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在当地也是望族,祠堂贻燕堂从南宋时期开始就没断过香火,而且贻燕堂三个字的匾额,还是宋朝儒道圣人朱熹给他们亲笔题的。
大多数人都像梁氏一样认祖归宗,洋务司动员这些本土宗族帮助在琉球的宗亲,告诉他们这些族人因为亡国之故,被迫归国,但本属一家,希望他们互相扶持,这些宗族都十分热情的接纳了这些流落族人,甚至一些比较穷苦的宗族也很乐意帮助他们,原因很简单,洋务司给补贴啊,收留一个琉球人给银十两,而且是每年都给。
洋务司这么做,显然是有政治目的的。
在北亰的尚德宏明显拒绝了李鸿章的暗示之后,不久福州城的琉球馆再次开门,一群琉球流亡政客在这里挂上了琉球王府的牌子,并且向北亰发报,邀请琉球王族尚德宏南下,就任监国。
琉球王府在福健重新开张,他们既没有向其他国家递交照会,也没有得到大明的承认,但他们却得到了相当多的援助,至于这些援助是哪里来的,琉球人说是流落的琉球百姓募捐的,明白人都清楚这是大明在背后支持。
尚德宏在北亰磕够了头,一直到年底也没找到能帮他的人,他终于死心了,此时他没有任何选择,他只能南下福州,想在这里碰碰运气,倒不是他打算归顺大明,他是一个死心眼的亲清派,脑子里装的都是忠君那一套思想,否则琉球王也不会临危授命让他做这个密使。
尚德宏南下,是打算看看琉球馆能不能起到点作用,在这里的一些流亡琉球官员,在信中告诉他,要在大明重新打出琉球国的旗帜,只要有一个琉球人在,琉球国就没有亡,他们希望尚德宏能够以王族和皇帝近亲的身份,来福健监国。
尚德宏来到福州后,立马就进了琉球馆,看到这个挂着琉球王行在招牌的馆舍中,只摆了一些琉球王有关的物件,一些是当年琉球王赏赐给这些官员的饰品,比如玉佩、腰牌之类的物件,主位上供奉的是一副琉球王尚泰的画像。
看到那画像的时候,尚德宏不由得潸然泪下。
然后才有琉球行在的官员劝说尚德宏,让他宣布就任琉球监国,在大明进行救亡活动,大家都愿意拥护他。各种大道理都摆了出来,什么蛇无头不行之类的道理,最终说服了尚德宏。
过年之后,尚德宏在琉球馆祭祀过琉球历代国王之后,马上就开始了外交活动。
分别给各国领事递交国书,告诉他们琉球流亡政府成立,尚德宏自任临时监国,目的是为了推动琉球复国,解救被囚禁在东京的琉球王父子,并不是谋朝篡位。
别的国家都没什么答复,满清是第一个回复的,他们宣布承认了琉球国流亡政府,不是他们积极,而是尚德宏坚持第一个给清廷递交国书,用他的话说是向宗主国陈情,他坚持只有在宗主国支持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下一步行动。
清廷承认了尚德宏的监国之位后,他们才向大明、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递交了国书,大明第一个就承认了尚德宏的监国之位,声明不承认日本非法灭亡琉球国,承认在福州的琉球临时政府为所有琉球人的合法代表机构。
越南这段时间活在明法两国的阴影之下,国内已经出现了希望越南国王改任大明为宗主国的谏言,虽然还没成行,但他们显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跟大明过不去,大明摆明了在挺琉球国,他们自然想要助助兴,越南第二个承认了。
朝鲜国这段时间被日本欺负的够呛,因为天皇国书的问题,他们跟日本关系很僵硬,日本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征韩运动,直到1875年,料理完了台湾问题的手尾之后,日本才有精力解决朝鲜问题,日本军舰强行闯入江华岛海域,江华岛守军开炮还击,日本人登陆,并摧毁炮台,这就是江华岛事件,第二年日本以江华岛事件为由,跟朝鲜签订了江华岛条约,彻底打开了朝鲜的国门,完成了法国人、美国人和德国人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因为被日本揍了一顿,加上**派大院君势力,被儿媳闵妃势力排挤,因为大院君是亲清派,闵妃就主张亲日,加上刚刚被日本军舰轰开国门,根本就不想也不敢招惹日本,他们对琉球的国书不闻不问,装作没看见,不做任何回复。
西洋各国也都没有回复琉球人的国书,但他们也没有明确拒绝,在这件事上暂时沉默,这意味着,在东亚地区,日本在琉球问题上,已经被孤立了。
当然,越南这样的国家,他们在对日本问题上,完全无法起到实质性作用,甚至清政府都起不到什么实质作用,但是他们的态度,是能够有一些政治和外交上的作用的,大明可以利用这种态度,在西方世界营造出一种东亚各国都反对日本的景象,让大家更相信是日本无端入侵了琉球。
只要在西方形成日本的非法形象,西方国家就是再想支持日本都难了,至于打击日本,大明一个国家就够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百四十六节 借师复国()
尚德宏拘谨在福州府衙中会见了大明洋务司的官员徐荣村。
这已经是尚德宏第二次在这里见徐荣村了。
徐荣村是洋务司的二号人物,伍崇曜负责主掌全部外交活动,而徐荣村则负责监督具体实施。
尚德宏发现,大明官员的态度很好,比满清官员要好多了,在这里他不用见谁都磕头,可对方对他却很客气,往往都是率先举手行礼,似乎他在北亰官场上听到的那些关于大明多么大逆不道有悖伦常等恶劣无比的评断,也不是那么真实。
最让尚德宏从内心感到感激的是,大明官员给他提的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福州地方各级官员他都求见过,所有官员都对琉球的遭遇表示了关心,还有好几个官员给了琉球馆一些捐助。
有一个地方官告诉尚德宏,琉球如果想要复国,就必须有自己的军事力量,他建议尚德宏在琉球流亡百姓中间招募青壮,编练成一只收复国土的大军。
这些流亡到大明的琉球百姓,当然都是久米村的华人,尚德宏本身也将这些人当作琉球国的臣民,因为此时的琉球,还没有形成西方式的民族观,只有东方帝国式的臣民观,区分一个人是不是臣民的标志,不是看他祖籍在哪里,甚至他说什么话,而是他是不是在籍,是不是编入了户籍,这些人在琉球生活了几百年,显然他们都是有琉球籍贯的,甚至很多家都出过琉球的官员,是琉球的官宦人家,所以他们当然是琉球人。
但是招募士兵容易,钱从哪里来,武器装备从哪里来,军官从哪里来?
当地一些“热心”的朋友告诉尚德宏,应该请求大明洋务司帮忙,这些事归洋务司管。
这才有了尚德宏和徐荣村的这次会面。
会面很成功,成功的让尚德宏有些激动,大明答应了他的所有要求,包括派遣军事顾问,免费支援他们一千只步枪和三十门大炮,并且会协助他们招募士兵,允许他们借用大明的军营进行训练。
这些人将是琉球国复国的根基,尚德宏觉得他向复国迈进了一大步,当着徐荣村的面,他就向东方叩拜了三次,泪流满面的禀告琉球王,说他对不起大王,让大王久等了受苦了,还表示他很快就会提十万劲旅收复国土,迎王上回琉球。
尚德宏显然是一个没有什么数学能力的文官,他从哪里能招募十万劲旅,他一番努力,最终也只招募到了五百人,但这五百人哪里能打得过野蛮的三千萨摩警察呢。
这时候尚德宏又听到了他的“朋友”建议,建议他借兵,所以才有了他跟徐荣村的这第二次见面。
“徐大人,在下厚颜向贵国借兵一万,他日收复国土,定当厚报!”
俩人寒暄一番,铺垫的差不多后,尚德宏觉得还是开门见山的好,他有些怀疑那些一直给他出主意的“朋友”,根本就是大明官方人物,所以他就没必要太含蓄了,既然那些人是大明官方的人,那么他们让自己做的事情,肯定也就是大明官方默许的,由自己的嘴说出来不过是走个形式罢了。
但让尚德宏意外的是,徐荣村却表示无能为力。
“我大明出兵于理不合。琉球既然是大清属国,有事自当先找大清,我大明出兵,有越俎代庖之嫌。”
徐荣村的拒绝,让尚德宏有些意外,难道借兵不是大明朝廷的意思?
但是向大清借兵,不是他不想借,只是:“小邦也愿向大清上国求助,无奈上国危机四伏,无暇他顾啊。”
徐荣村叹道:“除非大清出兵,否则我大明难以出兵。不过本官可以向尚大人许一诺,只要贵国能向大清借到兵马,无论多寡,我大明都可借兵一万,足可以收复琉球了。”
尚德宏内心复杂,听到这话他承认心中感激,大清作为天草上国对琉球的存亡无动于衷,虽然他很清楚大清自己也在危机之中,可是一个上国难道就能因为自己的危难,就对属国弃之不顾,就能不顾道义吗?
他之前一直认为大明是叛逆,是反叛大清而立的叛逆之国,在大义上还有些看不起这个国家,谁能想到,琉球一旦出事,反倒是这个国家最为仗义。
至于对方是不是有什么目的,就像北亰一些官员说的那样,大明也是狼子野心,可是再狠的狼,能狠过日本去,萨摩藩欺负了琉球几百年,尚德宏始终认为萨摩藩代表的日本,是这世上最狠的狼。
再说了,现在日本这头狼,已经把整个琉球国吞进了嘴里,借大明兵马,再坏能坏到哪里去,对于已经灭亡的国家,还能怎么样更坏呢。
退一万步讲,即便大明以后也像日本一样行事,也是狼子野心。最多不过是驱虎吞狼,赶走了狼留下了虎而已,不会更坏。甚至如果非得让琉球被一头虎狼吃掉,尚德宏也宁可选择大明而不选择日本,日本跟琉球可是累世的仇敌。
“如此有劳徐大人了!”
尚德宏拜谢徐荣村,徐荣村回拜。
之后尚德宏马不停蹄的赶赴北京,立刻开始了借兵行动,他告诉总理衙门,琉球要借兵复国,恳请上邦无论如何都要借点兵马,无论多少琉球也永世不忘。
前几次李鸿章都不敢见尚德宏,因为尚德宏是向让大清出面,为琉球主持公道,等于是让大清去跟日本直接开战,他哪里敢应。
现在他还是没有见尚德宏,但是他手下的官员见了,向他转达了意见,李鸿章叹口气,认真思虑之后答应了,在他的认识中,既然是琉球国借兵,那就不能算是大清跟日本开战,而是琉球向日本讨要国土。
但李鸿章只打算意思意思借给尚德宏一点兵马,给他一千淮军,为了表示上国的厚道,李鸿章派的倒是精锐,手里都是有一水洋枪的精锐部队,真派一千老弱病残,那就实在太寒属国的心了,传出去叫人笑话。
尚德宏借到了一千清军之后,立马派人联系朝鲜,劝说朝鲜也能借点兵,并说大家都是友好邻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朝鲜与日本虎狼之国紧邻,前不久朝鲜才受到日本的袭扰,劝说朝鲜跟随大清一起借兵援助。
朝鲜此时主政的,从过去的死硬亲清反日派大院君,换成了闵妃外戚集团,闵妃集团打倒了大院君后,开始寻求跟日本和好,将大院君的嫡系,草梁倭馆监督逮捕问罪,但闵妃集团的态度,依然无法阻止日本对朝鲜的压迫,日本入侵江华岛,挑起了历史上的江华岛事件,最后逼迫朝鲜签订了江华岛条约,打开了朝鲜国门,刚刚跟日本产生军事冲突,让朝鲜人认识到了日本軍队的强大,在这种情况下,朝鲜没有答应借兵。
这只是一个意外,却让之后日本侵犯朝鲜的时候,在亚洲邻国找不到帮手埋下了伏笔。
尚德宏自己亲自南下越南。
越南结束了1873年的第二次法越战争后,越南也越来越衰弱,经济上被大明和法国双重挤压,疲弱不堪,军事上腐朽无比,抗击法国人靠的还是割据北方的华人武装黑旗军呢,因此根本就没什么借兵的兴趣。
此时一场刺杀拯救了琉球,尚德宏在越南活动期间,突然被几个潜伏的日本浪人,暴起刺杀,幸亏护卫得力,牺牲了三个人的性命才保住了尚德宏一条命。
大明公使馆立刻对此次事件,表示了高度关切。担心大明以此为借口向越南渗透的法国殖民当局,也高度重视这件事,联系越南朝廷,希望他们尽快捉拿凶手。
这件事给了越南巨大的压力,也让越南上下对日本的印象很差。
日本政府不承认这次刺杀是日本政府指使,但是他们嫌疑太大。
越南政府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之下,被迫再次跟尚德宏会面,答应借兵三百,而尚德宏则公开表示放弃追究刺杀案。
刺杀案不了了之,但日本人早就注意上了尚德宏,日本是一个很细致的民族,他们向来很重视准备,他的情报工作做的非常到位,吞并琉球之前,他们把一切能堵的法律缺口都堵住了,不给任何国家介入的理由,但架不住大明想要强行介入,并用一个尚德宏将琉球问题越闹越大。
如果刺杀尚德宏,显得太过显眼,放任不管却又不是日本的习惯,他们的办法是,一边抓紧时间跟相关方谈判,希望尽快完结琉球悬案,一面逼迫倍囚禁在东京的琉球王尚泰给尚德宏下诏,让他立马前往东京,不要在做任何反对日本宗族的行动,而且表示只要他能去东京,日本天皇将会降下恩准,准许琉球复国。
尚德宏是流着泪将这份诏书让福州所有的琉球流亡政府官员看的,其他官员都说,这一定是王上在日本人的逼迫之下被迫下达的诏书,是算不得数的。
尚德宏边哭边说,他何尝不知道这些,但王上被人这样逼迫,他于心何忍,实在不愿做乱臣贼子,他要去东京,要去陪王上一起受苦,就像当年永历皇帝逃亡缅甸,始终有数以千计的大臣不离不弃的跟随。
陪伴主上受苦,也算是一种忠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