国君聚敛财富,百姓就背离而去;国君布施财富,百姓就络绎而归。所以,国君既然有不中听的话出口,百姓就会有不中听的话进入耳朵;国君的财货既然不是从正道而得,也就会不从正道出去。

    康浩上说:天命并不总是保佑一个人。意思是说,有好的德行就能得到它,没有好的德行就会失掉它,楚书上说:楚国不把别的什么东西当作宝贝,只把德行当作宝贝。舅犯说:流亡者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有把珍视仁义作为珍宝。om

    秦誓上说:假如有这样的一位大臣,诚恳忠实,无他特长,但其品德高尚,心地宽厚,能够容人容物。别人有了什么本领,就好像他自己有了;别人的才能,别人的美德,他都衷心地赞美,不但口头上加以称道,而且还能包容推荐他们,这就使我的子孙黎民得到保护,也有利于国家。别人有了什么本领,他就嫉妒厌恶;别人的才能,别人的美德,他压着盖着不让国君知道,不能包容推荐,因而使我的子孙黎民不能得到保护,对国家也很危险。

    只有仁爱的国君能够流放此等嫉贤妒能之人,把他们驱逐到四夷,不和他们同居国中。这就是说,只有仁人才懂得要热爱什么样的人,厌恶什么样的人。见到贤人而不能推荐,推荐以后而不能重用,这是怠慢。见到坏人而不能斥退,斥退以后又不能流放远方,这是错误。喜欢人们所厌恶的,讨厌人们所喜欢的,这叫做违背人的本性,其结果势必灾祸临头。所以君子有一条治国之道,一定要忠信才能得到它,骄傲放纵就会失去它。

    生财有方法和规矩可循。这就是干活的要多,吃饭的要少,生产的多些,消耗的少些,那么财富就永远充裕了。仁者把自己的财富分给别人,赢得好名声;不仁者宁要财富,不要好名声,没有听说过国君爱好仁而臣下却不爱好义的。也没有听说过臣下喜好义而事情却办不成的。也没有听说过臣下不把国家府库的财富当作自己的财富加以爱护的。孟献子说:畜马乘之家,就不必再鸡叫养鸡养猪之利;f伐冰之家,就不必再计较养牛养羊之利;百乘之家,就不该再养活一个专门敛财的部下。与其养活一个专门敛财的部下,还不如养活一个强盗作部下。

    这就是说,国家不应该以利为利,而应该以义为利。当了国君而一心想着如何敛财,必定陷入小人行径。国君想要施行仁义,却让此辈小人来管理国家,那就要闹到祸不单行,灾害并至的地步。到了这时候,即使有善人帮助,对此也无可为了。这就是说,国家不应该以利为利,而是该以义为利。

    *********

    (43)冠义

    人之所以成其为人,在于有礼义。礼义从哪里做起呢?应从举止得体,态度端正、言谈恭顺做起。举止得体,态度端正,言谈恭顺,然后礼义才算完备。以此来使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然后礼义才算确立。所以说,只有行过冠礼以后才算服装齐备,服装齐备以后才能做到举止得体,态度端正,言谈恭顺。所以说,冠礼是礼的开始。所以古时候的圣王很重视冠礼。

    古人在举行冠礼时,要先通过占筮选定吉日。通过占筮选择一位可以为子弟加冠的宾,以此来表示对加冠之事的重视。对加冠之事的重视也就体现了对礼的重视,对礼的重视体现了礼是治国的根本。在东阶上为嫡子加冠,这表示嫡子是未来的继承人。在客位对冠者行醮(jiào)礼,这表示他已经受到了成人的尊重。三次加冠,一次比一次加的冠尊贵,这是要启发冠者立志向上。行过冠礼以后,对冠者要称字而不称名,这因为他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加冠以后去拜见母亲,母亲答拜;去见兄弟,兄弟对他再拜:这都是因为他已是成人而与之施礼。

    戴上缁布冠,穿上玄端服,拿着礼品去拜见国君,把礼品放在地上,表示不敢直接接受;接着又拿着礼品去拜见乡大夫和乡先生,都是以成人的身份前去拜见。既然是成人的身份,那就要以成人的礼数来要求他。所谓以成人的礼数来要求他,也就是将要要求他做一个合格的儿子,做一个合格的弟弟,做一个合格的臣子,做一个合格的后辈。将要要求他具备这四个方面的德行,冠礼能不重要吗!

第532节 昏义() 
一个人做到了对父母孝顺,对兄长友爱,对国君忠诚,对长辈顺从,然后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能够称为真正的人,然后才可以治理别人。所以圣王很重视礼。所以说,冠礼是成人之礼的开始,是嘉礼当中重要的一项。所以古人很重视冠礼。因为重视冠礼,所以冠礼要在宗庙之内进行。在宗庙之内进行,是表示郑重其事。由于郑重其事,所以不敢擅自处理此事。因为不敢擅自处理此事,所以要在宗庙之内进行,表示自卑,表示对先祖的尊重。

    *********

    (44)昏义

    婚礼,这是一种将要结合两姓之好,对上关系到祭祀宗庙,对下关系到传宗接代的礼仪,所以君子很重视它。所以,在婚礼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这五个步骤中,每逢男方的使者到来时,女方家长都是在庙里铺设筵席,然后拜迎使者于门外。进入庙门,宾主揖让升上台阶登上正堂,在庙堂上听使者传达男女家长的意见。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表示为了对婚礼的敬慎和郑重其事。

    父亲亲自向儿子敬酒而命令其迎亲,这表示男方处在主导地位。om儿子奉命前去迎娶,女方的父母在庙里铺设筵席,然后到庙门外拜迎女婿。婿执雁进入庙门,宾客主人揖让升上台阶登上正堂,婿行再拜稽首之礼,把雁放在地上,这表示是从新妇父母手里领回了新妇。然后妇随婿下堂出门。婿亲自驾驶妇所乘坐的车,又挽着登车,这都是有意表示亲爱的举动。婿为妇驾车,待车轮再由仆人代婿驾驶。婿乘着自己的车在前面作向导,在自家的大门外等候。妇到达,婿向妇作揖,请她一同进门。进入婿的寝室,婿和妇共食同一俎中的牲肉,又各执一瓢来饮酒,这表示夫妇一体,不分尊卑,希望他们相亲相爱。

    通过敬慎郑重其事的婚礼而后夫妇相亲,这是婚礼的基本原则,也从而确定了男女之别,建立起夫唱妇随的夫妇关系。正因为男女有别,所以才会有夫唱妇随的夫妇关系;正因为有夫唱妇随的夫妻关系,所以才会有父子相亲;正因为有父子相亲,所以君臣才能各正其位。所以说,婚礼是各种礼的根本。

    在众礼当中,冠礼是礼的开始,婚礼是礼的根本,丧礼、祭礼最为隆重,朝礼、聘礼最能体现尊敬,射礼、乡饮酒礼最能体现和睦,这就是礼的大概情况。

    第二天,新妇早早起床,洗头洗澡,准备拜见舅姑。天大亮时,赞礼的人将妇引见给舅姑。妇手捧容器,内盛枣子、栗子和肉干,以此作为进见之礼。赞礼的人代表舅姑向妇赐以甜酒。妇先用肉干酒酿祭祀先人,又用甜酒祭祀先人。行过以上的礼节,就表示作媳妇的礼完成了。舅姑进入室内,妇用一只煮熟的小猪向舅姑进食,这是表示新妇开始履行孝养的职责。第二天,舅姑共同用一献之礼慰劳妇,而妇应把姑酬自己的酒放下不再饮。舅姑先从西阶下堂,然后妇从东阶下堂,这表示新妇已有资格代表姑主持家中内务了。

    成就了妇礼,表明了妇女顺从孝敬之美德,又进一步表明了妇有代姑主持家务的资格。所有这些,就是为了强调对妇在顺从上的要求。所谓妇的顺从,首先是要顺从舅姑,其次是要和家中其他女性和睦相处,然后才是让丈夫称心满意,从而完成妇女应做的女工,谨慎地守护柴米油盐等物的储藏。所以,上述对妇顺的要求都做到了,家庭内部才能和谐安定;内部和谐安定了,然后家才会长久,所以圣王很重视妇顺。

    古时候妇女在出嫁前的三个月,如果该妇女和国君还是五服以内的亲属,就在国君的祖庙里接受婚前教育;如果已经出了五服,就在大宗子的家里接受这种教育。由女师教给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以后,要举行教成的祭祀,这是向祖先察告,婚前教育已经完成。祭祀时把鱼放在俎中,用芼、藻等水草作羹菜这些祭品都属于阴性一类,所以用来造成妇人的顺从。

    古代王后设立六宫,妇官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来冠礼普天之下对妇女的教育,来显扬妇女应有的顺从,所以天下家庭和睦安定。天子设立六官,男官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来管理天下的政事,来显扬男子应有的教化,所以政事和谐,国家安定。所以说:天子管理对男子的教化,王后管理对妇女顺从的教育;天子治理政务,王后治理妇女事务;天子审察三公等官是否尽职,王后审察三夫人等官是否尽职。男教和妇顺形成风俗,内外协调一致,国与家都安定有序,做到了这一步,就叫做盛德。

第533节 乡饮酒() 
所以,如果男子的教化没有做好,政事失当,上天就会表示谴责,发声日食;如果妇人的顺从没有做好,妇人的事务处理失当,上天就会表示谴责,发生月食。om所以,日食的时候,天子就身穿白色衣服,表示自我反省,还要督促六官改进工作,彻底改掉政事中的错误;发生月食的时候,王后就身穿白色衣服,表示自我反省,还要督促六宫改进工作,彻底除掉在妇女问题上发声的错误。

    所以,天子和王后,就好比日和月,阴和阳,是相辅而后想成的关系。因为天子掌管男教,所以属于父辈;因为王后掌管女顺,所以属于母辈。所以说,天子和王后,就好比父亲和母亲。因此,天子去世,诸侯和大臣就要为他服斩衰,这和为父亲服斩衰是同样道理;王后去世就要为她服齐衰,这和为母亲服齐衰是同样道理。

    *********

    古代的婚姻礼仪——六礼,是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也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娶亲程式,周代既已确立,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

    纳采是六礼的首礼。男方想和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om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新规。

    问名是六礼中第二礼,也就是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

    纳吉是六礼中的第三礼,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仪式。古时,纳吉也要行奠雁礼。

    纳征是六礼中的第四礼,就是南方向女方送聘礼。男方是在纳吉得到女方允婚后才可行纳征礼的,行纳征礼不用雁,是六礼唯一不用雁的礼仪。历代纳征的礼物各有定制,民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