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85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崛起1857-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苦力之王”。

    早在英法联军攻城的时候,这些苦力虽然主要负责跟在军队后面背运军火,但关键的时候也曾参加过战斗,英法联军主力北上天津之后,驻守兵力捉襟见肘,就给这些苦力发了武器,他们更多的参与到巡逻和守城的工作中来。

    因此非常值得拉拢。

    “本官给你五万两,你把这件事给本官办成了,多的算是你的赏钱!”

    既然这笔钱花的值,柏贵也是痛快人,十分果断就答应了,而且给的比朱敬伦要的还多。

    朱敬伦忙道“谢大人赏赐!”

    柏贵摆摆手“别忙着谢,你得答应本官一个条件。”

    朱敬伦道“大人请说。”

    柏贵道“如今的局面你恐怕还不太清楚。今日钦差大人已经部署勇兵逼近广州城了,东西北三面包围,你知道钦差大人的意思吗?”

    朱敬伦疑惑起来“为何不围城南,如今英法两国海军尽灭,唯有两座炮台不好对付,黄大人手里兵勇上万,若是猛攻炮台,也不难拿下。若能四面合围,广州夷人不过千余人,强攻也要,迫降也罢,不算难事。黄大人为何留出南城,不怕夷人逃走吗?”

    柏贵叹口气道“兵法有云围城必缺,黄大人之谋倒也暗合兵法。至于夷人会不会逃走,黄大人根本就不在乎,只要能收复广州,就是泼天的功劳。你恐怕还不知道,朝廷在天津又打了败仗,迫不得已跟夷人签了条约。若是此时黄大人能收复广州,不管有没有消灭洋人,那都是大功一件。”

    钦差黄宗汉有绝对的理由稳妥应对,洋人跑就跑了,收回广州才是正经,复土之功铁定是他的,广州丢失跟黄宗汉没有关系,要是广州城能在他手里收回来,确实是大功一件。

    但柏贵不一样,虽说广东官僚都把责任往叶名琛的头上推,可是如果皇帝要追究,柏贵也跑不了干系,如果柏贵能在收复广州城上立下功劳,怎么都是戴罪立功了,那时候就算黄宗汉拿了大头,柏贵也能保住性命。

    只是他现在是一个辞官下野之人,想要从黄宗汉这个正印两广总督手里沾到功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从其他方面下功夫,比如歼灭那些洋人。

    “可是若能围城,不怕夷人不降。若能逼降夷人,才是全功啊!”

    朱敬伦不由叹道,心里对黄宗汉那个文官稳妥的处置方法实在是颇为可惜,但却知道这就是满清官场的做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能让洋人离开,就没必要冒险打仗,所以这段时间黄宗汉在城里贴的告示,都是警告洋人撤离广州,从来没有说让洋人投降的。

    柏贵叹道“谁说不是呢。所以本官让你做的,就是拿这个全功!”

    拿全功,就要歼灭英法联军,统统消灭也好,逼他们投降也罢,都算成功,这就是柏贵给朱敬伦开的条件,只有这件功劳,才值得柏贵掏那五万两银子。

    但是朱敬伦却觉得不够了,他一直让侯进帮忙收买苦力队中的胥民小头目,那些胥民狮子大开口曾经开价二十万两,朱敬伦只答应他们五万两。柏贵给五万两,朱敬伦是用来买烟土的,用这些烟土能让苦力跟洋人闹事,但却无法让苦力听命于自己。

    只是为了说服柏贵掏钱,朱敬伦刚才可是大胆的断言,谁有烟土,苦力就给谁卖命了,在用苦力这个借口来说服柏贵,怕是会让对方不满。不过朱敬伦有一个更好的借口,那就是他曾经跟柏贵吹过牛的,他能收买英军中的印度兵。

    佯作为难道“不瞒大人,如果能让两千苦力给我们卖命,确实能给夷人重创,但要全歼他们却太难了。若是能收买印度兵,这件事就有十成的把握了。”

    柏贵一直就在广州,英军的情况他也没少下功夫,自然知道英军中大半都是印度兵,英军大多是海军,而他们的海军已经被林福祥歼灭,一旦能收买印度兵,这意味着英军将无兵可用,到时候法军独木难支。

    但有一个问题,要让洋人投降,那必须让他们陷入绝境,可是黄宗汉围三阙一,洋人始终有一条后路,随时都能从城南撤离,否则就是收买了所有英军,法军照样随时都能逃走。

    因此柏贵犹豫道“城南大开,怕是夷人不肯投降了。莫非你能收买鬼兵夺了炮台?”

    收买苦力不难,但柏贵很怀疑那些鬼兵会出死力,收买印度兵就更难让他们直接跟洋人作战了,顶多是一个两不相帮的局面,柏贵可是知道印度都已经是英国人的天下了,他也是将英国人作为旗人,把印度人看作汉人的,让印度兵打英军,无异于让绿营打八旗,恐怕不可能。

    手里没有自己的兵,柏贵也觉得困难重重。

    朱敬伦却十分乐观“这就是小人要跟大人说的另一件事了。小人前几日以大人的名义,从南雄召回了千总张千山,未来得及禀告,还请大人赎罪。”

    上次柏贵答应朱敬伦在紧急时刻,可以用他的名义,那只是一个口头承诺,柏贵是不会用印的,但没想到朱敬伦真的用他的名义调动了军队,有两广总督黄宗汉在城外,柏贵自信就是他亲自出面,都无法调动军队,没想到朱敬伦竟然调动了。

    柏贵竟然有种天降馅饼的意外惊喜,哪里还会怪罪朱敬伦。

    不由赞道“朱先生真乃我之福将!不知那张千总带回多少兵?可堪大用?”

    朱敬伦道“带来了四百,皆是马兵,人人能战,个个敢死,都是跟长矛、洪兵尸山血海里淌出来的好汉子!”

    “好!”

    柏贵赞了一声。

    接着道“你去转告那张千总,若他能打下炮台,围死夷人。事成之后,本官保他升任南雄游击。”

    说完之后,柏贵觉得有些不妥。

    又对朱敬伦道“此事你也有大功,你放心大胆去做,事成之后,本官也保举你做一个知县!”

    朱敬伦立刻跪谢,做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道“小人谢大人栽培,肝脑涂地,在所不惜。敢不为大人效死!”

    柏贵很满意朱敬伦的表现,抚须微微笑了。

    接着亲自将朱敬伦扶起来,一副礼贤下士,十分亲切道“你是个聪明人,跟着本官,当然比跟着林福祥要强。”

    朱敬伦回道“大人说的是。全靠大人提拔。”

    说完朱敬伦又露出疑虑“只是收买印度兵那边?”

    柏贵摆摆手“本官再给你五万两银子,你大胆去做。不过本官提醒你,什么银子该拿,什么银子不该拿,你心里得清楚。本官丑话说在前头,本官不是舍不得银子,但是事儿你得给本官办成了,不然怕是有命拿,没命花啊。”

    柏贵的态度很清楚,不怕朱敬伦从中谋取私利,但是朱敬伦必须得把该办的事情办好。

    转手十万两银子到手,当然不可能直接放在朱敬伦手上,柏贵让朱敬伦跟富礼联系。

    要钱的事儿,朱敬伦倒是不及,不管是陈启信那边,还是侯进那边,都能容他几天。

    最急的是,要马上通知张千山,得让张千山立马行动,而且必须让张千山拼命,英国人把守的炮台也不是那么容易能攻下来的。

第五十六节 惹一身骚() 
张千山绝对不是傻子,一个在乱世中靠军功爬起来的家伙,如果脑子傻早就死过八百回了。

    因此仅仅是一个南雄游击的口头承诺怕是不可能让他拼命,不是这个承诺不够吸引人,而是区区一个承诺,张千山未必会相信。

    朱敬伦跟张千山只吃过一次饭,但就能肯定张千山是那种野心勃勃之人,这种人对钱看的未必太重,对功名利禄却很看重。

    因此朱敬伦得让张千山相信,他去打炮台,肯定就能升官。

    如何让张千山相信,朱敬伦选择给钱。

    事情就是这么诡异,张千山积极的往朱敬伦身边挤,目的就是为了分收复广州的功劳,要功劳当然是要升官,可只口头承诺他,却难以让他相信,那么给他不看重的钱,就能让他相信了?

    是的。

    朱敬伦打算以柏贵的名义,给张千山送一万两银子去,告诉他这是巡抚大人的赏钱。

    张千山不爱钱,可如果柏贵在他还没有开打前,就给他这么一大笔赏钱,张千山会怎么想,他肯定会感觉到巡抚柏贵对攻打炮台这件事很重视,会觉得攻打炮台这件事很重要,那么他就会相信打了炮台,就能升官了。

    因此这一万两,其实是让张千山感受一下柏贵的诚意。

    第二天一大早,朱敬伦就去了张家,告诉张家的联络人张龙。

    “你快去告诉你家大人,钦差黄大人已经调遣三路大军包围广州,东西北三面已经扎下重兵,只有城南无兵可派。前日伏击夷人海军的林福祥大人损失惨重,已经无力再战,这是你家大人的机会。巡抚大人举荐你家大人攻打城南炮台,若是成功,巡抚大人说了,保举你加大人做游击!”

    张龙一听事不宜迟,立刻就出发。他加带人在清远过的可不好,清远知县对他莫名其妙的跑来清远很不满,黄宗汉也对张千山没有调令突然带兵来到广州附近非常震怒,斥责了张千山一顿,责令他立刻带兵返回南雄。

    可是张千山实在不愿意放弃收复广州的功劳,因此暂时先拖着,一边自己筹粮,一直等朱敬伦的消息。

    张龙赶到清远的时候,正遇到张千山大发雷霆的时候,营帐里一个个骄兵悍卒此时战战兢兢,都知道他们千总的脾气。

    张龙赶忙向张千山汇报了朱敬伦的意见。

    张千山并没有像张龙想象中那么高兴,反而冷哼一声“吗的,上了贼船了!”

    朱敬伦并不知道张千山已经被黄宗汉叫过去斥责了一顿,他还以为张千山并没有跟黄宗汉有联系呢。不然他就不会骗张千山了。

    其实早在清远知县跟自己叫板的时候,张千山就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了,按说自己是巡抚大人调过来的,清远知县应该给自己筹措粮草的,结果反倒对他的到来十分不满。

    接着官司打到黄宗汉哪里的时候,张千山就知道自己被人给玩了。

    当他从黄宗汉哪里回来的时候,明白情况比自己想象的更复杂。

    张千山是武官,而且并不是太大的武官,上头没什么人,跟文官更是两个圈子。因此他根本就不知道黄宗汉和柏贵之间的猫腻,他只是凭借一个武官的触觉,察觉到广州的文官们在准备收复广州。他一直以为柏贵跟黄宗汉这两个文官肯定是一路的,觉得黄宗汉跟柏贵打算里应外合。

    所以他才拼命的跟朱敬伦套近乎,想要挤入这场收复广州的盛宴中来,只要能加入进来,哪怕最后失败了,张千山也知道那些文官有本事捞到功劳,即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是。

    所以当朱敬伦假借柏贵的名义,让他来广州的时候,他根本没有任何犹豫,快马加鞭的赶来,把马都累趴下了,连续吃了三天精粮才缓过来。他之所以不怀疑,就是因为他一直相信柏贵和黄宗汉两个文官是一起的。想当然认为柏贵让他过来,是得到黄宗汉这个钦差大臣首肯的。虽然只是柏贵口头的命令,不太符合调兵的程序,急于立功的张千山也没有怀疑,只以为是出于保密或者有所不便的缘故。

    现在想想,他就是一个蠢猪,柏贵身在广州不方便,黄宗汉可方便的很。

    柏贵一个巡抚根本就没有调兵权,自己一听柏贵调遣,屁颠屁颠就跑来了,结果还被黄宗汉骂了一顿,自己搬出了柏贵,说是巡抚下的命令,反而被黄宗汉骂的更惨,斥责他连调兵的章程都不清楚,问他这个千总是怎么混上去的,威胁他立刻回南雄,否则就要参他。

    刚刚回来,手下心腹就跑来告诉自己,柏贵又给他下命令了。

    而且这个命令又跟黄宗汉的命令抵触,黄宗汉东西北三面包围,张千山这个武官怎么能不清楚这是黄宗汉的围三阙一战术,目的就是逼迫敌人逃跑,根本就没打算跟洋人死战。而巡抚的命令是让他攻打炮台,阻断敌人的后路,这俩人到底唱的是哪一出,一个让敌人跑,好收城,一个不让敌人跑,要狙击。

    去告诉张千山,是因为黄宗汉没人可用,所以城南需要一只能打的精兵。

    此时张千山要是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那他就真的是一头蠢猪了。

    “老子麻烦大了!”

    张千山喝骂一声,他知道自己卷入了一个他扛不住的漩涡之中,卷入了广州巡抚和两广总督之间的权力争斗中。

    柏贵跟黄宗汉显然不是一路人,而且还很可能是水火不容,现在的情况是,黄宗汉打黄宗汉的,柏贵则要打柏贵的。

    那么他帮谁?

    “大人怎么回事?”

    张龙一听张千山说麻烦大了,他还没想明白呢。

    张龙是心腹,而且不是普通心腹那么简单,张千山是把张龙当儿子的,所以没有任何隐瞒,将自己的麻烦说了出来。

    听完后,张龙皱着眉头问道“大人,那现在我们怎么办?回南雄吗?”

    张千山冷哼一声“已经惹了一身骚了,现在回南雄也洗不干净了。”

    张千山知道,自己肯定已经让黄宗汉不高兴了,柏贵一个命令自己立刻带兵来广州,只要黄宗汉还是两广总督大概都不会高兴,如果最后黄宗汉斗败了柏贵,他张千山不穿小鞋才怪。

    张龙探问“那大人我们怎么办?”

    张千山哼道“还能怎么办,去广州。”

    张龙道“真的打炮台吗?”

    张千山冷笑道“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先去边上待着,看看情况再定!”

    他已经惹了一身骚了,不能白来一趟,现在这情况明显乡勇这边有优势,去广州看看有没有便宜可占。

    至于这便宜是什么,如果乡勇攻城,他浑水摸鱼跟着冲进去,如果洋人逃跑,他就打洋人一个伏击,那就赚翻了。立下大功,钦差也不会难为他。当然,如果真没有便宜可占,就乖乖回南雄,也算是听了黄宗汉的命令。

    无论怎么看,张千山都不会吃大亏,所以去一趟广州是百利而无一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