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85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崛起1857- 第3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撂俨┪恼〉绞奔洹

    伊藤博文的想法很正确,英国人也不想看到大明跟日本之间也爆发战争,这几年长江流域的战乱,已经严重影响到英国的利益。如果日本和大明这两个英国在该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之间发生战争,又会大大的打击英国的贸易利益,这对刚刚挺过及国际危机的英国来说,无异于又一次利空。

    所以英国驻日公使马上接受了日本的请求,答应帮日本调停,劝说大明放弃最后通牒,予以日本宽限几日。

    英国人的态度传达到大明政府后,大明非常积极的回应,告诉英国政府,如果日本有意让步,大明愿意多给日本几天,将最后通牒的期限延长三天。但是琉球王师收复国土的行动不会停下,所谓琉球王师,不过就是大明拉起了淮军、越军、琉球军和明军组成的草台班子,真正能打仗的,不过就是一千淮军和一万明军,其他都是土鸡瓦狗,凑数的而已。

    英国人询问能否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大明回复说,既然通牒已经下达,中途停止,对大明国际信誉造成的影响太大,政府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大明反而通过英国人,向日本政府表达,如果日本不希望因为琉球事件,将日本推到与所有亚洲邻国为敌的地步,那么日本最好不要在琉球试图顽抗琉球王师。

    大明之所以愿意接受英国的调停,最大的原因只是给英国一个面子,至于进行的军事行动,却一刻都不能耽误,只不过告诉对方,大明会暂停对日军事行动而已,可事实上,大明对日军事行动,从一开始,就没怎么计划。

    但现在却不得不提上日程了,因为日本将英国拉入了这次争端中,这让朱敬伦感觉到,英国似乎已经开始在组织一张约束大明的网络了,日本很可能会成为其中的一环,所以大明必须对日本动真格的了,要一下子把日本打痛,然后让他们几十年内都不敢跟大明为敌,以免对方会被英国利用,成为英国在东亚制衡大明的棋子。

    24小时之后,大明舰队生火起锚,第二天就出现在了琉球海岸附近。

    48小时之后,大明登陆部队已经建立了牢固的立足点,琉球王师踏上琉球国土。

    72小时之后,琉球王师宣布收复首里城,尚德宏启程前往首里王宫。

    96小时之后,大明对日本通牒的最后时限结束,以琉球王师的名义,大明舰队北上,宣布要直接登临东京,名义是迎接琉球国王回国复位。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百五十节 军队有思想了() 
文鸢站在首里城王宫之中,完全没有什么成就感,日本留在这里的警察根本就没什么战斗力,在海岸上就没有建立完备的防御设施,竟然放了一些拒马就向阻挡大炮巨舰的海军,一通炮击之后,举着武士刀傻傻待在拒马之后的日本人连个渣子都不剩了。

    海军陆战队即刻拿下海滩,然后“琉球王师”惬意的上岸,直到他们将所有武器装备都卸下来的时候,日本人都没有进一步的举动,之后才知道,他们都在王宫中死守呢。

    所谓的王宫还比不过满清的一个王府,倒是比大明的皇宫要大了许多,161根大柱子,6万片红瓦片,仿照北亰清宫的样式,主殿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太和殿。

    攻下这座王宫,文鸢也没费什么大劲,倒是对日本武士悍不畏死的精神颇为认可,那群人大多数都拿着武士刀,只有少部分配发了步枪,还是落后的前装线膛步枪,而大明軍队装备的,则是烙印“五年兵工”字样的后装单发步枪,采用铜壳子弹,在射速上是日本步枪的五倍,射程上是日本步枪的两倍,大明装备了两百多门步兵炮,都是后膛装填的克虏伯炮,日本则没有大炮,大明还装备了八十挺手摇多管机枪,日本人也没有装备。

    跨越时代的军事技术,让这场战斗只是一场屠杀,日本人从各个角落里冲出来,高举武士刀疯狂呐喊,然后一个个倒在血泊中,最后只有两百多人做了俘虏,这些人之所以做了俘虏,不是他们怕死投降了,而是一个个都傻了,他们不能接受这种现代战争的屠杀场景,一个个精神崩溃了。

    文鸢看过的情报显示,日本正规陆军的武器装备要好很多,三年前他们进行的内战中,也使用了机枪等一批新式武器,数量不多,都是进口,而他们的军制也进行了现代化,政府军正是利用不断征募的軍队,打败了数量有限的武士。

    文鸢还知道,日本对军事改革也十分重视,从德国请来了专业的教师建立军校,培养日本的军官,从英国请来了海军顾问改革海军,文鸢对海军不敢兴趣,他是陆军改革的推动者之一,他只关心是大明的陆军改革更有威力,还是日本的軍队改革更成功。

    文鸢不着急,他知道自己有的是机会,对于大明这次借琉球王师的古怪名义行动,文鸢是嗤之以鼻的,要打就正大光明的打过去,日本人国小民弱就敢挑衅大明,这不是找死吗,还搞了一个琉球王师,只出动了一万陆军。

    不过文鸢却不在意兵少,恰恰相反,他觉得这一万军队非常合适,由他为先导,登陆日本,然后与日军交战,能战胜的话,那是莫大的战功,即便不能战胜,文鸢相信,在他的指挥之下,也足以保证不被击败,然后就地构筑稳固的工事,等待援军。

    三天之后海军离开琉球首里城,北上日本江户湾,直接封锁日本首都,伺机展开进攻。

    从北方传来的消息是,日本海军进行了抵抗,可仅仅一个小时,就被大明海军全歼。

    四艘大明铁甲巨舰组成的舰队,在这个时代,是可以在亚洲横着走的。

    这种战况文鸢一点都不奇怪,他只关心海军什么时候能在日本取得立足之地,然后让他们陆军一展身手,焦急的文鸢甚至觉得,海军那帮娘娘腔做事太过拖沓了。

    海军简直就是陆军的绊脚石。

    接连等了三天,等来的不是海军攻占日本港口的消息,而是日本在英国的斡旋下,开始跟大明展开外交谈判的消息,这让文鸢好生失望。

    他在琉球待着真的很没意思,他觉得琉球的气候,倒是跟大明相差不多,海风吹拂着,甚至比在广州还要舒服一些,也是四季温暖如春。

    琉球人对他十分恭敬,大明軍队走出去,能得到一片欢呼声。

    倒是淮军那批人不像话,在这里赌博喝酒,打架斗殴,甚至吃霸王餐等等恶习不断。

    越南軍队也没好到哪里去,军纪荡然无存,最喜欢的是去逛窑子。

    由于是友军,大明軍队不好干涉,但是文鸢很好的约束着大明軍队的行为,甚至都不需要他约束,軍队早就形成了一套良好的行为举止,他只是强调了一下而已。

    本来已经对这场战争不报什么希望的文鸢,慢慢从日本传来的一些消息中看到了机会,他发现谈判进程很不顺利,日本人似乎没什么诚意,一边谈判着,一边在加固防御,不但增加了炮台守军,还在江户湾部署水雷。

    日本没有诚意!

    文鸢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觉得自己该行动了,那些文官哪里看得出日本人的把戏,恐怕会上当,但是大明陆军不能坐视不理,必须行动起来,捍卫国家尊严就靠他们这些军人了。

    文鸢马上向国内发报,联合陈济世等一批高级将领,联合向皇帝请愿,要求中止谈判,重新开战!

    同时让軍队中的一批笔杆子马上开动,对谈判展开分析,提醒国民注意,日本人没有诚意,他们只是在拖延时间,这次事件最后还得靠军事行动来解决,晚打不如早打,国家应该拿出决心,不要担心日本这样的小国,也不应该担心影响地区和平秩序,所有的秩序,因为都是建立在冲突之后的,没有冲突就没有秩序。

    数以百计的陆军高级将领联名,向皇帝请愿的消息,完全绕开了兵部,朱敬伦也不得不有所回应。

    他极为忧虑,担忧的发现,尽管时刻防备,但軍队中还是出现了自我意识,军人团体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

    一个团体,一旦有了自我思想,就会开始向外界展现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志,普通民间团地还好,可是军人团体,一旦他们的诉求没有满足,他们手里可是有枪的。

    相比日本人,恐怕这才是大问题。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百五十一节 留给日本的时间不多了() 
日本真的在拖延时间吗?

    英国人保证说他们没有。

    大明的文官政府真的被骗了吗,没人有那么傻,更何况是一群混迹官场的老油条,只是大家不在意罢了。日本即便在江户湾布雷,也封不住整个海湾,大明海军随时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登陆。

    大明的舰队依然能够封锁日本,江户湾、大阪、长崎,都在封锁之列,根据国际法,交战国有权力对对方的海岸进行封锁,南北战争的时候,美国联邦就是引用这一条款,对南方的海岸进行封锁的,可他们却从不肯承认南方为一个国家,只称他们为叛军。

    大明封锁日本的行为,并没有违反国际法,但在事实上影响到了西方国家对日本的贸易,最主要影响英国和美国的利益。

    美国还不是一个习惯强硬的国家,英国则在不断的调停。

    大明外交官认为,靠封锁,就能使日本屈服。

    谈判团队由年轻的外交官苏杰生率领,别看他不过三十岁,但却是大明驻日本第一任外交官,对日本的了解,在整个大明无出其右者。

    苏杰生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一任大明驻日公使,主要因为他精通日语和日本文化,还在日本娶了一个女人。

    苏杰生却不是以官方身份来到日本的,而是因为来到日本,最后获得了官方身份,他初来日本是依靠洋人的渠道,以买办身份给洋行打工的。

    中国历史上,描述清末商人团体的时候,往往只会注意长盛不衰的晋商,冉冉升起的宁波帮,以及工商业起家的江浙财团,提到买办,也仅仅想到官商勾结的盛宣怀,低调发财的席正甫,爱玩思想的郑观应,但却始终都没有将买办,也看作一个大的商帮。

    事实上,买办团体的实力,甚至是胜过宁波商帮这种辉煌一时的商人团体的。

    而买办的滥觞,香山县,则显然是买办商人的基地,从香山走出了晚清四大买办中的三人,郑观应、唐廷枢和徐润,但更多的则是不知名的小买办,这些小买办,不但北上上海,还远渡重洋,以洋人的商业渠道,在整个东亚扩散开来。

    苏杰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买办,他父亲是做进出口贸易的,显然是跟洋人做的,香山县风气开放,跟澳门的葡萄牙人打过五百多年的交道,早就形成了一种不排斥洋人的风俗,所以苏杰生从小就被父亲送到有生意往来的洋行学徒,长大一些后,跟随洋行拓展日本贸易,成了英国洋行在日本的买办。

    有些民族主义学者咬牙切齿的痛恨,说中国之所以没有日本发达,就是因为日本没有诞生过买办这种汉奸,可事实上,日本人不是出不了买办,而是日本的买办,都被中国人给做了。

    苏杰生年轻时候就到了日本,一开始通过文字来跟日本人谈生意,帮洋人展开贸易,主要收购日本的茶叶,后来慢慢就学会了日本话,不但娶了一个日本女人,名叫河合仙,还悄悄跟河合仙的妹妹河合若勾搭到了一起,并暗中生下了一个孩子,取名为苏曼殊,在后世非常有名,但苏家却接受不了这种跟日本人生的孩子,从小就将苏曼殊赶了出去。

    这都是后话了,现在的苏杰生正处在春风得意的人生巅峰,跟日本人的谈判中,他占尽了便宜。

    不过他不是代表大明一个国家,而是代表琉球王师,因此谈判团队中还有一个琉球人,一个越南人,但这俩人就真的只是充数的了。

    苏杰生严厉斥责日本不顾国际道义,悍然侵犯一个存在了五百多年的国家,还将该国国王掳到本国,这为任何一条国际公法所不容,要求日本马上改正,释放琉球国王,向琉球国道歉,并且签下协议,永保不再侵犯琉球。

    苏杰生的副使完全支持苏杰生的强硬态度。

    副使名叫黄遵宪,他是去年从太平天国离开后,休假了一段时间就赶来了日本赴任,在苏杰生手下实习了一年之后,取代苏杰生为日本新任公使,苏杰生则转到北亰,做了驻清公使。

    黄遵宪跟苏杰生的不同之处在于,苏杰生属于洋务司草创之处,伍崇曜直接招募的懂外语的买办,黄遵宪则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洋务司,然后在洋务司的学校中学习了一年国际礼仪之后,到天京正式任职,开始了外交官生涯。

    因此跟苏杰生不同,黄遵宪算是一个技术派官僚,更精通国际法,更懂得如何做一个外交官,他来到日本之后,跟苏杰生学了一年日语,掌握了基本词汇后,就开始履职。

    他震惊于日本的变化,发现日本人正在急速的工业化,而且黄遵宪极为认可日本人的工业方式,那就是通过政府投资,不断的建设大工厂,他收集的信息表明,日本最近几年密集建设了上百家官办工厂,从炼钢到造船,还有铁路电报和矿山,纺织工业和缫丝厂,政府发行了两亿多日元的债券,为兴办工厂提供资金,日本称之为殖产兴业。

    这么海量的资金投入下去,那就是日本政府几乎在自己能想到的一切领域,铁路、矿山、造船、水泥、纺织等各个领域,只要是能想到,并能做起来的行业领域,几乎都有官办工厂的身影。

    日本的这种政府直接建设工厂的做法,不但没有让黄遵宪觉得他们在与民争利,反倒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他主要是觉得大明那种一切都由民间自主的方式,太过缓慢,比如这种直接由政府深度介入,直接参与进来的办法来的直接、有效和快速,并且他觉得,老百姓做事,肯定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哪里能想的周全。

    黄遵宪毕竟来日本的时间还短,他之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